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从邓稼先到涂序新——海归反思录 -- 流沙河

共:💬92 🌺265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可以不负责任的如下推测:

涂博士的情况其实很简单,在该谈条件的时候没谈好,大意了。回国以后看看条件,和国外相差太大,有很大的落差,本来副教授应该十拿九稳了,至少很有希望,但副教授的职称也是煮熟的鸭子飞了。。。。至少今年无望,诸位,这不光是个职称问题呀。

海龟老婆没有工作,有时候埋怨几句也是有的。收入那也是与三个月前千差万别呀(年收入8万美元收入到3千美元),他的存款那也没多少呀,另外孩子可是个花钱的主。他自己的同学朋友杭州又多,比一比,那可是真抬不起头。

涂博士会觉得自己一个决定,太对不起家人孩子了,而且要变好也不是一时能够得事情,加上抑郁症,想不开跳了。

对不起,以上纯属臆测,,,,,,不过假如成了真,将心比心,没有抑郁症,也会很不爽吧,有抑郁症,你说会如何?

家园 我可以不负责任地告诉你

就算你的推测都是真的, 那也不是跳楼的理由. 一个不是推测的事实是, 他在西北也很不爽. 文章被老板压着不让发, 毕业了找不着工作要先做博后. 为什么没人骂他的美国老板呢? 浙大有责任. 不错, 浙大的责任是没有在三个月之内把副教授教职奉上, 而不是在他自杀前让他递交申请. 浙大的责任是没有告诉他还有很多在讲师位置上煎熬多年的土博让他心情好点. 浙大的责任是没有替他老婆也安排一个教职. What a shame!

家园 关于大师

我颇赞同方舟子的这几篇文章:

不要动辄拿大师说事

如果真的想要实行全面素质教育,就不应该以培养大师做为诉求。教育面向的应该是广大学生,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几名大师。把“我国近几十年来未培养出大师级人才”做为教育失败的体现是错误的。教育界急功近利、风气浮躁的恶果是未来公民的道德水平、科学素质的滑坡,那才是更令人担忧的,比少出几个大师要严重得多。

当然,对有天赋的学生可以实行特殊的培养,但是那不是教育的重点。大师往往不是能够有计划地培养出来的,特别是文学大师,更是如此。

我并不是在为现在的高考制度、教育体制辩护。我只是希望,在检讨高考制度、教育体制的弊端时,能够更理性、严谨一些。

文科学者也应掌握英语

现在国内研究民国学界、文人,有一种很不好的倾向,把那个时代当成了过去好时光,把那些文人当成了高不可攀的高人,缺乏起码的客观、严谨,夸大其词,借昔讽今,做政治文章倒也罢了,能算什么学术研究呢?

家园 这个比较真的是极不恰当

邓稼先:

  1950年 26岁 8月20日获得该校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氘核的光致蜕变》(The Photodisintegration of the deuteron)。8月29日,登上威尔逊总统号轮船返国。9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

  1951年 27岁 加入九三学社

  1952年 28岁 晋升为近代物理所副研究员。

  1953年 29岁 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许德珩教授的长女。

  1954年 30岁 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的副学术秘书。 是年,女儿典典(邓志典)出生。

  1956年 31岁 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儿子平平(邓志平)出生。 是年,与何祚庥、徐建铭、于敏等人合作,在《物理学报》上相继发表了《β衰变的角关联》、《辐射损失对加速器中自由振动的影响》、《轻原子核的变形》等论文。为我国核理论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

  1957年 33岁 8月,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任理论部主任,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从此,邓稼先隐姓埋名工作28年,直到去世。

不知道1952年的助理研究员的待遇和现在的讲师怎么比;不知道1952年美国的博士和tg的助理研究员对比现在美国的博士和现在tg的讲师那个落差大;不知道当年从美国回来被扔到戈壁大漠和现在住在繁花似锦的杭州做个穷人那个更苦?

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吧。

不过我认为既然没有准备吃当年的苦,就不要往当年事上贴。这么干,显着空落,也没什么好处。

家园 时代不同了

当年的海归是真的一腔热血. 现在的海归被网上一堆人呼悠的只想发财泡妞.

家园 看导师的吧

导师强势,博士毕业留校做讲师的还是有不少的。我不太相信独独浙大能够免俗。

当然以他的条件,如果没人,给副教授是不太可能的。我们学校好多年前就有ivy回来从博后做起的了。国内现在很多不错的组,文章数量档次都很好,出来的博士,拼量化指标,并不一定差涂多少。

不过还是要看认不认识人,有人罩着的话,博后也可以做,反正过不了两年就副教了。没人罩,单靠自己实力苦熬,未必比在美国熬个教职容易多少。

家园 区别在于,当年的tg对邓等海归是以诚相待,委以重任

而今天的高校则是多半是lip service,有时连科研项目都做不了。

当年的助理研究员的待遇如何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今天大学讲师的可怜的待遇和地位。有一点可以肯定,邓所受到的待遇在他的年代绝对没有涂在今天这么大的落差。这种心理的感受是绝对不一样的。邓在西北荒凉的沙漠里实现了他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而涂在天堂人间杭州的悲剧成为了某些人的笑柄。

是,我也同意时代不一样了,我只想提醒一些善良的归归们,时代不同了,最好不要还有什么报国之类的幼稚想法,现在的zf根本不稀罕(虽然并不是国家不需要),自求多福吧,保护好自己才是首要的。最后总结一句,涂的事件的真正影响是,寒了很多人的心。

恕不再回帖。

家园 不是自己的事,总觉得会简单些罢了。你觉得自己牛,不会

走这条路,不错。我也觉得自己再如何不会这么糊涂,但我们都不是他,都没有类似的情况。

但你不要觉得浙大一点责任没有,白纸黑字的写好了合同,很多学校(比如说北大)不履行的事情不少,国内高校信用不是很好吧,而且现在腐败在高校也是很流行吧,牵扯到利益关系有多大的可能,一个博士的死,虽说他自己有责任,但如你觉得与浙大没任何关系,我不会相信。当然大家都没有证据。

不过,我觉得,你可能是与自己有利益相关吧?

家园 挣钱!挣钱!

先挣钱,再做学问!

家园 我还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

这件事和我毛利益没有. 我还没有任何海归的想法. 浙大有没有问题? 浙大有很大的问题, 包括它的院士造假, 学校浮夸成风. 但是我们要事实求是, 涂的事恰恰浙大责任最小. 这也是为什么饶毅出来打抱不平. 涂博跳楼有两件很重要的事大家都没有看出来, 1. 抑郁症需要引起很大重视. 国人总是觉得心理病不是病, 这个非常错误. 2. 海归的心态有问题, 总觉得自己留过学应该高人一等. 我最近接触过一些国内来美开会的学者, 我很吃惊地发现他们的研究做的相当出色, 并不比美国差多少. 我不厚道地猜想涂的研究成果在自杀前并不比竞争的土博有优势, 这会不会是他更加郁闷的原因呢?

家园 当年也未必没有不如意的
家园 他在德州找到工业界工作了,但是没有去

因为他想做学术,所以先做博后,然后再去大学找教职。

所以不能说“毕业了找不着工作要先做博后”。

另外,他就是一个人做博后,供应全家生活绰绰有余。

但是凭着到手的2000人民币,估计在杭州供全家比较困难。

我们办公室有他当年的本科同学,提起来唏嘘不已。

我想楼主的这个帖子主要是提醒海龟做好思想和物质上的准备。

并不是要把国内博士和海龟对立。

希望大家都冷静些平和些,否则和mitbbs上一样火气冲天了。

家园 我觉得这件事,少一些证据,我们都说自己

的一些感觉罢了,所以谁也很难改变谁的。

国内确实水平提高很快,你说的很正确。但要说涂博水平太次而郁闷,我觉得你多虑了。

我第一次知道饶毅的观点,谢谢。他的思想是很活络的,学术水平也很好,但不见得他的观点就一定对,除非他掌握我们说不知的证据。

以前留学生归国,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就是,放弃了高薪,汽车和海景别墅。。。现在我们看来,这个说法是不是有些夸大的幽默? 而,同样是十年后海龟,那份讣告里头的微波炉,电冰箱之类的内容是不是有点夸张的幽默。 单单就讣告的内容,我觉得浙大对知识分子就缺乏应有的尊重。

我还是重申,死时最差的方法,凃博的死与疾病,与他自己的不谨慎都有很大的关系。但我“觉得”,事情的突然转变,不会与事件的发生地,浙江大学,毫无关系。

家园 当心中的理想消退的时候,

物质生活就会成为考虑的第一要素,些许生活不如意带来的精神痛苦也会被无限倍增。。

我长辈那一代,50年代清华交大等等理工名校的学生,不乏江南望族的少爷千金,毕业之后自愿到苦寒之地东北的山沟里一干就是一辈子,只为中国能有一个强大的海防,几十年后问,基本没有一个说后悔的。。。

今天的话,涂先生们会先想,我辛辛苦苦干出来这些成果会被哪个老板拿走,怎能不痛苦。。

家园 一个计划经济环境,一个市场经济环境

当年那是配给制,大家吃穿用住都差不多。

现在两三千块钱抵什么用?给孩子买奶粉都得看价格。

大家看问题要唯物主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