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回复天空不空几句话 -- 树袋熊毛毛熊

共:💬307 🌺1070 🌵2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家园 可以每周干3个 12小时的shift嘛

36小时就不算全职了,别说加班工资了,连医保都不用买

至于我怎么知道12小时的,因为我问过嘛。举个例子,很多24小时超市的夜班,就是 8pm-8am 的shifit. 比如我家附近的那个CVS,因为有一段时间经常夜里去给孩子买退烧药或者电解质水,里面的夜班老太太就是 8pm- 8am工作。

家园 有资格问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证明

请不要忽略了这点。所谓辩证的看问题,不外是正反面都要看到。你我都走过八九十年代,我相信你会认同我的说法:现在996,35岁,50%成为争议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体现。

不够不足,当然要承认,要去解决。只是我们也必须要面对“物质”这个基础。我本人是希望解决这些不足,是我们的努方向,反对把这些不足,作为攻击政府的理由。有河友说河里阶级斗争的弦绷得太紧,这就回到那句话了:阵地你不战领,敌人就会占领。

家园 24小时营业的店不占商店的大头。夜班的工种不具普遍性。

而且老板没有违法劳动法。每周干三天12小时班和干5天12小时班可不一样。

家园 流浪汉住在收容所的,申请廉居房会比普通申请人快

申请廉居房有不同优先等级的。越困难的优先等级越高。还有流浪汉有救济金拿的,不是完全没钱。流浪汉的一个最大问题是他们很多人有各种精神问题,收容所和街上轮着住。政府不能强制精神病患者接受治疗。他们常年进进出出收容所花费的钱比治疗他们贵多了。当然收容所行业成了一个利益链,也阻扰真正有效解决流浪汉的问题。

家园 穷人参加个巴士旅游200块玩三天两夜那种应该偶尔可以负担
家园 因为从小的教育知道有人拿走得太多
通宝推:审度,
家园 老不老更多的是心态

我岳父母55岁不到就退休,退休前都是县城公务员,到加拿大这边和我们生活了大约7-8年的时间。刚开始的时候,带他们登山,等闲小伙子都追不上他们。但他们就是觉得自己老了,应该休息,帮我们带带孩子什么的。纯粹是心态问题。

以前因为医疗条件差,加上很多人营养不良,身体过早的透支,所以50就显得老了,但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这样了。

我爷爷活到72岁,去世之前一直还在种地。我奶奶活到80几岁,去世前几年也一样自己干农活,我初中到大学之间暑假回老家和奶奶一起下地干活,自己感觉已经挺累了,奶奶还在那儿忙乎。

家园 那是年轻人的玩法,老年人这么玩吃不消的
家园 英国不是

英国上满40小时一周之后的时间不算加班,无额外的钱。

有2家世界五百强美国企业在英国就是这样。

家园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还是舍熊掌?

8小时工作制最初是1817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最早提出,随着19世纪资本主义工业化深入发展,是北美芝加哥的工人在1886年5月1日率先上街游行,倡导八小时工作制的。也是为了纪念这第一次工人大罢工,第二国际在1889年巴黎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苏联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率先确立了八小时工作制。欧洲各主要国家分别是:德国1918年立法,法国1919年立法,意大利1925年立法,西班牙1919年立法(全球第一个所有工作都限制八小时工作的国家),葡萄牙1919年,波兰1918年,匈牙利1919年。英国最晚,1998年立法规定18岁以上每周48小时、18岁以下每周40小时。

美国在1938年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也确立了每周44小时制,1940年起改为每周40小时制。平均每周五天,每天就是8小时。日本在1947年起实施八小时制。

美日在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中算是确立八小时工作制比较晚的国家。

中国大陆在1922年广州第一次劳动大会也通过了八小时工作制,赶上了一战后欧洲国家八小时工作制的潮流,但战争动荡年代其实无法确实实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共同纲领》中提到“一般应实行八至十小时制”,1952-1956逐步贯彻落实执行。199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将8小时工作制上升为法律——“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作制度。” 1995年改为“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以上这些早已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以来,全球各主要国家的共识,无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除了英国,都已经实施一百年了或者接近一百年了。中国也早已立法,有法可依。为了不择手段的大力发展,四个现代化,赶超世界主要国家,结果几十年来没有人没有组织来真正落实执行这个工作制度。

现在中国早已是世界工厂,工业化也是全球顶级的,为何还不能普及执行这个早已确定的法律?提问者竟然还会被很多人质疑质询?难道八小时工作制不是全球绝大多数国家不论是上层精英还是普通老百姓都认可和觉得自然而然应该这样吗?

五一劳动节年年欢庆,难道忘了是为了纪念什么的吗?百年前斗争取得的成果,难道现在还不被中国社会认可,不得不重新提出?

公平和发展,就这么不可兼得?难以调和?

通宝推:燕人,白浪滔天,
家园 没有人否认社会进步

你我能在这里讨论的基础,也是这个进步存在。

事情的本身,并不因为外界对它的看法而改变,你的辩护能成立的前提,是那个人或事自身够不够硬。比如扶贫,政府这件事就是做的够硬,所以它凭自己就能成立。

同样,这一年以来政府不断颁布政策,放开三胎,打击教培,整顿饭圈,规束房企,直至房地产税落地,这本身就是政府在转变思路的信号。

树袋熊只是个信号,没有树袋熊,也会有树袋鼠,树袋猫什么的。

西西河大约三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每次变前都有征兆。十年前这个时候,是以“飞天鸭”这个ID的出现为信号,河里开启新一轮的变局。但飞天鸭只是个催化剂,没有飞天鸭,也会有飞天鹅,飞天鹰什么的。

往前推四十年,“潘晓之问”也曾引发了一场人文精神大讨论,影响直至今日。

西西河的任务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文明找到一条新路”,而不是替谁辩护。为政府辩护那是新华社、观网的任务。像现在这样,几十个ID轮番上阵(没有内涵打群架的意思)却依然“拿”不下树袋熊,本身就是自身某方面不够硬的体现。

这个时候,需要做的是直面问题本身,而不是对现象挥舞刀剑。如果觉得某个ID太难缠的话,直接不理就是了。

家园 “拿”下树袋熊的标准是啥?

就比如说我把,上班忙的时候,就把这事儿放下来了,周末休息的时候,又想起来了,树袋熊可是不用上班的,我觉得这是树袋熊没有被“拿”下的主要原因,再说一遍,旗帜鲜明的支持树袋熊坚持求职八小时工作制,十二小时制的工作不做,黑白班轮换得工作不做,违反劳动法的工作不做,

家园 标准很简单

围观群众觉得自己被说服了。

注意,是群众被说服,不是树袋熊。

说服别人的前提在于说服自己,如果一遍遍说了却始终无效的话,那么可能有两种,一个是那人没法讲道理。一是自己得先说服自己。

但,你说的是道理,而不是别人,别人服不服是别人的事,你只要把自己的道理讲清楚就行了。

家园 我推荐大家百度一个视频

河北女卡车司机徐莹莹。

看看什么样的人才是劳动人民,才是自立自强的普通人。

家园 那问题又来了,谁能代表周围群众呢。

沾花富翁能吗?显然,他被我说服了,聊无能吗?显然他也被我说服了,你要是说xx能代表群众,那我就想问一句,xx凭什么代表群众,他这个代表也是跟人大代表一样选出来的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