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为宋江翻案 -- 萨苏

共:💬39 🌺1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Elusa13兄举这些人为例子,恐怕不确

鲁大师倒也罢了,刘唐也不敢说。但是,像李逵这样的忠心小弟(牢子都做得,官为何做不得。我怀疑其扯诏书,恐怕有宋江吴用在暗中唆使,吴用说得好:不厮杀几仗,朝廷如何晓得梁山的手段,便招安了也难得重用。李逵这一来,既堵了望招安一众人的嘴,而且事情也做得不绝决,和朝廷还有商量余地。说起来,俞万春某些地方揣摩宋江吴用的心思,还真有那么点意思。)同进共退的阮氏三雄(“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老爷生长石碣村,禀性生来要杀人。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与赵王君。”看小五小七的言论,也未必排斥招安,那么,三人中养家的小二,更未必排斥了。越是有家口人,应该越是希望漂白作良民吧。当然,经历官场黑暗后,他们的思想可能会改变,但那时候,他们对朝廷应该还有幻想),以黑店谋生的张青(他们夫妇为了几文铜钱都能够杀死咕噜客商,甚至还丧心病狂的把尸体做成人肉馒头来赚钱,和这样的人说仁义道德,基本也就是对牛弹琴,他们加入二龙山,梁山更多的是为了自身利益的保证罢了,如果招安能够让他们得到更多更大的利益,他们又怎么会拒绝呢),见财起意杀死雇主的王英(理由同上,一个不讲信用,好利贪色的家伙,只要许诺他好处,他有什么理由不招安),要让他们支持招安,宋江只要略施手段就可。倒是苦大仇深的林教头,历尽沧桑的鲁大师,在现实中头破血流对现实心灰意冷的武松,他们不招安的坚定性,才是宋江最头痛的吧。

家园 这个,他好像也不是存心要上山

虽然不够光彩,他也几次三番逃脱成为强人的机会。何况,在官吏完全分离,武将远低于文官,冗兵冗将的宋朝,这些个江湖草莽想要报效边关,还真没有比招安更方便快捷的道了。

从某方面而言,37年我军不就是宗正朔,受招安,效边关吗?您看看,到今天,还创下了这大基业,由得你我现在还能再此胡侃呢

家园 这个,零兄啊,好久不见了。您这一来,这水浒版本是否该继续讨论啊

这一阙词好像是元杂剧中的吧?

由于早期话本除了篇首篇尾中段甚少诗词,因此,文中出现的这阕词,我有理由怀疑是后人加上去的(水浒文中的诗词,除了剧情相关的,篇首篇尾的(这里面都未必没有后人加的),现有日本藏所谓《古本水浒》一书,故事大略与水浒相同,但文中诗词远少,可以用来稍稍作为证据(不是那个在71回本基础上增加的伪古本)),其他大部分的诗词,其作者我认为都值得商讨)。零兄以此词作为71回是祖本的推论,所以想请问一声,这阙词最早出现在水浒哪个年代的刻本中,如果搞清年代,对水浒的成书年代和内容会很有帮助

家园 关于武松,西柠兄和无斋兄的文章正好也讨论到了

我个人意见,武松的塑造,从文学角度而言,是塑造得极为完美的。

武松当年想回乡做个良人,想要招安是人的正常思维,但是,在经历兄死无人告理(他还是阳谷县都头,知县的贴心人),落入施恩的圈套当了回打手,然后是张团练张都监的步步紧逼,在这种情况下捡回一条命的武松,对官场,恐怕更多的是一种心寒,避而远之的心态。面对张青孙二娘,他说的可能是真心话,厌倦了世事,仅仅是为了逃避罪罚(从此以后他一直头陀打扮,与鲁智深不同,他是个连度牒都没有的假头陀。我觉得他这样做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已经对世事失望,把自己已经当成了出家人,而出家人眼中,又有什么名利),在接下来的和宋江话别,我个人认为,他的话,更大程度上是对宋江的宽慰,毕竟宋江还有机会,而他已注定要落草。而且,从他历来的言行,也很少有在体制里行事的那种感觉,单看看在牢中的言论,他就不是个轻易能被招安的家伙。何况在山上他会比较接近林鲁,思想较易与他们同步。应该说,他的思想历程还是比较可信的。相比之下三败高俅时林冲的反应,我才觉得完全不可信,所以我觉得,三败高俅应该是伪作(至少部分是伪作),毕竟作为作者用墨最深的林冲,书中唯一算得上女人的林娘子,设计这样一个场景,这种思维方式,恐怕连当时的人,都是不会认同的

家园 这个,关于忤逆文书,俺再说一回

宋代由于优待士大夫,太祖有训,不得杀士大夫,所以呢,有宋一代,哪怕你贪污受贿,哪怕你杀人越货,这条性命,都是送不掉的,最多也就是到沙门岛旅游多年而已。但是,事情既然出了,那总得要个解决方式,不然,老百姓那里可说不过去:啊,俺爹无缘无故给县太爷打死了,死就死了?没人理,这世界就没青天大老爷啊。虽然说这青天大老爷还真未必有,但是为了防止乡民闹事,真要出了这种事情,那可就大事了,命虽然是不用丢的,但乌纱帽,可就保不住了。咋办呢?杀个人给百姓消消气呗。官不能杀,那就只能杀吏了。也就是说,您要摊上那上司不好,到时候掉脑袋瓜的,没准就是您自己。您想想,这一朝,能有几个好官啊,其他的,也就是有运气没运气抓出来而已。这么一来,当吏的,谁都得给自个留一条后路,不然一不小心,玩完了咋办?虽说每月工资不少,老百姓的孝敬,怂恿上司,更是财源滚滚。但脑袋掉了的话,可全都白搭。因此上啊,在宋朝当吏的,都先弄个忤逆文书,把自己和家里撇清,一来即使犯法,也不用家里背黑锅,那时可是有追比的(看看不懂法律的武松,李逵同志,把家里的大哥害得多惨啊。所以同志们,千万多少懂点法律,至不济,也能根据法律漏洞保护自个不是),即使犯人抓不住,家里一样不得安生。二来躲回家的话,也不容易被人注意。而同时,在家里挖一个地窖,等风头的时候躲进去,也是人之常情么,毕竟宋朝赶不离的就大赦,没准你还没在地窖躲几天呢,你就已经恢复良民身份了,那用得着逃走江湖之上风餐露宿的。还不安全,到时候强龙不压地头蛇,不小心就给人逮了这个什么什么“一亭长即可缚之矣”。宋江同志是平时实在太招摇了,居然有个“孝义黑三郎”的名号,这么一来,他家可就不能躲了,没奈何,只得逃走于江湖之上。从这一点来说,宋江同志的政治能力,的确还有待提高啊

家园 萨苏其文着实可恶,浪费多少时间啊

俺好容易上来一趟,原指望遛一遛就走的,可好,给老萨这一个帖子蘑菇了几个钟头,下面西柠无斋兄的文章,看样子得明天看了

不过俺还是坚定不移地认为:征辽那一段,该是后人加的,不应该是原著的本意。一来不死一人,二来打法单一,满是斗阵,不像前面施公的笔法,三来卢俊义和史进的在单挑上表现太过突出,四来就是平辽本身就是YY,而施公在这方面,一向比较保守。

所以我觉得,征辽这一段撇去,可能更接近原貌

家园 冲着敢砸萨大师的场,今儿个就给你一花.

老吴你的毛病就是一个懒,谁叫你不好好贴几个原创,老是只用跟的.

家园 抱歉,您说的有道理

一般的看法至少王庆田虎是后加的无疑,虽然这里面表现梁山的政治智慧的地方不少。征方腊我感觉就跟打右派似的,写的时候不知道谁给老施下了指标 -- 这一回死了几个?八个?不行,至少十二,再弄几个给射死的 --- 这一回呢?哎呀老施,你不能这样磨蹭啊,还差二十多呢,再射死几个?不行?方腊那边没人啦?要不加几个得急病的。。。

家园 支持吴兄一把

我甚至认为打方腊都是伪书,一则7,8回功夫,梁山人物纷纷阵亡,不少死得太过离奇(桃李兄为此写过一篇妙文),二则,招安后突然朱武的地位大幅提高,要是施老本来就有这个打算,怎么着也应该将朱武弄进天罡前十吧!显然是公孙离场,朱武是填补公孙的角色的。

要我来删改,会把后三十八回全去掉,72回到82回中,缩减两赢童贯和三败高俅的情节,特别是别让高俅被俘。然后到招安为止结束,凑成80回。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