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John Cassidy:互联网骗局 -- 万年看客

共:💬111 🌺38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8,网络大战1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增长,若干个细分市场也随之生长起来,而且每个市场的竞争都很激烈。这些市场呈水平结构相互堆叠。最底层是电信通讯器材市场,主要玩家包括思科、Ascend Communication与朗讯科技。向上一层是网络浏览器市场,这一层的主宰是网景,微软正在这一层谋求立足之地。再往上一层是网络接口市场,这一层包括十几家网络服务供应商以及例如美国在线与CompuServe这样的在线服务供应商。最上一层是内容市场,这层市场每周都会吸引几百名竞争者加入进来,这些新网站提供新闻、购物、娱乐以及其他一切数字形式的服务。

各个细分市场彼此之间泾渭分明,其中竞争最激烈的是浏览器市场。微软试图保护自己无可匹敌的利润空间免受来自互联网的侵蚀。多年以来,比尔.盖茨的公司一直在以10美元的价格出售成本1美元的商品,向人们证明了任何公司一旦将数字技术与市场力量结合一起能够发挥出多么巨大的潜力。微软的Windows与Office都是规模经济与垄断地位的受益者。一旦微软将这些软件开发成熟,复制软件并刻盘发行的成本就可以忽略了。微软可以将某些版本的Office软件标价700美元,因为绝大多数竞争者都已经被打败了。

这种商业模式使得比尔.盖茨成为了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令人意外的是,他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意识到互联网会挑战这一商业模式,因为微软的产品很有可能落伍过时。毕业于剑桥大学的物理学家内森.麦福德是微软的科技专家,在这方面他对盖茨的影响很大。就像其他精通科技的人一样,麦福德也对信息高速公路心驰神往,以至于花了很久才将目光转向互联网。在盖茨于1995年出版的《未来之路》当中基本没有提到互联网。1995年5月盖茨终于醒了过来,他向同事们发布邮件,呼吁大家迎头赶上互联网浪潮。他认为很可能会出现某些“价格远比个人电脑更低,功能足以浏览网络”的新发明。但是即便此时盖茨似乎依然认为他能通过创建微软网络来控制互联网。微软网络是一套拥有自己的技术标准的在线服务,盖茨认为自己的这套标准终将取代互联网与万维网发明人设定的标准。直到网景IPO与微软网络失利之后,盖茨才意识到他已经失去了对赛博空间的控制权。

1995年秋天马克.安德森表示,Windows可能很快就将会沦为“BUG缠身的设备驱动程序”。对盖茨使用激将法是很不明智的行为。在这一年的12月7号珍珠港事件纪念日,盖茨以微软董事长的身份召集了上百名记者与分析师来到西雅图会议中心,告诉他们从今往后微软将会采取“强硬的网络战略”。正在苦苦挣扎的微软网络浏览器IE将会得到大幅改进并且免费放送。此外微软还将免费发布与之配套的网络服务软件,而网景还在为此类软件收取超过1000美元的费用。微软将要Java编程语言的使用权,并且尽其所能地从网景手中争取市场份额。安德森与巴克斯戴尔试图对微软的应手一笑了之,可是华尔街却并不感到可笑。当天网景的股票就下跌了30美元,浏览器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几个月之后的1996年2月。赤着双脚的安德森登上了《时代》封面。他也成了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互联网创业家。《时代》将安德森描绘成一位谦虚的商业巨子,每天下午5点都要下班回家遛狗。就像通常的案例一样,这次的封面专访成为了投资者眼中的抛售信号。每当某人登上《时代》封面,就意味着他或她往往已经度过了自己的鼎盛时期。安德森因为与盖茨的交手而心力交瘁,而盖茨却兵强马壮,拥有几乎无尽的资源。微软的研发预算几乎相当于网景年收入的5倍。这家软件巨人雇佣了超过800名员工对浏览器进行升级。微软并不是全世界最具创意的公司,但是却很善于改进完善其他公司的创新产品。1996年8月IE3.0问世时,绝大多数独立专业人士都同意这款浏览器至少也与网景3.0一样好。

微软的实力并不仅仅基于金钱与资源。每十名个人电脑用户当中就有九个人在开机时会看到Windows图像。过去几年里微软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借此打击竞争产品,例如Word Perfect与Lotus1-3代。在盖茨发表了珍珠港纪念日演说之后,网景成了下一个遭受攻击的对象,1996年3月微软说服美国在线选择IE作为默认浏览器。美国在线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卡斯并不是盖茨的朋友,就在几个月之前微软还试图通过建立微软网络将美国在线挤出市场。但是他不能拒绝这一提案,因为这能使得每一台使用Windows系统的电脑桌面上都出现美国在线的图标。“我实在不能想象我居然会和盖茨在一起谈生意,因为我们与微软的积怨太深了。但是我觉得对于美国在线来说这是最好的决定,于是我们就这样做了。”

与美国在线谈妥之后过了两天,微软又与当时第二大在线服务供应商CompuServe签署了类似的协议。此外盖茨还向个人电脑制造商尤其是康柏电脑施加压力,这家公司此前同意在饱受欢迎的Presario电脑上安装网景浏览器。当微软开始将IE浏览器与Windows95操作系统搭配发送的时候,康柏电脑用网景浏览器取代了IE浏览器。盖茨无法忍受这种做法。1996年初微软给康柏寄发函,威胁要终止允许康柏使用Windows系统的协议,除非康柏同意将IE图标留在桌面上。这项威胁假如落到实处,就等于要将康柏挤出市场。除非电脑上装着Windows,否则个人电脑制造商根本活不下去。康柏很快让步并且恢复了IE在桌面上的位置。接下来几个月里Presario同时安装了IE与网景浏览器,后来网景浏览器就被抛弃了。

这些策略确实起到了显著效果,IE在浏览器市场的份额开始迅速上升。1996年8月,网景的律师联系了司法部,声称微软再次使用了反竞争策略。此前一年微软与美国政府签署了同意判决书,涉及此前在其他行领域的不当行为。网景的论据很过硬,但就算网景成功吸引了司法部的注意——事实也确实如此——法律诉讼也要过好几年才能有结果,可是每天都在丧失市场份额的网景支持不了好几年。不得不采取守势的网景试图将自己重新定位成面向大型公司的软件供应商,提供搭建内部网络的工具。这是一项很合理的策略。大型公司早已经成为了网景的最主要顾客。与私人用户不同,他们更倾向于为网景浏览器付款。但这样做也是自曝软肋,向世人承认网景再也不想取代微软的位置了。就像计算机行业的其他人一样,此时的网景只求能在雷德蒙德巨兽的身边谋得一线生机,就算这一点也远远不能打包票。

1996年12月,微软高管吉姆.阿洛钦向他的上级保罗.马里茨发送了一封邮件,声称“我们必须进一步利用Windows的优势”来打败网景。阿洛钦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采取整合方案,也就是让IE浏览器成为微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每一位用户只要购买了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就会自动获得IE浏览器。假如微软能够做到这一点,网景就不得不说服用户重新下载网络浏览器,这样做的难度就好比说服那些购买了立体声系统的顾客们再去购买一台CD播放机。内部讨论之后,盖茨同意采用整合方案。这一决定很快就将引发一场大规模反托拉斯诉讼。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