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笨狼认为公布粉饰后的登月照是欲盖弥彰 -- 迷途笨狼

共:💬70 🌺10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的回复替我批驳了某个胡搅蛮缠者,那位一直信誓旦旦说……

1、你的回复替我批驳了某个胡搅蛮缠者,那位一直信誓旦旦说用的是70毫米胶卷

NASA数字化处理的底片一般不会涉及上色问题,当时带着的底片就有120和135,黑白,彩色之分,120装在不同的后背里(120的哈苏)135胶卷用在Nikon相机上。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的NASA的照片有1:1格式哈苏拍的120和3:2格式Nikon拍的135。我有幸见过哈苏公司编辑的用于宣传演示的幻灯秀,内容就是NASA在太空里拍摄的底片的拷贝底片(包括一部分登月计划中拍摄的照片),用几十台幻灯机阵列投影到十多米见方的银幕上,现场观看还是非常震撼的。”

2、请教一下,黑白影片上色需要多长时间?个人认为肯定比处理图片麻烦得多,99年学过非线性编辑,成绩优,即使从没涉及过黑白影片上色这块,难度高低还是很容易判断的,photoshop调色可不是一般的慢

普通、负片扫描仪十几年前就接触过,速度不算慢,高清扫描所需时间长,但别忘了技术进步和价格差别,nasa肯定不会用几百甚至几千块人民币的便宜货!

你说的——“当然,就算是这么慢的扫描速度扫描8400多张底片也不需要11年时间,网易新闻里也只是提及NASA是从2004年开始重新扫描Apollo计划中拍摄的底片,并不能说明直到今年放到Flickr上才扫描处理好,为什么拖到现在才放到Flickr上,并没有解释原因,但把这个作为造假的理由就太过于主观了。

这个只好智者见智了,我的看法不是严重官僚就是造假,后者可能性居多

第二个问题,迷途笨狼主要质疑的是NASA处理照片花的时间太长了,其中有猫腻,也就是造假。并且拿出了电影胶转磁(数字处理)作为参照对象来证明自己的论点。首先,电影的胶转磁(胶转磁是胶片电影数字化的通用名称)的设备和扫描相机底片的扫描仪完全不是一回事,胶转磁设备及相关工作参数请参照(http://www.crifst.ac.cn/c/cn/news/2011-09/29/news_133.html),通俗点说,大致可以把这套设备理解成用全自动的高速数码电影摄影机翻拍电影胶片,即便以2K(2048×1556@24P,每帧画面2048×1556个点,每秒24帧)的精度,处理速度也是非常快的。相对而言,用于处理相机拍摄的底片的扫描仪运行就太慢太慢了,不说虚拟滚桶电分设备,就以相对操作简单快捷的桌面型底片扫描仪来说,扫一张6×6cm哈苏相机拍摄的底片,以16位色彩,4800×4800点,TIFF格式,所耗时间一般也是以十几分钟为计算单位的。加上选片,清理表面灰尘杂质,装片等前后期的工作,所耗时间只会更长。所以说这二者是没有可比性的。当然,就算是这么慢的扫描速度扫描8400多张底片也不需要11年时间,网易新闻里也只是提及NASA是从2004年开始重新扫描Apollo计划中拍摄的底片,并不能说明直到今年放到Flickr上才扫描处理好,为什么拖到现在才放到Flickr上,并没有解释原因,但把这个作为造假的理由就太过于主观了。NASA数字化处理的底片一般不会涉及上色问题

3、我想问一下穿着至少150公斤的服饰戴着厚手套拍摄会怎样?尤其时间有限还要干别的任务时(需要走动),会不会像你说得这么轻松——

“哈苏的胶卷相机我直到现在都在用,其中用于登月的型号里,SWC和553EL两款我都有,其体积和重量并不比尼康的135 F型(也用于Apollo计划中)加马达重多少。至于拍摄数量,以哈苏的A70大容量后背为例(后背尺寸大约7.5×7.5×8cm),一个胶卷后背容量是160张底片(柯达专门特制的薄片基底片),对于把相机固定在胸前的“摄影师”而言,一天拍掉几个后背太容易了,更多的时候他们可能还有意识地省着拍。”

4、月球光照比西藏强还是弱?既然老兄是摄影专家(我仅仅算是接触过),请教下西藏比内地光照强还是弱?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