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李白的悲哀:不能知己不知人 -- 古城老农

共:💬11 🌺6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李白的悲哀:不能知己不知人

立功于社稷,而后逍遥于江湖,此李白毕生之梦想,所谓“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然而,可悲的是,他始终没有明白,自己并非其人,而且,更可悲的是,当这样的人已经在世,与他同时,实践着他做不到的理想,他却茫然而不觉。

李白所向往者,是张良、谢安一样的人物,而当时就有这样一位人物:邺侯李泌。虽然李泌小李白近二十岁,但他以神童闻名,与李白差不多同时轰动长安。李泌一出佐肃宗平安史之乱,两京收复,则飘然远去,隐居衡山十年;再出佐德宗定奉天之难,天下已安,国本已定,则飘然而辞人间。故史家之言智者,多以留侯邺侯并称。而观李白之所为,隐居终南,干谒权贵,未尝安于高卧,当安史乱起,天下鼎沸,托身李璘,身陷叛逆,名辱身危,其相去几何哉?

李白诗人也,其知人也不如其知诗,故见崔颢之诗,而能叹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题诗在上头!”而其不能自知,故自命济世救民,犹不能知人,故邺侯已如张良复出再世,而李白曰:“叹息此人去,萧条淮泗空!”

李白之诗曰:“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然而,对他来说,讽刺的是“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确有其人,可惜不是他。

本非社稷之才,却以国士自命,偏好问政,不能治乱,反而长乱,未能反躬自省,反而愤世嫉俗,始于自怜,继而自暴,终于自弃。此文人之通病也,岂徒李白一人而已哉?

通宝推:燕人,
家园 此文人之通病也,岂徒李白一人而已哉?写的好
家园 李泌这个人历史评价还有很大的争议,其事迹太过夸大

有点像 陈庆之...

家园 另一人孟浩然也差不多

先是以隐居求显达,实在没人理,快四十了不得不去长安参加科考,也没戏。到后来厚着脸求丞相给个机会(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估计官场老油条觉得书生当官可能给自己找麻烦,名气虽然大也没怎么理睬,只是找了个私活对付一下面子(做幕僚)。

李白到处跑,这孟浩然也没闲着。以当年交通条件,估计大部分时间也在各地找机会。如李白著名的一首诗《送孟浩然之广陵》就反映了孟要到扬州去。

家园 最近的新闻是,中国有84%的人,认为自己是大材小用

合理推断一下,由此上溯到一千多年前,诗仙自认应该出将入相,那也是应该的。毕竟,当年人口的识字率也没达到84%嘛,一个能写出流传千古诗文的人,有此想法,正是应该应分

家园 把李白和李泌相比较是个不错的角度

把李白和李泌相比较是个不错的角度,可惜楼主把文章作得太偏心。

二李从天资上都不是常人可比,这是他们的共同点之一,李泌也是有文学天份的,但是他的术业更多偏向《易经》、《老子》这类哲学和玄学,并且特别能够装神弄鬼,这是他在唐朝皇帝面前获得更大信任的重要条件。唐朝皇帝好道,就信这些五迷三道方面的东西。李泌的志向是“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这一点又是和李白很类似。后来李泌的功名途径及曲折也和李白很类似,一开始几次也不算很顺利,只是到最后才算大成。

比较二李,李泌在功名上要更成功,原因值得分析,前面说过这人好道,玄学功夫深,更得帝心,而李白也好道,但李白玄学功夫显然不是他的主业,在这方面没能唬住皇帝,恐怕也没存这个心思,而李泌就能唬住,所以李泌比李白更鬼,装大神装得比较有水平,几十年下来名声累积到一定地步有些事情就好办了,他在几代皇帝那里都吃得开,这和他跳大神是有很大关系的。

我个人的一个观点是,李泌的成功核心在于:“泌有谋略而好谈神仙诡诞,”(《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三)这句话提出了李泌成功两要素,一则确实有些水平,人非常之聪明,性格也圆融,二则好谈神仙诡诞,这是迎合了帝心,窃以为这也正是他谋略的一部分。反观李白在这方面简直就是老实人了。

《资治通鉴》接着上面一句又说“故为世所轻”。这当然是从儒生的角度评论的,但这也是世之公论,和新旧唐书一脉相承的。其实儒生的这个评判还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唐朝的败落一个重要原因,虽然不是全部原因,就在于皇帝好道,特别是李隆基,李隆基头脑发昏就是自“天宝”年号开始的,为什么取“天宝”作年号不用我多讲了。而李泌发迹之初也正是和李隆基套辞的,他的“好谈神仙诡诞”也是有意无意迎合皇帝。即便李泌不是有意为之,在客观上也为他的个人历史蒙上了浓重的一大败笔。

反观李白,则是完全凭文学和李隆基套辞的。李白没有李泌鬼精,李白李白,清清白白,在我这里,反而是我更加欣赏李白的地方。

通宝推:mingong,
家园 李白不过叶公好龙而已

李白之于张良、谢安这种人的向往,不过叶公好龙而已,真的让他做这种角色,他做不了,真的这种人出现在他面前,他也认不出来,或许还会不屑一顾。

如果说李泌谈神仙诡诞是人生败笔,那么张良念念不忘黄石公,要与赤松子游又该如何评论。

毛主席说,世界上最怕认真。张良、李泌这种人,就是凡事认真,学神仙就认真学神仙,平天下就认真平天下,专心致志,心无二骛。李白则从来三心二意,当隐士时想着入朝,在朝廷又想着归山,于是什么都做不好。

从李白跟永王李璘一段,就能看出他的幼稚,说重了就是愚蠢,也能反观李泌在格局、气魄、眼光上不知比他高出多少。安史之乱初起,按照李白的看法,是“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简单说就是认为北方已经事不可为,将会重演西晋灭亡、五胡乱华,他以为的上策就是盘踞金陵,偏安东南,所以跟着李璘直取金陵,预备当西晋末年的司马睿、王导。而李泌以为,安禄山之流,看似来势汹汹,其实不足为大患,只要采取正确策略,完全可以消灭平定。

永王李璘一路招纳名贤,肖颖士、孔巢父、刘晏都避之唯恐不及,不愿去趟这浑水,只有李白兴冲冲自投罗网。李璘在国家危急之时,以皇子身份,企图另立中央,分裂争权,使其得逞,个别人的野心或许可以得到满足,国家和百姓却不知要承受多大灾难。李璘失败后,朝廷并未严惩李白,不久就把他放了,而李白又投奔宋若思,再次通过他自荐,终于激怒肃宗朝廷,认为此人不思悔改,不甘寂寞,还在投机政治,清算旧账,终于给他一个长流夜郎的结果,也是朝廷以此表态,希望他走的越远越好,别再来搅和了。

家园 人嘛

因为才识反而很难通过比较而看清自己,往往是这种自满和自负带来傲慢的非理性。哪个不如此呢

家园 老兄。叶公好龙不是这么用的。

叶公好龙这个成语不是这么用的。

毛主席说,世界上最怕认真。张良、李泌这种人,就是凡事认真,学神仙就认真学神仙,平天下就认真平天下,专心致志,心无二骛。

是不是可以顺接一句:李林甫做奸人就认真做奸人,专心致志,心无二骛,令人佩服之至!

李白则从来三心二意,当隐士时想着入朝,在朝廷又想着归山,于是什么都做不好。

别的就不说了,就是这个条吧。李白怎么成了什么都做不好了?这话可不对啊。李白做诗人做得不好吗?李白做诗人难道就不认真吗?对不对?你可以不喜欢李白,但不能否认李白做事的认真劲,也不能否认李白得历史成就和历史地位。后世有几个知道李泌的?后世又有几个不知道李白的?李泌怎么可能跟李白比?萤火之光怎可与日月争辉。判一个人的到底有多牛逼,要看历史影响力。历史影响力是把最残酷的刀子。

今后中国实力强了要是准备打文化牌,李白是可以作为中国的几个主要“名片”之一打出去的的,是可以和孔子比肩的,李白之于中国就象普希金之于俄国,歌德之于德国,但丁之于意大利,是可以让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李泌算根毛?

至于怎么看李白的诸多事迹,包括永王问题,我就无意岔开话题了,只想在这里标注一下,本人并不以此看低李白,为什么,这个今天偶不高兴讲。

家园 这么说有点不太厚道吧

用政治家的标准去评价李白未免有失厚道吧,高适比李白在仕途上高明到天上去了,作为一个诗人高适能和李白比么,不自量、瞎折腾的李白、杜甫正好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家园 终南捷径

目极云霄思浩然,风帆一片水连天。

轻桡便是东归路,不肯忘机作钓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