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安全管理 说两个亲身经历或第一耳听说的例子 -- 凌霄

共:💬35 🌺88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就说你扯淡嘛,还“日本人正确”呢,

知音体,就是你这号,没有判断能力,不辨是非好坏,外国的就一定正确,还一定要和中国的区分开来。

=======================================================

好家伙,居然丢下句话后把我屏蔽了,我不会说你卑鄙,但至少很无聊,耍些宵小之徒的手段。OK,暂且回复在这里:

所以说 五毛其实和五美分是一样的

你就是那种 中国啥都好的人

多说无益,我来西西河 不是来跟你这种人争论的.

1. 五毛、五分这种话,完全是被人打倒在地还要抓把沙的伎俩,你要是说起来都不脸红,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2. 请认真看看,我从没有说过“中国啥都好”的话,但我明确反对那些说外国啥都好,中国啥都不好的恶心论调。

3. 奉劝你在鼓吹外国啥都好之外,多做思考,踏实学习,不要再闹笑话。

家园 所以说 五毛其实和五美分是一样的

你就是那种 中国啥都好的人

多说无益,我来西西河 不是来跟你这种人争论的.

家园 国外事故主要因素还是人为因素。

真正设备失效,不符合标准的是少数。

这个不是重视不重视的问题,是客观事实。

现代的机械设计规范标准很多,漏洞已经不是太多了。常见的问题在过去很多年里已经用人命填出来了。中国作为机械生产大国,国内外在设备上的差距不大。安全规范的差距也不大。

而对于规章的实施,则国内差很多。国内工人领导违反规章制度是家常便饭。而国外工人则比较循规蹈矩。所以,国内重视规章制度是有缘由的。

家园 国情不一样,处理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方式就不一样。

家园 司机自己也有责任,不过不能怪他

事故地点是个临时修的半径很小的弯道,通过速度不能很快。

白天的时候也有几辆火车看到警示标志减速安全通过了。

出事的这辆车是在凌晨,司机也很疲倦,没有能注意到警示标志,用80公里的时速去通过40公里的弯,必然出轨啊。

火车上的限速系统太过于可靠,导致其他安全措施都荒废了。一旦这个系 统出了问题,就难免发生事故。

家园 兄弟不久前处理的一件事

一女工手指被机器砸中,粉碎性骨折。

当时就送医院,总医疗费大约¥7000.00。

一根手指前端一节粉碎性骨折,治愈后有些许功能损失——跟原装一样那是不可能的,有些伸不直,也许是要锻炼,也许锻炼也没用。事后补偿¥6000.00。

兄弟负责同她谈补偿的事,心中那个纠结!

让车间总结教训,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该女工自己误操作!

老大认同了。

问如何后续避免类似情况!

答曰:教育咯

我无话可说。MD

哦 sorry

善了个哉的!

家园 为啥国内工人领导违反制度是家常便饭?国外就循规蹈矩呢
家园 你想来不是搞安全的,介绍你一个网站去看看。

外链出处

这是安全网的案例部分。有空看看。

家园 这个叫以人为本阿
家园 来了来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这两天遇到的一件事,正好用来说明

我公司最近遇到一件怪事,委托物流公司送给一个客户的产品经常在路上被摔坏,为此物流公司也赔了不少钱,但在客户那里破坏了公司信誉,实在是得不偿失。上周又要给这个客户出货,下面的经手人刚好请假,我就到现场监督,结果看出点问题,给这个客户做的产品与我们公司通用的产品不同,打好包装箱后,是个瘦瘦的木箱,底部比较窄,只能推进叉车的一条叉杆,在升起叉车时,出现重心不稳木箱翻倒的情况,如果旁边无人扶着,肯定会摔箱,这就是事故的根源。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就是把几个木箱去掉底部木方,统一放在一个大叉板上,四边在用绳子或胶带固定就可以了。结果我在办公会上提出此建议时,遇到了激烈的反对,车间强调这是物流公司的责任,必须两个人同时操作,至于这种操作的安全风险就不做考虑。会议结果是不了了之。

我的建议是在设计上解决问题,用环境和流程控制去实现。车间的方法是用人去解决问题,用的是个人责任心。从短期上讲车间的办法在个人责任心强的时候会非常有效,而且成本低,但长期下去。个人的责任心会降低的,问题就会不断出现,用环境和流程控制可有效杜绝此类现象。楼主的帖子和我遇到的事正好说明了人治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区别。

家园 本想送花偷偷走人。既然得宝了,我也说一点吧

前年控股一家本地的同行企业,他们的生产线可以说是纯手工的,工人要爬上2米多高的产品上面作业,没有梯子;在锋利钣金工件内作业,没有头盔;。。。钣金的边角锋利到什么程度呢,我的牛仔裤被钩住了,扯一下就是一个10Cm*10Cm的开口。到现在还在改造中。

家园 我人品大好啊,在这个帖送了4朵花,得了3个宝。
家园 【原创】可以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分析这2个例子

安全管理本身是风险管理(QC-SHED)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应用工业企业风险经济学的框架来对这两个案例来进行分析。先简单介绍一下3级风险源的基本概念:

I级风险源是指事物没有被有效屏蔽或屏蔽失效的固有缺陷,以及实现期望功能/性能的支撑系统缺陷。I级风险源也称为风险种子主要包括有能量的物体或物质、不平滑连续的时空、超过临界容量的物质或生物。

II级风险源是指导致I级风险源被触发或屏蔽失效、功能失效或功能实现的支撑系统失效的行为和事件。

III级风险源是指导致II级风险源发生的管理隐患,也是我们常说的安全监督类工作的失效机制。

我们将从2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个例子:

首先按照风险经济学理论,资本是追求低风险高收益的,中方之所以建议采取危险补贴和简单防护的措施是基于中国劳动者权益不足的国情出发的,违法风险基本为0,投入基本为0,满足低风险高收益原则。而美方则可能由于2个方面考虑:一是对中国国情不熟悉,仍以美国的习惯来处理造成对违法风险的误判;二是确实可能同时生产自动喷漆设备。

其次以纯技术角度按照风险源来对第一个例子应该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

I级风险源是漆料的毒性,第一优选策略是置换为无毒性材料;第二优选策略是将该风险源彻底屏蔽起来;第三优选策略是隔绝II风险源。

II级风险源是导致漆料毒性被触发的行为事件,即人员的接触,第一优选措施是彻底隔离人员(封闭式车间)或无人化自动操作;如果第一优选策略无法实行则采用第二优选策略增加个人防护措施,减缓或减轻风险后果;如第二优选策略无法实行而生产有必须进行则采取第三优选策略通过管理措施减少风险环境暴露时间并激励风险偏好型员工从事该工作(如牛奶补贴)。

III级风险源是导致人员长时间暴露在风险环境下的措施失效,如人员的主动或被动加班,违章作业等。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做首先应该按照优选策略完成I类风险源的处理,其次是II类风险源,最后才是III风险源,如果I类和II类风险源得到有效遏制,III类风险源发生的频次很低,治理还是很容易的。只是国内的企业习惯性的强调III类而治标,而很少从I类和II类风险源去治本而已。我这些年虽然以讲座、培训的形式扭转一些企业部分观念,但大环境之下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要集众人之力才有可能扭转大局。

家园 这才是内行说出来的话

几十年 甚至是 几千年的观念如此。 要更改过来的确很难。看下面的跟贴就可知一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