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求证:关于氢存储和二氧化碳变汽油技术 -- 鹿萌

共:💬76 🌺4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忽悠人用的专利罢了

这个MIT教授也可疑得很。

现在国内这样忽悠科研经费和国家的各种基金什么的太多了。

家园 我老感觉让氢循环代替碳循环是一件挺不靠谱的事

氢又不能开采,只是能源的载体

而且氢的存储,运输和使用都非常不方便,在这方面消耗的能源也非常可观了

而且还要推倒现在的化工体系,全部重头再来

不过有一个可能,就是让氢取代天燃气做饭和取暖,可以使用现在的管道运输系统

还真不如把精力放在以经济的方法合成烷烃类燃料上

我看好生物柴油,特别是海藻生成生物柴油方面

家园 氢的使用还是限制在工业内好一些

这个东西很麻烦的,民用的话带来的危险太多,恐怕会得不偿失。所以烧菜做饭也好,车用也好,只要使用气体或者液体的氢,都不是什么好主意。固态存储的,觉得也不大安全。氢泄漏以后引起的局部爆炸还是很吓人的,这个东西爆炸极限这么宽,可不是甲烷能够比的。

使用氢来解决运输用能源问题,主要思路就是车辆本身可以达到零排放。毕竟车辆的排放分散,不好处理,同时导致城市污染严重。要减缓城市污染,从这个角度下手的思路是对的。这个方向就是要抛弃碳燃料,目前比较可能的也就是氢燃料电池以及全电车两个方向。我个人都不看好其在可预期将来的大规模商业应用。

所以咱还是接着做咱的碳燃料吧。

水草是个好东西。

家园 村长还是老实人啊

人家多半拿了钱就没想建什么装置,参加几次国际会议,买个车,买点贵得离谱的设备吃吃回扣,最后写几篇糊里糊涂的论文交个帐。

家园 谈到了存储质量比,但确实没提到这个理论上的限制。

今天听此“教授”介绍的是某汽车企业研究院的首席总工,据说在福特呆过,他主要针对实用细节提了许多问题,比如存储质量比,氢负离子的制取难度、成本和安全性,氢负离子的储存条件,用作汽车动力源时如何调控活性炭释放的氢气量等等。

“教授”说,存储质量比美国能源部的要求是6.5%,他已经超过了(这次没有说9%);氢负离子的制取便宜、安全、便利(可MS还是要用电,低碳吗?节能吗?);最终应用中吸附有氢负离子的活性炭还是要加10到20个大气压储存(这不是和高压氢气罐一样危险么);调控方面先说利用温度变化,总工说不大现实,等到温度跟上来,黄花菜都凉了,于是“教授”就回避,说这个到应用阶段会再设计和解决的。

结果是,总工表示我会向领导汇报的。但作为旁观者,我觉得到此为止,应该就是最终结果了吧。

难为我一个打酱油的在旁边听得这么仔细……

家园 你说对了。

他的课件上、名片上都没有一直挂在嘴边的MIT,而是HCE(HyChar Energy),头衔是HCE总裁、HCE中国分公司总裁。看上去像唬人的。

对了,由于那家汽车企业没有表示合作意向,他抱怨到:中国的体制呀,肯花这多钱扩建研究院,不舍得花一点钱投资我的课题。无语。

家园 卖项目的方法不对

没进行专门的工艺设计,考虑现实情况的时候,就不应该提出解决方案,这样的效果很不好。这个人在工程方面经验明显不够,会耽误卖项目的。特别是当听众有专门技术人员的时候,不应该说自己没把握的话。

忽悠领导和忽悠技术人员,方法是不一样的。

这个总工问的问题很尖锐。吸附的材料控制托附方面,要达到汽车需要的那种频率和精度,还是很难的。

家园 一些做法上来看

只要你找对了门路,的确如此。

很多落后技术,淘汰技术,没有前途的技术,甚至骗子技术,也能在中国得到不少资助的。

目前的实际情况就是关系比技术本身重要。

家园 村长您就别出主意了, :-)

》这个人在工程方面经验明显不够,会耽误卖项目的。

》忽悠领导和忽悠技术人员,方法是不一样的。

这种人要是改进了忽悠方法,中国不是被骗得更惨了。

家园 唉,不知道为什么国内相关人员比我这个万金油还不如

我从前的专业与此不相关,现在做NGO更是做成了万金油。但听了那么多忽悠,基本上能有一些基本的判断,不太清楚的事情也知道哪里去找文献,去问专家-比如村长您, :-)。

真不知道为什么国内相关人员,专业做这些事情的,还那么容易上当受骗。

家园 放狗搜了一下,MIT 的教授是不可能啦。

读博期间他老板与MIT化工系某教授合作,发了一篇文章而已。他没有MIT的学位,也没在MIT做过博后。现在回国忽悠的太多,牌子越大,假的越多。还好你们很警惕。

家园 别告诉他西西河就行了
家园 花谢。我觉得他忽悠到钱可能性蛮小的。

我个人的体会是:

留交办的态度:我们的扶持条件是非常优厚的,但不管你来头如何都必须走程序,一切等专家评审通过再说。你想和企业合作就介绍企业给你。

企业的态度:拿出样品再谈。

那真正起劲的是什么人呢,中间牵线的,也就是村长所说的“关系”。过程应该是这样的:他首先找到自己一个“旧相识”(该“旧相识”没什么实权,但是本地很受媒体关注和青睐的一个所谓“民意代表”),说自己的技术是世界领先的,而且全都是很成熟的可以直接应用的,似乎还许诺如果谈成将对其委以重任;“旧相识”便通过关系找到留交办,大力引荐;留交办邀请了几家相关单位一起听他的推介,之后就把皮球踢给了上面所说的企业。

整个过程中,非专业人员似乎都不大关心真假与否。我主要是一方面对这些技术好奇,另一方面觉得他做派不像真正搞研究的。

家园 还好啦。

起码这件事情上,起哄的都是不懂的,专业的都还比较谨慎。

家园 那就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