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文翻译] Mpemba 效应新解 -- 九九

共:💬4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文翻译] Mpemba 效应新解

(非逐句翻译

6月3号的New Scientist发表了华盛顿大学Jonathan Katz的一篇短文,对著名的“姆佩巴效应”(Mpemba Effect)——为什么热水比冷水结冰快——提出了新的解释。这个与直觉相悖的现象其实早就被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观察到,但直到当代一个坦桑尼亚中学生(Erasto Mpemba)注意到用来做冰激凌的热牛奶比冷牛奶更容易结冰时,才引起人们的注意。

Katz提出的解释很简单:一般日常用水都是有“硬度”的,即含有少量钙和镁的碳酸氢盐。(1)当冷水逐渐结冰时会浓缩剩下的溶液(高达正常值的50倍),根据稀溶液依数性定理,这会降低水的凝固点;(2)一个相关的放大因子是,由于凝固点降低,未结冰的溶液与冰的温差缩小,不利于散热,进一步减缓整体结冰速度。而对热水来说,大部分溶质在加热过程中都沉淀掉了(形成我们熟悉的水垢),所以即使初始温度较高也会比没有加热过的水更快结冰。

Katz认为以上两点足可以造成Erasto Mpemba观察到的现象,同时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并不是每个尝试过的人都得到了相同结论,因为 “有些人可能使用了‘软水’”。虽然这个解释目前仍停留在设想阶段,但已经得到一些同行(如伯克利的Richard Muller)的支持。

“做实验来检验这个理论不难,但也不简单” Katz说,“要得到严谨的结果大概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原文外链出处

关键词(Tags): #Mpemba#效应
家园 pilot实验应该很简单呀: 对比软水和硬水在相同起始温度下的

结冰速度.

家园 没错

他说的“几个月”可能包括写paper+审稿+发表的时间

PS,我记得以前有人好像提到过这个说法,与牛奶里糖的浓度有关,估计是相似的原理

家园 如果是这样,那说明

用来做比较的两杯水并不相同,一个硬度高些,一个稍微差些....不公平...

俺设计的实验是

把水加热到一个温度T1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

使里面的乱七八糟的反应达到平衡,该沉淀的都沉淀出来.取出一部分放凉,然后用这些凉水和那些热水比...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