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的低成本经济体系 -- 一柱擎天

共:💬82 🌺209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中国的低成本经济体系

    前面我发过类似主题,大家对此的回答是,中国现在形成了一些产业集群,依靠产业集群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

    但是这个回答仍然不能使我满意。如果说这算是一个秘密的话,我看未免也就太低估别的国家的企业家和商人了。

    所以事实上的问题在于,为什么是中国,准确点就是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这么些产业集群。

    这个问题的后面,隐藏着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的真正回答。

    有位河友的回答算是抓住了一点边,他提出了宽松的投资环境的说法。那么,什么叫宽松的投资环境呢?这里的宽松到底是什么含义?

    所谓宽松,其实就是对于土地,环境资源的廉价出让,对于人力成本的极度剥削,以及对于税收的减免。利用这样的经济政策,当地的官员可以立刻获得政绩的好处,也可以在配套的工程里面获得实际的利益。至于土地和环境,本来也不是他的,送出去不花他一文钱。减免了税收,也不亏他的钱,只是国家政策,所以我们经常能听到“要政策“的说法。至于老百姓的人力成本,更加与他无关。这里面的利害权衡,就是驱动外资大量进入的动力。陈经写了那么长的中国经济的文章,归结起来就是这么几句话。

    作为一个境外企业,也有着自己的利害权衡。如果它不进入中国,那么,如果想继续与那些进入中国的同行相竞争,他就必须拿出更优质的产品,更有效的管理,以及更出色的市场能力来抵消它的同行轻松获得的竞争优势。一般而言,如果这里面的差距巨大,则这样的竞争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样,只要一个行业有一家进入中国,别的也只好继续跟进。

    然而,中国的竞争优势并不是永远的。人力成本会不可避免地上升,而税务优惠也不可能永远享有。十年前一个上海工程师的薪水只有它的台湾同行的十分之一,而如今已经有一半了。税务优惠,以前是政策,现在则只能使用一些手段才能获得。而在中国经营的社会成本,政治风险和管理成本,正在急剧上升。

    低成本体系,意味着企业根本无力进行技术升级,意味着合理利润的丧失。一旦进入这个陷阱,则企业就成了没有明天的企业。

    离开这个陷阱,需要的是外部环境的硬约束。最重要的是三个,一个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一个是高效公平的司法体系,最后一个是自由透明的融资环境。没有这三个,指望企业在科技上投资,指望企业保护工人利益,指望产生中产阶级,那是扯淡。

    建立在所谓宽松环境上的低成本竞次体系终究会崩溃。这样的经济里面,永远不可能产生GE,Boeing和微软。没有伟大企业的中国,终归是个替人打工的赚取加工费的国家。

    请河里诸位看清楚了,我没有否认中国目前的经济成就的意思。我指出的只是这种经济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强大和充满希望。如果不正视风险,那么我们这些人都有机会看到中国经济的崩溃。

    • 家园 中国经济还有一个优势--规模效益。

      中国经济还有一个优势--规模效益。世界上有这个优势的国家没几个。认识一个香港老板,在广东和越南各开了一家服装厂对西方出口。越南的人工比广东还便宜,但是他总是说越南的生意难做,只打算把广东的厂子扩大规模。因为广东有几百家纽扣供应商供应几百种纽扣,越南只有十几家厂供应几十种纽扣。订单新设计一到,广东厂一般可以当天到货开始工作。越南厂很可能买不着所需要的纽扣。即使连夜从香港订货空运也要耽误好几天。不光是成本,在服装行业干过的人都知道差这几天意味着多大的差别。

      大家对此的回答是,中国现在形成了一些产业集群,依靠产业集群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但是这个回答仍然不能使我满意。如果说这算是一个秘密的话,我看未免也就太低估别的国家的企业家和商人了。

      小国因为小,很难产生中国现在形成的一些整个产业链齐全的产业集群。别的国家的企业家和商人在这方面确实没有办法学习(印度除外,但印度基础设施太差)。

      中小国家因为规模的限制,一般只能在产业链上占住一块。不太可能象中国这样拥有整个完整的产业链。但是,实践中整个产业链集中在一个国家就是比分在几个国家有效率,因为半成品用不着经过各种海关进出口。

    • 家园 你这篇标题就是错的

      你这篇文章的意思是,中国现在的经济主体,或者说经济的主要成果,是建成了一个以投资型(而且是外资)企业为主,以出口为目的的低成本经济体系,然后再问这个体系的低成本优势哪儿来的。但是你没有给出两个基本的数据支撑,1出口型企业占中国经济活动总量的多少,2出口型企业中外资企业的所占比例又是多少?所以,首先我对你这个问题的前提就大有疑问。

      另外我很怀疑你有没有完整的看过陈经的那篇“官办经济”的雄文。那篇文章说的很清楚,中国现在的经济成果主要是因为有一个一心发展经济,基本发展道路没有走错的高效强政府,而不是什么宽松的投资环境。这个所谓宽松的投资环境只是政府执行经济发展政策的一个结果而已。

      从你的观点来看,我看你问的其实是:中国这个投资环境的低成本优势在哪里?俺就自己的想法多白和几句吧。所谓宽松的投资环境,也就是低廉的土地价格和人力成本,还有优惠的税收政策,这些只是低成本的“硬件优势之一”。其实还有很多软优势,而当所有这些优势结合在一起产生的综合优势,基本就前无古人,独中国一家。

      1 政治上的稳定,政府不会3天2头换,政策有保障,执行效率也凑合。除去意识形态的影响,投资政治风险低。

      2 国家社会环境和平稳定,没有恐怖主义份子炸你的工厂,也没有黑社会收你保护费,省心省钱了。

      3 有一定的资源保障,这个在早期很重要,不能说我来投资做衣服连布甚至是棉花都要先进口。

      4 基本基础设施及建设能力的保障。这个说起来简单,其实仔细看看很不简单。有地,但不是光有地就完了。有没有象样的厂房?没有?没有也没关系,来来来,造我说的盖。什么,盖不了?总不能让投资者从国外招施工队吧。又或者别人要求3个月盖完,你费死力气也要一年,那投资哥们多半还是撤了。好了,有房子了,能源供应如何,总不能让哥们带发电机来办厂吧。有电了,同志,请问电话什么时候搞定,什么?上2里地外的王家屯电报局%¥×※。。。还有交通,没有路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没有码头或码头不够大等等这些都是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地再便宜,再随便送也没用。

      5 管理成本。招来的工人都识字,省。工程师基本能看动图纸,省。更重要的是由于文化及教育的因素,这些工人和工程师不光价廉,而且物美,其工作效率至少不比谁差,这本身也会影响成本。没有工会,省。要是台湾香港的就更省了,连语言沟通和文化差异的成本都省不少。

      我想到的暂时就这些,肯定还有很多我没想到的。这些都是细节优势,但不可小看。正是这些细节优势结合在一起,最后形成了一个低成本,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最终造就了现有的这些,所谓的拥有“低成本”竞争优势的企业。

      前无古人,现在比较担心的是后有来者。其实要看来者是谁也简单,看看中国在遭到反倾销攻击的时候还有谁跟着一起倒霉,那就是来者。所以我一直是不太担心印度的。^_^有些跑题了。

      • 家园 你这篇内容未必完全对

        个人观点,概括来说,低成本经济体系=低人力资源成本+低资源成本+低资金成本+其它。国资委管理的那些企业那才叫真正官办经济,不过仅占到GDP的1/3。不要低估中国人的营商头脑,不是所有人都盯着红顶子才能发达。如果把经济的进步完全归功于政府的作用,空怕太有失偏颇。如同你列出的那么多条目,在技术层面上,衡量项目投资风险所占权重不会到20%。我的意思是说,不能否证政府的作用,但是因素还要在其他方面找。

      • 家园 大方向没错~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本质就是剥削人民~

        通过对人民的压榨(人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就更不要提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了)、出售资源(廉价的土地、廉价的矿产、廉价的环境资源)来获得的高增长,是不能持续的~

      • 家园 我觉得一柱的说法有他的道理

        中国经济对外贸易的依存度高达70%,这个数据你应该听说过。就算没听过,你也应该知道,如今各大经济工业区里面都是些什么企业。外资企业占多大份额,虽然我没有具体资料,不过这个份额应该相当之高。我认为在这些基本认识上再挑刺就没道理了。

        其实中国这样的强政府社会,你找个最后的根子,总能找到政府头上。这是没错的。宽松的环境当然是政府给的。

        然而风险就在这里。政府给你宽松的环境,他当然随时可以拿回去。中国的政府虽然稳定,政策却可以朝令夕改。所以政治风险其实并不低。前两天河里还有篇文章说是由于控制进口某些原材料,珠江口地区很多企业立刻面临窘境。

        国家社会总体上稳定也没错。世界上的恐怖分子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而且人家一般不炸工厂。中国的稳定不是自发的稳定,而是由于强势政府控制的稳定。所以你连游行都看不到。没有游行是不是稳定?这个问题见仁见智。

        资源和基本设施上,中国确实相对于小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有优势。工人素质方面也还可以。毕竟基本教育跟上了。

        所以一柱的总结没有大差错。他基本上总结了大的原因。中国会不会有竞争者?基本上现在还看不到。但是:

        1。人力成本急剧上升。一柱也提到上海人力成本已经直追台湾。

        2。政策环境随时改变,风险在上升。

        3。国际政治风险。

        4。恶劣的竞争环境,比如充满了恶意的竞争者,法律保护比较无力等等。

        5。基本劳动者素质尚可,但是缺乏有国际视野的领导者。这个跟教育有关。

        这些东西其实全部都是成本。我觉得如果是认真的讨论者,就应该探讨这些问题。而不是一味指责一柱。

        有人批评是好事,批评可以让人进步。尤其是一柱这样的批评,更加难得。如果探讨人家的动机,认为这种批评是恶意的,未免就显得小气和低下了。

        • 家园 我怀疑某人是一柱的马甲
        • 家园 其实指责的不是一柱本身,是他的讨论态度吧

          没有实践,阅读和思考都是选择性的,也不尊重别人的思考和实践。

          西西河吸引人的主要地方在于这里的参予者,而不是论点。

        • 家园 试着分析

          1,人力成本要看相同条件的人力成本。同样质素的人力来说,(关键词,质素),我看不到中国有竞争对手。上海那种目标是世界金融中心的城市,你要跟香港,新加坡比,台湾不上道.(这点要感谢岩田正男和csb把精力都浪费在内耗上。)

          2,政策环境随时在变风险在上升?跟西方工业国家比,中国的政策貌似是有风险,实际上的变动我感觉要小多了。sabane-oxley一类的大动作不说,小政策英米是经常都在变。光每年吵预算时的花费就够高了。

          3,国际政治风险?能比89更凶?能比97更险?现在的风险是在减少而不是在增加。因为我们的分量越来越重,相对环境对我们的单方面影响就越轻。当年黄祸怕的是中国人走出去,现在老外是挤破头要进来。不可同日而语。

          4,竞争环境的规则不同,跟竞争环境是否恶劣并不是一样的。mckinsey quarterly去年有一篇访问caffour老总的文章可以参考。中国现在赚钱的企业,本土的和外资的,都很多。只是不出名而已。

          5,所谓有国际视野的领导者么?偶等海龟做梦也想着回来填这个空隙。

          4,

          • 家园 想做金融中心的城市多了

            亚洲有东京在,上海没戏。

            吵预算的花费?国会开会能花多少钱?这个不懂。

            国际风险始终存在。中国的分量有增加,不过还远不到举足轻重的时候。

            中国现在的确有赚钱的企业,没问题。不过这样的规则能否孕育伟大企业?我看有点悬。

            中国的高等教育不说也罢。

            • 家园 开玩笑吧?

              东京不是一个金融中心。至少,那不是一个世界金融中心。听说过哪家世界级大企业在那地方融资。大藏省打压股票市场打压了多少年了。就那个能按错钮还capacity overrun的东京市场能成气候?算了吧。上海的对手是香港和新加坡,东京不上道。就他们那个法律体系,世界金融中心根本不是目标。

              吵预算的花费不是国会开会那么简单的。后面的pac向议员们投资不要钱?查查大公司们每年的政治捐款数量吧,年报上可以查到的。为啥要投资?不投资那些subsidy会继续有么?贸易退税会有么?kyoto法案会继续不通过?

              中国的分量不是举足轻重的话,除了美国欧盟还有谁算?现在中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百分之几?是增加中还是减少中?你不能光看现有量,还得看trend.

              至于伟大企业,我看联想跟海尔就不错。大规模的合并还不是时候,不过那是迟早的事。

              至于中国的高等教育,先当海龟不存在,就是现有的也不会差得去哪。您在哪家英米高等学府待过?偶是柏克莱不成器的出品,现在耗在英国曼大念硕士。俺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看出品的话我们并不差太远。这还是跟欧美日比。从何见得不说也罢?

              • 家园 东京不是金融中心?

                难道上海就有世界级大公司在那里融资?你不是在搞笑吧?日本自己的世界级公司就有一大堆。。。。。。

                上海的法律环境还胜过了东京?晕死了

                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大概在世界的4-5%之间。当然,按照trend据说要不了30年就是世界第一。不过这种计算要是能成立,世界上就不需要经济学系了。

                联想根海尔离伟大企业还差的远。伟大企业,不光是赚钱多,还得是具有开创性的经营理念和独特个性的企业。福特,SONY, 微软,google都是。这样的企业足以影响历史。伟大企业不是靠合并来的。不然把中国所有的企业合并成一家,不是立刻就世界第一?

                中国高等学府的毕业生,几十年来,既没有创造科技奇迹,也没有创造伟大企业,何以见得品质差不多? Stanford毕业生创造了惠普和 google, 还不提诺奖。这就是差距。不承认这个差距是不行的。

                • 家园 看来遇上外行了

                  嗯,你知道东京股市流通的股票的投票权跟纽约/伦敦/香港的有什么分别吗?不知道就去研究一下。不然为什么基本上没听说过日本有敌意收购这种事?

                  你知道日本的法律是怎么保护日本公司的?例如jurisdiction in compulsory liquidation?我算是干过点,知道有什么奥妙。你不知道就去研究一下。中国的清算法律出台了,你可以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4/5%?贸易总量呢?这可是两回事。如果再分层次去看,那才可怕呢。而且不论是商业上,还是经济上,看的不光是总量,还得看增长率。不过你要是不懂,也该去研究一下。随便找个一般的金融估值模型学学就行了。

                  嗯,联想多少年?海尔多少年?福特什么时候成立的?sony呢?微软呢?这样子有可比性?海尔占领了多少市场?

                  另外,just good enough就是现在中国制造的核心思想,老外算是明白为什么中国制造能卷席全球了。这种经营理念商学院才刚开始研究,实际冲击并不亚于当年日本的高质量制造。实在不明白的话可以去看看金融时报的专题报道。

                  中国高等学府的毕业生没有创造科技奇迹?莫非神五神六是平行世界发生的事情?还是西昌里头的全是老外?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哪蹦出来的?

                  伟大企业?过去25年的经济发展谁干的?要用伟大企业作标准的话,那整个共和国就是最伟大的企业。不服气,找个增长率增长量一样的来比一下?

                  惠普,google和诺奖就是差距?这算什么差距?!stanfurd是世界顶尖的学府,比不上正常。要中国的高等学府都是这种水平,老美还用混啊?那时候就都是世界第一了。但你这是拿美国最高学府的最高成就,好像不是比大学生的平均品质。还是省点吧。

                  • 家园 1910年美国世界GDP世界第一的时候

                    del

                  • 家园 看来您是金融方面的行家了

                    贸易总量?跟经济总量相比肯定要小得多吧?当然我理解中国的贸易量占全世界的份额肯定不小。。。这只说明了对世界市场的极度依赖。

                    当然还要看增长率。不过增长率简单平推计算,不就是林毅夫之类的经济学家的算法么,用得着估值模型?

                    福特创立很久了,可是他提出流水线概念的时候,才创立了几年? sony搞出单枪三束显像管,才成立了几年?

                    更不用提划时代的 google........

                    这些企业创立之初,都显示了了不起的创业理念,并且取得了辉煌成就,影响了历史。比他们更大的企业很多,可是,却没有能够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如果说联想有销售额,我承认。如果说他有什么了不起的企业理念,我看就实在是。。。。。

                    神五神六是科技成就,不过还远远谈不上科技奇迹。如果这也算科技奇迹,那美苏上世纪中叶的航天竞争,该拿什么词来形容?中国的工业体系,基本上是日本人和苏联人打的底子。很多兵工厂的量具,一直到80年代末都是俄文的。。。。

                    哦,忘了说了,神州这个玩意,基本是照抄苏联飞船,这是连总设计师都不否认的。我以前在相关行业,算是知道一点内幕。

                    如果你真是学经济的,就该知道,中国这样的增长率,决不是世界独有。同样的增长,在很多地方已经发生过了。

                    standford的确是美国顶尖学府,不过我并没阻止你拿中国同样顶尖的学府来对比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