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为宋江翻案 -- 萨苏

共:💬39 🌺1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为宋江翻案

“且说兀颜统军,正在中军遣将,只听得四下里喊大振,四面厮杀。急上马时,雷车已到中军,烈焰涨天,炮声震地,关胜一枝军马,早到帐前。兀颜统军,急取方天画戟,与关胜大战。

怎禁「没羽箭」张清,取石子望空中乱打,打的四边牙将,中伤者多逃命散走。李应,柴进,宣赞,郝思文,纵马横刀,乱杀军将。兀颜统军见身畔没了羽翼,拨回马望北而走,关胜飞马紧追。正是饶君走上焰摩天,脚下腾云须赶上。

   花荣在背後见兀颜统军输了,一骑马也追将来,急拈弓搭箭,将兀颜统军射将去。那箭正中兀颜统军後心,听的铮地一声,火光迸散,正射在护心镜上。却待再射,关胜赶上,提起青龙刀,当头便砍。那兀颜统军披著三重铠甲:贴里一层连环铜铁铠,中间一重海兽皮甲,外面方是锁子黄金甲。关胜那一刀砍过,只透的两层。再复一刀,兀颜统军就刀影里闪过,勒马挺方天戟来迎。两个又斗了三五合,花荣赶上,觑兀颜统军面门,又放一箭。兀颜统军急躲,那枝箭带耳根穿住凤翅金冠。兀颜统军急走,张清飞马赶上,拈起石子,望头脸上便打。石子飞去,打的兀颜统军扑在马上,拖著画戟而走。关胜赶上,再狠一刀。那青龙刀落处,把兀颜统军连腰截骨带头砍著,颠下马去。花荣抢到,先换了那匹好马。张清赶来,再复一枪,可怜兀颜统军,一世豪杰,一柄刀,一条枪,结果了性命。有诗为证:

李靖「六花」人亦识,孔明「八卦」世应知。「混天」只想无人敌,也有神机打破时。”

节选自水浒第三卷,梁山伐大辽之战。

一向不喜欢翻案文章,比如诸葛亮是权力狂加纵欲无度,周恩来是阴谋家等等,今天居然自己也写了起来,我要翻案的对象,是一个御批的投降派 -- 宋江。

个人认为当前对宋江的看法,始终没有脱开文革中批水浒,批投降的一条主线,而把宋江认为是一个虚伪的投降主义者。

宋江的投降派帽子是毛公封的,不是施耐庵封的。我的看法,宋江有为自己和为梁山上下群雄设计的理想,而且为了这个理想始终在奋斗。他的奋斗结局,是失败么?也不尽然。

宋江和晁盖的根本区别在于“忠义堂”和“聚义厅”的不同。聚义厅是每个山寨都有的,而忠义堂则不同,代表的是一个政治纲领。其中,“忠”,代表的是忠于国家,所谓“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贪官,代表的是具体的阶级矛盾,皇帝,代表的是抽象的国家概念。您要说那皇帝除了是国家的象征,也是阶级矛盾的总代表,为什么不反?这就深了,宋江大概明白反掉了皇帝并不能解决阶级矛盾。反贪官,本身是为国家清除肿瘤,所以在“忠”的范畴之内;“义”则代表兄弟义气,江湖好汉的行为规范。两者的互相搭配,构成了梁山好汉立体的性格特征。

梁山好汉中,对这两个字各有所偏重,倾向于“义”的人物,代表是李逵,阮氏三雄,倾向于“忠”的人物,代表是关胜,呼延灼,大多数的豪杰,追求的则是“忠义两全”,这成了封建时代绿林好汉的最高境界,这是宋江的发明,也是以后长期庶民们的理想。

如果没有这个“忠义”精神,梁山无非是一个和任何一支起义军,或者盗寇巢穴并无区别的普通侠盗集团,为什么描写别的农民起义的传奇都没有它的流传悠远呢?我以为正是梁山高于一般强盗的“忠义”精神,引起了普通读者的共鸣。

这一点上,是宋江高于晁盖的地方,也是能够得到梁山上下好汉一致拥戴的原因。如果是晁盖,水浒108将中,有很大一部分不会上梁山,那样,“纯洁”是“纯洁”了,水浒也就不成其为水浒了。

宋江之所以被定义为一个投降派,是御批的。因为他不是一个毛公心目中理想化的造反者,毛公期望的造反者是他自己的化身,彻底推翻现有社会体制,重新建立一个新社会,不过,这只有到二十世纪才有希望,宋江时代的社会水平,即便他推翻了大宋政权,也不过是增加一个朱元璋,他不可能建立中华民国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毛公批宋江是投降派,也不是针对宋江,而是有所指,以古讽今罢了,末了发现还是“投降派”把中国带上了发展的道路。可见毛公定义的“投降派”不见得不好,倒是“革命派”很令人怀疑。

宋江是否虚伪?其根本原因在于他是否“投降”。晁盖在后期,显然有一种和宋江的隔阂,这个隔阂,不在“义”上面,而在“忠”上面。私人上我不认为宋江和晁盖有何个人冲突,两个人的冲突在政治认识上的不同。晁盖认为梁山就是一个造反者的营地,他是要做一辈子强盗的。深入的看,表面上晁盖宋江的矛盾,其实隐含着梁山内部整体的矛盾,并非仅仅他们两个人的事情,从结果上看,宋江得到了大多数头领的支持。

这个问题上,宋江一点儿都不虚伪,他自始至终坚持得很,所以晁盖才不愿意他继承自己,假如宋江虚伪,是不是不应该和晁盖发生冲突呢?我倒认为这两个兄弟光明磊落,一个不因地位隐藏自己的观点,一个不因友谊决定政治继承人。

宋江实际得到支持的根本原因,就是上梁山的好汉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也要考虑自己的前途问题。按照晁盖的理想,显然最后大家都要走进死胡同。封建时代的造反者,无非三种结局,第一种被镇压,这个在传统的历史定义中,评价是“乱臣贼子”,只有在解放以后,农民起义军领袖这样光鲜的名讳才得以出现 -- 何况梁山好汉能不能算“农民起义军”很成问题 -- 这条路对梁山好汉不是很有吸引力,李逵这样没有心事的大概不在乎这个结局,不过他也不追求这个结局;第二种是代替统治集团当皇帝,梁山上认为这条路走的通的大概不少,晁盖好像还没有考虑那样深的想法,可是有一点这个倾向,这个能否实现呢?说实话,就是能够实现,也未必是国家百姓之福。这个成功在政治层面没有意思,因为最多是一个封建王朝代替另一个封建王朝。何况,北宋当时四面临敌的局面,这样做“祸国殃民”的可能性更大。宋江之前,也没有成功的先例;第三种就是招安了,招安的意味,在宋江看来,大有一种“降汉不降曹”的意思,也就是在现有体制内,寻找可以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

鲁迅说要想当官,要先当强盗,然后招安,然后当官。这话是带有讽刺意味的,然而古今英雄豪杰,走这条路的并不少,比如杨再兴,李世绩等等,如果杨再兴不是进入岳飞麾下,今天不会有多少人记得这个山大王,杨再兴被人们记得,是他最后在抗金之战中冲杀敌寇,战死小商河,焚化后收箭头四升。假如他是被岳飞剿灭的时候死掉,即便死的同样壮烈,又有谁纪念他呢?中国人的观念,保国安民者的地位,其实总是在内战英雄的上面。

可见,这条路不是不能走的通。

宋江的给梁山兄弟们的理想就是“到边廷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身后留名”。宋江的所谓投降,实际代表的是一种“报国无门”的悲凉。

单从结局看,梁山好汉的结局却是不理想,征方腊中死伤过半,宋江,卢俊义等等被毒死。但是这代表着宋江的失败么?这个要一分为二来看。

这个故事太不真实了,带有很强的斧凿痕迹。只是我们对水浒传统的投降派意识,阻止了我们仔细去想施耐庵关于梁山好汉结局写法的破绽

为什么这样说?按照水浒下册,宋江招安后,先后进行了四大战役:征辽,平田虎,平王庆,平方腊。田虎王庆据说是后加上去的,不去提它,征辽和平方腊两大战役,从规模上看征辽还要比平方腊大,可是梁山好汉没有一个阵亡,他们的伤亡,全部在方腊之战,这根本就违反常识!难道和辽兵作战的时候,梁山好汉都是金钟罩铁布衫刀枪不入?而到了方腊那里法术就失灵了?!显然,这是施耐庵故意而为之。

这里面隐含着施耐庵的政治寓言:奸臣当道,忠良涂炭。

何止宋江,岳飞的结局不也一样凄凉,又有谁说他是错的?!按照传统的说法,岳飞要起兵杀高宗作皇帝才对,否则不也是一个“投降派”?而且这个农家子弟从一开始就是封建腐朽势力总头子宋高宗的忠臣,这个“投降”,比宋江还要彻底呢。

水浒好汉为什么是忠良?单单看招安之前的水浒故事,梁山没有可以上得史书的“忠义”事迹,他们只是“好汉”,施耐庵实际的思路还是通过对大辽之战,表现了梁山好汉是国家栋梁,也真正让他们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作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大汉铁骑,作当关的飞将军,铁血杀契丹,扬威漠北,保国护民,能够对着异国的胡虏大喝一声:“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给我一个这样的机会,就算赔上一条性命,又有何妨!

一个千年后平凡之人这样想,梁山好汉中的关胜,董平,呼延灼又作何想?

对水浒投降派的批判使我们往往忽略了梁山好汉招安后的表现,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去看看水浒第三卷,在征辽大战中,卢俊义,张清,徐宁,哪一个表现不赛过杨家将!真正的酣畅淋漓!

也正因为如此,当梁山好汉倒在奸臣的陷害之下和方腊军队面前,我们才会感到悲哀 -- 这是自毁长城阿。甚至会想,如果梁山好汉还在,也许金兵入侵就不能得逞?招安之前,梁山好汉实现的是对朋友的义,招安之后,梁山好汉实现的是对国家的忠。从而构成了他们理想人格的回归。抵抗大辽的入侵,与其说是为了一个皇帝,更应该是为了抽象的国家。

尽管你奸臣害死了我的身体,但是你无法抹杀我的精神,千载之下我依然是国家的栋梁。这就是宋江的理想!

他失败了吗?

[完]

家园 大概要想办法做封疆大吏才能保住梁山兄弟们性命。
家园 老萨身手好快哟,现在确实要多讲讲忠义二字。

我老哥倒是我很小的时候就说过宋江是为国家才被招安的。我那时还不信。。。

家园 其实武装割据作杨戬是最好的路数

但这是有很多条件限制的,能成与不能成在天意。

回过头来说,水浒本身是一个传奇故事,本没有固定的结局,怎样收尾全在施耐庵自己的设计,前面已经写出了施耐庵给梁山群雄收尾的斧凿痕迹,说明这不是一个必然的结局,梁山好汉也完全可以如李全般来个武装割据,那也是很符合常理的。

问题是施耐庵没法写成这个结局,因为那样老百姓要问:没过几年金兵入侵,那时候梁山好汉哪儿去了?所以,他笔下的梁山好汉非死光不可,否则无法交待阿。

施耐庵是不得不设计这样的结局,他也是“逼上梁山”,却被后代当作政治教育的资本,恐怕老施也始料不及。这就象封神演义,您要是信了黄飞虎赵公明最后都成神,然后拿这个来教育大家,恐怕也不合适,因为这根本就是小说么。不过政治挂帅的时代,就算老大逻辑不清,谁敢说他?

这大概也是水浒和三国演义不同的地方。

家园 这里边吧,我觉得

关键是逻辑上招安之后梁山未必是全军覆没的结局,施耐庵不得不这样写,因为这是个故事,照着梁山好汉都成了秦王府的程咬金尉迟恭,就要篡改整个宋朝历史,这水浒就没法看了。

但是毛公要说的是:看,招安就是没有好下场!

意思是说抱资本主义粗腿肯定要倒霉的。

这就有点儿强词夺理了,因为历史上招安后成为一代名臣的很多,但是这些例子是不许用的,当时政治斗争的做法就是按照政治需要选取史料,真实史料不能满足要求的时候,小说也要用。

我的舅舅是作历史研究的,当时就觉得这个批水浒有问题,梁山好汉必须死光,和袁承志一伙只能跑道菲律宾去一样,留下他们历史没法写阿(当然他不知道袁承志),这是作者迫不得已的文学写法,用它作证据否定宋江,有些可笑,他在朋友圈里说了几句,居然被人告了,吓得大病一场,好在不久就翻天覆地了,好像没来得及整他。

家园 这个东西里好像有点矛盾的地方

我个人非常同意宋江和晁盖政治理想的分裂的这种说法。不过要有一点要澄清,这是在研究历史上真正的宋江,还是在研究以水浒传为基本资料的宋江?

从水浒传内容来讲,宋江在官场滚打了年头不少,虽然是小吏,但是他在黑道的名声早在造反之前就已经远播,说明他在处理黑白两道的问题上还是颇知道深浅进退的,换句话讲,他对官场上的经济学问应该算是颇有研究了,说他为人愚钝恐怕不太可信。所以,我感觉宋江不可能认识不到官场上相互倾扎,互相算计,背黑锅,打闷棍的恶劣手段。如果认识到这点还要带着他一帮兄弟往这条路上走,那可就不仅仅是为国尽忠一点能够解释通的,往过了一点说,这人有血染翎子的居心。踩着自己兄弟的尸骨往上爬,最后自己也成了政治斗争牺牲品。说他是个投降派领袖,我看也不为过。

家园 这正是让我唏嘘的地方

历史上的宋江根本就没有这么多事情,当然是水浒的宋江了。

当初批水浒,批的是谁?这宋江是谁?

周公。

其实宋江和周公根本不是一路人,用宋江形容周公这属于胡闹。

但是仔细看看,宋江和周公就在您所说的这地方很象。周公驾驭政治问题如同波里行舟,如臂使指,远到欧美列国近到国内各派,没有不佩服周公的政治经验与政治手腕,问题是他碰上文革这样的政治黑洞,这一切的经验,也让他无法从战略上实现扭转,诚所谓如履薄冰。

有经验,有手腕,看得清,在大势面前还是会有回天无力之叹。这大概就是所谓人不可与命博。

正是因为宋江有手腕,懂得政治,才能提出“忠义”的政治纲领,别的梁山领袖,还没有他这个水平呢。至于这条路是不是火坑,我已经讲过,不见的是火坑,可能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别的路更危险,至于梁山走上这条路全军覆没,那不是必然的结局,同样处境的瓦岗寨结局就完全不同,说明宋江的路线有正确的一面。梁山必须全军覆没是施耐庵出于无奈的写法 -- 他不能篡改历史让宋朝变成唐朝阿。

假如历史上真有那样强大的梁山军和宋江招安,结局也可能会变成兴唐传或者朱温篡唐,怎么不可能?!

问题是根本没有这样一件事。

历史上类似宋江这样处境的还有一位李林甫,他的性格和宋江完全不同,但是也一样富有政治斗争经验,可是到他临死的时候也明白大势已去,和杨国忠这个政敌见面的时候痛哭流涕,他是真哭,杨国忠可是吓得浑身出汗,不知道这老家伙捣什么鬼。

人才很重要,但是仅有人才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解决问题,比如清末,从曾国藩到左宗棠,从李鸿章到刘铭传,中国出现了一个罕见的人才高峰期,这些人物如果存在于汉唐,未必不是李靖霍去病人物,问题是在晚清的这个整个无药可救的社会,他们最多只能是延缓其灭亡罢了,哪里还提得上兴盛国家?这个和宋江没关系了,只是想说明梁山虽然有宋江这样精明干练,富有政治经验的领袖,那种环境下大概也只有这条路可走,即便真的梁山英雄最后走到如同施耐庵所写的结局,也不是宋江的错误,而是时代注定了他们的命运。

当然,这个是我个人的看法,我总是觉得梁山是一个整体,把宋江和梁山好汉割裂开来,那他早就不能在梁山混了。梁山上有头脑的好汉不在少数,且风气豪爽开放,阴谋家是不容易立足的。宋江的选择,似乎更应该看作梁山全体的选择。

家园 支持支持

宋江的形象实际上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尤其是元末之际,下层知识分子普遍无出路之时。后半部的民族主义色彩是很重的。也因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主题。宋江能服众,靠的是义,但也是忠。可惜评论上往往都忽视了此点,萨君能指出来,眼光高明啊!

我觉得电视剧中对这点表现得不错。虽然我只看了几集。

家园 拿宋江比枭雄那是真抬举他了

他充其量也就是个熟通吏道的小办事员的水平把,也没多大上进心,连发配的时候都只想着打点上下让自己日子过得舒服点,不想着怎么动用势力,给自己平反。说实话,他那时候就算是出卖了弟兄换来自己的飞黄腾达,也算是个人物,可他只敢借酒发发牢骚,酒醒之后就吓得筛糠一样,这种胆识,这种气魄,就算在乱世恐怕也做不出什么功业来。

从这种人的性格看,笼络天下英雄的举动也不过是土地主发财,看着食客上门时候的虚荣。我觉得施耐庵写得最入骨的就是这个人物,矛盾,懦弱,却又被大潮给推到浪尖的位置,这个角度来讲,水浒倒像是一出黑色喜剧了。

至于路线,我从来不相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看人,只有人逢其时,才能创功立业,哪一点不对了都算失败。恐怕这也算是成败论英雄吧。

至于清末那些人物,我想也有历史的作用。温瑞安说,危局,有人顶上去,有人退下来,但至少都是各色人物登场的时间。陈庆之,张巡也是这样的不世人物,下场又如何呢。感叹历史,倒不如学习历史,至少在下一个浪尖来的时候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

家园 宋江比枭雄的确抬高他

这个人没有那种王霸之图,不过中国素来有王霸之图的也太多了,却不缺这样人物。倒是缺一个及时雨样的人物,要说窝囊倒也算不上,您看林冲上梁山前窝囊不窝囊?宋江成为后世绿林的典范,梁山成为强盗们的理想,说明他经营的梁山泊是有吸引力的,这不是一个普通懦弱之徒所能做的。简单地说,没有刘备,就没有蜀汉,没有宋江,就没有梁山。

这黑厮就有这样大的意义。

您说没有黑厮,梁山一样聚起来,他只是革命的投机者。

这个观点很危险,当初洪湖苏区,陕北苏区大杀改组派的时候也是这个说法,那就是刘志丹,段德昌这些人只是窃据领导位置,没有他们,红军一样会风起云涌,而且更好。

施耐庵刻画的宋江,本质上比一般武将更为成功,那就是他用一个文人的思路,真正体现了一个“逼上梁山”的过程。

宋江的思路,我的感觉是最初胸无大志,义气而已,报国有忠心,但是没行动,也许连忠心也不那么重要。但是上了梁山,是宋江一个改变的过程。

第一,他当了头领,而且宋江是个真正的好头领,他要为兄弟们负责,所以他才有自己的政治路线,并带领大家沿着这条路走;第二,他的对国家的忠诚,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强化起来的,您看,就象好多人到了海外才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才开始爱国一样。

宋江投降,对自己可有好处?

他应该是看的清楚的。历来,投降招安的一号头目很少有好下场,比如孙权和曹操决战之前,鲁肃就说过:我投降,不是郡守之位,你投降,车不过一乘,从不过三四人,人家随时要你的性命!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擒贼擒王,中国历代的统治者深知这个道理。梁山上别人都可以投降,唯有宋江不可。

宋江这点儿道理应该还是懂的,我想,他应该是抱着殉道者的意义来导演自己的理想的吧。他是山寨之主,无人管得了他,这权力已经到头,对他自己,招安有何好处?不招安又有何坏处?到头来怎么不是一死,可是这些弟兄们将来也都作一辈子强盗?也都在史书上留一个“贼寇”的骂名?

如果认定他懦弱虚伪,那么就无话可说,梁山那么多好汉都瞎了眼,怎么挑了一个懦弱虚伪的头领呢?但如果他不是懦弱虚伪,那么大家跟随他,就是因为相信他实实在在为大家的前途考虑,是个靠得住的大哥。

施耐庵阿,征大辽和征方腊里面梁山各损失一半,也还合理吧 -- 其实契丹比方腊的实力可强多了,你偏偏给了一个这样不可思议的结局,替宋江觉得冤阿 :)

家园 老兄英明,水浒71回以后的内容是后人盗改另添的

原著写到梁山聚义就完结了,而一百回和一百二十回的版本,不但后面的内容是后人另添的,连前七十回也有不少盗改。所以不但宋江和晁盖的理想是分裂的,连宋江自己在前后都是人格分裂的,那个“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宋江就突然变成大投降派了。

其实盗改者留下的马脚甚多,所以人格分裂的不止宋江一人,譬如一百回的版本中,早在第三十二回写武松打算上二龙山落草时就与宋江有一段对话,立意希望他年得到招安,而且受到宋江赞赏,说“兄弟既有此心归顺朝廷,皇天必佑”。可是到了梁山大聚义,宋江写《满江红》表达“早招安”心意时,武松却公然领头反对说“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好像压根忘了自己当年和宋江那一番“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哥哥也不迟”的表白。这一典型的人格分裂现象,正是续作者为了迎合后二十九回而对原著前面内容进行盗改的铁证之一。

至于历史上的宋江,压根没在梁山泊建立过根据地,就更和小说扯不上了。何况宋江起义的影响力比方腊小得多,根本不是同一级别的。

家园 都是统治阶级文人篡改的结果,宋江本是颇有志气的

《水浒》原本大结局中有一段“单道做梁山泊英雄的好处”,有总结全书主旨的性质,这篇文章提到的“忠义”却不是忠心,而是“忠诚信义”,结尾一句是“休言聚啸山林,真可图王霸业,列两副仗义疏财金字障,树一面替天行道杏黄旗”,本来是说聚啸山林根本不在眼中,

“图王霸业”方是壮志所在。只是后来被人删改续写的《忠义水浒传》中这段文字却以“休言聚啸山林,早已瞻依廓庙”结尾,变成招安主义了。

家园 先顶一哈老萨。稍后再详细聊两句。
家园 零兄高论!稍后详论。。。
家园 雕兄不要客气

老实说我对水浒这两下子只能客串,动真格的,只有你能和零兄对砍 :)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