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浅议当前国内流行泛滥的几个观点 -- 中三浪

共:💬83 🌺409 🌵3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是新警察吧?

去论坛首页,点击社区快捷,再点击家园博客,再点击查找用户,在输入栏敲入“罗化”后点查找,西河会查找到一位用户,这就是教主

家园 老猫很天真么,天真的是有侥幸心理的诸位

家园 我印象中八国联军没有美国,好像有比利时
家园 你可以搜索关键词

你可以搜索关键词:庚子赔款

家园 是的,八国联军没有比利时,但是庚子赔款比利时分了一杯羹
家园 正好看到一篇文章可以反驳茅于轼的这个论点

http://www.guancha.cn/zhang-wen-mu/2014_04_10_220977.shtml

张文木:美国东亚地缘战略的底线和极限

初入东亚,美国的对手是英法俄,都是强者,所以美国那时希望中国不要分裂,因为对付一个弱的中国比直接面对列强要容易得多。

第二阶段,以日本为对手,联合中国和俄国。

第三阶段,对华遏制,全面失败。

美国确实不是对中国最狠的那个,但是他却是一直想遏制中国的那个。

家园 还有一个打脸的,就是中国崩溃论

唱了几十年了,也没见哪里崩溃。就是双喜城的平西王事件,也许这个算是大个的了。还有打老虎事件,这个也算是大的了。

得炸药奖里和平奖的两人中的一个,说过中国要发展,得让人殖民三百年。这是悲观,这是绝望,极端的不自信。

更是,自己不努力,渴望天上掉馅饼,其实掉下来的只能是圈套和陷阱。

家园 茅草受伤了,心里留着恨,要不就拿狗粮了,自然要说话

关键是你真心为这个国家好也行,整那些观点,不靠谱的多。拿钱买粮食,这个最不靠谱。什么时候靠谱,中国沦落成为拉美或者三哥那样,你拿钱就能买到。

粮食的问题可以参照铁矿石的价格走势问题。

家园 特支持您能另开一楼,详细的从经济学角度论证中国粮食安全

并详细的从经济学角度论证一下,纵然中国不坚持18亿亩红线,按照茅老先生的做法粮食安全没问题,我绝对支持。就像您说的,我也特不喜欢什么道德观点泛滥了,没劲,咱来点实在的,就说中国13亿人口,咱只保留5亿亩耕地,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吃饭没问题呀,您给咱好好说说,只要那时候咱不需要吃糠咽菜就行,毕竟还得给发咱工资的人卖命,吃不饱饭,干活没力气呀。拜托了!!!

家园 【转】从民间到“主流”、逆向的经济学家

转自百度百科的一段话:

茅于轼是争议极大的经济学家,1993年,创办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是茅于轼人生的分水岭。这是一家民间经济研究所,在美国人眼里,只要是民间的,就会是公允的;只要是民间的,政治就是正确的。美国福特基金会带有偏见地看中了茅于轼和他的研究所,开始资助他的研究项目,这个信号传递给某些“经济学家们”,这些“经济学家”第一反应就是,既然是福特基金资助,那一定“经济成了家”。于是,一改以前对茅于轼冷漠的态度,接纳了他。茅于轼成“家”而暴得大名,是一个从民间到“主流”的逆向过程。

茅于轼没在有影响的经济学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就硬指标而言,茅于轼不合格。茅于轼缺席了中国最初每一次的重大经济变革,而他极力鼓吹的“教育产业化”、“高校学费涨价”,实践证明,是一次彻底的失败。在实际操作中,茅于轼也就不合格。唯一能说明茅于轼“经济学家”身份的,是1985年出版的《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一书。然而,同样内容的书,早在1939年就已经在前苏联面世,作者康托洛维奇凭此书获得了197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时间都早于茅于轼成书时间十四年之久。这不能叫学术成果,倒与学术腐败、抄袭论文是一般面目。而《谁妨碍了我们致富》这类畅销书,只是经济学爱好者的作文,尽管不乏阅读趣味,但与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关系不大。

天则经济研究所和传知行经济研究所得到资助“就包括福特、CATO Institute、企业基金会(AEI)、遗产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亚当斯密社 Adam Smith Institute、开放基金会(索罗斯的那个)、国家民主基金会(NED,直接或间接),大部分都是右翼社团或者特殊使命社团”。他们也许不会有明确的指令,但一定会通过有选择的交流和有目的的探讨来推销对他们有利的理论。至少他们要对得起基金会的股东。

家园 合乎逻辑的推论。除此还会怎样呢?
家园 【原创】提供一篇文章,关于美国如何利用日本的

美日相互利用和矛盾的一些证据,作者是张文木

http://www.guancha.cn/zhang-wen-mu/2014_04_10_220977.shtml

所以,我见到一些人,特别是那么网络名人,怎么那么推崇美国,真的很吃惊,美国真没有他们心中那样高尚无私的

家园 就是这个看起来颇有技术的工作还是开蒸汽机,早都落后时代了
家园 联军司令的回忆录里

开篇就申明德军未参加不符合军人身份的行为。

家园 【原创】之二,所谓“大师都是产自民国”

查了一下,最早的见这篇报道:http://www.caijing.com.cn/2010-10-07/110537240.html,“周有光: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然后就爆炸似的传开了,各色人等粉墨登场好不热闹,特别是在凯迪,专门拿茅盾老舍杨振宁李政道等攻击TG的教育政策和成就,最奇怪的是我身边好多博士教授等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也拿这个作为证据骂TG,实在是令人瞧不起。周有光老先生估计是活的太长脑子有点糊涂了,他和张鸣的那个“最好的时代是民国”的观点,本人才疏学浅,实在不敢苟同,发表几点个人谬论批驳下:

其一,什么叫大师,专门查了下baidu,定义为:“指造诣深、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艺术家、棋手等”,显然,按照中国人的潜逻辑,被称此头衔者必须是德艺双磬了。民国时代的大师有哪些,自然科学领域,那些获诺奖或后来在各自领域取得公认成就的人基本上才青年求学或刚开始走上职业之路,如李四光、邓稼先等,所以我想他们所指的应该是辜鸿铭、蔡元培、胡适等等社科类学者,这下就清楚了。看看这些人的专长,基本上以中国古代历史、古代文学等为主,他们从小接受的私塾教育当然比现代学生更理解古文,在这个领域当然成长更快些,而我记得当代最负盛名的大师,季羡林先生,其专攻是吐火罗文字和历史吧,看来民国的学术界不仅偏科而且研究领域也太单一了点;

其二,社会和国家需要什么样的大师?一般而言,文化是国家和民族间竞争的最高表现形式,一个社会的向心力就是靠先进的文化,但是,这一点必须是建立在强大的武力之上,非常浅显的道理,国家或政权必须要首先能保证国民的生命,接着是财产,满足这两点之后才能再玩点文艺范的东西。民国时期,虎狼环顾,当务之急是发展国防需要的重工业,而重工业需要的是各种门类的自然科学人才,你死我活的战争年代,要那么多玩古董的咬文嚼字的学究干什么?当然,学术研究不追究政治信仰,也可以像钱钟书老先生那样,不太关心国家事,在家里玩玩闺房乐,写点文字自娱自乐,也无可厚非,但是在那种环境下,大量培养这样的知识分子对国对民有益么,合适么?当然,本人特别喜欢钱老的围城;

其三,大师者,必须是从各行各业大量高水平学者中脱颖而出的最顶尖集大成的人物,这样至少有两个必须条件,第一个是首先必须在各科各类中有大量的高水平研究人员,矮子里面拔将军那这个大师当得也惭愧,也就是说国家必须不断培养和储备各种知识人才,民国时期做不到,而当代中国的人才储备之多,我个人游历感觉与美国不相上下,而且最关键的是门类齐全基本没有跛腿情况,本人实在不想罗列民国和新中国的各种教育数字了;第二个,特别是自然科学而言,基础科学推动技术发展,而新技术必须是要应用于相应的工业产品进行检验,看看中国当前的工业规模和技术,基本上中低端快吃光了,这就是最直接的证明,当然,几十年的国家发展核心都是尽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所以国家对自然科学的投入很大,比如70,80和90年代绝大部分优秀学子都被吸收进自科领域,导致了社科类一直得不到发展,这也是一件憾事。引申一点,我本人觉得提这种观点的人,脑子深处都是那种想独占好处的自私自利者,当初高校扩招他们反对,鼓吹精英教育,当初建高铁他们也反对,但是他们自己或其子女要去跟人同住一个宿舍,或挤一趟火车的时候,这些人骂得最凶,或许他们骨子里就瞧不起中下阶层出身的泥腿子子弟吧;

其四,这是最搞笑的论证,所谓当代大师都是民国培养,杨李等是在美国拿的诺奖,每次我都恨不得笑得喷饭。如果按照出身年代算,那民国的文科类大师们,他们再牛能牛得过孔子,孟子,唐宋八大家,王阳明?好吧,就算按照这样的标准,那毛蒋二人还是如假包换的晚清人呢!说杨李等在美国获得成就,那不正好说明民国没有条件和环境,而恰恰是三钱、袁隆平等人,在新中国时期得以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宝推:桥东棒棒,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