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假如大顺取代了大清 -- 真理

共:💬220 🌺1068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满清不只是闭关锁汉不进步

从外部看,生产力也出现了大退步。

明末对外贸易中,出口产品是以手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而且高端产品占了很大比例。到了所谓的康乾盛世,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就发生了巨大的逆转:出口农副产品为主。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启臣在其论文《明代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高度发展》中对明朝中后期的进出口结果做了分析。

明中叶以后,市舶贸易的出口商品……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36种之多,包括手工业品、农副产品、矿产品、动物和肉製品、干鲜果品、中草药品和文化用品等八大类,其中手工业品共127种,占总数一半以上。这就说明,明代中国的手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并受到世界各国的称赞和欢迎。”

樊树志在《晚明史》中举了几个比较生动的例子:“1591年菲律宾总督发现,菲律宾群岛上土著居民因为服用中国衣料,不再种棉织布……1592年这个总督报告西班牙国王说,中国商人收购菲律宾的棉花,转眼就从中国运来棉布。棉布已成为中国货在菲律宾销路最大的商品。”

——这个例子说明明朝的贸易形式还很高级:从国外进口原材料,经过加工再出口制成品,占据了产业链的高端环节。

到了所谓的康乾盛世,退回到只能出口点茶叶和生丝。

厦门大学历史学教授庄国土在《茶叶、白银和鸦片:1750—1840年中西贸易结构》一文中讲到:“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明朝灭亡后七十年),茶叶开始成为中英贸易的重要商品。两艘英船从广州携回3000担茶叶,价值 35085镑,占总货值的80%。18世纪20年代后,北欧的茶叶消费迅速增长,茶叶贸易成为所有欧洲东方贸易公司最重要的、盈利最大的贸易,当时活跃在广州的法国商人罗伯特·康斯坦特说:‘茶叶是驱使他们前往中国的主要动力,其他的商品只是为了点缀商品种类。’”

根据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第一册提供的数据,从1760年到1799年(乾隆去世的这一年),也是“康乾盛世”最鼎盛的年份,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茶叶和生丝合计的货物价值一直占了92%以上,最高的年份达到了95.6%(见下表)。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前夕也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通宝推:阴霾信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