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 煮酒正熟

共:💬133 🌺9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酒兄好文,每看必花!

如烟也认为这不失一种好方法。这个PLCC在日本也有,像那些知名商店三越、高島屋、丸井、西武等等,几乎都有自己的CARD,甚至可以透支的,我知道丸井的就可以。而且信用额度会提高很快的。这样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个方便的途径。反正俺喜欢,所以走到哪都愿意办各种CARD。

至于那蠢蛋老美,如果是日本人遇到了此类问题,我想他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肯定还得挖空心思去想对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家园 丸井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怎么发音?beni-i ?

日本人工作中那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韧劲儿和轴劲儿我是深有体会。在美国这么干,就比较难。我觉得主要是个文化差异的问题。穷追不舍的方式对中国人来说可以解读为敬业和坚韧,但在美国人眼里却有可能被解读为“你有病没病啊”。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伊藤忠商事等在中国做的风生水起,可在美国却吃鳖,跟文化差异不无关系。想起我们当时的驻华总代表远滕,就是在美国分部常驻,业务一直打不开局面,好容易有起色了,结果一票货没做好,丢了几船货,净损失九千万美金。好在公司大,不在乎个把亿的损失,不过此公美国是呆不下去了,只好跑中国来了。他一走,美国分部就更没戏了。

家园 应该是MARUII吧

但它在日好象也不用日语汉字的。我是为了省事才这样写的。

家园 对对对,是我把“丸红”的“红”字错记成“丸”了。

难怪我没见过,原来是用甲名的啊

对了,小泉受到日本女性发自内心的崇拜和意淫,他的魅力武器主要是哪些呢?

家园 俺个人意见认为

如果在众女性心目中受到崇拜,那么首先应该是他的“男子汉气概”,也就是不顾反对,不怕众叛亲离,只要是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会一条道走到黑,正所谓“男子不坏,女子不爱”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说小泉,我觉得他一头白毛,像条疯狗,没有任何值得崇拜的地方!

家园 有一事不明

干吗非上赶子给他们做呢?换一家不行吗?

家园 这种营销咨询的协议,通常一签就是五年

签协议后对方会把他的消费者数据 (通常叫POS data 或者transaction data) 定期(一周一次) 传送给我们,我们把这块庞大的数据输入数据库。但这些数据的所有人依然是他们,我们只是暂时使用人而已。

所以,这里面还牵扯到了一个资源使用的问题。

基于以上两点(时限是漫长的五年,再加上资源外借),所以对于那些大零售商来说,使用哪家营销咨询公司,是一个战略决策 (strategic decision),一旦做出这个决策,今后五年的商业行为就被约束住了(对双方而言都是如此),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这些商家在做这种决策时比购买千万美金的大型设备更为谨慎。

所以,我们即使拥有再优秀的分析和咨询能力,也无法随便拉一个公司来给他提供这些服务,因为没有他的消费者数据我们根本无从给他们提供分析和咨询。而要想得到他的消费者数据就必须要签约,而他本身已经有签约的营销咨询公司了,中间换马基本是不可能的。

家园 http://www.0101.co.jp/index.html

在这家,用他们自己的visa卡,额外打5%,必须用card来支付,现金不享受。

家园 嗯,就是这种

美国搞这个已经有几十年了,但真正量化PLCC在留住最佳消费者和企业改善营业额和利润率方面的贡献,还要等到90年代初 database marketing的兴起才得以实现。

家园 瞎说说哈:可不可以这样?

为了减少两样本组消费质量上的差距,从decile 1 中选 6000位愿意接受PLCC卡的消费者。目前这6000人的消费质量是没有差异的。然后,发给其中3000人PLCC卡,作为实验组,另外3000人不发给卡,作为对照组。其后消费行为的差异就可以归结为有卡无卡的因素了。

家园 【文摘】送花,学习!
家园 MM说的完全符合逻辑理论

赞一个先!

但理论终归是理论,学院派与实践派总是有差距的。MM说的这个办法,在现实中是不行的...

在现实中,发放PLCC卡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选出那些decile 1 的消费者来,把卡寄到他们家。我们根本不可能跟他们见面,去当面建议他们使用。我们的建议是通过寄去的信件来实现的,那封信里详细地告诉消费者如果他用了这个卡他会有哪些benefit等等。

然后我们就守在自己的数据库和电脑旁边,监测一共有多少人开始使用那个卡进行消费了。

所以,在现实中我们根本就无法捕捉到这样一组消费者 --- 他们表示愿意使用PLCC,而我们却为了把他们当作对照组而故意不发给他们。

您会说啦,为什么不能做一个有10000个decile 1的消费者参加的 consumer survey 呢?凡在这个survey中表示愿意用卡消费的人,你们可以从中随机选3000人作为实验组,然后再选3000人作为对照组,这样不就行了吗?

还是不行。一个是现实原因,一个是逻辑原因。

现实原因是:没有办法把这一万消费者都请到公司里来让他们当面表态。唯一的办法还是寄信给他们。而消费者通常对这种信件的回复率只有2-3个百分点。当然可以给他们物质刺激,比如说如果你回复了就可以得到50美金的酬谢。这样一来,我们或我们的客户就要支付巨额花费 (几十万美金啊),所以不可行。

逻辑原因是:在回复中确认自己会用卡消费的人,真把卡发给他们手里,还是会有相当数量的人始终不用那个卡的。这样一来,对照组的消费者在“质量”上就比实验组的消费者要低一些,两者依然是不完全相同的。这种情况下,即使实验组的表现优于对照组,我们无法将本来质量上的差距 与有卡无卡所造成的差距 完全分离开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为什么您说话这样不客观?

蠢蛋起来也是没边儿没沿儿的。昨天和两个兄弟陪director 参加某美国服装名牌的营销会议,做最后一次努力。结果遇到这个家伙,一脑袋糊涂酱子,还又蠢又硬。

他其实说的两点,是有道理的。一,如果测试发生在特定的一段消费期间,假如这期间,decile1 的人有旺盛的消费欲望,恰好被选中为第一组?第二,产生随机人员的模型是否合理?第三,为什么测试不发生在decile2,or decile3? 第四,没有结论是有人从 decile (比如,2 or 3)低的上了decile 高的(倒1 or 2),因为用了此卡?

说服不了人,大问题在于,自己的逻辑有漏洞,语言技巧,反应不够灵敏。

不必在此说别人,

蠢蛋起来也是没边儿没沿儿的

这里的逻辑其实只要是考过纪阿姨或继马特的同学们都是可以轻松理解的。

请问您考了吗?

家园 呵呵,说别人蠢蛋的确有失风度

但他在逻辑上确实是错的。您为他的辩护也无法成立。

1. 由于两组都是随机抽选,所以出现实验组把最好的消费者都选走情况是个极低概率事件。

2 即使发生了这种极低概率事件,扣除掉有卡无卡因素,Test Group would only outperform Control group by no more than 20%。而实际差距却是28%!

3 随机模型当然无法达到绝对的随机,but again,由于有2这一条,即使我们故意抽取decile 1里面最好的3000人做实验组,再抽取decile 1里面最差的3000人做对照组,他们的差距依然只有不到20%。

4 decile 2 and 3,您没看完我的原文吗?我们不是提议重新做这个实验吗?既然要重新做,当然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做其他decile的了。但对方根本就不给这个机会。

5 说服客户不是我的责任,是我们的director的责任。另外我不认为他有任何责任,因为他的语言表述能力一流。

6 我当然考过了。而且critical reasoning只错了一题

家园 缩小差异的建议

我们为这家客户做的工作,就是针对他们的decile 1,也就是最好的消费者群体,从中随机选了5,000位消费者,建议他们用PLCC,其中大约3,000位接受了建议,开始用了我们的PLCC卡。这3000人是我们的“实验组”(Test Group)。然后我们从那初始的5,000人之外又随机挑选了3,000人,没有给他们建议PLCC,只是进行监控;这三千人是我们的“对照组”(Control Group)。

实验组包括5000人(3000接受PLCC的加2000暂时没有接受的),同样把对照组也改为5000人(其实3000也一样,不过两个组大小一样更方便一些)。

如果你们“随机挑选”的方法能保证抽样的这两组消费者都能代表整个D1消费者,那么5000人实验组的结果比3000人实验组的结果更能代表向D1消费者推荐PLCC所带来的收益。对照组5000人还是3000人就对结果影响不大了。

另外其他网友也提到了,可以同时做D2实验的,是不是实验成本太高所以没做?

当然,对于一根筋不相信统计(注意不要说成“随机”),甚至连你们建议的那个无风险运作都不接受的人,实验(不管是抽样还是无风险运作一年)结果可信度再高也没用。

我感觉连无风险运作都不愿意接受的话,那问题可能在其他地方,或许你们需要找一下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什么。

最后,请问你们实验结果的置信区间和置信度是多少?说实话,假如我在那“傻瓜”的位置,你文中的结果也说服不了我,特别是如果报告中根本就不提置信区间和置信度的话(可能你们提了,只是文中没说)。那个无风险运作倒可以考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