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项羽和范增的关系之我见 -- 温相

共:💬41 🌺3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项羽和范增的关系之我见

范增是最早建议立楚怀王的后裔为最高统帅的,在项梁时代,范增就已经是项梁、项羽叔侄的谋主,等到项梁死后,他的地位进一步上升,鸿门宴中,范增本来建议项羽除掉刘邦,但是,项羽始终没有动手,范增就让项庄出面,这叫借刀杀人。这种做法最大的受益人就是项羽,而且是里子面子都有益处。为什么这样说呢,论政治原理说,除掉刘邦,等于趟平了项羽前进路上的最大障碍,论政治声誉说,并不是项羽主动下令杀掉刘邦的,而凶手是项庄,此后,项羽完全可以把罪责推到项庄身上,当然你可以说这是项羽指使项庄去杀的刘邦,但是,证据呢?显然没有。唯一有力的证据就是项庄是项羽的亲属,那么,请问项伯又是谁的亲属呢?

范增请项庄出面透露了范增的绝大的苦心孤诣,一切都是从维护项羽的政治利益出发,如果把这次事件说成项羽和范增最后决裂的开端,未免牵强一些,鸿门宴之所以不成功,一则主要在于项羽不想杀刘邦,为何不想杀,可能也有舆论上的考虑,义帝以“先入关中者为王”作为号召,刘邦率先杀入秦都,无罪见杀,总是对于天下交待不过去的,这是项羽的妇人之仁,同样的事要是放在朱元璋这样的人身上,一定是先杀了再说。还有一个是项羽轻视刘邦,项羽不相信就这么一个刘邦能够和他争夺天下,此也是这位年轻的霸主成名太早、境遇太顺、经历太浅的缘故。至于说范增所言“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的这番话是当着众人的面前指责项羽的,能够提供的论据实在不足,而且,范增这里说的竖子是指的项庄,而非项羽。

人们对问题的认识总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鸿门宴之后,项羽逐渐发现刘邦是潜在的劲敌,希望遏制他,以后希望消灭他,消灭不了的时候就希望不要再看见他,在这点上,范增早就有了预见,这是范增高明的地方,刘邦夸奖自己的汉三杰,其实,范增鸿门宴一策如果得逞,汉有三十杰又管何用?

倘若一定要说范增的失误,那就是范增在项羽阵营第二号人物的身份和眼光,居然没有发现韩信是一个人才,至少没有像萧何那样力荐韩信,这不能不说是范增的遗漏,而萧何之于刘邦的最大贡献也就在于此。

项羽的失败千百年以来都得到后人的同情,实在是因为项羽败的太惨也太窝囊,自古就有刘邦百败而垓下一胜的说法,可见,刘邦和项羽交锋以来,鲜有胜利的时候,就是最后的战争如果没有韩信、彭越的加入,三国灭楚,项羽也不至于死的那么之快,也因此杜牧才有”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感叹。项羽的失败要从他自己身上找原因,关于这一点,陈平、刘邦以后的总结里面说的很清楚,也很到位,一个妇人之仁,一个刚愎自用,最终毁了这位英雄。

回头我们再看看项羽为何与范增始乱终弃?一个是陈平的离间的效果,一个是项羽的一时糊涂。项羽为人没有刘邦那么有城府,也没有刘邦那么歹毒,这也是多年以来博取同情的一个因素,他对范增的怀疑就是一时的冲动,项羽的性格上的这个弱点是被陈平看的很清楚的,否则以陈平那样的智商也不会玩那么低级的一个把戏,这就像皇太极师法蒋干盗书玩弄崇祯一个道理,对付什么样的人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对付项羽这样喜欢拍案而起的胆汁质的人就要用这样的手段。倒是范增看的很明白,范增求去最大的因素不是他没有能力识别和帮助项羽识别这种低级的阴谋,而是他看透了项羽最终不是刘邦的对手,与其以后玉石俱焚,不如给自己留个总结历史教训的机会,可是,范增和项羽感情太深了,他对于项羽所倾注的心血也太多了,就这么低劣的把戏就把他们形同父子的关系给破坏了,这次范增输的实在憋气,就这么憋气硬是把范增给弄死了,所以,范增也是窝囊死的。

我不同意项羽和范增的决裂是由于二人的权力内斗形成的多年矛盾积累的结果,因为,范增去后不久,大将钟离昧就向项羽发表自己的看法,项羽随即也翻然醒悟,假如项羽是借机解除范增的权力或者项范之间权力斗争久已不决,那么,钟离昧自然不敢就此表态,再者,项羽也没有必要表示对范增的惋惜。倒是因此可以看出来,项羽一时疏忽了中了陈平之计,而后也有所明白,只不过此刻已然晚了。

宋人洪迈责备范增不去劝阻项羽杀害义帝,不去劝阻项羽杀害秦王子婴,不去劝阻项羽焚烧阿房宫,可是,他忘了一点,范增在鸿门宴上的计策只要成功,以后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对项羽有巨大威胁了,仅此一点来说,苏东坡说范增是人杰的全部涵义都在于此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