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安全管理 说两个亲身经历或第一耳听说的例子 -- 凌霄

共:💬35 🌺88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缺失了最基本的两大因素

法规和成本。

根据我这么多年的安全分析经验,企业在考虑安全生产考虑就是这两点。人家首先问有什么政府的安全规范,而后考虑行业规范,再综合成本。

如果选项多的话,再用其他决策方法,风险管理到这里才用得上。

用你的方法纸上谈兵的多。

对于油漆,首先就是材料毒性的分级。也就是说多少毒算是毒。像食盐也是有毒性的,只不过比较低。这要隔离就笑话死人了。其实,每种有毒材料都有标准的处理方法。脱离这些标准去谈风险管理,谈隔离有毒源,这个和安全生产实在是很脱节了。

你的战略层面的管理经验对于安全生产这样这个非常全面技术规范的领域实在用处不大。楼主夸你内行是恰巧你的观点和他相近,其实他寻求的不是安全生产的知识。我已经点出来了:

赫然:【原创】安全生产,两面都要抓。

家园 这位,我不是想来和你争论什么

可能就是因为你长期在第一线从事安全工作。有的事情看多了。就像法医,和法官。所以对某些事情你而言只不过是数字而已。

的确 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安全工程师。但是事涉本职,我也经历过不少的安全案例。就像顶楼所谈及的几个案例。毕竟这些都是轻则受伤,重则殒命事件。虽然当事人和我也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我甚至已经忘记了他们的名字。但我还是做不到把这些事情当作数字。知音就知音了吧

我并不是想说欧美公司的安全管理就事事到位。国企的安全管理就事事糊涂。但我觉得 至少在观念上。我更倾向于清风所说的 从根本出着手。况且,我想做的好I II类防患的公司 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也不可能太过忽视吧

家园 你说的"两大基本要素"文中有体现,我可以在复制一下

1、法规和成本。

文中内容:“首先按照风险经济学理论,资本是追求低风险高收益的,中方之所以建议采取危险补贴和简单防护的措施是基于中国劳动者权益不足的国情出发的,违法风险基本为 0,投入基本为0,满足低风险高收益原则。而美方则可能由于2个方面考虑:一是对中国国情不熟悉,仍以美国的习惯来处理造成对违法风险的误判;二是确实可能同时生产自动喷漆设备。”

2、对于油漆,首先就是材料毒性的分级。也就是说多少毒算是毒。像食盐也是有毒性的,只不过比较低。这要隔离就笑话死人了。

文中内容:“I级风险源也称为风险种子主要包括有能量的物体或物质、不平滑连续的时空、超过临界容量的物质或生物。”

3、内行的夸奖

来河里是希望有朋友能指正一些东西的,是否被夸奖意义不大,倒是朋友你的批评可能更对我的胃口,还请再回复并讨论。

家园 这个对调查负责人的要求很高,尤其是调查新问题的时候

如果负责人没有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业务能力和预设调查方向。经常会陷入到“为啥为啥啊”的陷阱里。

家园 老兄你是没在国内的基层干过

所以不明白为啥国内往往得出工人误操作是原因。

因为工人误操作,不需要上头掏钱!工人赔钱,再多银子也是一次性,过了就过了。但如果是整改,用的银子就海了。我们曾经做过一次整改,将某个压断了员工手指的机器改成双手同时按才能操作,避免了员工将手指送进去,结果出了多少钱呢?

赔员工手指,不过是医药费几千加两个月带薪休假,这钱直接扣在整个车间的“安全费用”上,羊毛出在羊身上。修改机器,不说耽误的工时,光费用就十万+。而且修改机器后耽误了操作流程,让本应在1小时内的工作拖长到一个半小时以上。逼着更多人加班付出劳动成本——无薪的那种。

这种修改,最终的结果是整个工程部门被上头找由头扣了安全隐患奖金,当年提薪标准降档,生产部门因为效率降低也将原因推倒工程部门身上,工程部的日子更加难过。

这就是现实。资本家要利润,如果不提高赔偿和问责标准,他们是没有任何动力改进安全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