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失业救济和职业培训 -- 油老板

共:💬40 🌺2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失业救济和职业培训

    无论哪个国家失业都是一个大问题。由此带来的巨大社会成本都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当代社会的发展程度愈来愈高,永久性失业成为一系列社会毒瘤的重要诱因。

    应对失业,传统的做法是政府发救济,鼓励企业招人。

    不过这样的做法效果并不是很好。

    俗话说对症下药。那么,失业这个症是怎么回事呢?经济学家给出了很多解释,俺就照传统观点把它分成需求不足造成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3种。

    一般认为这3种失业中摩擦性失业对经济没有大的危害,可以不用考虑。

    需求不足造成的失业则可以通过扩大需求来实现。不过俺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实际操作中,扩大需求往往演变成政府买单,政府投资。于是结果不是增税就是赤字扩大。实际上经济运行的效率还有所下降,因为政府项目的效率一向是被诟病的。而无论增税还是赤字都是不得人心的。增税,尤其是消费税和所得税,都是税率上升了就很难降下来的,而这两项税其实是劫贫济富。而赤字总是要还的,美国和日本目前的惊人赤字就象随时可能爆发的炸弹。

    如果说需求不足造成的失业还可以通过扩大投资来缓解,那么结构性失业就非常难办了。结构性失业常常表现为一方面市场上缺乏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失业者没有足够的技能去应聘有需求的岗位。

    结果是企业通过加大内部员工的劳动强度来应对人手不足,造成过劳。而失业者则很可能长期失业,甚至永久失业。

    对此,经济学家提出了加强职业培训的方法。俺也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不过还很不完善,很不成熟。所以发这个帖,就是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失业和职业培训的问题。请大量拍转。

    俺打算从培训的目的,资金的投入,运作的方式等方面来谈。今天就先去睡觉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好文当花。

    • 家园 忘了献花了,补上!
    • 家园 失业救济和职业培训(二)培训的目的

      很显然,一个大国是无法靠全民炒股来发财的,还是要有相当部分的人从事实物生产的,服务业更是人力密集型行业。然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各个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岗位的技术门槛提高,非熟练工的工资则处于相对下降的不利情况下。比起熟练技术工人来,甚至刚毕业的大学生的收入都没有什么优势,有些就业本身还是问题。很多企业需要的是来了就能干活的人,而不愿意投资培养后备军,在中小企业这种情况尤其严重。事实上,中小企业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比如说师资,资金,设备等来培训新人。大企业虽然有良好的培训计划,不过进入好的大型企业,尤其是国际企业本身就比较难,对于提高一国整体劳动力素质的贡献不大。事实上即使是雇佣关系比较稳定的日本,也有无法进入技能岗位大量非熟练劳动力存在。比如餐馆的洗碗工很多都是年轻人。

      如果年轻时候不能及时进入技能岗位学习,实践,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业就越来越难,更别说劳动技能的增长。这对于一国的劳动力技能储备是有巨大负面影响的。

      一个例子就是10年停滞造成日本的制造业水平的下降。制造业的不景气造成新人雇佣的停滞,而大量裁员更是导致劳动力总体技能的下降。俗话说拳不离口,所谓技能就是日复一日的不断劳动中积累起来的,脱离了生产环境,自然生产水平就下降了。所以进入21世纪,当日本的经济开始复苏的时候,企业不是找不到人就是只能找非熟练工,出现生产品质下降问题,重大生产事故也经常发生。

      另一方面,现代经济的发展变化很快,企业的兼并,破产导致大量失业,而行业性不景气往往导致技能相似的失业工人再就业困难。由于地区性劳动力流动性差,往往造成再就业的重灾区。而所谓的夕阳产业的萎缩带来的失业,经常是结构性失业,释放出来的劳动力很难被其他行业吸收消化。伴随行业兴衰而来的失业问题也是现代经济的重大课题。

      失业救济作为一时之策,不仅是巨大的财政负担,效果也是很差的。发多了,养懒人,发少了,失业者的生活成问题。尤其是低技能或非熟练劳动者往往频繁失业,是永久性失业者的后备军。

      事实上,劳动力归根到底是一种商品,或者是一种服务。当劳动力商品过了保质期,就不得不面临滞销或极低价处理的尴尬境地。要是只是把劳动力当作一次性消费品,恐怕任何福利国家都无法承受。

      不过劳动者本身,作为劳动力产品的制造者,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自身劳动力产品的供给的。比如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或者提供新的劳务产品。这个调整主要要依靠职业培训来完成。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职业培训对于没有技能的年轻人来说,是将来的劳动技能储备的需要,对于国家经济来说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对于经济不景气时期来说,职业培训是保持劳动生产率水平不下降的重要手段。对于结构性失业来说是培元固本的良药。对于产业的升级,转型来说,职业培训是打破人才瓶颈的主要办法。

      从经济角度来看,职业培训是对人力资源的投资。而人力资源的持续开发和利用正成为一国经济最为重要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之一。

      • 家园 【文摘】劳动力归根到底是一种商品,或者是一种服务

        不学习的人没有出路。不搞教育的国家没有明天。

        从经济角度来看,职业培训是对人力资源的投资。而人力资源的持续开发和利用正成为一国经济最为重要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之一。

      • 家园 失业救济和职业培训(三)培训要打破常规

        俺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俺也不清楚,不过俺非常同意马克思关于资本的本质的论述,即资本的本质要求是不断增值。西方经济理论一般认为在完全市场条件下,没有人可以赢利,即利润为0。人们一般认为的利润主要是租金。这里的租金被解释为对于某项资源拥有某种程度的垄断而带来的收益。比如专卖权,比如某项专利,提供独特的商品或服务等等。

        老马的另一个观点是只有人才能创造剩余价值。这个观点争论很多。但是退一步说,一切价值都是人创造的,应该是没有疑义的。

        所以,在市场条件下,资本总是不顾一切奔向最能增值的地方。而人创造价值,所以资本涌向最能创造价值的人。同时不能创造任何价值的人被无情抛弃。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残酷事实。美欧的劳动人民被资本无情的抛弃和勤劳的亚洲成为资本最青睐的对象向我们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市场竞争的胜利者无非3种,创新型企业,效率型企业和填补缝隙型企业。所以人才培养的导向就是创新型人才,效率型人才和灵活应变的人才。

        第一要打破的是企业出钱培训人才的常规。企业有义务培训人才吗?没有。为什么?企业是挣钱的工具。购买劳动力,原料,设备,组织生产销售而后获利是企业的主要任务。提供合格的劳动力大军是政府的责任。就好像俺要去投资开油厂,跑去一看,没有自来水没有电,都要自己去造,当然没兴趣了。

        政府对于劳动力的培养必须投入和基础建设相等的资源。因为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第二要打破的是财政支出以失业救济和养老为主的常规。失业保险和养老都是消费都是无底洞。国家财政主要应该用于生产型投入,特别是劳动能力的生产。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继续依赖补贴是不得人心的。可是政府不断通过职业培训向企业提供充足的合格劳动力,择是无可厚非的。企业把培训费转嫁出去,等于提高了利润。另一方面,就业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使政府税收增加,政府也获利。同时失业保险的压力也减小了。

        第三,要打破小打小闹的培训常规。职业培训首先是要有规模。产业的聚集效应要求大规模的职业培训基地。最吸引企业投资的是什么呢?足够的人才。有了量,才有质。现在各地招商引资,硬件都没话说,土地也便宜,可是劳动力却成了问题。好容易招了一拨人,没几天就跳槽了,结果订单完不成,赔大了。俺要是到了某省去主管经济,第一件事就是投资办职业培训,规模是10万人可以同时接受培训。培训中心就建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边上。受训者参加技能培训一律免费,吃喝住都免费。培训完参加技能考试,分ABCD4级,企业录用A级生要付钱,B级免费,C级的可得到相应免税额。D级生回培训中心在训练,也可以转到其他的培训项目。

      • 家园 一点小想法

        现在收费职业教育机构到处都有,可否出台一部专门的《国民继续教育法》成立专门的继续教育基金会,强制要求全部职业教育机构接收无业、失业人员发放60%的失业保险金(目前国内辞职的人是领不到失业保险金的,同时也将农民工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待培训完毕,由继续教育基金会考试,合格发放剩余40%,继续教育基金会并向培训机构支付一定的费用。不合格者继续培训,发50%失业保险金,以此递减。合格者就业后薪资的5%交继续教育基金会若干年(按不同薪资水平有差异原则为累进税)。启动资金可以将目前失业保险金部分交由继续教育基金会管理,国家视情况注资。

      • 家园 鲜花!中国的企业

        还是太过于急功近利,舍不得下本钱培训新人。

        而客观条件也确实制约了企业对新职工的培养。好不容易培养起来,人家一拍屁股跳槽了,到头来还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如果政府不给与一点相关优惠政策,要企业自主培养新人 — 难!

    • 家园 有钱的人太有钱,穷的人太穷

      外加教育,住房,医疗,新压在中国人的3座大山,内需消费扩大不起来,就无法产生新的劳动岗位,一些外向的加工企业,对新机械设备的需求热情比大学生大.

    • 家园 先花一个!感觉中国

      现在最大问题就是结构性失业。一方面大量应届毕业大学生无法就业,而与之相对比的则是东部沿海企业劳动力不足、尤其缺乏有经验技术工人。

      这个问题隐约有那么点变成死结的倾向。现在除了压低老职工退休年龄创造就业机会,想想暂时还真没什么好办法。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