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对于抗战时八路军战斗力的评估 -- 司马水镜

共:💬24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对于抗战时八路军战斗力的评估

    对于抗战时八路军战斗力的评估

    一直以来许多人对抗战时八路军战斗力表示怀疑,对其战果也表示怀疑。本文从技术的角度研究一下八路军的实际战斗力。

    八路军是我最喜爱的军队,应该说是一支人民的军队或是华北农民的军队。人民对八路军的感情以及八路军对广大人民的感情都是很深厚的。八路军确实是华北抗战的主力。但是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八路军的战果并不是很大,其战斗力与日军相比有较大的差距。1937年八路军出兵时国民政给的番号有3师6旅12团,大约4。6万人,有一部分留在陕北加上陕北地方武装组成了8个团的陕甘宁留守兵团,大约3。5万人开到山西抗战前线,这些人基本上是参加过长征的红军骨干,战斗力很强,装备也不错,我曾看到一篇关于抗战回忆的文章,介绍115师的编制装备,轻武器与国军的德械嫡系师差不多基本是德国或捷克造的的98型毛瑟,但火炮较差,只有几门迫击炮(野战炮几乎是没有),这种装备决定了八路军无法进行阵地战和进行攻坚战斗。只能打游击袭扰。八路军的3个师在1937-1938年的战斗还是不错的,有时一战可以消灭日军1000多人,但自身的损失也较大,如果再打几次歼灭战,那吗八路军也会基本消耗光的。所以毛泽东要求八路军分散到敌后去,放手发

    动民众,扩大武装,展开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除了120师外,115师,129师基本分散成团或比团小的规模四处发展力量,收编了许多民间抗日武装,绿林武装,到1939年末人员扩大了5倍多,但新编部队太多,老的红军骨干被分散了,战斗力普遍较差,另外武器国民政府也不供应,多数武器十分陈旧杂乱,也缺少弹药,平时只顾着扩大队伍,军队的训练也跟不上。所以这段时间八路军的规模尽管很大,但实际战斗力并没有提高,有些老部队因新兵过多反而战斗力下降了。1940年彭德怀在华北发动的百团大战中,看到了盲目扩军的后果,八路军105个团级单位,近20万人战斗了几个月,只是打死打伤日军2000多人,恐怕自身损失也很大。后期,关家垴战斗,刘邓派出了385旅,新10旅,又加上薄一波的决死2纵的2个团,八路军总部的特务团等,一共近10个主力团,攻打一个日军岗崎大队(500-600人),伤亡颇大,最终也未能歼灭,还损失不少,失去了根据地,老主力385旅差点全垮了,刘邓为此还和彭德怀拍了桌子。从这里,可以看到八路军主力部队的战斗力十分差了。百团大战后,彭德怀鉴于暴露的问题,提出要分批整训华北的八路军部队,但未来的及开展,冈村宁次就发动了华北治安作战,1941,1942两年在华北给与八路军极大的杀伤,人员从40万人,降到了20万人,主力地方化,华北进入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平原的部队1943年,八路军在华北

    的部队开都撤到山里,而且主力地方化,编成了新的平原作战团,团以下取消营的编制,每个团下辖5个步兵连,团有团部,特务连,机炮连,每个连大约130人,有3挺轻机枪,3门边区造掷弹筒,具有独立平原游击作战能力.始分批整训,日军的压力也减轻了,八路军才开始渐渐恢复元气。装备太差是八路军战斗力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即使是主力部队,装备也是很差的。轻重机枪很少,没有火炮,

    弹药缺乏,补给也几乎没有。根据地十分贫穷,对部队的支援有限,如果当时共产国际能从兰州的补给中心调拨给八路军100个团的全套轻武器(全部苏联的武器都给了国民政府),每个团再配备4门76.2毫米的苏联09式山炮或6门45毫米的反坦克炮,6门重迫击炮,再编10个重炮团(骡马托拽的M1938式122毫米榴弹炮就行,八路军没有汽车和汽油),弹药充足,补给经费有保障,经过1年的训练,我想仅这100个团就可以把华北日军的一半消灭掉,还可以迫使日军从满洲调入大批关东军到华北,又可以缓解苏联在远东的军事压力。毛泽东抗战初期多次向共产国际提出这样的要求,但共产国际要求毛要服从国民政府,而且拒绝提供任何武器经费补给。彭德怀回忆国民政府一共给八路军6门苏联制反坦克小炮,120挺苏制转盘轻机枪(彭雪枫和张震就是靠6挺转盘机枪和100多个青年学生在河南起家的),1941年后,弹药,经费也一分不给了。华北又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日军的扫荡又很利害,所以说差点共产党没能在华北坚持住(准备退往西北或中苏边境)

    所以说士气,装备,人员的训练十分重要,没有好的装备,是打不好仗的。冀东暴动后有20万人,但日军一个反扑,部队全都垮了,宋时轮收拢残兵退到平西后只剩下几千人了.红军干部以及东北军吕正操的一个团在冀中发展的抗日力量有好几万,但是战斗力极差,基本上也没和日军做过战后来贺龙率第120师主力来到冀中,打了几个歼灭战,老红军主力还是有战斗力的,也把吕正操的部队整训了一下,战斗力有所提高。八路军山东纵队拥有几万人马,但主要是农民和小知识分子,收编的游杂武装构成,缺乏军事干部,陈光,罗荣桓率第115师的2000多人来到山东后,才逐渐打开山东抗战的新局面。八路军的武器来源五花八门,大多是旧杂式的长短枪,各地土造的也不少,弹药及其匮乏,全华北不过几十门直瞄火炮,又缺乏炮弹和专业炮手。基本无攻坚力量。40多万人马,但轻重机枪不过几千挺。也无法打大的歼灭战和阻击战。华北1941-1942年主要是反扫荡,1943年整训部队但1944年华北也没有打过稍大一点的战斗,十分令人不解。因为八路军又发展到4,50万人了,而且华北日军除一部调到南洋,大部主力参加一号作战,华北十分空虚,如果在各个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攻击战果比百团大战要好上几倍,还可以锻炼部队。可能是1941,1942年的大扫荡给吓的。

    我还是认为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政策有很大的失误,20年代内战后,苏联有大量的莫辛-纳甘式步枪(北伐时给了冯玉祥的国民军和广东的北伐军很多),苏军30年代末,40年代初正在换装(换装托卡列夫新式自动装填步枪和西蒙诺夫自动步枪),如果华北的八路军能装备上水连珠(莫辛-纳甘)步枪,一次大战时的低轮式枪架的俄1910式马克辛重机枪,杰格廖夫式转盘轻机枪,以及轻便的火炮(一战时,俄军用的野战炮就不错)抗战的历史可能就会重写。

    但是老毛子每次对中国的援助总是有问题,朝鲜战争时也是如此,我将另行撰文。

    最近友人在网上发表文章,说哈桑河之战後,为了缓解远东的军事压力,斯大林有意让毛泽东将一部分华北的军队撤到蒙古边境,准备给八路军换装,而且要求八路军控制察绥,进攻热河以及进入东北,用来牵制日军,而毛泽东因为害怕军队被苏联或苏联共产国际支持的王明派控制而没有答应,为此共产国际还谴责了毛泽东.但第120师及1941年5.1大扫荡後撤到晋绥的吕正操冀中的7-10个团一直部署在大青山,这支力量比较强大,我看主要是为了紧急时打通从陕北通向蒙古的道路,退往蒙古.当时老毛子自顾不暇,不太会管中共的事,主要也是为了他们自己,这个机会失去太可惜了.要不然,八路军战力提高,可以打死多少日本鬼子呢.

    所以说党争才是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本原因,军队国家化十分重要.

    • 家园 抗日游击,干扰比较大,抵抗比较差。
    • 家园 打仗是系统工程

      不是几件武器就解决得了的。八路军当时的状况,除了思想通,团结一致,组织严密,士卒用命外。就真正的部队军事状态而言。装备,军事素养,单兵战斗技能,组织协同能力。还不如国民党的正规嫡系部队。而国民党的正规部队这上头也只是三脚猫。提高必需假以时日。唯一的办法在当时也就只有用灵活战术抵消敌人优势。

      如果打会战。八路军的几个团在阵地战里。战斗力顶多也就和台儿庄战役里的守军伯仲之间。敌人一顿大炮飞机。守军就去了一半。几次冲锋。一个团也就没剩几个人了。何必!

      老实讲就是在日后的朝鲜。换了装的部队拉上去。阵地战和美军一碰就是几百人的伤亡。火力和他相近的情况下伤亡多数情况下也大于她。人家沉住气和你打他熟悉的路子。训练优于你,协同优于你,指挥优于你,经验优于你。你吃亏就没什么愿望的了。唯一的办法战术上想办法。

    • 家园 想起另一篇文章

      大概一两年前看到的.

      文中提到,昆仑关毙敌不过数百, 第三次长沙毙敌仅千余, 还有万家岭都是过度夸张的胜利.

      哪位评说一下?

      • 家园 夸张是肯定的,不过好像没那篇文章中说的那么厉害罢了,

        别忘了,我们的平型关还出现过歼敌3000及5000的报道,呵呵,还是精锐,如真的如此21旅团就全军覆灭了。昆仑关战役决不只歼敌几百人,昆仑关的日守军几乎全部“玉碎”,据日本战后公布的材料说,此役日军第十二旅团班长及军官死亡达85%以上,士兵死亡4000余人。旅团长中村正雄在昆仑关南5公里的九塘被郑洞国师第三团击毙。中村正雄临死前在日记本上写道:帝国皇军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的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国更强的军队。

        阿南的离任好像就与第三次长沙作战失利有关,千余人的损失还不至於有如此的影响。

        万家岭,日军幸存者写的<<地狱谷的三星期>>多少可说明些国内文献还没夸张得过分.

        • 家园 如此说来

          那位作者不是在捏造了嘛.这正是我所疑惑的.如果他无端贬低国军战绩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不过中村正雄临死前的日记内容看着有点可疑, 会不会和西点雷锋一样?

          • 家园 呵,中村的日记还是请温相,萨苏这个级数的来辩真伪吧,

            以我一个业余3流历史爱好者的看法,那篇文章确有故意贬低国军的意味,用解放战争中国军的夸大来推断国军在抗日战争中谎报,本身就有些可笑,正如大跃进中我国大放卫星,不能说明我国在大跃进前的粮食产量都是虚假的一样。

            而且日本人的一些东西可信度也不是很高,尤其是日本人一向认为中国人比他们低级,故意贬低国军共军也是常有的事情,(一个南京大屠杀这么多年来还不是一再否,),看了渊田的<<中途岛海战>>后,对日本人的所谓战报的信任度也大打折扣。

      • 家园 抗日战争不是战术上的胜利

        而是战略上的胜利,那篇文章,兄弟以为实话说了不少,但有些也说不到点儿上,应该是一位没有军旅生涯的人士的作品吧。

        • 家园 同意萨兄的意见

          那篇文章的主旨是没说到点上,不少地方牵强的很.

          不过从萨兄的意思看, 正面战场的我方战史,即使是大陆方面说的,也不可全信,要打不少折扣的喽.

      • 家园 您说的大概是那个“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吧

        华岳论坛的SPK有专文反驳。

    • 家园 后期中国军队对日作战普遍不很积极

      日军也同样!

      说起来这并不希奇。因为当时盟军对法西斯集团的主战场不是中国,而且中国战场的胜利并不足以改变整个世界战略格局,双方都明白自己在中国战场的战斗并不是决定性的,于是注意力自然就转移了。

      日军在珍珠港事变到豫湘桂战役间没有发动过超过战区级别的攻击作战,因为它明白如果太平洋那边儿输了,这边儿怎么拼都没有用,即便是豫湘桂战役,目的也是建立大陆交通线,而不是逼迫中国投降。还是为了配合抵抗盟军在太平洋上的进攻。

      中国军队呢?经过几年的抗战,元气大伤,当年独立抵抗了日本那么多年,现在坐观成败显然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 你们英国佬美国佬当年看着我死扛活挨的,现在我也歇歇成不?明眼人都明白只要太平洋上打胜了,中国不懂一兵一卒也可以取得这次战争的胜利,而中国军队的实力,当时也不具备发动战略进攻所需要的军事素养,火力和机动能力。所以,无论八路军还是国民党军,也都比较消极了。这似乎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至于武器装备问题,所位鱼走鱼道,蟹走蟹道,八路军打的是游击战,给日军造成的是大面积的溃疡和反复发作的盲肠炎,建策于隐藏民众之中(所谓发动群众),依靠这种隐蔽的内功对抗日军,重武器,高机动化未必适合它。就象马鹿,碰到老虎的时候只要飞奔,就可以逃脱,长此以往,把老虎饿死也有可能,你给马鹿装上狼爪子和老虎玩命呢?

      事实上斯大林曾经同意拨给延安三个师的制式武器,而延安拒绝接收,因为它担心部队集中起来就有可能遭到日军的围剿而牺牲。这被作为游而不击的一个重要证据,实际上是苏联对中共那种让日军找不到主力进行决战的“太极”功夫太不了解。

      八路军是否游而不击?我了解到的情况是八路军的游击战术相当厉害。这主要是两方面的来源,一方面来自我知道的我方资料,比如平西八路军曾经控制里十三,外十三地区和日军巧妙周旋,当地的八路军指挥官是我刚工作时候的一个老上级,日军攻击他们吃了多次的亏,他们倚仗天险每次都能够干掉七八个日军,但是日军袭击了他们十几次都没有结果,这损失就相当可观了。最后是“白箍”汉奸带路,才攻入外十三,而里十三直到抗战结束,日军都无法进入。一方面是在日本听老鬼子们砍当年,我注意到他们都提到“八路”,显然是把他们当作一个特殊而强大的敌人,和国民党正规军相提并论,并提到了八路军的地雷战,地道战等,显然他们当时非常头疼。一支游而不击的部队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的。

      八路军的作战经常是小规模的,战果也不容易统计,但是认为他们游而不击,即便从保卫他们自己利益的角度出发,也是不可思议的。就像当年宣传国民党都是投降派一样,未免以偏概全了些。

      • 家园 老萨高见!!

        不过,日军对国军投入的部队是否更精锐些呢?

        比如3师团,13师团.毕竟这些装备大量重武器的主力师团在大规模阵地战及攻守战上更能发挥效果。

      • 家园 同意,甚至有人认为豫湘桂战役是日军失策。

        后期主战场明显不在中国。

        英国人(斯科特洛)的“太平洋战争”里就倾向于

        认为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是战略上的失策,没有

        集中精力于主战场(不过44年的形式日军怎末也不

        行了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