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对于抗战时八路军战斗力的评估 -- 司马水镜

共:💬24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八 路 内 战 内 行 , 外 战 外 行?

      每 看 到 这 样 的 指 责 都 很 生 气 。 说 这 话 的 人 如 果 是 大 陆 的 真 叫 人 觉 得 是 睁 着 眼 睛 说 瞎 话 。

      我 只 谈 一 下 历 史 。

      在 共 军 早 期 就 几 个 军 阀 杂 牌 军 都 差 那 么 一 点 就 把 之 灭 了 , 搞 到 万 里 长 征 (难 听 一 点 就 是 万 里 逃 命 ), 当 初 十 成 共 军 最 后 不 见 九 成 。 这 内 战 窝 囊 吧 。

      到 了 抗 日 , (最 多 时 )二 十 万 共 军 虽 然 在 历 次 围 剿 与 反 围 剿 中 伤 亡 惨 重 , 到 底 保 住 了 根 据 地 和 大 部 分 主 力 。

      内 战 , 共 军 根 本 就 不 可 能 是 内 行 。 只 知 道 打 游 击 的 对 集 团 军 作 战 在 行 吗 ?就 开 炮 大 概 都 是 外 行 , 日 本 在 太 平 洋 与 远 东 战 争 中 一 开 战 就 变 了 费 铁 的 那 种 小 坦 克 在 中 国 带 着 几 个 兵 就 去 围 剿 , 可 见 共 军 在 内 战 中 有 什 么 重 武 器 。 可 共 军 就 靠 着 从 日 本 接 收 和 苏 联 给 的 武 器 这 一 关 键 的 提 升 打 得 国 军 一 败 再 败 。

      还 有 韩 战 越 战 印 战 , 不 是 外 行 吧 。

      • 家园 总是认为,解放战争共军获胜主要是政治原因,国民党的资产阶级

        革命本身就不彻底,当权者遗留了太多的封建习气,抗战时政府就已经很腐败了,抗战结束后,基本上已经朽掉了,失败只是早晚的时期,不然老毛的瓦解手段也不会那么成功.

        • 家园 我不想在战争中混入太多政治,虽然也是离不开的。

          如果从总的方向说可以是政治。

          但以前总忽略共军武器方面的提升,在解放战争前你看到共军有过用炮火助战吗?只有在解放战争中共军才开始有能力跟敌人硬碰硬的打军团歼灭战哪。如果没有打大歼灭战的能力共军政治形势再好要打垮国军不会是内战那么几年的事。

          • 家园 解放战争前共军当然有用炮火助战的战例,红军攻占长沙时就搞到

            过一门克虏伯,打沉过国军的汽船,直罗镇也是几炮将牛师长从工事后崩出来的,阿部规秀也是被迫击炮炸死的....共军从苏联拿搞了很多武器不假,(同时很多是从国军那里缴来的,)但这时国军从美国拿到大部为军援的援助50亿美元,国军抗战后兵力几近400万,共军90多万,加200多万民兵(虽然经过精兵简政过的),国军很多将领都经过抗战大规模作战斗的磨炼,虽然有些炼成了“飞毛腿”,而共军则没多少大规模阵地战,攻坚战的经验,从军力上比仍是远远不如。

            抗战中很多国军死战不退,建制官兵身与城殉,解放战争中这么拼命的没几个。

            而共军最后歼灭国军800万,很多根本就是投降了。好像建制起义的就有177万。

            政治可谓高级军事.只要说战争就离不开政治,有时一项好的政策,可顶百万兵,如共方的土改。

            我的帖子也说了,国军在抗战后的共军面前只是注定失败了,何时失败还要打起来看,共军如没拿到苏援,军力打折扣,可能会多打几年。

            跟老兄抬抬杠,别生气.

    • 家园 Re:【文摘】对于抗战时八路军战斗力的评估

      但并非所有八路军新四军都是如此,各地情况不尽相同。

    • 家园 Re:【文摘】对于抗战时八路军战斗力的评估

      八路军当然不能和国民党在正面战场那样与敌人拼消耗,应该以游击战为主、运动战为辅,但这个尺度应该把握好,该打的、能打的也不打就不应该了。这不是战力的问题,而是指导思想问题。

    • 家园 八路军换装,可以打死更多鬼子?做梦吧,说穿了,八路军就是要保存实力,将来抢地盘

      打日军不积极,打顽军倒很积极,主力部队全部出动,十几个团一块上。顽军自然该打,他们只收税,不抗日,还制造摩擦,不打不行。但日军毕竟更可恶,只打顽不打日总让人感到不舒服,尤其是打顽打得正起劲,日军一出动,立马结束战斗,收兵回营。为了保存实力就到这个程度?民族利益与党派利益孰重孰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