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给孔子请个英国律师 -- 丁坎

共:💬49 🌺9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话不是这样说的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语录体的毛病在于断章取义。孔子当时是针对何事何人在何地为何说出那些语录,基本在《论语》里找不到背景资料。

所以后来的引用者,注释者都可以加上自己的解读。而这类解读往往是出于自己的立场和阶级以及要解决的问题,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是也

这段话大抵说得不错,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注意到:

1

孔子当时是针对何事何人在何地为何说出那些语录],在论语里并不是没有,相反,有很多。

对这个问题来说,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就很清楚地表明了孔子教给学生们的是怎样的教育观,学生子游把这样的教育观贯彻到自己治下的武城,并当孔子开玩笑时,如何引用他当初自己的话来反驳他,而孔子又如何马上承认错误。

2 即使没有具体背景,也不意味着歧义,至少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来说,范围是确定的。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根据这两条可以知道孔子的教育是普遍推行的,教育的对象没有区别。

根据上文,君子学道,小人也学道,教育的内容也没有区别。

3

一个人的思想自然是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些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也很正常。

但是,关于孔子思想的主要部份,我们在论语里还真看不出矛盾的地方。

特别是对于教育来说,抛开争议的那句,其他言论全部一致,如果我们承认孔子的思想是统一的整体,

那么将争议句象我那样解释,是很自然的选择。

关键在于,我的兴趣本不在于这一句的断句,而在于讨论孔子的教育观---而这,已经由其他没有歧义的言论说得很清楚了。

特别是武城一事,表明这种教育观的实践,以及孔子对这种实践的肯定。有了这个,争议句如何断句,并不重要,只是既然重新断句可以获得完全统一的图景,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