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科学会淘汰对上帝的信仰吗? -- 万年看客

共:💬18 🌺1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

尽管我是个无神论者,我依然认为信仰提供了一些科学没有提供的东西。

科学远远不是科学家对事实或者真理的宣扬,而是对某一事物做出带有一定确定性的论断。一位科学家会说,“在这个实验中,我观察到A导致了B;这一现象并非每次都会发生,对统计数据的分析表明A与B之间的联系有X%的可能不是随机的。”科学论文的写作常规是可能性不到95%就不能做出正式报告,从统计学角度来说,100%的确定是做不到的。

我不想像后现代主义者那样喋喋不休地说什么科学是纯主观的过程而且客观事实是不存在的。事实的确存在,科学知识为追求它们提供了暂时性的立足点。观察结果要有预见性,还要能由他人进行独立重复验证。而且当全新的解释出现时,科学家应当毫不犹豫地抛弃原有的推测。“嘿,这就是块染黑了的猩猩下颚骨,所以皮尔丹人不可能是我们的祖先。”在更多情况下,科学家要修正自己的知识,“你之前说A并非每次都能引起B不是吗?原来只有在C发生的情况下才会如此。”这使得科学更加精密难解。很令人诧异的是,生命科学里的大部分标志性的事实都只是暂时性的立足点,比如DNA并非总以双螺旋形式存在。这些例外情况是极其有趣的。

所以把科学与宗教之间的争端定性为真理之争是没多大意义的。但是这话可以这么说:“哪种方法能给你更强的预测能力和改变结果的能力?”要这么说的话,科学自然大获全胜。当我们面对一个生病的儿童时,更好的方法无疑是开抗生素而不是乞灵于供神用的山羊内脏或者什么大呼小叫的咒语。即便在我国这种已经被宗教憋得喘不上气来的国家,法院也已经不止一次的裁定父母不能用宗教手段来替代对孩子的药物治疗。这不是信仰能免于淘汰的原因。

这场文化大战的下一个战场是关于科学与宗教哪一个对社会更有益处的论题。在这条战线上,关于哪种方法造成的历史(当代)危害更大的问题也是没有疑问的。的确,科学界有李森科、优生学、额叶切除术,还有有条不紊地测试化学毒气的新用法的人们。但是把这些全都算上跷跷板还是一动不动地一边沉。说什么托尔克马达之流是背弃宗教正道的走火入魔之徒纯粹是扯淡。他们的所作所为只是“宗教正道”某一方面的体现。宗教的双手上沾染的鲜血足以染黑一片大海。

可能还有人认为宗教信仰可以为人们提供慰藉,因此还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不大认同这一点。当安慰的虚假被现实证明时,安慰也与人无益;当信仰体系本身就是焦虑的源头时,就算信仰能缓解焦虑也是枉然。

那么为什么宗教依然没有过时呢?我对此有一个非常非科学的回答:因为宗教能给人带来欲仙欲死的快感。我说的不是那些在走廊上口吐白沫的乱语者,也不是大多数宗教既不提倡也不认可的过激行为。我想说的是。宗教能使人在某些时刻全身充满对生活的感恩,灵性的启示以及行善的意愿,能让人体内的每一个神经元的细胞表面都被春风拂面的感觉无穷尽地笼罩。科学家或者科学从业者可能会因为新的发现而欣喜若狂,因为它可以治疗疾病,拯救濒危物种,或者干脆就是美得令人窒息。但是科学作为一个解释性系统并不擅长于制造快感。首先,人们关于科学为什么不应该和快感挂钩的问题进行过精彩的讨论。理由之一是科学的进程上充满了各种细枝末节,让人每前进三步就要倒退两步。同样,这一点也与科学的内容有关。心醉神迷的状态包含有感恩的成分,一个人要是研究儿童癌症、暴力与生物学的联系或者物种灭绝的原因的话,是很难体会到这一点的。相反,感恩与宗教性一直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信仰依然有存在的可能,这一事实本身就足够动人了。

对于科学来说,这场辩论似乎不大公平。毕竟,你不会因为日用品经纪人这一职业带不来快感而专门写一篇论文对其进行批判。但是对生活进行科学的解释不是一门职业。本质上来说,这是一份契约,是只从理性当中寻求慰藉的承诺。

科学是现有最好的解释系统,而宗教性作为另一个选项具有极大的潜力对现有的每一个决策与认识领域进行渗透破坏。但仅仅因为科学能解释许多未知事物并不意味着它就能解释一切,或者能彻底消灭未知领域。这就是为什么宗教信仰不会遭到淘汰的原因。没了快感,这世界不会变得更好,但是没了宗教却会如此。但是不要指望科学能够填补宗教留下的空白,或者指望它能说服你相信这空白根本不存在。

罗伯特.萨波斯基(Robert Sapolsky)是约翰.A与辛西娅弗莱刚生物学教授 i(John A. and Cynthia Fry Gunn Professor of Biological Sciences)以及斯坦福大学神经学与神经病理学教授 ( professor of neurology and neurological science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他是《斑马为什么不得胃溃疡》(Why Zebras Don't Get Ulcers), 《睾酮之扰》(The Trouble with Testosterone), 《一位灵长类的回忆》 (A Primate's Memoir)等书的作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