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通过GDP和衣食住行来分析中国、美国生活水平 -- 伯爵08

共:💬91 🌺459 🌵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继续盲人摸象----贫困地区的公务员不见得穷

就在08年左右,我路过昆明附近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看见一个花园小区,十栋左右四五层的漂亮房子。和周围的反差之大,让我想起余秋雨说他在印度一片脏乱差当中突然看见泰姬玛哈。当地人说,都是公务员的---他们那里每五年给公务员盖一次房子。

另外,当时各地已经分到单位房子的,基本都廉价买断了。我父母是工厂的,不好不坏,不是垄断行业也不是破产企业,我家那套是三万再加各种手续费过户的,房产证上写着79平方,其实不止(好像政策限制超过八十平方,结果下有对策)。由于城市扩张,位置又由偏远地区成了市中心,现在怎么也能卖两百万。如果要计算我父亲一生的收入,光累计他的工资是不科学的,还要算上这两百万GDP增长的红利。

房奴这个词是二十年前出现的,最早的房奴在贷款的时候,其实和现在一样,内心也是痛苦的,觉得一辈子就要用来还债了---结果经济腾飞,收入增长,越还越轻松。而同时资产又在涨----当年有刚需的真是幸福。

当然,我知道我知道,中国人的财富都在房子上,要是大家都想卖房套现,就肯定崩盘,所谓的一千万五百万都是纸面富贵。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房地产无论如何都要守住。

县乡财政供养人员吃不到这个红利吧?

带毕业班的中学老师有没有精力理财?

体制内会理财的有没有一半?

我在北京的经验,分房没有指望的,早早自己买房并吃到到甜头,转头加入炒房大军。能分房的,反倒没有这个意识。我两个北京籍的同学,都一直没买房。能分房,而又买房大都是为了改善家庭住宿条件或者孩子学区。毕竟,当初体制内多数收入都不高,如果父母是普通老百姓的话,有能力炒房的人没有那么多。而且体制内的人相对也会保守一些。

所以体制内不能保证在财产上top 1%,尤其是县乡体制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