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项羽和范增的关系之我见 -- 温相

共:💬41 🌺3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借刀杀人及其他

      温相的文章说理是很明白的,但却犯了常识的错误.“借刀杀人”通常指两个平等主体中的一方让另一方为自己做某事。比如曹操让刘表杀弥衡。这里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部下,和刘邦并无私仇,是为项羽杀人,无论谁杀,都不能说是借刀杀人。

      范增说的竖子,只能是指项羽,项庄并没有做错什么,杀不了刘邦,是因为有项伯的保护,和樊哙的豪举。范增如果不是老糊涂,怎会怪项庄呢?而且范增对项庄没什么“与谋”的,命令而已。唯一“与谋”而又做错的只能是项羽。

      刘邦死在项羽的大帐中,项羽推到项庄头上就能摆脱干系吗?不可能的。高贵乡公死于成某之手(名字一时忘却),司马昭还不是被后人指为主谋。

      关于项羽的妇人之仁,历来皆如此说。不过我认为项羽实际是个快意恩仇的人,喜可以与敌人把酒言欢,怒可以杀人(屠城)放火(烧秦宫殿),甚至赶走亚父。就是一个做事不怎么过脑子的家伙。

      • 家园 项羽之杀刘邦和曹髦被杀:

        刘邦死在项羽屋子里,自然要有人说是项羽主谋,但是,项羽势力最大,谁敢多嘴?这就是范增之所以劝说项羽废了刘邦的因素,不是先入关中者为王吗?可是,做了霸王的并不是刘邦,而是项羽,实力使之。

        范增是个权谋家,所以,还不至于张嘴胡说自己的主公是竖子,韩信窝藏钟离昧时,刘邦问众将怎么办,大家都说:“发兵坑竖子耳。”可见,竖子这个词的污辱性含义很重,范增当着项羽的面说他是竖子,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特别是范增后面还补充说“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前面说项羽是竖子,后面又说项王,这是不通的,所以,只有前面说的是项庄,而且,项羽也不是傻子,他也能听出来范增责备项庄的话外之音就是指的他自己。以范增的为人行事和他与项羽的关系,采取引喻是比较合理的。关于这段对话的说明,其实我们在中学学习《鸿门宴》时,老师都已经有了交待,我就不多说了。

        下面再说司马昭指使贾充杀害曹髦的事情,这是和项羽鸿门宴不同的,因为当时曹髦就是要讨伐司马昭。而根据《汉晋春秋》记载,贾充和主要凶手成济的对话是这样的:“太子舍人成济问充曰:“事急矣。当云何?”充曰:“畜养汝等,正谓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另外,干宝在《晋纪》中也记载说:“济问贾充曰:“事急矣。若之何?”充曰:“公畜养汝等,为今日之事也。夫何疑!”济曰:“然。””《魏末传》中说:“贾充呼帐下督成济谓曰“司马家事若败,汝等岂复有种乎?何不出击!”?y兄弟二人乃帅帐下人出,顾曰:“当杀邪?执邪?”充曰:“杀之。”

        从上述事实知道,司马昭对于曹髦之来就早有准备的,贾充更是心领神会的秉承了司马昭的意图,这看看以后贾充一门在西晋的显赫就知道了。在这里,司马昭借了贾充和成济的刀杀了曹髦的人,这是没有疑问的,同样,范增要杀刘邦,借了项庄的剑来杀刘邦的人是同等法则,借刀杀人的涵义是多重的。设想一下,刘邦真的死于项庄的刀下,那么,项庄被像成济那样处理也不是不可能的。

        • 家园 竖子必指项羽

          项庄的情况,quanwuyong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温相的解释过于牵强,“竖子不足于谋”这是不可割裂的一个整词,表达惋惜、感慨、愤懑交集一起,对象只能是项羽,从范增的角度看,有恨铁不成钢之意,怎能与后面的“项王”称呼相比较呢?再者,焉知这不会有史家修饰成分。

          • 家园 竖子必指项羽?

            首先,那句话是“竖子不足谋”。

            其次,究竟这个“竖子”所指代者为谁。

            我的中学老师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这是指代项羽。(这一点我与老温经历不同。不过我那位中学老师水平不算很高。) 当时我就觉得有点疑惑,感觉合理性不足。

            现在老温重提这个问题,并分析了“竖子指代项羽”说的不合理性,我以为是颇有道理的。

            项羽、范增是什么关系?范增为楚军中智囊人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范增 曾直接与项羽叔父辈共事,项羽尊范增为亚父。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些事实难道就足以justify范曾直斥项羽为“竖子”吗??

            范增地位再特殊、项羽对其再尊敬,我以为,在项、范两人心中,那种君臣关系仍然是比较清晰明确的,虽然不似后世的刘禅诸葛、唐宗魏征 之君臣关系那样“法定”,但我觉得有理由相信,在范增心中这个关系和礼数是很清晰的。以“竖子”一词所包含的如此强烈的蔑视羞辱意味,范增用这种词语直斥心中的君主,这...可能吗?合理吗?

            老温所说的另一点,就是前面骂竖子后面又尊项王,是另一个证据。

            跋锋寒 兄言:“焉知这不会有史家修饰成分。”

            我以为从辩论角度来说是无效的,因为我也可以反问跋兄:“焉知‘范增骂竖子’一节 就不是史家手笔”呢?

            跋兄既无法拿出有效证据证明“项王”确系史家修饰,我也拿不出范增骂竖子就是史家手笔的有效证据,所以这个官司是打不清的。各自收回如何?

            因此,范增确实骂过竖子,后面也确实说过项王。基于这个情况,再基于前文分析的项范二人关系,我以为,说范增直斥项羽为竖子的说法,是讲不通的。

            那么,这个“竖子”究竟是谁呢?

            我的理解是酱子D:这个“竖子”子虚乌有,压根儿就不存在,而是范增要发泄怒火愤懑必须要找一个发泄对象,于是就在头脑中假想了这么个人物,然后就骂将出来。表面上这个“竖子”绝对不可能指代项羽,但实质上范增的怒火却有一部份是冲着项羽的,还有一部分可能是嫌项庄下手略迟以致坐失良机,再一部分大约是恨形式比人强、刘邦居然命大躲过此劫。所有这些因素刹那间涌上心头,范增无法精准表达出来(也没那个必要),所以就借骂竖子来表达自己的极度恼火、愤懑和惋惜的情绪,也有暗中责怪项羽之意。但暗中责怪与直面斥骂是两回事,不能将两者简单划等号。范增是位权谋人物(战略战术方面其实范范),即使心中深怪项羽也不可能在表面上骂出来的。日后项、范反目之时,范增可曾骂过这种话?按说那个时候两人都撕破脸了,范增更有理由骂更过份的话才对呀。既然那时都没骂,此时又怎会对项羽直面斥骂羞辱意味如此浓烈的话呢?

    • 家园 献花. 我还以为把画家范增与项羽联系到一起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