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论蒋介石的历史功绩 -- 阿康

共:💬3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们的分歧在于此,而不在于彼

我是用1900年时的清与1937年的民国政府作比较的。1894和1900年清朝失败原因是共同的:一是实力不济,二是决心不够。而在1937年,国民政府已经克服了这两条,难道不是中国的进步吗?老兄如何说是极端的比较,结论不可信呢?

既然如此,老兄又如何得出:“推出结论:蒋氏误国,可见一斑?”的结论呢?

家园 这一点我坚决支持

否则就无法理解它能够存在的理由了。邓之后,中国政府总的来说走的还是不错的 -- 比之历代吧。

家园 1894和1900,哪个更有可比性?

其实我本人对蒋的评价并不甚低.只是认为你以1900对比1937对蒋有拔高之嫌.

我以为1900年的清廷在甲午战败之余,戊戌变法之后,不应和1937接近高峰时代的国民政府比较.特别是1900年的清廷决策是一出闹剧.

1937的国民政府和1894年的洋务维新后清廷相比可能更恰当.

我企图指出的是换一个的时间点,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所以我也提到,共产党比较自己的成就,公正的说,不应该只和1949年比.

家园 有道理

特别是这一段很精辟:

日本的教育事业来自甲午赔款,从此中国元气大伤 -- 还有后来更厉害的庚子赔款,而日本从此获得台湾朝鲜和充足的人才资金补充,发展更为迅速。因此国民政府和满清的基础不同,它接手的是一个贫穷分崩的农业国(甲午战前,还没有这样穷呢)而对手的水平可不是甲午战争的水平了。总不能让国民政府为满清造成的烂摊子负责。{

家园 哦,我所见也比较片面的

但是完全废除各项不平等条约,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由参战各盟国共同对华提出的,甚至连在中国的“炮舰政策”执行用舰艇,如法国和英国的炮舰,也送了给国民政府 -- 当然,他们已经逃进了长江,不送给国民党,早晚也被日本人捉去。当时重庆曾经有过提灯游行。所以中国共产党解放的时候,就没有租界问题了。

家园 张学良说过,不知道是不是引用别人的
家园 难道1900年不是一个可以比较的年代吗?

1900年是中国跌到谷底的年代,仅两万军队就可以打跨中国,而仅仅37年后,中国就能单独对抗日本,血战八年,这不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吗?意思不是很简单吗?有这么复杂的吗?

家园 其实甲午战争就是对清朝洋务运动成果的一次大检阅
家园 然!此文上佳

萨兄,可否用于转贴?

家园 老蒋也不是不想乾刚独揽的

抗战期间,一个主义,一个领袖这样的运动不是也有吗?

只是在国民政府的框架下,在孙中山等国民党先辈留下的三民主义的那套理论和思想指导下,其他人也断不容他真的走上这条路的。

家园 这样比的话

1937年,日本横扫大半个中国

1950年,太祖的军队从鸭绿江把联合国军赶到38线以南。

1970年,太祖发话美军不准过北纬17度线,在越美军就不敢过17度线。

家园 日本侵华是全面战争,朝战、越战是局部战争

没有可比性。

如果美国也以倾国之力相搏,不会是这样的局面。朝战越战的美国目标不是和中国打一场全面战争,所以才不攻击中国本土。另外,朝战越战有美苏冷战的大背景,苏联都是朝方和越方的后盾(有原子弹),并非单纯中方参战那样简单。

因此说红朝太祖一句话就能将美军吓倒在17度线,也只是说说而已,当不得真,最关键还是美军的战略目标所致,每一场战争都要衡量得失,失大于得的傻事没人愿意做。

当然朝战打出了中国人的自信确实是不争的事实,但要在看到这一事实的背后也有美国自身不想扩大战争的因素。

家园 九一八之后张学良倒是向南京政府转达过英国人对此的不满

见于张给顾维钧的电报中。

不过我以为此事,列强纵有不满,对九一八事变的成因,事后的处理影响也不大。

日本发动事变,在于经济危机和眼看中国的发展壮大,迫不及待,内地虽有“革命外交”之说,但东北作为特区,对日政策并不激进。

家园 原来租界是这样解决的,共产党也不可能承认这些租界

有意思,把已不属于自己的地盘送给别人,象征意义多过实在意义。

家园 您客气了,请随意

不过似乎阿康所发的第一楼资料更为详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