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John Cassidy:互联网骗局 -- 万年看客

共:💬111 🌺38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非理性亢奋2

在1995年到1996年,关于股票市场的辩论始终没有停歇。到了这一时段的末期,牛市的拥护者们似乎取得了显而易见的胜利。每次股票市场跌个跟头——这种事确实发生过几次——都会更加强力地杀回来。不断走高的市场压制住了华尔街上绝大部分提醒人们小心谨慎的声音。任何坚持质疑市场走势的人都会被视为无可救药的老古董。许多最著名的投资者都发现自己被投入了这个门类。例如1996年4月,“奥马哈智者”沃伦.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内部发行了一款新股票。一般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交易价格是每支34000美元——巴菲特向来拒绝拆分股票——而新股标价是1100美元,用来吸引小投资者。在给股东的信中,巴菲特警告说,他与他的长期伙伴查理.芒格“目前都不会购买”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他们也不会推荐家人朋友买入。”

美国最大的互惠基金、富达投资麦哲伦基金的经理杰弗里.威尼克是另一位对股市抱有怀疑态度的人。1995年,威尼克向科技股票下了重注,并且赢了一大笔钱。但是到了年底,他开始担心有些投资人已经出现了“飘飘然”的症状,因此将部分现金换成了债券。1996年初,麦哲伦基金的业绩表现被其他全力投入股票的竞争对手赶超了过去。同年5月,威尼克宣布辞去自己在富达投资的职务,随后建立了自己的理财公司。他坚称自己并未遭到解雇,但是其他基金经理却学到了不容争辩的教训:从股票市场撤资会终结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这件事发出了一条信息:你最好是对的,要不然你的工作就保不住了,”巴顿.比格斯评论道。“他说话说得太早了,说得太早就等于说得不对。”

许多互惠基金经理都在继续购买股票,尽管他们也都相信股票价格遭到了高估。这种做法未必不合理。每个季度的结尾,基金经理们都会在一系列公开发表的名次表当中与他们的同行相互比较。在这样的环境当中,随大流往往是最佳策略,尤其是在牛市期间。假如股票价格在某一个季度持续上涨,那么将所有现金都留在场上的基金经理到了季度末尾自然颜面有光。假如市场崩溃且基金经理的股票表现恶劣,那么绝大多数竞争者看上去也会像他一样愚蠢,因此他也很有可能保住工作。只有不守常规抛售股票的基金经理——例如威尼克——才会承担失去工作的风险。受困于这套逻辑的绝大多数基金经理都倾向于不管不顾地增持股票,不管当下价格如何,这也使得市场遭到了进一步的高估。

早在查里斯.麦基的《幻想与癫狂》一书中就提出了个人投资者的理性行为可能会导致市场层面的非理性结果以及投机泡沫的理念。在关于1720年南海泡沫的论述当中,麦基着重指出,绝大多数当事人都知道南海贸易的财富许诺只是虚幻的神话,知道许多泡沫公司都在弄虚作假,但是他们认为赚快钱的机会非常难得,不能轻易放过。按照一位参与泡沫的英国银行家的说法,“如果全世界的其他人都发了疯,我们多少也要装装样子。”

到了二十世纪中期,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股票市场受到从众心理的驱使,例如凯恩斯的选美大赛投资模型就是这种思路的体现。但是在二战之后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经济理论,将投资者视为超理性人。根据这种所谓的有效市场假设,股票市场是一台巨大的计算器,总是在通盘考虑所有相关信息并且设定“正确”的价格。从六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绝大多数美国金融经济学家都相信有效市场假说,直到1987年10月19日股市崩盘,他们才开始认真地质疑这一理论。假如股票价格永远都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道指会在一天之内无缘无故地飞流直下508点呢?根据绝大多数证据,许多投资者在黑色周一抛售股票的唯一理由就是他们发现其他人也在抛售。这是典型的从众行为表现。

在九十年代,为从众行为构建数学模型成为了经济学的一门新领域。各种模型在细节上各有差异,但是都有一项重要特征:在某一点上,人们会停止自主思考并开始相互模仿,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最符合自己的利益。正是这样的行为产生了投机泡沫,泡沫一旦吹起来就会自我强化。股票价格的上升会将越来越多的人吸引进股票市场。“假如某种风潮通过价格来感染人,那么这种风潮就是泡沫。观察价格变动的人们受到了吸引。”耶鲁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席勒在1989年的《市场波动性》(Market Volatility)一书当中这样写道。“根据最简单的泡沫模型,价格上升导致了进一步的价格上升,直到遇到某种阻碍为止。然后泡沫破灭,价格垂直下跌,因为维持高水平股票需求的进一步价格上升已经消失了。”

从众行为模型并不局限于股票市场。这一模型可以解释各种社会现象,从犯罪风潮到时尚潮流,再到东德共产主义政权的解体(在最后这个案例当中,上百万相互效仿的人们走上了街头)。有一位经济学家用从众行为模型来解释为什么这么多电视剧的情节全都大同小异,因为电视台的制片人并不想创作出力所能及的最好节目,而是想要模仿其他电视台的最成功节目。另一位经济学家则指出,十九世纪中期的从众行为致使导师的人们铺设了长达十万英里的木板路。第一条木板路出现在纽约州北部的萨林纳镇。有一位创业家乔治.格多斯说服人们相信木板能够持续八年不腐烂。这一令人兴奋的创新很快传播开来,随即出现了300多家木板路铺设公司,很多公司都声称木板能持续十到十五年。但是萨林纳镇的木板路只过了四年就开始朽坏,以至于整个理念都遭到了摒弃。全国各地的木板路施工也随即戛然而止。

从众行为模型认为,在许多环境当中,数量极大的人群都会共同采取统一行动。互联网繁荣时期的情况正是如此。回避互联网股票的互惠基金经理——这种人的数量一开始相当多——发现他们的业绩表现在排行表上一路下滑,这样一来就算是最小心的基金经理也不能忽视眼前形势了。“我们都在观察网景上市之后涌现出来的互联网公司业绩表现如何。”Excite进行IPO之后不久,向来以保守著称的巴尔地摩互惠基金公司T. Rowe Price Associates的分析师丽丝.拜尔这样告诉《纽约时代》的记者。“这些公司非常不稳定,但是参与了这些公司的IPO的人们还是赚到了比其他人更多的钱。”就这样,基金经理在每一个季度都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能够始终抵制互联网神教召唤的人少之又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