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农民-文革-知识分子 -- 萨苏

共:💬615 🌺1100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家园
花敬
家园 以社会穷来解释贪官污吏少是不通的

满清,民国时的社会可比建国前三十年穷多了,您倒说说那时的贪官污吏比建国前三十年多还是少啊?

家园 从善意地说

是政治人物利用了少年人的反抗期和无知。

从恶意地说,有人的野心在疯狂膨胀。

家园 实际上交革中的口号可以分成两种。

  一种是在老百姓中形成共识的,比如说抓阶级斗争,抓走资派,斗争黑帮(先是黑五类,后来变成七类)等。

  另一种是部分人为了整人的需要提出来的,没有形成共识,“知识越多越反动”应该就归于这一类。犹其到后期,这类口号只是少部分人闹事时才用。

  文革中知识分子最倒霉的时候应该是六六年下半年,大部分中高级知识分子在那时受到冲击(青年知识分子是冲击别人的人)。就是在那时候也没有因为“知识”而受整,当时受整的叫“反动学术权威”,“走白专道路”等,有一部分是因为曾经在民国时期的军队、政府中干过。整“反动学术权威”,“走白专道路”当时有个做法:搞出些与他们专业无关的题目让他们做,成绩不好就说他们的知识脱离实际等,一般来说搞纯理论的受整的多,所以科学院可以说是重灾区。

  到夺权、抓走资派时(大约六六年底到六七年初),知识分子虽说离翻身还有很长时间,但已经不是斗争的主要对象。除了少数撞到枪口上的,大部分人境遇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也就是到干校或下乡参加体力劳动,没什么人会想起来去斗争他们。

  基层对知识还是比较尊重的,举两个例子:一个是从当时的文章中看到的,说是钱伟长下放到首钢,工人问他为什么钢锭摔断时都是从大头断,他研究后给解释了,工人们对他都不错。

  另一个是我在的工程队,七一年时建海勃湾车站候车室,跨度较大(以前没干过),木结构山字梁,盖好屋顶中间后有十几厘米的下沉。当时管技术的是上海交大文革中毕业的大学生,他找到在队上劳运的右派分子(当右派前是工程师)请教说是正常现象。

家园 叫“知识分子”本来就是站在独裁统治者的立场了

“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的最大的也几乎是唯一的雇主就是政府,这么多年这个雇员有些本事脾气也不小,骂老板的毛病很严重。”

“知识分子”一词来源是沙俄,日本人翻译的,中国人用得最多最滥。十九世纪的俄国,有一群贵族出身,受过良好教育,具有强烈的社会和民族责任感的人,在当时的俄国社会处于精英的地位,同时他们又对自己来源于贵族世袭的身份、地位和财富报有原罪感,这些人被称作“知识分子”。这个称号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用的。典型的“知识分子”是“十二月党人”,以及托翁著作里的一些人物。

中国原来有一个文人和文官集团,他们有良好的教育,被教育要承担社会管理的责任,是国家的精英阶层。由于他们来自科举,所以这些人从来都对自己的地位没有什么负罪感。

倒是那个“雇主”,皇上,在文官们看来最好是一个象征就好极了。每一个皇上都说不能造反,但偏偏皇上自己家就都是造反起家的,说起来可不那么体面。

沙俄时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的贵族身份有原罪感,那么他们会怎么看沙皇呢?中国的文官们以自身的学识获得管理和统治的地位,那么那个皇上呢?

在俄国,知识分子们拥有管理国家的能力和权力,还拥有大量的个人财富,但是他们质疑这一切,尤其质疑自己可以世袭这些财富和政治权力。这样就导致沙皇的世袭统治也被质疑。于是“十二月党人”被镇压了。

同理,毛老人家也不喜欢知识分子,任何一个想搞世袭独裁的都不会喜欢所谓知识分子的。要打一打,打听话,打到不会质疑皇上存在的合理性。

老萨的文章,我没有看到“到处都是知识分子的自以为是和酸臭气”,我看到的是不能发挥自己的知识,不能竟自己社会责任的焦灼。

锦候你自己呢?“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知识分子,他是有用的,是与众不同。真的有用吗?”如此的质疑他人,其实也在质疑自己,你不是“知识分子”,谁还是呢?

家园 他这个不一定是被认为反动。

  相当的原因是他念了书后步入高等人价层,高等人大部分是白人,所以他也被归入白人。

家园 熊庆来死在1969年

临死最后写的,还是应付批判的检查稿。

这是史有所载的。

那句口号,您或许可以看看胡乔木的说法,就知来历。

我丝毫不怀疑您所说的是真实的情况,一如我所说的,我们都说这些实话,才能还原真实的世界吧。如果因为您说没有这样的口号,我就附和,或者您明明觉得我说得不对却也违心表示同意,那我们就都错了。

因为和您的观点不同而对您表示敬意。

家园 南非的黑人被黑人认为是白人

就是反动。

和背弃祖宗没多大区别。

家园 我不是说没有过这个口号。

  是说在文革结束前没看到过。(在记忆中)

  至少说明这个口号没推广到全国上下,那时候更极端的口号都出现过,但这些太根端的口号不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有些极端口号曾经被广泛接受,但很快就被抛弃,比如说“文攻武卫”,好象只有“阶级斗争为纲”贯穿了整个文革。

  到了七二、三年以后,文革初期一些极端做法已经有很大改善。但还有一些人(很少)用文革初期的方法在闹事,我所在的单位也有,但这些人已经得不到大多数人支持。实际上到后期老百姓对阶级斗争已经厌烦了。

  文革十年并不是前后一致的,前期和后期有很大不同。最乱、最左的是前期,大约六六年中红卫兵开始到六七(六八?)年武斗基本上可以说是全民参加。六八年积极的人已经开始减少,但极端的思潮一直到七0年才开始退潮。再往后就是几次反复,象批林批孔、批邓等只是上层一部分人在推动,下层只是应付了事。

  前期是基本上所有高级知识分子都受到批判、专政。大约六八、六九年以后还被当做靶子的只是少部分撞到枪口上的,一般是不小心说错话或有“历史问题”的,最倒霉的是说错话的。其他的按当时的说法“已经是死老虎”,引不起那些积极分子的“激情”。但受批判的理由基本上都不是因为知识,而是被抓住其他把柄,也许科学院情况不同。

  象我父亲,当时算沾了高级知识分子的边,文革中只因历史问题(当时的民国上海军医大学要求学生集体加入国民党)受到过审查,基本上没吃什么苦,到干校劳动不算。

家园 所以说文革的结束不是谁打败了它

而是它自己病入膏肓,死亡了。

家园 野心还是雄心本来就是成王败寇的区别

反正现在那些对红卫兵的描述俺的那些老清华亲戚基本都是不认同的,不过他们都是理工专业的,没有码字的功夫。

家园 【原创】社会良心-网友争论: 形神俱散,不知所谓的一篇灌水

看老萨 "农民-文革-知识分子"后的一些狂想。

有个故事,没什么根据。说的是有中国同志去苏联看到大批特批斯大林,中国同志不解 - 那么大意见,那么严重的错误怎么当时没人提?没过几年,中国同志就理解了。

以中国之大,敢于站出来的不就数的着那几个吗?也有心里明白没站出来跟着"和稀泥"收拾局面的,比如周总理。要是大家都跟着和其实也好啊,把文革和成一滩大稀泥,大家该生产生产,该学习学习也不错。可惜连这样清醒的人也不多。那个时期和德国纳粹当政时还真有点象,人民变的如此痴狂,完全失去了对不同声音的判断力。现在世界上都承认家德国对二战反省比较深刻,这不光是指德国的主流舆论对纳粹的深恶痛觉,许多普通德国人至今也仍在问自己,是什么力量使我们如此疯狂?俺见过的许多人说是仇恨,是被煽动起来的仇恨,当然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不过至少反映出他们是在反省的。文革,也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反省的,从自身进行反省。当然,您要非得出个TG邪灵附体的结论,俺也无话可说。

吾生也晚,连文革的尾巴也没赶上,但是父母是老三届,当年从北京去的青海,从他们那里听来不少故事。这次年底回家准备好好整理一下,做个记录,争取来年也来个长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河友中不少老同志是经历过历次运动的,年轻些的呢,父母长辈肯定也有过经历。咱们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自然而然就有了一个那个时代的全景图,岂不壮哉。

萨兄的那个关于社会良心的排比震聋发聩:

"那么,当你正确的时候,我期望这样的朋友可以实践自己的主义,而不是空谈或嘲笑别人的无知。"

"那么,当你是错误的时候,我期望这样的朋友反省自己,而不要醉心于我虽然错了,但我勇敢。"

"这样的勇敢,任何人都有,做一个社会的良心,不是这样轻松。"

对此做一些无聊的引申,玩笑而已。现在社会开放了,大家言所欲言了。特别是在网上披着马甲骂个人,耍个赖的,成本几乎为零。其实回到现实生活中,人人都知道顺领导,随大流儿才是硬道理。怎么到了网上火气就那么大呢?看到网上充满火药味的争论,每每曝之一笑。当然不敢笑网友发表观点,但是咱们每次发贴前,先问问自己是不是意气之争?有没有伤害其他网友?有没有言不及意?最后看看是不是有错别字?(俺曾把蜚声沪上写成蛮声沪上,这笑话闹的,亏了河友给我留面子)总是没有错的。而且,千万,千万别对自己的观点太认真,人王朔说了"谁也别拿自己太当回事"。俺有时想,要赶上抗战自己怕死不怕死? -- 其实挺怕死的。那怕不怕吃苦呢?-- 其实也怕;连吃几个月,一年黑豆试试。别说什么高官厚禄,"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没准这朋友咱就交了,先用俺那一刀割俩鸡腿吃。哎! 我潘一刀这浓眉大眼也叛变革命啊。

关键词(Tags): #评论文章
家园 确实是这样。

  所以七六年底老百姓会上街庆祝,而华还维持了文革的一些做法,邓的复出也就顺理成章。

家园 和中国人当年剪辫子一样?
家园 那会儿的高兴是真高兴

总算可以理直气壮的干点儿正事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