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通过GDP和衣食住行来分析中国、美国生活水平 -- 伯爵08

共:💬91 🌺459 🌵1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举个例子,如果top 1%的门槛是600万美元,那么跟

                  马云王健林一平均,top 1%的均值轻松就过千万了。

                  有钱人的确是多,但是千分之一的富人就140万了,1%的门槛线大抵能划到哪里?

                  • 家园 怎么又讨论这个问题了?

                    网上说:

                    2020年为准,三口之家,户存款300-400万,两三套房,就是1%了。

                    年消费200万人民币,就是黑卡用户了。

                    一直敢花钱的,才是有钱人。

                    ----------

                    总是讨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数学常识不足。人群基数越大,财富集中效率越高,顶端越收敛尖锐,打个比方,一个亿的国家只有一个皇帝,一百万人的小国也只有一个国王。

                    按这个讨论方式,0.1%线的人群,会被99%认为是穷人。

                    • 家园 2、3套房?几线城市的房?

                      最后一句是啥意思?

                      • 家园 应该是一线城市。

                        普通人还是高估财富集聚的不易。“虽然我不能,但我相信很多人发财很容易。”

                        其实我也挺费解,大家都智商在线,一个亿小目标也被嘲笑,但为什么还会这么想?

                        河里有一个发帖说过自己财富自由,你还怼过他。他大概是在0.1-0.5之间。

                      • 家园 房子以后是负债,不是资产

                        即使没有房地产税,只要房价不涨,就等于房主在亏钱,一线城市的房主还能把房子租出去补贴一下亏空,二三线的就惨了。

                        当然,还有一类房主更惨,就是贷款还没还完的。

                  • 家园 14亿人的1%是1400万,进入这门槛不会85万美元这么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2008年政府机关人员1328万,事业单位人员2618万,财政供养人员合计为3946万人。

                    这近4000万人的财富是跟着中国GDP走的。

                    他们稍微会理财的话,都应该从单位廉价买了一套房(5万人民币买100平方很正常),自己又在房价火箭上升前买了一套。

                    现在他们有200平方的房子无贷款,同时养老不愁。

                    于是问题又简化到----200平方的房子值多少钱?

                    这还没算体制外的呢。

                    • 家园 县乡财政供养人员吃不到这个红利吧?

                      带毕业班的中学老师有没有精力理财?

                      体制内会理财的有没有一半?

                      我在北京的经验,分房没有指望的,早早自己买房并吃到到甜头,转头加入炒房大军。能分房的,反倒没有这个意识。我两个北京籍的同学,都一直没买房。能分房,而又买房大都是为了改善家庭住宿条件或者孩子学区。毕竟,当初体制内多数收入都不高,如果父母是普通老百姓的话,有能力炒房的人没有那么多。而且体制内的人相对也会保守一些。

                      所以体制内不能保证在财产上top 1%,尤其是县乡体制内。

                      • 家园 北京享受的是首都的红利,全国供养,比如奥运会啥的

                        比如北京公共汽车票价打折四毛,简直无法理解,北京作为首都应该价格高啊。

                        因为北京不只有公交占便宜啊。

                      • 家园 继续盲人摸象----贫困地区的公务员不见得穷

                        就在08年左右,我路过昆明附近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看见一个花园小区,十栋左右四五层的漂亮房子。和周围的反差之大,让我想起余秋雨说他在印度一片脏乱差当中突然看见泰姬玛哈。当地人说,都是公务员的---他们那里每五年给公务员盖一次房子。

                        另外,当时各地已经分到单位房子的,基本都廉价买断了。我父母是工厂的,不好不坏,不是垄断行业也不是破产企业,我家那套是三万再加各种手续费过户的,房产证上写着79平方,其实不止(好像政策限制超过八十平方,结果下有对策)。由于城市扩张,位置又由偏远地区成了市中心,现在怎么也能卖两百万。如果要计算我父亲一生的收入,光累计他的工资是不科学的,还要算上这两百万GDP增长的红利。

                        房奴这个词是二十年前出现的,最早的房奴在贷款的时候,其实和现在一样,内心也是痛苦的,觉得一辈子就要用来还债了---结果经济腾飞,收入增长,越还越轻松。而同时资产又在涨----当年有刚需的真是幸福。

                        当然,我知道我知道,中国人的财富都在房子上,要是大家都想卖房套现,就肯定崩盘,所谓的一千万五百万都是纸面富贵。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房地产无论如何都要守住。

                        县乡财政供养人员吃不到这个红利吧?

                        带毕业班的中学老师有没有精力理财?

                        体制内会理财的有没有一半?

                        我在北京的经验,分房没有指望的,早早自己买房并吃到到甜头,转头加入炒房大军。能分房的,反倒没有这个意识。我两个北京籍的同学,都一直没买房。能分房,而又买房大都是为了改善家庭住宿条件或者孩子学区。毕竟,当初体制内多数收入都不高,如果父母是普通老百姓的话,有能力炒房的人没有那么多。而且体制内的人相对也会保守一些。

                        所以体制内不能保证在财产上top 1%,尤其是县乡体制内。

    • 家园 真的吗?我不信!

      美国一瓶2L可乐只要1块钱,

      而中国要6块钱。

      中国人赚6块钱只顶得上美国人赚1块钱。

      考虑到大家收入数额都差不多(一年4-5万居多吧)。

      中美经济差距为6倍是证据确凿啦。

      简单的数学题(偷笑)

      ——《路边社》在伊斯坦布尔点着蜡烛就着莎草纸用羽毛笔撰写帖子的121GDI为您带来最诚实的报到。

      • 家园 美国物价涨太多了

        现在可乐得两美元了,肯德基全家桶30美元了,基本1:3了。今不如昔啊,两百美元在costco买满满一车的好时光再也见不到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