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科学会淘汰对上帝的信仰吗? -- 万年看客

共:💬18 🌺1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当然不会。

信——或不信——上帝不是一个科学观点,不是对世界的物理现实的判断。这是某种更大,更令人困惑的事物的组成部分,即我们更为广大的世界观与背景假设的集合,我们通过这些来理解整体的世界。

我们很少注意到这些假设,但是我们经常利用它们来解决我们的内在矛盾。随着生命的进行,,我们逐渐将这些假设定型化并与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事物联系起来。有时事情也会出错,而且极其严重,这时我们会意识到要重新思考我们的生活。这种行为并非对正式证据的非理性替代,而是产生新思想所必需的基础。我们只要想一想我们在这一层面常用的几条无法证明的假设就很容易明白这一点了:

其他人也是有意识的存在,不是没有思想的机器人。

他们的思想感情大体与我们一致。

他们告诉我们的大部分信息是可信的。

从整体上来说,物理世界将会继续运行下去,正如其直到目前为止的情况一样(“自然的规律”)

我们信任身边的世界以及它于我们的联系。这种信任——信念——并不是非理性的;实际上,这是我们理性的基础。如果我们真的开始怀疑其他人的意识与可信性或者自然的规律,我们所丧失的将不仅是科学,还有理智。我们将完全丧失行为能力。

因此,世界观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存在于任何文化之中。之前我所提到的是认可范围最广泛的几点。但是在其他观点上,不同文化由于对人类经验的侧重点不同而各有差异。现在人们认为科学与宗教正处于全面冷战之中,但我认为,这所谓的“冷战”实际上是近来最受西方青睐的一种特定的科学世界观与长期以来大多数其他人的世界观之间产生的有限的冲突。

当然,其他世界观彼此之间也差异巨大。有些侧重于人格化的神,还有些完全不依靠这个概念,比如佛教与道教。但是它们都将人的生命置于特定背景之下,并不认为我们是密封盒子里的种族,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在这个盒子里,相反,我们要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精神天地里扮演自己的角色。唯科学主义的做法与之相反(根据启蒙运动的建议),它将背景彻底舍弃,并通过科学本身来寻找生命的意义。因为这一试图垄断生命意义的行为,而不是其他的科学信条,使得今天的科学与宗教看上去好像竞争者。

科学的确有自己的世界观,包括关于世界本质的一系列指导性假设。现代科学的奠基人在他们的时代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宇宙的秩序(按他们的说法)完全来自上帝,因此科学增加了上帝的荣光。但是当上帝过时之后,新的先知们——孔德、马克思、弗洛伊德以及其他人等——制作出了新的,不同的,并假定为纯科学的背景图像。但是最后这一切都混乱了起来,因此卡尔. 波普放逐了这所有的观点。科学成了一套关于物理世界的可证伪的命题组合。这是个十分简洁好看的定义。但是心理学又怎么样呢?

行为主义给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在上个世纪大部分时间都受到广泛的认可。但是它听上去如此怪异,以致人们直到今天还不能完全理解它的涵义。(他们说)科学的心理学必须只研究外在行为。自我意识,如果它真的存在,也不过是无足轻重的东西,无法理解且全然无用。因此他们拒绝承认被我们当做人类思想基础的两个假设:自我意识以及与他人的内在相似性。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放弃这些假设会使我们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搁浅,还会动摇剩下的两块基石。如果我们真的不相信他人也和我们一样能够思考和感受,我们将注定无法理解他们。如果我们因此丧失了沟通的可能,那还怎能形成关于客观而可靠的世界的概念呢?

实际上,行为主义者们的饥饿节食法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没什么好处。因此人们最终解除了在科学圈子里谈论自我意识的禁忌。但不幸的是,人们在饥饿的时候用来安慰自己的幻象——雅奎斯.莫诺心目中由自然选择支配的宇宙赌场和理查德.道金斯的关于自私基因掌控一切的活剧——依然在迷惑着我们。但是我们现在最大的麻烦恐怕是对这些幻象的两可态度。我们依然觉得任何关于物理世界的与确定事实无关的讨论都是反科学的。

唯科学主义的出现并不只是作为科学争论的总结,而是一种特定世界观的组成部分——这种世界观吸引人是由于它与之前的世界观有鲜明的对比——人们经常出于这一点而做出类似的选择,甚至包括那些他们事后称之为科学的选择。我认为,我们应当更注意这些呼声并更加努力地确保我们的世界观有意义。

玛丽.米格莱(Mary Midgley)是一名哲学家,其研究兴趣在于伦理、人性及科学,是《作为宗教的进化与作为救赎的科学》(Evolution as a Religion and Science as Salvation)一书的作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