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关于《知青之歌》的一些疑点 -- 从来

共:💬19 🌺9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讨论】关于《知青之歌》的一些疑点

河里最近在讨论文革一些骇人听闻的惨案,我好奇的搜索了一下。事件的描述确实血腥,但是各家讲述差异太大,各执一词,责任区分,南辕北辙,因为无法找到权威说法,所以无法参与讨论。

后来,有人提到《知青之歌》的案件,我找到了相对权威的报道和当事人的回忆,但是经过反复对比,觉得存在一些疑点,看看大家有什么更深的内幕提供出来讨论。

权威的报道是懒厨河友提供的,原文来自南京审判网。

《知青之歌》作者任毅平反始末

这篇报道大量引用了任毅本人的自述,但是在一处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异。

1969年10月的一天……任毅回到生产队,当晚写了检查,第二天交给新任的永宁公社书记。

几天后,《知青之歌》引起江青、姚文元的重视,作出了“要抓紧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要查清作者情况,要对黑歌进行批判”的批示。

按照上下文来看,这里的几天后,应该是十月某日的几天后。这明显不符合实际。

一、公社书记接到一位知青的检讨,几天后就能送到中央领导的案头,可能吗?

二、任毅被捕是在第二年的2月19日,之前效率如此之高,到了中央批示之后,反而效率变慢了呢?

任毅的自述提供了另外一个版本:

任毅:写给知青朋友的一封信

1970年春节期间,上海普陀区回沪过春节的知青,在里弄里哼唱《知青之歌》,又很快地传到该区的中学,中学的领导将这情况向区、市委汇报,市委又立即向中央汇报。姚文元专门做了“要抓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要查清作者情况,要对黑歌进行批判”的批示。张春桥对这个问题抓得也很紧,上海市革委会有专门的小组在抓这项斗争。

2月12日,上海市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派人来到南京五中,要了解我的全部情况,提供上海所需要的有关材料。上海、南京两地公检法于2月13日去了我当时插队的江浦县进行联合调查,同一天,南京五中又把这些情况向《新华日报》《新南京日报》进行了汇报,当时南京市委书记方敏指示责成南京市文教局连夜召开会议,组织专门的班子立即行动。

2月19日夜23点,以“创作反动歌曲、破坏知青上山下乡、干扰破坏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战略部署”将我逮捕。

任毅的自述同样存在疑点。

第一,前文记者号称翻阅了“一本本泛黄的“任毅反革命案”卷宗”,但是整篇报道中并没有出现上海公检法

第二,1970年大年初一是2月6日,从中学校长听到歌声,到上海的调查组到南京,仅仅只用了6天,这是何等的速度?

有一点要注意,《知青之歌》的作者并没有署名,只是周围身边的人知道,在全凭人力调查走访的年代,上海调查组能如此迅速的找到任毅的学校,是何等的效率?

接下来,我又找到了任毅另一篇自述:《知青之歌》冤狱始末。这是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后来作者又写了一本同名的书。

书,我没看到。这篇文章,网上也删得七零八落,我试着留言给网上发帖的网友,很幸运,他正好在线,通过百度网盘给我传了杂志文章的图片。

通过这篇文章得知:

一、歌曲的署名是:南京五中知青集体歌曲

二、文章中隐约提到了“检讨”的事。

====================================================

《知青之歌》案发就有了两种可能性:

一、任毅本人听到苏联电台播放了自己的歌曲之后,1969年10月向公社书记提交检讨。开始并没有引起注意,到了1970年,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应该是南京方面在“一打三反”运动中出现了一些典型案例,正好这时任毅的材料被人看到,在运动中升级,被捕。就是撞到枪口上了。

二、1970年2月6日,某中学校长无意中提到上海弄堂的歌声,向上级汇报,并神速到达中央,中央对这首歌格外重视,让上海派出一组堪称福尔摩斯的调查组,神速破案。

第一种可能性,比较符合官僚办事的调性,事可大可小,没事的时候懒一懒,上级一勒,就上纲上线。

第二种可能性,比较符合一些人对文革的认识,所有的决定都是四人帮做的,按任毅的自述,为了他的歌,四人帮惊动了三个,四人帮批示后,老干部主持正义,坚决顶回去。

事有这件事,歌有这首歌,人有这个人,但是事实的可能是什么,大家各取所需吧。

通宝推:普鲁托,方恨少,审度,
家园 最核心的是死刑判决没有人看到过

四人帮的批示影印件也没有在外面流传,审判四人帮的时候也没有拿这件事作为证据。基本上是一件改开年间二共抹黑一共的宣传。

回忆改开,大家都不愿意把责任到人,这里我做一个改变, 假如是真的,我们要追究这个事情的每一个参与者的个人责任,挂在这里,直到正义实现。

据说是南京市革委会批准死刑,我这里抄录1970年南京市革委会的领导名单在此,供大家批判:

1. 杨广立,开国少将,中共江苏省委原书记,当时的江苏省革委会副主任,大概兼容南京市革委会主任

2. 滕俊清(1920— )山东昌乐人, 时任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1938年入党。任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中队副指导员,山东军区师政治部股长,华东野战军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建国后,历任军政治部直工部部长,是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委,内蒙古军区政委,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南京高级陆军学校政治部主任。

3. 彭勃,1921年-,男,山东朝城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政治干部, 时任南京革委会副主任

4. 林逸 ,时任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估计后来被稻公打成三种人,名字能搜到,经历搜不到。

其他领导干部的名字我抄录在这里,供大家一起批判: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被迫停止活动。1967年3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领导“文化大革命”和经济工作。1968年初,市管会与南京地区“造反派”组织协商,经来宁“支左”的中国人民工放军6453部队党委研究并报南京军区党委批准,决定成立南京市革命委员会。市革命委员会是由群众代表、军队干部、地方干部组成的“三结合”的临时权力机构。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规定:“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同时又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1977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会议确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于1967年、1968年成立的革命委员会作为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计算。”据此,“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市革命委员会算作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市革命委员会领导人员设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以及常委员若干人。1968年3月市革命委员会成立时,主任由杨广立担任,第一副主任为滕俊清,副主任由彭勃、林逸等担任。常务委员有:杨广立、滕俊清、高仕亮、彭勃、林逸、赵志德、李来水、高黎光、房震、徐莲娇、陈云龙、胡男、李玉、张德生、庄恩有、钱鸿森、吴效坤、徐浩、彭正山等。1969年1月,滕俊清调回部队另有任用,任命方敏为第一副主任,武占魁、房震、李玉、赵志德为副主任,增补方敏、武占魁为常务委员。同年11月,彭勃调离;12月,增补张启、高黎光、徐彬为副主任。1970年9月,增补曾万标、刘其章为委员、常委、副主任。1970年12月,免去杨广立主任职务,任命方敏为主任。1971年6月至9月,武占魁、李玉、赵志德先后离任。1971年7月,任命王奈庆为革委会副主任。1971年8月,任命方明为革委会副主任,免去赵志德革委会副主任。1972年12月,任命雷绍典为副主任。1973年4月,林逸调离,任命王昭铨、陈锦新为副主任。1974年1月,曾万标、高黎光、方明先后调离,增补王楚滨、华子泉为副主任,5月,任命贾世珍为副主任。1975年2月,方敏、张启、刘其章、王奈庆免职回部队,8月,任命储江为市革委会主任,9月任命汤永安为副主任。

  市革命委员会办事机构,在1968年3月革委会成立时,设四大组:办事组、政工组、政法组、生产指挥组。1968年12月改为“一室三部”,即办公室、政治部、政法部、革命生产部。1972年12月,党政机构开始分设,市革命委员会办事机构作调整,原市革委会办公室改为市委办公室和市革委会办公室,增设统战组;撤销市革委会政治部,设立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党校;撤销市革委会生产指挥部,设立市革委会计划委员会、工交办公室、农水办公室(不设办事机构)、财贸办公室、政法办公室(不设办事机构)、外事组,人民防空办公室编入公安局。

原网页已经被删除,我从谷歌的cache里面保护性挖掘

https://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krD0aK4xBqwJ:rd.nanjing.gov.cn/rdsl/shirenda/201403/t20140312_2017351.html+&cd=1&hl=zh-CN&ct=clnk

通宝推:海峰1,
家园 根据你搜集的资料

和任毅的自述有矛盾的地方如下:

在任毅的自述中:

2月12日……当时南京市委书记方敏指示责成南京市文教局连夜召开会议,组织专门的班子立即行动。

根据你提供的资料:

1970年12月,免去杨广立主任职务,任命方敏为主任。

另据百度百科,方敏词条:

1970年12月任南京市革委会主任、南京市委书记等职

就是说任毅在案发之时,方敏并不是革委会主任,市委书记。

这里的矛盾可能是任毅记忆错误,更大的可能是任毅对体制内部的人事安排,办事流程非常生疏,带有很强的想象成分。

做为当事者本人,可能觉得自己的事非常重大,才会在不同的讲述中,把批示的人提到中央这个层级,“四人帮”和林彪都被这首歌惊动了。

家园 世人多愚昧,大多数的人都没有脑子,只会相信宣传的东西

重庆被劳教村官任建宇也是这种情况

2011年9月23日,中纪委已经开始找薄熙来、王立军谈话了,还不止一次。我不认为薄熙来、王立军这时候还有心情,去折腾任建宇劳教的事情。

套用陈王的文章,相同的情况,薄熙来、王立军的批示影印件也没有在外面流传,审判薄熙来、王立军的时候也没有拿这件事作为证据。基本上是一件二共抹黑薄熙来的宣传。

------------

可惜世人多愚昧,大多数的人都没有脑子,只会相信宣传的东西。

家园 见到我的名字了

我始终认为,最可靠的验证办法就是去看一下这个案子的卷宗。

但是陈王认为去查一下就有可能被抓起来,不知道有没有南京的河友敢去试一下?

家园 这是活在1970年代的中国吧?外国人也不像啊

中国现在很黑暗?

家园 因为我也曾经遭到某组织的死刑威胁

也是上纲上线,当然几天后屁事没有,后来听说一个领导说,就是一个学生,写了一篇论文,有什么关系,大家一听,也就算了。

所以我认为任毅案仅仅是有人威胁他死刑,因为他的歌5月底填词,到8月已经在莫斯科变成男声小合唱演出了。那个时候的中苏关系,又没有互联网,这个歌是如何传到苏联的?不由得不引人深思,办案人员用死刑威胁任毅,要他交代背后的人,非常符合逻辑。

家园 还有这种事?

写篇论文都会受到死刑威胁?现在要是搁微博上,立马可以成为网红!

任毅案你说的逻辑上有一定道理,但我也可以用另一套猜想啊,譬如,有个人听了好听,传给第二个人,这第二个人辗转到了苏联,苏联人又觉得好听,于是就变成男声小合唱演出了。。。。这种机会小,但也不是没可能。

无论如何,你我的猜想是否成立,最可靠的还是要去看卷宗,是真是假,一看就知。

家园 苏联电台播放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第一:根据任毅的自述,他写检讨和去看守所自首的原因,就是因为听到苏联电台播放了这首歌。

不是这个原因,无法解释他好端端的干嘛写检讨。

第二:任毅罪证的第一条就是,长期收听敌台。

这条能和上边的话对得上。

所以,我觉得这首歌被苏联电台播放的可能性还是有的,苏联关注中国民间的思想动态很正常。这首思乡的歌被苏联用来针对知青心战也不奇怪。

说到看卷宗,就不容易,查阅这样的卷宗应该需要单位介绍信吧。

家园 那说明知青中真的有间谍

需要有人把歌词和歌谱通过长途电话或者短波电台传到莫斯科去。过去国际长途是非常昂贵,而且中苏之间交恶,一般人打国际长途又没有合理的理由,几乎不可能。

不是长途电话,那就只能是短波电台。这样的人不是间谍是什么?

家园 当时有一些知青逃到了苏联

GKB要对逃过去的人进行审问及收集情报,然后大部分再送回中国。估计这样就知道了知青的所作所为,包括唱什么歌曲等。当时辽宁有一个“沈阳我的故乡”的歌,也是一个知青创作的比较委婉抒情。我下乡时也流行了一阵子,听说作者也被判刑。

家园 张志新、遇罗克、林昭的卷宗也很值得一查

遇罗克、林昭的卷宗,有很多人也想去查,可惜都查不到。

卷宗公开的话,很多谣言就不攻自破了。

遇罗克词条下,人物关系中,戚本禹是他的对手。

遇罗克70年被判处死刑,戚本禹68年已经下台,我引用过别人的考证,签署遇罗克死刑的,有很大可能是吴德。

林昭也一样,在监狱里用在床单上写下20万字的血书。监狱管理人员有人同情林昭的遭遇,保留了她的血书。

80年被平反后,监狱管理人员将血书交给她的家人,林昭的悲惨遭遇引起轰动。

有高层人士非常生气,说:林昭这种情况,不应该平反。结果,保留她遗物的监狱管理人员,被迫害致死。

我看有吃林昭人血馒头的媒体,在介绍林昭的文章中,写道:林昭死后,保留林昭遗物的监狱管理人员,也被迫害至死。

给读者的印象,好像保留林昭遗物的监狱管理人员,也是在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的。

家园 肯定有间谍!而且很可能是全能间谍,呵呵
家园 这个很有可能...但不一定是间谍...

文革前学校一半是教俄语的...我是学的俄语...

那个时候...我的俄语老师就是半个混血...老婆是俄罗斯人...

女儿血统算几分之一了吧...也插队...在俺隔壁公社(江苏)...

文革前和苏联交往较多...亲友还是要联系的...

俺和安徽隔壁公社一河之隔...那边穷...是上海知青...经常过来赶集...在俺这蹭饭...

此歌就是和他们学的...好多种...都好上口...

上海知青喜欢发泄...很疯...

回家过年带十几只鸡是少的...回去在里弄卖一只就够一趟路费了...

...

赶集的路上...有节奏的...某一首的歌词:哪有针线不是相连...哪有藤树不是相盘...哪有少年没有爱人呀...郎呀...又过了一年...

然后嘴里再咚咚咚...学着小鼓声...

很怀念啊...

家园 这个时间点不是文革前

可以说中国几乎没有什么苏联人在民间活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