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唐太宗和宋太祖的“内圣外王”兼及唐宋军事力量比较 -- 查理五世

共:💬30 🌺1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新旧唐书:

李世民当然没有参预新旧唐书的编撰工作

旧唐书作于五代时期,优点是史料翔实。

新唐书,作者欧阳修,优点在文笔和史识。

cchere.com ◆查理五世 发于:2003-11-22 23:03:50

但新旧唐书以及资治通鉴所利用的主要的原始资料(唐起居注、实录及国史)是在他的亲自关怀指导下编撰的。他的关怀指导一开始遭到了史官的拒绝,因为违反修史的原则,但最后原则还是屈服于权力

家园 【同意】是常识问题

李建成是太子,为唐朝建国建立制度,文治上非常了得。李二的长处在武功,也因此建立了自己的庞大势力,幕僚、将军。

李建成继位是明摆着的事情,李渊也是这么安排的,李二在幕僚的怂恿下,先发制人(太子根本没必要搞政变),发动玄武门之变,并亲自张弓射死太子,事实确凿,并无争议。

家园 深表赞同!

中国的政治一向讲以德治国,评价一国之君如何能不看其道德(包括私德)?

李世民的上台本来就是一场违背游戏规则的,肮脏的政治角斗,作为胜利者的李世民对待政治对手的手段之残忍,并不在历代暴君之下,如何能以他后来的政绩掩盖掉?

其二,贞观之治是一场短暂的春梦,经过了隋末的大乱,国家有一个短期的休整、兴旺很正常,之前的汉代秦有文景之治;之后的顺治朝灭南明、大顺后有康乾盛世。

其三,李世民的政治秀,干涉史官记史,让人不能不怀疑真正的贞观之治,是否就像现在记载于历史书上的完美。

其四,李世民和魏征的关系,果真如鱼得水?唐书上也记载李世民几次公开说要杀此老匹夫。因为开言路,“纳谏”的政治需要,加上长孙皇后的力劝,才成此政治神话。

等到魏征,长孙皇后一死,李世民作风大变,纵情声色,不理朝政,也因此诞生了武则天这一亡国异相。

家园 【感叹】近来已经很少打印网上文章了

但这篇要打印下来仔细研究。

查理V真是高人啊,是我在西西河第2个佩服的人。

家园 呵呵。啊兄实在是太夸奖了

不好意思,可惜找不到一个脸红的图标。这个算吗?

希望以后与啊兄多多交流。

家园 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

如果李建成和李元吉真的想杀李世民的话,早就动手了,最起码那个毒酒不可能毒不死吧?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既然李世民是如此忠厚之人,那为何要逼老爸退位呢?这个总不能又说是他老爸陷害他吧?

家园 有逻辑,不过没证据

确实不排除你说的那种可能性,不过缺乏实证。暂且算他是无头公案吧。各大50大板,不算离谱。

说说小孩和家眷的问题,诚然未成年的小孩一点威胁都没有,但三十六计中的借尸还魂,应该不陌生吧。太宗杀的其实不再是一个小孩,而是一个政治工具。这和私德没有关系。

说道李三的女人,在那个年代,有谁会在乎女人的死活呢?不杀是因为漂亮,杀了不过就多一堆土而已。在当时,这也不算私德有亏。

家园 【规矩】越是好的文章,越要版砖伺候

你等着

家园 【评论】不可能有证据的,除非有外星人当时在录像

唐代的原始史料早就没多少了,有的也已被李世民改过了。。这个问题分歧无法弥补,不讨论了

家园 时势 不同,手段自然不同。因时而变,才是圣道
家园 奇怪,怎么会一朵花都没有?系统问题?体制问题?
家园 仁政,个人素质及兄弟相助,好宰相,小政府大社会

赵匡胤筒子,军人世家,从小兵累升至二把手,自然熟知战争对于国家、百姓的灾难,拥有一直不乱杀人的部队,估计是平天下的重要原因。

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
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

有一个好友宰相,赵普,读书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以仁治国,自然会得到饱受战乱的底层和知识分子拥护。

武将不带兵,文官无实职,底下的政府效率,完全放任了民间自治,但是是否是

宋朝成为中国文明的最高峰没有这一套制度保障是不可能的
这个结论的支持依据,因学识所限,不敢擅定。

至于清军打败明军,可能与清军有了先进的火器部队有关。

家园 一个是窃,一个是劫,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比起来也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家园 赞啊, 感觉就武功而论, 唐宋两朝差距未必有那么大

如果不仅仅限于唐宗, 宋祖二人比较的话.

除了南诏高丽以外, 吐蕃也是个好例子. 唐人奈他不何, 几次还被威胁到长安, 如果不是吐蕃本身人力物力有限, 恐怕形势会更加糟糕.

相反, 北宋南宋所面临的是前所未有, 空前强大的游牧民族(好多形容词啊, 汗..), 固守坚城, 兵精粮足, 尤其是粮足这一点尤为可叹. 据说宋朝进攻北汉, 辽国一次性就给了北汉多少多少粮食(十万斛? 具体不记得了). 反观明末的满洲人, 战斗力不可谓不强, 却一直限于粮食等资源, 若不是李自成进京, 靠一己之力不知要何年才能叩关窃国. 明末辽东战事, 明朝展现出的是压倒性的资源优势, 无论人力物资损失多少, 经过加饷, 多方调集, 过不两年就又能重新树立(资源)优势. 这种场景恐怕是宋辽, 宋金之间难以见到的.

另外, 宋朝武功积弱的印象可能也在于大家对杨业, 岳飞的同情, 尤其是后者, 总认为若不是错杀无辜, 恐怕早就光复中原了. 应该说岳飞确实无辜, 无非是略有行为言论不当, 如建言立太子, 以及一些军阀作风如作战不听调令等.

但宋金两国的军力对比不是他一个人就能改变, 南宋开国初期实力恐怕还不及太祖太宗, 而金国并不弱于那时的辽国. 类似的, 令宋军顿兵坚城, 以精兵反击, 辽军能做的金国同样可以做到, 宋军始终建立不了强大的骑兵部队, 也没有更多的办法. 有宋一朝始终重视弩的研发改进, 也是无奈. 但宋朝和金国, 蒙古相持多年, 朝廷一直有较高的向心力, 就凭这点远超过明末了. 岳飞的故事, 部分是孝宗营造北伐舆论, 造神运动的后果, 而秦桧, 宋高宗就文治而言勉强能算名相英主了吧.

家园 宋太祖统一中国?这是哪个位面的历史?

……才注意到加了两个限制条件“北汉不算”“吴越不算”,更不用说燕云十六州了。

就这样,还“这一惊人的军功在中国历史上只有秦统一才能与之相比”,我看比曹操都不如。赵大灭了多少割据政权?打下了多少版图?把老郭、小柴再加赵二的功劳全部算在他帐上,和秦汉晋隋唐明哪一代的开国之功相比,我觉得都略显丢人,更不用说无数“几乎统一”的政权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