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宋初的宋辽军事形势,兼与柴世宗商榷 -- 查理五世

共:💬71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宋初的宋辽军事形势,兼与柴世宗商榷

    周世宗陛下言:“以城而守使他们(辽――查理注)几乎等同于汉人割据政权,可一战灭之也,无烦深入穷追,战于汉地,根本不需要大量财政后援,可掠而食也.”

    柴荣根本没有攻到幽州城下,根本没遇见过辽的主力,因此说柴荣的北伐一定会成功也仅仅是纸上谈兵而已。宋太宗的两次北伐一开始也是势如破竹的。辽与汉人政权根本性的不同是,辽有精锐的铁骑,而汉人没有,可以趁汉军困于城下时用铁骑反冲击,野战中宋军占不到什么便宜,但宋军的战斗力也够强的,第二次北伐时辽军铁骑面对密集的宋军军阵也只能远远骚扰,不敢决战,直至拖到宋军人困马乏,补给匮绝才敢正面作战。

    自此马蹬发明及游牧、渔猎民族拥有冶金术后,就拥有了对汉人的军事上的绝对优势,野战汉人军队难以占上风的;更何况辽又拥有了坚固的城防(岳飞惊叹幽州城的高大坚固,像小山一样,十几年后记忆犹新),和稳定的经济农业区,太可怕了。

    隋、唐可以轻易地击败纯游牧的突厥(当然有趁其天灾和分裂的原因),可倾国之师无奈小小的高丽和南诏,原因何在?有坚固的城防而已。

    士气固然重要,但几十万大军远征后勤才更为重要。没吃没喝还打什么?就是铁人也崩溃了。就像宋军两次北伐一样,一开始莫不是士气高昂,但一旦变成了持久战,没有后勤补给,会立即崩溃。

    沈括的笔记中讲到宋军的后勤补给,粮食运到前线只有几十分之一而已,这些粮食从哪儿来?宋初的版图才有多大?才拥有多少人口?动员能力有多强?

    至于说统一以后军队战斗力和士气就会消减,俺也看不出有何必然的联系。宋军的主力是驻扎京师的,和南方的花花世界有何关系?更何况当时南方也未必是什么花花世界,经济中心还在黄河呢。

    宋初两次北伐根本原因是宋太宗的无能。

    第一次北伐不应该以攻下北汉的疲惫之师冒然远征辽,众将劝阻,而他不听,因为他不像宋太祖是一位久经沙场的统帅,无法决断战争之机。后顿兵于幽州坚城之下,已经有三百宋兵夜间登城了,可惜被辽兵击退。辽的守将极有智谋,是一个归化的汉人韩德让。宋军没有注意辽的援兵已经从地道中入城,故久攻不克,师老兵疲,却没有注意防备辽军主力骑兵的支援,被辽军内外夹击而崩溃,这种低级的错误宋太祖都是不可能犯的。

    第二次北伐宋太宗不敢亲征,兵分两路,又临授阵图,曹彬优柔,不能弹压诸将,进退失机,后勤匮乏,弃已占之地南下就食,后被宋太宗严令再次北上,更加人困马乏,而辽的骑兵又不断沿途骚扰,最终崩溃。

    这两次北伐的最深刻教训是什么?一是统帅无能累死三军,二是后勤跟不上,空有士气有何用?士兵总不能喝风雨作战吧?

    再说连连征战,也必然人困马乏,而宋军多为步兵,根本无法捕捉辽的骑兵决战;而辽的骑兵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和地点攻击宋军,即使战败,也可以从容逃脱,无法全歼,而步兵一旦战败,跑也跑不及,只能是崩溃。

    有鲜明的反例。当辽军在宋军选择的时间和地点作战时(兵援北汉),因为他们失去自己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地点的优势,同样也是大败,因此宋军的战斗力是很强的,但作战的胜负更取决于时间和地点的选择和把握,而宋军一旦主动进攻,困于坚城之下,这种先机就会失去。

    所以宋军远征燕云,一定得有极高的成算才行,兵者,关系到国之生死,岂能轻易开启战端?俺倒是真的希望周世宗陛下延寿一年,看他能否收复燕云。以俺的判断(当然都是瞎断),败于幽州城下的可能性极大,说不定也得坐个驴车而回。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宋太宗急着大幽州是有原因的

      据俺们涿州县志记载赵匡胤的祖籍就是涿州,那宋太宗的肯定也是了,所以宋朝的龙脉在幽州,当然要抢回来

    • 家园 野战

      诚如查理所言,辽军骑兵的确占有优势,但决不是什么绝对的优势,倘若如君所言以辽骑冲汉步如摧枯拉朽,高平之战辽将杨衮拥如此精骑数万,坐视北汉军败灭,不敢南向发一矢为之解围,则此人真乃辽国大罪人,辽主大可将之千刀万剐不必假以任何辞色.

      骑兵相对步兵的优势无非有二:机动性和冲击力.辽既有城守,则攻其必救,可致其师,就限制了他的机动性;选锋设伏,主动出击,折其锐气,可以封杀他的冲击力.当然,如果一开始救以为辽军不可战胜,"人心豫有怯则智勇并竭",那就什么都不必说了,还是和亲来得痛快.既然要打,就要在他的王牌上打主意,一开始就下定决心击破其最强部,则其他不战自乱矣.曹操官渡之战,就用此法.宋太宗一次北伐,本来有这个围城打援的上好机会,可惜自己没有意识到,浪费了.故曰:豫则立,不豫则废.

      宋朝一直比较重视武器配备,更不用说中原科技本来远胜一寓,骑虽稍少,强弩劲弓,指挥得当,野战不见得就输给契丹铁骑.

      那么野战虽说汉方未必占得了绝对上风,契丹也不曾有大比例得胜算.查理老兄言过矣.

      另外,把游牧骑兵优势和城守屋居结合起来的,契丹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当年拓拔鲜卑虎踞河上,铁骑千群,谋臣有崔浩之属,宋武西征,还不是没有敢出来放个屁.可见战事变化无常,不是一招鲜就可以吃遍天的.骑兵又怎么样?

      广告以后马上回来,不要走开.

      下集预告;后勤.

      • 野战
        家园 围城打援人人会,能否实现要看条件

        这一条是基本的军事原则,俺们这种纸上谈兵的外行都懂。

        军事原则都是如此,很简单,但如何在实际的战场上运用,如何具体把握,如何估计形势,如何实现目标,却是太复杂,太困难,就是一个军事天才也不敢保证他就一定能打胜。因此分析问题还是要看具体的细节,尤其是技术细节,如果连细节也不清楚,而仅仅根据所谓军事原则进行的所谓分析恐怕和口号没什么两样。

        步兵当然也能战胜骑兵,战例比比皆是;但骑兵战胜步兵的战例似乎更多,否则干嘛要装备高昂的战马呢?

        攻击所必救,也是一条基本的军事原则,满足了这一条才有可能打援,但能否打得胜,则是另外更复杂的问题了。

        当时宋军从来没认为辽军不可战胜,事实是,在此之前辽军多败于宋军之手。士气是重要的,但不是胜利的充分条件,更何况士气也会衰减的。

        第一次北伐时宋军六月二十三日抵幽州城下,久攻不克;七月初六日辽骑兵在耶律沙的率领下抵达,被宋军击退。很显然,因宋军缺乏骑兵,只能击退,而无法全歼。黄昏时分,耶律休哥率主力五院骑兵抵达,与耶律沙部会合反击宋军,城中辽军也出城反击,宋军崩溃。

        辽军因是骑兵,可以拥有选择战机的优势,而宋军没有,因为幽州城自从拥有地道援军后并非如先前那样势如累卵了。

        当然,如果宋军不是久经征战疲惫不堪,幽州城下一战胜负还难料定,其实就如前面俺说过的,只要攻下幽州城,就完全取得了战略主动,辽主力骑兵来了确实是一个决战的良机。

        如果认为周世宗北伐必然成功,俺也是不相信的,哪有什么必然成功之事?除非周军配备阿帕奇,人手一支M16,否则不是神仙,如何预测?

        宋太宗时,因全国统一,国力强盛,“甲兵之盛,近代无比”,尚且有两次北伐的败绩,周世宗即使指挥才能远过于宋太宗,但国力、兵力较弱,又如何能确保必胜呢?

        所以俺从来不相信纸上谈兵――尤其是将一件重大的军事行动简单化的分析甚至预测。不要以为人人都是曼施坦因,战略战术的实现是由无数个技术细节和执行人的素质决定的,还有――甚至是更为重要的――无数个不可预知的因素。

        • 家园 回复.

          所以俺从来不相信纸上谈兵――尤其是将一件重大的军事行动简单化的分析甚至预测。不要以为人人都是曼施坦因,战略战术的实现是由无数个技术细节和执行人的素质决定的,还有――甚至是更为重要的――无数个不可预知的因素。

          这一点老兄与我所见略同.但我不同意老兄那么高抬骑兵的地位,甚至到了不看当时具体情况就"有了骑兵可以拥有选择战机的优势"的.

          第一次北伐之败,我认为宋军事前兵骄将悍,根本没有料到辽军会来那么强的援军,属于事前没有准备.否则,在辽军来路是可能布伏的,不待敌来方始仓卒迎战,打出一个自己无法控制后果的击退战.骑兵的确有机动性强的优点,但诚如小弟前文所述,辽人有了城池,其整个民族的战略机动性是大大不如匈奴突厥,使汉军不劳远出塞外就能威胁其政治经济中心.如果汉方有良好的心态和得当的处置,是完全可以决定战地,战时,以何而战的.

          至于战争的预测,君言似近不可知论.是的,我辈是不可与百战之余的曼施坦因相比的.但是,在双方实力没有以整个时代为差距时,我认为观察双方统率的勇气和决心,以及整个集团在政治上是处于上升状态或保守阶段,是可以大抵推断胜负之数的.斯言或近于老生常谈,望吾兄赐教.

          在坐等江南的征服之时,宋的将帅们确乎是没有了在周世宗手下亡命冲锋时的高昂状态,曹彬一代名将,在第二次北伐时竟然控制不住自己各自为政的部下!而诸将一面受赵家皇帝暗示,交出兵权,酒色自娱,一面确也"即富且贵,无复他望',显然都不在群敌环视时代的最佳状态.

          而同时辽国的权力却从不听朝政的'睡王'

          之手,转由英明果决的箫后执掌(凭记忆,错则勿怪),箫后颇知收买民心,此时此景,足下以为宋太宗面对的幽州,和周世宗想快速征服的幽州,除了城高无二,还有什么相同的吗?何况宋太宗之多犯兵家大忌.

          当然,我们现在都是在纸上谈兵兼事后诸葛亮,我也无法保证周世宗活着就一定能一帆风顺的收复失地,但从他的一贯作风来看,应该时从辽三关的守将投降看出了什么,才会最后下定毕其功于一役.而之前,从他冒险登陆不顾辽骑在侧看,恐不乏先试探敌情,耀武扬威,再做打算之意.周世宗之用兵,明险实慎,宋太宗用兵明慎实险.我想孙子兵法观主上孰明之术.怕也非全无意义吧.

          另外,曹彬老兄在第二次北伐时是根本就被辽人抄了粮道,这,恐怕就不是后勤本身不足的情况了.

          还,兄言根据沈括的笔记,宋军的后勤补给,粮食运到前线只有几十分之一而已,弟窃疑之.因为据弟所知,汉武穷追匈奴于极北无人万里之地,其后勤压力也不过如此.燕云十六州大家都知道是那一带,它面朝河北产粮平原,转河北之食,道近而途易,居然也会造成这么大的运输成本?恐是沈括粉饰之言?-----------------望指正.

          总之我的观点,周世宗平淮南后确是伐辽最佳时机,没有敌国后患,粮食其实也足用(至少比战于北方草原后勤压力小),将士的状态也处于最佳状况,又没有到释诸将兵权,安定内部,传之子孙的时候.只要处置得当,其实是比后来宋太宗时更加有利的.当然,至于其成败利钝究竟如何,历史在这里就中断了,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迷,那确实非吾辈可以断言之的了.

          我的电脑出了问题,写好的东西全没了,只好仓卒草成,揉为一章,不当之处,万望吾兄及诸位多加指教.

          另,宋太宗第一次北伐兵骄,与其将士战意不高,其实没有矛盾.

          • 家园 如果是宋太祖率军收复燕云(修订增补版)

            俺一向随想随打,经常有技术性的错误在,不好意思,有时会做些词语上的修改。

            “但是,在双方实力没有以整个时代为差距时,我认为观察双方统率的勇气和决心,以及整个集团在政治上是处于上升状态或保守阶段,是可以大抵推断胜负之数的.斯言或近于老生常谈,望吾兄赐教.”

            这个俺确实不知道说什么是好,因此就不说了。

            宋太宗攻克的城池比周世宗多多了,不少也是不战而降的,这个说明不了什么。没遇上辽的主力骑兵之前话都不好说。

            俺一向认为宋军的战斗是很强的,看一下宋辽战史,双方基本上是平手,辽主力骑兵攻入宋境被歼灭达数万的战例也不止一例两例,这些战绩都是周世宗所从未有过的,这些是硬指标。以此推论,又如何能得出周世宗的军队战斗力强于宋太宗时期呢?未必!

            “我们现在都是在纸上谈兵兼事后诸葛亮,我也无法保证周世宗活着就一定能一帆风顺的收复失地,但从他的一贯作风来看,应该时从辽三关的守将投降看出了什么,才会最后下定毕其功于一役.”

            下决心与能否实现目标是两回事,宋太宗也是下决心毕其功于一役的。宋军北伐时辽将也投降献城。

            曹彬为何被抄了粮道?因为补给线太长,粮草不能及时补给,如果真像兄所言,可以就食于辽,何必返回雄州就食,自误战机?

            “周世宗平淮南后确是伐辽最佳时机,没有敌国后患,粮食其实也足用”

            如果能在短期内收复燕云并巩固,当然粮食可能足用,但如果也在幽州城下打成持久战呢?当时的补给能力根本无法与宋太宗时相比。

            沈括的话没有夸张,在平原上怎么运输?当时可没有汽车、火车,是依靠动物力,动物与人也是要消耗粮食的。随着深入敌境,被给线越拉越长,也越来越危险,敌人骑兵一定会断粮道,因此还得增加兵力防守。

            沈括的原话在此,俺记错了,他没有直接说粮食的损耗,而是说了运输的艰难和极限。七万士兵,需要三十万人供应运粮,可想而知宋初北伐几十万大军要有多少人供应?这不需要强大的国力支撑行吗?一旦打成持久战,国家都会崩溃。俺记得有过一句话,讲后勤补给的,据说是一钟粮食到达前线仅得一石?不知哪位网友可以提供出处。

            “人负米六斗,卒自携带五日干粮,人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若计复回,只可进九日。二人饷一卒,一去可二十六日,若计复回,只可进十三日。三人饷一卒,一去可三十一日,若计复回,只可进十六日。三人饷一卒,极矣。若兴师十万,辎重三之一,止得驻战之卒七万人,已用三十万人运粮,此外难复加矣。"而实际上,"人负六斗,此以总数率之也。其间队长不负,樵汲减半,所余皆均在各夫,更有死亡疾病者,所负之米又以均之,则人所负常不蒂六斗矣",牲口"比之人运,虽负多而费寡,然*牧不时,畜多瘦死,一畜死,则并所负弃之,较之人负,利害相半"(《?粝?剐??》卷11)。

            纸上谈兵经常是浪漫派,看到的经常是长坂坡上的赵子龙,想没有想过军队是要吃饭的?

            俺是认同兄的观点,第一次北伐宋军准备不足,这是上上下下都知道的问题,就是宋太宗不知道,是冲昏了头脑,不将辽军放在眼里,因为在此之前宋军基本上对辽都是获胜的。

            如果宋太祖多活几年,以他的英明神武,不会轻易挑动战端。战争关系到国家生死,真正的伟大政治家不会轻易挑起的。

            宋太祖一向统一中华建立太平盛世为己任,建立了封桩库,准备积蓄到五百万缗的资金时向辽赎买燕云,如辽不答应,再以此资金作为专用军费收复燕云,即不打无把握之仗。

            宋太祖作为优秀的军事统帅和伟大政治家的资质在此显露无遗,如果能和平解决的问题一定不用军事手段解决,军事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这是伟大政治家和平庸政客或无脑军人之间的差别。和平不是胆怯,是一种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好战未必是勇气,叫得越响的人常常一经挫败即成懦夫,比如汪精卫。

            军事解决的代价显然会更高,不能为了满足一己之虚名,炫耀武力,好大喜功,置人民于水火。宋太祖作战出身入死,他的和平赎买显然不是惧怕辽的强大,而是一种宽仁慈悲的大胸怀与高超的政治眼光在,岂是那种妄动刀兵以博虚名者所能企及?

            另外,军事行动一定要有雄厚而充足财力作为支撑,宋太祖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统帅对此是深有体会。

            单纯以这些方面来看,宋太宗与他差得不是一个档次,而且是全方位差得不是一个档次。

            如果宋太祖多活几年,如果辽不出卖燕云,他一定会亲统大军完成收复燕云一统中华这一重大的历史使命;他一定不会以疲惫之师远征燕云。

            结果如何俺无法预测,俺只能说,成功的可能性一定比周世宗和宋太宗大得多。

            • 家园 如果非要说打硬仗

              宋祖这辈子可确实没有周世宗打的好.冲锋陷阵是一回事,面对优势敌人下决心打又是另外一回事.

              宋祖这辈子自己作主打的,无非是国内的一些割据势力,后蜀南唐,自守之虏,打他们需要什么决心毅力?

              我不是否认宋祖的军事能力,而是查理老兄评判战力的标准实在太过奇怪.一个统帅的战力,也并不是完全可以从他的胜利次数上可以看出的.

              而且,我倒不知道宋祖准备拿五百万缗的军费来怎么用?是用在扩军上,还是花在持久战上.

              宋祖毕竟也不会向美国买阿帕奇来打契丹人吧?

              • 家园 周世宗的战功在何处?

                连一个国也没灭过吧?不过是最后北伐辽而已,也是没遇见过辽的主力。宋太祖、宋太宗时期都是与辽的骑兵有过硬碰硬的会战的,而且在第一次北伐前宋占尽上风。

                兄认为周世宗是优秀的战将皇帝,俺当然得用战功和亲历战阵作为标准。周世宗根本就没有冲锋陷阵过,如何称得上是战将皇帝?

                宋太祖的封桩库用途何在?俺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再说一次,如果辽答应交还燕云,就是赎金;如果不交还,就是军费。

                • 家园 高平偶就不说了,淮南之战,可谓打折了南唐的脊梁

                  灭国不能说明太多问题,宋太宗也灭过江南.足下以为比之壮志成空的曹操如何?

                  • 家园 宋太宗平过江南?

                    呵呵,俺在史书上没见过。吴越国是自己归顺的,而且早在太祖时代就要归顺了。

                    兄既然说周世宗战将皇帝,俺当然要看他的战功,可他连冲锋陷阵也没有。

                    • 家园 宋太宗的事是偶记错了.但名将岂能等于战将

                      不会陷阵就无以谈将才,以君之见,没有儒将这一说了?何况高平之战,柴荣亲冒矢石,不是我编的.

                      宋太宗总灭过南汉吧.

                      主将的作用,就是下正确的决心-----------而已.

                      • 家园 劝兄一句,为了节省版面

                        多准备些资料再讨论如何?

                        不论兄与俺的观点如何,但都要知道一些基本的史实。以兄与俺讨论的过程来看,兄对宋初这段史实了解得不算太多。

                        周世宗亲自上过前线不代表他是个“优秀的战将皇帝”,否则这个词未免太廉价了。

                        再纠正一次,南汉是宋太祖灭的。

                        如有得罪,还请原谅,俺说些坦率的话而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