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假如大顺取代了大清 -- 真理

共:💬220 🌺1068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口通商还是几口通商和“闭关锁国”是两回事

类似的海贸控制政策宋朝就有了,也没人说宋朝闭关锁国吧。

贸易可以闭关控制,但是书籍和知识引入,清朝被隔壁正儿八经锁国的日本爆成渣。

老马的《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里面是这么写的:

欧洲各国从十七世纪末为了与中国通商而互相竞争,它们之间的剧烈纠纷曾经有力地推动了满洲人实行这样的排外政策,这是毫无疑义的。可是,推动这个新的王朝实行这种政策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它害怕外国人会支持很多的中国人在十七世纪的大约前半个世纪里即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所怀抱的不满情绪。由于这种原因,外国人才被禁止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要来往只有通过离北京和产茶区很远的一个城市广州。外国人要做生意,也只限和香港商人进行交易;政府特许这些商人有做洋货生意的特权,用这种方法阻止其余的臣民同它所仇视的外国人发生任何接触。无论如何,在这个时候,西方各国政府的任何干涉只能使革命更带有暴力的性质,并且延长商业的停滞时期。

关键不在于几口通商,而是竭尽全力限制中外的民间交流,结果就能看到传教士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外国带来的燧发枪等武器藏在深宫当玩具,外国的信息用藏文满文记录,就是不用汉语,外国的书籍更是没见到有进入过中国民间,明末引进的几千部书躺着吃灰,传教士仅仅翻译寥寥几本满文书给皇帝看。

明朝首辅叶向高等人亲自做序的《职方外纪》虽然收入了四库全书,但是纪晓岚评价其为“多奇异不可究诘,似不免多所夸饰。然天地之大,何所不有,录而存之,亦足以广异闻也。”

可见清朝的高级知识分子都只有这样的见识,整个国家的官员水平可想而知。

最后就是从皇帝到大臣,固步自封,没人知道西方到底啥样,沉浸在天朝上国的幻想之中。几亿人里面只有一两个有识之士才意识到要开眼看世界。更没有明末那种“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呼声了。

日本因为岛原之乱,禁教够彻底吧,他们还知道靠审问溜进来的传教士来获得西方情报,通过荷兰人获取西方书籍。就是幕府里面,也有一堆大佬都是有名的兰学家。他们都知道要找西方“形而下”的知识,屏蔽西方“形而上”的宗教那套。清朝反而啥都不知道,整个睁眼瞎。

将有没有对外贸易作为是不是锁国的标准,我认为完全走偏了,甚至是别有用心地混淆概念。

奥斯曼土耳其分裂前好歹还能一仗干掉几万欧洲大兵,清朝只能几十,一百这么刮刮痧,只能说万幸离人家远,隔了半个地球,不然那么大块肥肉,渣都剩不下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