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读阿伦特的感受 -- 活在当下

共:💬74 🌺7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社会科学对个体的幸福影响远超过自然科学指的是什么?

是不是指社会科学能发现、总结社会的问题,能给个体指出发展方向?

我有一种体会,自然科学是解释自然世界本质的,人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和原理,最后体现在具体技术上,然后利用技术去改造世界和创造新的世界。这属于术的层面居多。

社会科学分析总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告诉人们社会是怎样运行的、什么是对社会整体有利的、什么是应该做的、应该如何做。这属于道的层面居多。

我原来学的是工科,对社科了解的太少,这些名词用的可能不恰当。我自己还没想通,所以表达的也不清晰。

社会科学实际上对个体的幸福影响至大,远超过自然科学。能够在49年之前就看清楚老毛的内在缺陷的学者,以及他们所具有的能力,是我感兴趣的并寻找的。

家园 哦,这个掌故我没听过,听起来倒是很搞笑的

我多是在财经、读书等杂志上看他的文章,经常看的云山雾罩的,反正我不用搞学术,权当业余阅读了。

搞学术的有时是个试错的过程,他们这么搞,也是探路的性质。如果能出点成绩,后来者可以继续前行;如果是死路一条,后来者看到他们的墓碑也算是一种警醒。

有时想他们这么搞,文章好发表吗?在国内的学术体制下,能活的久吗?

家园 我没有您想的那么深,呵呵

看来您可能是做学问的人,我距离学术还太远,只是想找到我需要的一些东西。

我说的个体幸福是说,人类政治总会对某些群体造成伤害的,即使比较理想的所谓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能实现,至少我也想知道谁是那个被牺牲了的小群体?或者说是不是某个群体被牺牲的可能比较大? 这个答案可能有吗?如果学者们公认,不可能有这种答案,那么我就省心了,把一切交给上帝吧。

政治远见是因为政治家总是言行不一,信奉极权主义的人就可能会收拾犹太人,即使他们上台的时候没有表现出极权主义思路。比如说反右的时候我应该学会不说话,比如文革的时候我应该学会做逍遥派。固然可以出于习惯或者机缘同样避免不合时宜的举动,但是如果对政治真有心得,或许可以减少自己被灭掉的几率。比如说你是犹太人,你应该先在其他国家把钱存着,提前备好护照签证等等。这只不过是趋利避害而已。同样,是否可能对这类事件哪怕从几率上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

最近看了几篇政治学论文,关于俄罗斯的改革、社会资本和公民社会等的,突出的印象是里面有些好东西,但是文字上八股的厉害,一些很简单的用函数概念就能谈清楚的问题,非要用很啰嗦复杂的语言来表达,结果实际上的关系还是没有说清楚。当时是非常不耐烦地抓过一张纸用了两行最简单的函数表达式,就把一个论文里面大好几页的语言表达完了。

这些论文从逻辑论证上说,远远没有说服力,更多的是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视角。那么我的更进一步的想法就是,既然受限于各种外部内部条件,比如说缺少足够的数据等,那么为什么不试探性地提出有意思的观点?哪怕这个观点不是很成熟但是可以启发人的思考。

或许我的这个看法是有偏差的,比如说我看到的论文恰好只是一小部分,不具有代表性。所以,还想得到大牛们的更进一步的帮助。

家园 函数表达式

最近看了几篇政治学论文,关于俄罗斯的改革、社会资本和公民社会等的,突出的印象是里面有些好东西,但是文字上八股的厉害,一些很简单的用函数概念就能谈清楚的问题,非要用很啰嗦复杂的语言来表达,结果实际上的关系还是没有说清楚。当时是非常不耐烦地抓过一张纸用了两行最简单的函数表达式,就把一个论文里面大好几页的语言表达完了。

好奇,是什么样的文章,你用了怎么样的函数表达式啊?简单给说说吧。

家园 简单的要命

作者是讨论social capital和democracy的关系,这无非就是几个问题: 1 是否存在一个函数关系

2 如果存在,那么如何定义各种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问题。 3 是否存在反函数关系。

作者在那里绕啊绕啊,没话找话地写了一大堆,其实就是在讲这个函数中的各种关系。问题是早就有现成的简洁清晰的表达方式了,只要初中毕业的人就懂的。

家园 汪丁丁是生物学大拿

创造性地提出了氨基酸应当叫做“阿米诺酸”.他说他只读英文文献,不读中文文献.他还说:“这是没有读过任何中文生物学文献的作者起码的对知识的尊重,我不认为值得批评。”

说起汪丁丁跟读书,我就想起了另一个曾经常在读书上发文章的王铭铭了.王铭铭倒不是生物学大拿,人家应该是国学大拿,因为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孟子应当叫做“门修斯”:

门修斯(Mencius)的格言‘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太阳,居于民众之上的也只有一个帝王’,可以适用于所有大型帝国所建立的界域。

家园 general will的理解

按照朱学勤的解释(《道德理想国的覆灭》),是“公意”,有别于通过投票等方式体现的“众意”。我的理解,“公意”似乎和中国的“天理”一样,是一个自在自足的又无法把握的东西。

家园 “阿米诺酸”那篇文我看过,很震撼,无语,

一开始还以为有新的科学发现呢

如果没有积累,跨学科的尝试很容易出笑话。

想起了《武林外传》中李大嘴的“月饼界的馒头”。李大嘴自以为他做的是月饼,被钱老板定性为月饼界的馒头。

王铭闹了一次抄袭事件,现在应该改邪归正了吧?

家园 王铭铭的那片文章我看过,差点没呛着
家园 很简单,您不应该在人文科学里面找社会科学的结论。

人文科学与信仰和“个体幸福”相关,社会科学与知识的假设和求证相关。它们有很多重合的地方之处,但仍然是不同的路径。社会科学中的很多数学演算是有趣的,但并不像自然科学中的那么可信,就像你从有些人的经济学、政治学论文中体会到的那样。人文科学里面没有自己的牛顿和爱因斯坦,也从不期待这种伟大人物的出现。

另外,从来没有任何人宣称自己“信奉极权主义”。人不是物和数字,您不能把人化约成好用的概念,进而使用数字关系进行“运算”,从而得出万世不易的结论。你的化约,在任何时刻都可以被推倒重来,否则,人就不再成其为人。这种化约,恰好被很多人文学者看作是:极权主义的起源。

家园 这个部分可参照海德格尔,尤其是晚期的

看得很明显的联系出来,虽然两个人那时候已经分开了。

家园 手边刚好有一本极权主义的兴起

现在已经差不多看完了,以前读过节译的。

先说说大体感觉,阿伦特的英语其实不难读,好歹是编辑过的嘛。而且说到单词,其实也不算健身,不太超过托福范围的,就一个回旋镖的单词确实卡了一下。

这本书三个部分,反犹太,帝国主义,极权主义,其实顺序基本上要从极权主义看起。她把极权运动的内外结构和动力关系讲的还是很清楚的,不过这种政治学的东西,免不了因为学者对实际政治操作的误读显得有点滑稽。大体上来看,没有特别的惊人之论。尤其是对于斯大林那种僵化的体制说成是永恒的运动,更是令人难以接受。特别是在主席的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种大运动面前,实在是可笑了些。

书快读完了,没什么惊才绝艳的感觉。可能接下去不怎么读阿伦特了,虽然年轻时候她挺漂亮的。

家园 握手。确实漂亮。怪不得海德格尔把持不住,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家园 阿伦特的研究现在是显学

研究文章不少的。

“公共领域”是阿伦特学说的核心概念。她这个概念是从古希腊政治学中引申出来,对古希腊公民来说“私人”“公共”是个实在的观念,在“私人”领域,公民是家庭的主宰,他的意志就是家庭的意志,在家庭中只有一个领袖一个意志一种声音。(太令人羡慕了)。这个领域是遮蔽的,不可见的。“公共”领域则相反是敞亮的,所有公民都能平等参与,展示自己政治才华的舞台。

公民是私人领域的君主,这是“公共”领域得以存在的基础。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可以视为阿伦特的理论资源之一,阿伦特和亚里士多德一样,其实对希腊家庭,城邦的历史兴衰原因并无特别的理论兴趣,这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是不言自明的。而在阿伦特看来, “开端”本身的重要性足以压倒一切。

政治的根本在于参与,就是说,政治不是私人领域的过家家,而是必须在他人注视的行动。从阿伦特的理论出发,希腊人确定自身存在就通过向他人展示自己,没人他人的注视,自身等于不存在。阿伦特提出一个概念叫“公共幸福”。就是说人们在“公共”领域对公共事物发表看法。可以把它理解成政论形式的BBS,但又不完全。因为不光是言论,还有相应的行动。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这种“公共幸福”是私人领域无法体验的。这我们今天说的“同呼吸,共命运”的说法有点近似之处。

“公共领域”的概念,在阿伦特的理论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最直接,最好理解的就是实在的空间,供大家言论和行动,比如说西西河,这就是个公共空间。第二种把“公共空间”形成一种制度,比如说希腊的城邦,这种制度阿伦特称为组织化的记忆,这种制度的保证了人从私人领域跨入公共领域,这个跨越的过程,阿伦特称为“勇气”。第三种较为晦涩,需要引入,阿伦特的另一个核心概念“世界”。这层概念带有更多的玄思意味。

家园 对。说的

很有道理。人是可变的,所以不是说曾经是极权主义者的始终都是,也正是因为把自然科学的一些做法放到社会和政治领域,加强了极权主义倾向。

这一点我是深深赞同的,不过我的话里没有表达清楚的是这种改变应该有几率的不同。

就拿希特勒做例子:

1 希特勒搞了极权主义,但是他可能会改变,问题在于他主观上改变的可能性有多大?他那样的性格和背景的人恐怕比我这样的人更难以放弃极权主义

2 即使他自己主观改变了,他有多大的能力改变追随者和社会思潮?这是他想为而不可为。

3 即使社会思潮和他的执政集团都改变了,极权主义所侵害的人群的反馈同样影响进程。如果这种反馈会影响到大批人士的地位和利益,可能这些人都“被迫”继续执行极权主义政策,除非被更强的暴力打破,比如战败。

所以,我想把人类社会按照经典牛顿力学那样“设计”和“make”,是一个极端;不过,完全归因于偶然和机缘,应该也是另外一个极端。我想知道的,就是当前的人文社会学说的发展是否可能让我们对于在两个极端之间发现一些略有依据的地方?

顺便说一下,我不知道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区别,自己会去google一下,您有时间简单讲两句也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