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宋初的宋辽军事形势,兼与柴世宗商榷 -- 查理五世

共:💬71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回复.

所以俺从来不相信纸上谈兵――尤其是将一件重大的军事行动简单化的分析甚至预测。不要以为人人都是曼施坦因,战略战术的实现是由无数个技术细节和执行人的素质决定的,还有――甚至是更为重要的――无数个不可预知的因素。

这一点老兄与我所见略同.但我不同意老兄那么高抬骑兵的地位,甚至到了不看当时具体情况就"有了骑兵可以拥有选择战机的优势"的.

第一次北伐之败,我认为宋军事前兵骄将悍,根本没有料到辽军会来那么强的援军,属于事前没有准备.否则,在辽军来路是可能布伏的,不待敌来方始仓卒迎战,打出一个自己无法控制后果的击退战.骑兵的确有机动性强的优点,但诚如小弟前文所述,辽人有了城池,其整个民族的战略机动性是大大不如匈奴突厥,使汉军不劳远出塞外就能威胁其政治经济中心.如果汉方有良好的心态和得当的处置,是完全可以决定战地,战时,以何而战的.

至于战争的预测,君言似近不可知论.是的,我辈是不可与百战之余的曼施坦因相比的.但是,在双方实力没有以整个时代为差距时,我认为观察双方统率的勇气和决心,以及整个集团在政治上是处于上升状态或保守阶段,是可以大抵推断胜负之数的.斯言或近于老生常谈,望吾兄赐教.

在坐等江南的征服之时,宋的将帅们确乎是没有了在周世宗手下亡命冲锋时的高昂状态,曹彬一代名将,在第二次北伐时竟然控制不住自己各自为政的部下!而诸将一面受赵家皇帝暗示,交出兵权,酒色自娱,一面确也"即富且贵,无复他望',显然都不在群敌环视时代的最佳状态.

而同时辽国的权力却从不听朝政的'睡王'

之手,转由英明果决的箫后执掌(凭记忆,错则勿怪),箫后颇知收买民心,此时此景,足下以为宋太宗面对的幽州,和周世宗想快速征服的幽州,除了城高无二,还有什么相同的吗?何况宋太宗之多犯兵家大忌.

当然,我们现在都是在纸上谈兵兼事后诸葛亮,我也无法保证周世宗活着就一定能一帆风顺的收复失地,但从他的一贯作风来看,应该时从辽三关的守将投降看出了什么,才会最后下定毕其功于一役.而之前,从他冒险登陆不顾辽骑在侧看,恐不乏先试探敌情,耀武扬威,再做打算之意.周世宗之用兵,明险实慎,宋太宗用兵明慎实险.我想孙子兵法观主上孰明之术.怕也非全无意义吧.

另外,曹彬老兄在第二次北伐时是根本就被辽人抄了粮道,这,恐怕就不是后勤本身不足的情况了.

还,兄言根据沈括的笔记,宋军的后勤补给,粮食运到前线只有几十分之一而已,弟窃疑之.因为据弟所知,汉武穷追匈奴于极北无人万里之地,其后勤压力也不过如此.燕云十六州大家都知道是那一带,它面朝河北产粮平原,转河北之食,道近而途易,居然也会造成这么大的运输成本?恐是沈括粉饰之言?-----------------望指正.

总之我的观点,周世宗平淮南后确是伐辽最佳时机,没有敌国后患,粮食其实也足用(至少比战于北方草原后勤压力小),将士的状态也处于最佳状况,又没有到释诸将兵权,安定内部,传之子孙的时候.只要处置得当,其实是比后来宋太宗时更加有利的.当然,至于其成败利钝究竟如何,历史在这里就中断了,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迷,那确实非吾辈可以断言之的了.

我的电脑出了问题,写好的东西全没了,只好仓卒草成,揉为一章,不当之处,万望吾兄及诸位多加指教.

另,宋太宗第一次北伐兵骄,与其将士战意不高,其实没有矛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