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读点书】20120104-鲁迅《流氓的变迁》 -- 南方有嘉木

共:💬70 🌺96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有点陈郢客的味道
家园 恩,不歪楼,我昨天困了,没往下说

其实我是在想权力、资本和信仰的关系(我看美国大选,觉得资本对权力的控制全面而深入,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可能是美国政治体系下能够对资本有所节制的最后堡垒了,无论有多少弊端或操纵,就像一个美国黑人高中老师给我说的,Yes, we really vote!)。TopGun说宋美龄是夏虫不可语冰,我读《宋美龄传》其实也有类似的感觉,尤其阅读作者所引之史料,真是深刻理解何以当年唯有土共能救中国,而对现在网络上这些广泛流传似是而非的一些东西非常不以为然,因此才想做点考证。记得以前非闲人发帖说过土共其实承继的是墨家精神,我在想,以宋美龄的教育和经历背景(她曾说过,“除了容貌之外,我几乎再没有别处是像一个东方人”),她是无法理解当年土共的那种精神和面貌的。她无法理解,更不愿意承认和相信,所以才会有那样一个设置了逻辑陷阱的评价(她的评论隐藏了一个预设的前提:权力必然会腐蚀信仰)。读了她评论的人在此前提下,自然很容易随之推论,权力一样会腐蚀共产党的信仰,如果他们仍有信仰,说明他们还未掌握权力)。可是土共在其建立的政权范围内真不具有“真正的权力”么?难道和各种地方军阀统治不一样的政权,就不是什么"real power"了么?这里就是你提到的问题,什么是宋美龄理解的"real power", 什么才是一个政权应具有的“权力”内涵?正如Freda说的,"这句话里头当然有几许真实......即便如此,和她对话,你会感觉到......对共产党有一股情绪上的悲愤,不愿承认他们的优点。" Freda的这个补充以及芭芭拉的记叙中的“spoke the saddest sentence of her life”对理解宋美龄何以说出这句话是很重要的:不理解、不愿承认、不愿相信,但内心深处存在对比,因此沉痛,甚至还有一定的恐惧,因此做这样的评论,将对手拉低,从而变相地为自己的政权建立起一种辩护。但是网络上流传的版本把这部分都省略了,尤其有些版面又改头换面为和土共关系更近的宋庆龄,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信息的误导性。

我自然并不认为土共完美,也认可其话语里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吻合现实并不等于必然性的成立),但对近现代史阅读越多,就越确认,比较来说,土共建立的政权确实为近代以来贫病积弱的中国开拓出了一条新路,然后不禁要自问,作为慢慢成长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一代人,我们要怎么往下走。

通宝推:老老狐狸,PCB,我不是海洋,友竹,
家园 读嘉木帖,念今古事

冬天来临再加铁老大一直在改,河道枯竭,幸有嘉木(屈夫子曰“后皇嘉树,橘徕服兮。。。”),馈我等春华秋实,如临甘泉。

追忆前辈的历程,我常常想到的是十四年抗战,从抗联的孤军奋战,到延安的艰苦奋斗成为人们仰望的灯塔。民族复兴的力量与觉醒,成为不可阻挡的排山倒海的大趋势,就是在这抗日的苦战中一点一滴汇聚起来的。之前某共偏于一隅割据一方,甚至唯“远方”马首是瞻,之后则成为整个国家民族的期待与权威所在。

何谓权力,真正的权力?蒋夫人的理解甚肤浅,以为就等同于枪炮军警这样的暴力,国家政权的强力。这是权力的壳,一般所见的就是这些。小日本的观念也是这样,觉得拿暴力压下来,施加以原始野蛮的残暴,就足以摧毁中华民族的心智与民族意识,岂不知事与愿违,这样的暴行倒是把我们民族朦朦胧胧的意识催化出来,做了我们新生与复兴所需要的那个“忧患”。

所以真正的权力不在于那个暴力的壳,而在于民,在于每一个人。每次过林肯纪念堂,念起墙上刻的“民有,民治,民享”就心潮澎湃不已。这个理想,即使在从技术角度上说最接近实现的美国,还差得很远,所谓“一美元一票”的概念还在现实里压得“一人一票”喘不过气来。真正的权力,依然隐而不显。

民意之不显,不见得是可以忽略,更不是说可以把暴力的壳,误会做权力本身。暴力的颠峰,往往是权力虚空的无奈而于事无补的补偿。蒋夫人为斯言之时,恰好是在不经意间,国柞易手,重庆的感召力与民意加速流失之时。

家园 “我们要怎么往下走”

照理说身居重洋之外,除父母亲友再没有多少牵挂,要走也该走好北美的路才算正经,学俺阿牛河友那样积极参与,弘扬中华文化,养育兼传承。只是不论新侨旧侨,因文化与民族的归属与亲近感,注定会起一份作用。再者,全球化的加速,中美国的现实存在,以后不但不会逆转,而且更会彰显。这里我们可以主动的加入进步的力量里。

通宝推:舞动人生,
家园 除了容貌之外,我几乎再没有别处是像一个东方人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林语堂,那时看《中国人》还是什么的,看到林说:我先知道约书亚吹号角震倒城墙,很久以后才知道孟江女哭长城。登时就没了胃口,就这水平,用英语写《中国人》充其量也是外国人看到是中国人写,中国人看到是外国人写。

家园 我觉得她说的是真心话

她目睹国民党掌权后被侵蚀的例子应该不少,因该是感受深刻。

土共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在没掌权的时候,加入土共要冒杀头的危险,入党的大部分都是有理想的人。其中意志不坚定的不是叛变,就是脱党。这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掌权后好多想升官发财的也往里面混,客观上讲没有原来纯粹了。

家园 他们家从他父亲开始就是吃教的,福建人不喜欢他。

福建人很喜欢冰心

家园 胡琏已经把逃跑的船准备好了。
家园 你是说赵秀昆的说法?明显不可信

这个说法早被从很多方面证实不可信:

1。赵秀昆本人不在石牌

2。赵秀昆说胡琏在江边留小船,赵是采用了非常含糊的说辞,没有说明听谁说的,人证、物证都没有。除了赵秀昆这种含糊化的说辞,没有其他土木系将领或者参与此次战役的其他人提到类似的事情,所谓“孤证不立”,况且赵秀昆连人证都拿不出来,所以赵撒谎或者道听途说的可能性比较大。

3.赵秀昆和胡琏与公与私都有过节。

蒋传谋写的文章《石牌之战》,文章对胡琏的言行记录的很细,很具体,因为是亲身参与,所以参考性比较强。

“笔者当时以作战参谋的身份,随侍守军主将第十一师师长胡伯玉将军。。。。

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因为真面目大战业已开始,军马在要塞中没有什么用场,师长派兽医官崔焕之把它们牵送到姊归去,以免遭受无谓的损失。崔临行前,师长把他找去,托他带了一些可以留作纪念的东西,告诉他说:“如果要塞陷落,即将这些物件付邮,收件地址是江西赣州建成门外水东乡三十三号曾广瑜夫人”。崔闻言热泪盈眶。师长笑着说:“去,我平日教君等成仁取义,今日自己不行之乎?军人战死沙场,分所当然,尔何悲为?”崔君带泪而行。。。。

陈诚回忆录里明确写道:

---战区接奉委员长的电话指示:石牌要塞须独立固守十天,希望成为我国之斯大林格勒,如无命令撤退,即实行连坐法。尊照电令,我们决定以十八军第十一师胡琏部死守石牌要塞,并预作孤军作战准备。

     ----同学们注意这个“连坐法”,假如石牌守不住,胡琏丢掉11师,只顾自己坐小船逃走,肯定要被蒋枪毙,胡会傻到不做民族烈士,宁可被军法处决么??

石牌作战参谋蒋传谋:是夜,师部移驻白石岩,此乃殷家坪之最高峰,四面壁立。师长决定移此之理由,要塞果破,将凭此力战最后一人。应需的良弹及通信设施,均已准备。。。

---------------------从这个情节看,江边小船之说,就显得很荒唐,胡都决心把指挥部搬这么高的地方,日寇一步步围攻上来,万一要塞被攻破,难道让胡学<<笑傲江湖>>里的东方不败从悬崖上飞下来,跳到小船上去逃跑??日本人会让上面的指挥官下来?留小船又有何用?呵呵。

胡的五封家书,也看出当时胡确实做好牺牲的准备。其实家书最能真实体现人的想法,一个满脑子想逃的人,根本写不出那样慷慨凄婉的家书。

谣言止于智者

通宝推:tesst,
家园 这家书是当时就公开的吧,呵呵。

蒋介石还写日记呢,傻子都知道那可不是写给自己看的。

家园 这段就是老人们常说的“走兵”

“当然,数以千计的人被炸得尸骨无存,死者......若是当下死亡,犹属幸运,数以千计的人带着重伤、残障终身,数以百万计的人更是潦倒无依......他们把仅有的家当背在背上、堆上推车或任何载具......难民挤满公路、山间小径,如蚂蚁般蠕蠕而动......希望能逃过追兵、避过战火......”;

我们哪里两次,一次是追杀过来(北往南),一次是败退(南往北)。老人说:走兵时,全村男女老少全部躲到深山老林;家里活的,鸡鸭牛羊猪狗全带走,粮食也带走。

家园 我们读到这封信也无不感动到湛然泪下
家园 【读点书】一些简单的读书笔记

1. 杨绛《将饮茶》

杨绛的文字,挺好。更好的是字里行间淡淡流出的夫妻感情,不着力,不刻意。想想一家三个人,曾经彼此那么深爱,最后留她一个在世上,写这样一本书,忍不住感叹人生太残酷。

2. 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

其实是说南北宋时士大夫在政治文化中的变迁、起伏。很厚的书,却看得不忍释卷。百度文库上能读到葛兆光对该书的评论,基本勾勒了此书的脉理和核心内容。

3. 当年明月《明朝的那些事儿》

不大喜欢凑热闹看书,所以这书炒得最火的时候,一直没去看。前阵子看韩毓海教授《五百年来谁著史》相关的一篇讲稿整理,提到这书,说这是才子书,读了让人高兴。我喜欢才子,也爱看才子书,于是下载了一套在Ipad里。早年说过不爱看历史,现在却变了。读点历史好,日常任何龃龉,一旦读史,都能消解于无形。读史能帮助我们站立在生活之外。

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深深感觉历史真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万事都有因果,Jobs说connect the dots。作者落笔有仁心,重风骨,写东林党人杨涟的章节,真是看得落泪。我看完整套书,觉得作者花如此笔墨,所追究或试图解答的还是一个如何安身立命,或说如何寻找并坚持一个人的毕生使命的问题,即其在书中所引夫子的话的,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

我现在觉得人生在世,待人做事,都不外乎四个字”一以贯之“。

作者认为王阳明为明朝第一人,深以为然。观王阳明一生,最后真可谓是”随心所欲不逾矩“。 闲时想老蒋深研阳明心学,怎么完全是个画虎不成反类犬?到底还是私心太重,术心太深。

另外我看王阳明生平,觉得此人天性有些痴,看他格物,便对竹七日至病倒;谈道,连结婚大事都忘掉;研习辞章,便至沉溺,就是他无论做什么,认定了便是全身心投入,完全不顾其他。也是这样天性,才可能有最后的龙场悟道。

我读这书时因为流感发低烧请假在家休息,就老在想他龙场悟道究竟想通了什么,竟能如此豁然开朗,从此世间万物如此清晰,各种应变一出于心,总是恰当。如”知行合一“,如”致良知“这样的说法,我们都知道,我也反复想了又想,到底悟不透,看来悟道也从人生砥砺来。像我们这种生活太过安逸,精神和思想所受的触动到底浅,体会也浅。不过安逸是难得的幸福,倒也不用故意去为难自己。

我这般乱想当然悟不出什么”宇宙、人生的终极真理“来,但是确实有让自己更为通达一点的感觉。最直接的一个效果就是不再有生病时自己最为可怜没人疼的那种情绪,那天本来有,后来想啊想就通了,通了,这种情绪就没了,没了就是真没了,意味着将来也不会再有。后来下雨,看到新叶初生,觉天地大好。

关键词(Tags): #嘉木读书通宝推:随机微分算子,与往事干怀,
家园 斯人有斯道。。。

“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而从者皆病,自析薪取水作糜饲之;又恐其怀抑郁,则与歌诗;又不悦,复调越曲,杂以诙笑,始能忘其为疾病夷狄患难也。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乃以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经臆说》”。

斯人有斯道也。

-------------

消费两枚通宝推荐 关闭

作者获通宝一大枚。

家园 说几句

前阵子看韩毓海教授《五百年来谁著史》相关的一篇讲稿整理,提到这书,说这是才子书,读了让人高兴。我喜欢才子,也爱看才子书,于是下载了一套在Ipad里。早年说过不爱看历史,现在却变了。读点历史好,日常任何龃龉,一旦读史,都能消解于无形。读史能帮助我们站立在生活之外。

我觉得《明朝那些事》应该算是充满了正能量的励志小说,严格上说不算历史书,所以韩毓海教授说是才子书,呵呵。

余英时的书,记得有一年在地坛书市,三联书店在半价甩卖(估计是很久都没卖出去),我趁机买了不少,但没有《朱熹的历史世界》,觉得这本似乎值得多说几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