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父亲村庄的变迁 -- 小戎

共:💬101 🌺48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所谈的,我基本不能同意。

在我来看,我朝在土改后,迅速又把农民的土地收回(名为集体化,实际就是国有化),目的就是力图最大限度地占有稀缺资源,解决自己的难题,实现自己设想的工业化目标。朝廷的难题是全面掌控农产品资源困难,虽然是小农世界,小农的市场博弈能力与国家根本就不能比,但小农可以抵抗,不卖粮给国家,于是就出现了现是城市人口增加,国家应付城市粮食供应困难,然后就祭出统购统销的大杀器,统购统销,小农依然可以消极抵抗,于是就有了先是高级社然后就是政经一体人民公社这样的巨变,土地收回,人员全部纳入组织,生产时,实际是在国家的指令下完成,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分配时,国家对人民公社说了算,人民公社、生产队对社员说了算。如此,农民实际是什么权利也没有,自然是长期贫困。

农民被占有的生产财富,是用来解决朝廷另一个难题——工业化。这里且不说朝廷工业化的绩效,但我可以说在农民在什么权利也没有的情况下,指望所谓“工业反哺农业”是根本靠不住的,以苏联为例,到7、80年代,苏联的工业化已经完成,但农民的生活还是比城市的干部、工人差一大节,不是赫秃、老勃太坏,他们也都有过尝试,而是工业本身就是吞金兽,要升级要扩大再生产,需要更多的资源,而资源是稀缺的,任何领导人都会把资源投向他们认为更紧要更有政治意义的产业,毛子当时是投向了军工,我朝如果现在还是老体制,即使不投军工,我看也不会反哺农业,现在网上那些科技家的美好幻想,哪个不是吞金兽?现在我朝是开始了补贴农业,最根本的一条原因,就是农民有了一定的权利,你出价低,老子就不卖你粮食,你让我种田赔钱,老子就用脚投票,抛荒打工去。倒逼才是硬道理。

没有个人权利和自由,就永远不要幻想有个什么救星能救你,这才是真理。

合作社运动,在世界上很流行,也很有生命力,但我国和苏联曾经有过的所谓农村合作化,是真正的合作社运动吗?

合作社的基本原则,是自愿,有退出权,内部民主化,能维护社员的利益,独立于政府。

所以在西方一群自身私有的农民,可以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而结成非盈利的合作社。合作社是不赚钱,但其中的社员是要赚钱的。所以能维护农民利益的合作化运动,长盛不衰,而国家强行组织的所谓合作化运动都失败了。

家园 我为什么要给网友扣极左的帽子?

就是因为他们包括你死不认错.明明已经成为既成事实的东西,极左偏要指鹿为马.

人民公社制度如果是好的,为什么没有保留下来?所谓的极左,就是要否定联产承包责任制.

水利建设当然不容易搞,要搞水利当然要有良好的组织,但这些都不等于必须组织人民公社来搞,也不等于只有人民公社能搞好.而人民公社虽然搞了水利,但长达20多年难道一直在搞水利?其他到底还有什么成就?

最基本的事实,56年产量是一个高点,人民公社化后,直到65年,产量才达到56年的水平,至于人均粮食产量,更是还要好几年才达到56年的水平,这一点,无论吹捧人民公社的人如何解释,也无法自圆其说吧.

家园 既成事实的东西写起论文来应该胸有成竹手到拈来嘛

静候您的大作。林毅夫转行经济学的时候,凭借几篇关于中国农村改革的论文混了十多年,我看您也可以的呀。

家园 你说的并非全无道理

我们不能完全否认农村集体化进程当中有某种程度上的强制性。

但是集体化对许多农民的小农思想意识是个进步。组织起来的农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劳动热情和效率,把传统的农业生产高到以自动机械和化学肥料为特征的现代农业进入中国前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这通过粮食单产和水利设施的修建表现出来。这不是没有权利和自由的农民能够做到的。

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中共的设计是通过工业反哺农业。但是这个方针随着毛和周等关键人物的去世而改变。

1949年现代中国的设计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你所说的讨价还价的权利并不适合当时的情况。

现在我朝是开始了补贴农业,最根本的一条原因,就是农民有了一定的权利,你出价低,老子就不卖你粮食,你让我种田赔钱,老子就用脚投票,抛荒打工去。倒逼才是硬道理。

这是什么道理我不能理解。

没有个人权利和自由,就永远不要幻想有个什么救星能救你,这才是真理。

这话逻辑上很正确。但是农民不是你说得这样。

合作社的基本原则,是自愿,有退出权,内部民主化,能维护社员的利益,独立于政府。

同意。但是在毛的中国人民和政府不是对立的,所以独立于政府无从说起。

所以在西方一群自身私有的农民,可以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而结成非盈利的合作社。合作社是不赚钱,但其中的社员是要赚钱的。所以能维护农民利益的合作化运动,长盛不衰,而国家强行组织的所谓合作化运动都失败了。

在西方,合作社不赚钱但是社员都赚钱,除非有政府补贴。

在中国,解散人民公社的时候,中共中央的决策受到地方的反对。还是依靠党政措施才实现的。这从反面说明你的结论是不对的。

家园 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就是个人权利的缺失。

当农民没有对自己生产劳动的自主权,没有对自己劳动产品的处置权、议价权,实际也就被剥夺了博弈的权力,自然就是长期贫困。

你说你不能理解“现在我朝是开始了补贴农业,最根本的一条原因,就是农民有了一定的权利,你出价低,老子就不卖你粮食,你让我种田赔钱,老子就用脚投票,抛荒打工去。倒逼才是硬道理。”

其实很简单的道理,现在农民拥有了一部分博弈的资本,当国家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可以用行动让国家遭到更大的损失,所以国家才会做出让步,这就是“倒逼才是硬道理”。

你说“中共的设计是通过工业反哺农业。但是这个方针随着毛和周等关键人物的去世而改变。”,这种幻想是不现实的。我给你举过了苏联的例子,实际上,鉴于资源的稀缺性,和领导人的政绩偏好,被牺牲的一定是没有博弈权力或很少的人。

所以我说“没有个人权利和自由,就永远不要幻想有个什么救星能救你,这才是真理。”

邓2代的农村改革,最大的成就就是从幻想回到现实,还给了农民部分权利。

家园 你出价低,老子就不卖你粮食,你让我种田赔钱,老子就用脚投

好像除了共产国家的农民都有这博弈能力,怎么就发达国家的农民不用生活在贫困线上?抛荒打工的天赋人权听起来不错,就是打工的前提是城市提供就业机会。想打工就能打工的农民的确会自发地向无产阶级转变,运气好的还能转变成资产阶级,想拦着的就等着被历史车轮碾过吧。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转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然抛荒的下一个阶段一般是要饭,或者进贫民窟。 前三十年,城市不能提供就业机会的客观事实在那。让农民行使某种抽象的天赋人权,就业机会就从天上掉下来了?有这好事,为什么不直接就在农村祈祷具现出这就业机会? 省多少事。原来官僚们拽紧了几千万上亿的就业机会不放,就是为了让农民眼巴巴看着难受的。就业机会不是博弈来的,城市无产阶级要比农民更吃不上饭,就业机会只会更少不会更多。

手脚没长全时,觉得仅凭头脑就能战胜虎豹的,一般连自己只是别人眼中的一块肉都不清楚。先别说跑得赢虎豹,先跑得过别的肉再说。人民公社就是肉外面的带刺硬壳,虎豹围了半天下不了嘴,才让你有长出手脚的机会。有手脚后,要把带刺硬壳脱了才能跑得更快,那脱早了,脱晚了可以争论一下。说一开始就不该有的,那就和说虎豹从来不吃肉一样,你得是虎豹的亲生儿子才行。

家园 说得到位,送宝赞一个
家园 这是个逻辑问题

拥有权利是摆脱贫困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您可以看看为何产生统购统销的政策,先是50年代初和平红利时期,农民要进城打工,城市的粮食供应,政府难以对付,所以陈云下大决心搞了统购统销,之后又有了城乡户籍制度。

你提到“前三十年,城市不能提供就业机会”,部分正确,更准确的说就是垄断了所有资源的政府,并没有能很好的提供就业机会。很简单的道理,投资产生增量的就业,当时的政府认为把资本集聚在自己手里,由它来配置资源,能有最好的结果,但实际上最后连城市的青年也满足不了,上山下乡去了。

家园 你的根本问题

在于把工农/城市和农村/政府和民众利益置于对立面上。我承认在某些程度上目前确实出现这种对立。

但是我认为在毛的共和国时期这种对立不存在。按照毛的设计这些对立也不该出现。

正是违背毛的意志的改革新政让这些种对立都出现了。

毛时期中国好似一个大家庭。家庭成员都互敬互爱,为了共同目标在努力。兄弟姐妹暂时吃亏也不恼,因为大哥大姐一直在帮助他们。

现代中国好似是一个分了家的大家庭。家庭成员都只算自己的小账。家里的公共财产稍有开支就要争的脸红脖粗。

我也承认,后来这样状况才是世上真实的常景。它符合我们日常见到的人姓,符合人对权利,自由的要求。

但是我还要所,先头的状况才是发展的方向。把适度的权利和自由让渡给集体会赋予集体更多力量,超过个人力量的总和。集体反过来回馈个人更大的利益,超过大多数人自我发展所能收到的利益。我不能否认少数人不需要集体就可以得到利益。但是集体符合多数人的利益。

现代中国的建立就是一个违反所谓人性的共产党人和广大民众共同牺牲的结果。

通过农村集体化和国家工业化,毛的中国在强敌环绕,枕戈待旦的情况下实现了惊人的经济增长和民众福利的提高。

随着毛的去世,这个过程被迫中断了。国家出现了你所说得情况。工农/城市和农村/政府和民众利益都成了主要矛盾。这种状况的改变在短时期是不可能的。

但是最终是一定要回到毛的设计上来。

家园 農民有権売買土地

問題是在TG握権之前、有土地的農民占百分之多少?大多数農民実際只有買児買女的能力了、不要無視歴史。

数千年来、中国農人的温飽問題是土共解決的、不是事実?数千年来、中国人口数量、在土共執政二三十年里獲得大発展、不是事実?

在土共執政前自由的中国農民、富裕強大?国破家亡才是事実。

農業是立国之本、工業是強国之本、中国的工業基礎基本是在土共執政二三十年里獲得大発展、不是事実?

土共是在列強的包囲中、沖出来的、今日的平和環境是土共帯領全国人民玩命玩出來的、先強国才能再富国。

家园 您说的“大家庭”在现实中存在过吗?

老毛也没敢这么说,虽然我认为这可能是他的终极目标,但他也没有认为当时就实现了,而且他也认为工农之间应该存在商品交换。

其实这种终极目标,也没什么罕见的,儒家的大同世界就是这样一个互敬互爱的大家庭,但现实中从没有实现过。为何?因为就目前而言,并没有一个什么方法能永久完美的协调人类所有利益冲突,是不是存在这样的终极方法也极为可疑。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如果没有绝对完美的,那何不寻求相对可行的呢?

家园 请你仔细看看,我可从没有涉及买卖土地的事,

而是说农民有权买卖自己的劳动成果,这很不同。

现在没时间了,如果下周有时间,我来架空设计一个50年代新民主主义的土地制度,以此证明并不是只有那一条路可走,你们可以拍拍砖。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毛时代的中国

车轱辘话已经翻来覆去很多遍。

现代中国的工业化让中国得以从容面对外部世界。而工业化的完成是中共在毛的领导下,通过工业资本国有,农村集体化两条道路并行实现的。

这是所有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

工农之间的商品交换我已经提过,不再重述。

家园 谁有办法有能力三十年把4亿文盲农民国变成8亿工业国。

有不走歪路的实例吗?削减十倍难度,4千万到8千万,有作到的吗?美国,苏联勉强还算。要削到二十倍,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之类的能源国差不多能挤进来。能作到的4亿,马恩列毛,秦始皇之流都只能在这样的功业下泪流满面。这不止是跑步进共产主义,简直是瞬移进共产主义。什么意识形态,普世价值在这种神迹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

前三十年什么错误都不犯,工业化的速度也不会增快。大工业社会正反馈循环在达到临界点前,除了投钱,投生产资料,知识积累外还是投钱,投生产资料,知识积累。农业人口还有五亿也好, 六亿也好,有没有拥有土地,有没有当国家主人的满足感,根本对工业化过程没有影响,能喂饱大家干活就行。想拿粮食和国家博弈的,能力最大的是大地主, 第二是进口粮食买办,自耕农大概是排最后面的那个。前面的被镇压,后面的被赶进人民公社。虽然不是小资能理解的最优方案,把人民公社比成农民集中营的不是没有。集中营还是物种保护区主要是看外面的人是不是想进来,不看里面的人想不想出去。中国有规定干部下乡当考核标准的,可曾有过必须下集中营才能升官的。

除非美苏全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贡献资源,技术,市场,资金催化这个过程大概能把全面工业化提前十年。不过这又很容易反到造不如买的依附工业化经济上去了。

家园 大学里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里学生的心理健康确实值得关注,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习惯的一群人糅合在一起,和中学时期截然不同的个人评价标准的冲击。如果这时候又不能得到父母恰当的心理疏导的话,很容易形成人格障碍,对人生道路有很大影响。大学四年有时候很难熬,熬过去了可以让一个人脱胎换骨变得很好很好,也有很多天分很高的同学四年后泯泯众人矣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