淘客熙熙

主题:John Cassidy:互联网骗局 -- 万年看客

共:💬111 🌺38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非理性亢奋4

监督美国股市的责任由两家机构分摊,分别是证券交易委员会与美联储,也就是美国中央银行。理论上来说,证券交易委员会代表着个体投资人的利益,而美联储则负责监督货币政策与金融机构的表现。根据传统,两家机构的高级官员都要对股票市场的走势不置可否。自从1913年美联储成立以来,美联储主席公开警告过度投机的场合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在1929年初,时任主席罗伊.扬批评商业银行向股票投机者放款过度;另一次是在1965年6月,威廉.迈卡西尼.马丁谈到了“我们目前的繁荣与浮华二十年代之间令人不安的相似性”——这条发言致使道琼斯指数立刻一落千丈。

迈卡西尼.马丁还最出名地定义了美联储在经济当中的角色。他说美联储的职责就是“在派对兴头正旺的时候将酒水撤下去”。到了1996年中期,华盛顿的许多高层人物都忧心忡忡地认为华尔街上派对可能闹得有些过头了。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他在华尔街干过很长一段时间,早在六十年代初期就在那里工作。他从没见过股票市场发生过现在的情况。在鲁宾看来,投资者们忽视了金融基本定律之一:高回报必然意味着高风险。尽管非常担心,但是鲁宾并不愿意发表公开言论。财政部长对于股票市场并没有正式的责任,而且鲁宾的顶头上司、时任总统比尔.克林顿还在忙着赢得改选。在总统改选年度唱衰股票市场很难算是明智的政治举动。阿瑟.利维特是另一位华尔街资深人士,也是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把手。此时他也变得越来越紧张并且公开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认为投资者们应当满足于7%的收益而不是30%的收益,否则他们恐怕就要应付20%到30%的亏损了,”他对一位记者说道。利维特尔在这里主张的股票跌幅意味着道指要下跌1100点到1600点。记者指出这一点之后他回复道,“我并不想说20%或者30%的亏损即将到来,我想说的是如果收益能够达到某一程度,那么亏损肯定也能达到相同的程度。”

利维特的警告没有起到多大效果。投资者远远更加关心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的态度。1996年是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的第九年,这位七十岁的老人饱受尊敬,因为他曾经在1987年股市崩盘之后出手拯救经济,还因为他一手缔造了九十年代的无通货膨胀增长时期。格林斯潘与他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同事们每年开会八次,旨在确定短期利率。他们当然有力量打掉股票市场的上升势头。1994年初,格林斯潘与同事们几年以来首次提升了联邦基金利率,道指随即应声跌落。在接下来的一次会议上,格林斯潘祝贺同事们说,“我认为咱们在一定程度上敲断了这一轮股票投机的脊梁骨。”

不过1996年夏天的格林斯潘很不情愿重复之前的手法。去年美联储刚刚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砍到了5.25%,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繁荣。尽管股票价格的确很高,但是刚刚再次获得四年美联储主席任命的格林斯潘并不相信股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投机泡沫。就像华尔街上的很多人一样,他相信强健的经济表现才是股价走高背后的基础。在格林斯潘看来,许多老式的规则已经不再管用了,尤其是认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走势相反的规律。当时美国的失业率已经降到了5.5%,但是依然没有出现很多经济学家预言的物价上涨。格林斯潘的有些同事相信通货膨胀卷土重来只是时间问题,希望尽快升高联邦储备金率,从而减慢经济发展速度。但是格林斯潘拒绝接受这种说法。就像艾比.约瑟夫.柯恩一样,格林斯潘也相信美国的公司与美国的工人的生产力有了很大提升,尽管官方统计数据尚未显示这一点。假如情况确实如此,那么经济增长速度还能在不至于引发通货膨胀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

格林斯潘向来不介意挑战传统思维,他从小就有一颗活跃而独立的头脑。1926年3月格林斯潘生在曼哈顿上城区的华盛顿高地。这片社区被人称作哈德森的法兰克福,因为这里居住着大量德裔犹太人。格林斯潘的父母在他小时候就分居了,他的母亲萝丝将他养大。经济学并不是他的第一爱好,他的平生挚爱其实是音乐,尤其是爵士乐。高中毕业之后,格林斯潘就来到了茱莉亚德音乐学院,但是他中途辍学并且加入了一支名为“亨利.杰罗姆与他的交响乐队”的摇摆乐团。这支乐团的经常性演出地点包括时代广场儿童餐厅。当时格林斯潘负责演奏次中音萨克斯与黑管。1945年他开始在纽约大学参加经济学与商学院晚间授课——当时的纽约大学还被称为纽约商学院。拿到本科文凭之后,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了一段时间研究生课程,然后又在华尔街找了一份经济分析师的工作。接下来格林斯潘在华尔街一干就是二十年,成立了一家利润可观的咨询公司,名叫汤森.格林斯潘公司,公司客户包括美铝公司、美国钢铁公司与J.P.摩根公司。1968年,格林斯潘担任了理查德.尼克松总统竞选班底的经济顾问。六年之后,即将因为水门事件引咎下台的尼克松邀请格林斯潘担任了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吉拉德.福特担任总统之后,格林斯潘接手了这一职务。

1996年劳动节之后不久,格林斯潘叫来了多位美联储经济学家,要求他们重新检查现有的生产力数据。他希望将劳工部季度报告的总体统计数据拆分到每一项具体行业,或许通过检查这些数字——汽车制造业,飞机制造业,银行业,零售业等等——能够搞清楚为什么政府没有发现生产力的提升。几周之后,经济学家们证明了学术研究早已发现的事实:之所以总体数字如此低下,是因为雇用了三分之二劳动力的服务行业在过去三十年里根本没有经历生产力增长。服务行业的某些版块——例如零售杂货业——的生产力还下跌了。格林斯潘认为这一点简直不可思议。假如自动取款机与电话银行业务如此普及,那为什么银行业还会陷入停滞呢?

这次研究使得格林斯潘更加坚信官方给出的生产力数据是错误的。在9月底的FOMC会议上,他说服同事们暂时不要变动联邦基金利率。美联储作出这一决定之后,股票市场再度向上爬升。到了10月份,道指越过了6000点。几个月之后,也就是克林顿通过压倒性的胜利获得连任之后,道指又达到了6500点。在短短两年时间里道指就上升了将近3000点,许多股票的市值在一年之内翻了一倍。就算美国的生产力增长的确正在加速,如此规模的跃进依然很难以经济理论加以正当化。在美联储内部,人们越来越担心投资泡沫正在形成。

在12月初,格林斯潘举办了一场关于股票市场的非正式研讨会,举办地点是雾谷C大街的新艺术风格美联储总部。华尔街方面的与会人员包括拜伦.维恩,艾比.约瑟夫.柯恩以及大卫.舒尔曼。其他参会人员包括耶鲁大学经济学家、专门研究投机泡沫的罗伯特.席勒以及他的合著者约翰.坎贝尔。他们两个带来了许多表格来证明股票市场遭到了严重高估。席勒展示了他在市场上采集的心理学迹象,这些迹象暗示着从众心理与股市上涨关系最大。格林斯潘似乎对席勒的展示很感兴趣,但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研讨会结束后,他与其他几位美联储高管邀请参会者一起吃了一顿午餐。

几天之后,也就是1996年12月5日,格林斯潘参加了美国企业学会的招待会,这是位于华盛顿的保守派智囊团。他在那里接受了学会颁发的弗朗西斯.博伊尔奖,因为他为美国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前的获奖人包括亨利.基辛格.吉拉德.福特与罗纳德.里根。受奖之后,格林斯潘发表了一篇长篇演说,题目是“中央银行在民主社会当中面临的挑战”。这篇演讲的大部分内容都围绕着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与威廉.詹宁斯.布赖恩的历史辩论。但是美联储主席也简要地谈到了当前局势。“显然,维持低通货膨胀就意味着未来不确定性的减弱。低风险溢价就意味着更高的股票价格与其他盈利资产的升值。但是我们怎么知道非理性亢奋在什么时候不恰当地推高了资产价值呢?如果真的出了这种事,资产就会遭受出乎意料的长期紧缩,就像过去十年的日本那样。我们要如何将这一评估纳入货币政策当中呢?”

在这位经济学家的满嘴术语当中,“非理性亢奋”一词特别显著——就像格林斯潘所期望的那样。甚至在他发表演讲之前,路透社就根据提前拿到的文稿发表了一句话的警报:“美联储必须小心非理性亢奋影响股票与资产——格林斯潘。”在日本与澳大利亚,第二天的股市已经开盘了。路透社的一句话新闻一经发布,两国股票价格就应声下落。欧洲开盘之后,抛售还在继续。德国股市下跌了3%。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之后道指下跌了140点。席勒在广播上听到格林斯潘演讲以及市场受到影响的新闻的时候正在开车送孩子去纽黑文上学。“当时我在想,这一切与我有多大关系呢?”事后他回忆道。

根据他本人的模糊标准,格林斯潘对投资者发出了明确的警告。但是这条警告的效果并不怎么样。当天晚些时候,股票价格又回升了。道指收盘时仅仅下跌了55.16点,跌幅还不到1%。华尔街上的从业者们经历了起初的震撼之后也普遍将美联储主席的发言被视为软弱的标志。“美联储不打算仅仅为了打压股票市场而收紧货币政策。”美林公司经济学家布鲁斯.斯坦伯格这样告诉《纽约时代》的记者“只有当美联储相信通货膨胀大气候需要这样做的时候。才会收紧货币政策。”其他分析师对于格林斯潘的干预更加不以为然。“他并不打算提升利率,而是打算用演讲来唬人。”Quick & Reilly贴现票据经纪公司高管克里斯托弗.奎克这样评论道。

华尔街认为自己已经掂量清楚了美联储主席的份量。格林斯潘确实对股票市场感到担心,但还没有担心到提升利率的程度。几周之后,在1997年2月的第二周,道指再度上涨,并且突破了7000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