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假如大顺取代了大清 -- 真理

共:💬220 🌺1068 🌵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只是幻想得没你生猛而已

        【大顺依然是个内卷型的封建专制下的农业文明。】

        【换汤不换药】

        【近现代的社会进程,是全方位的进步。】

        你想摆脱内卷,想换汤又换药,想近代化还要全方位的进步。你干嘛不写跑步实现共产主义呢?

        • 家园 所以说不现实啊

          中国近代史的屈辱,不是清,或是明,满还是汉的问题。

          这完全不是根本原因。

          任何一个文明都有其惯性,我上边说了,在个体而言,任何文明都没有高低之分。

          无论农业文明,还是工业文明,作为个体都是生存和繁衍,生老病死。

          但是中国的农业文明实在过于成熟,这个文明中的个体,没有外界的打击是无法改弦更张。

          这是文明的惯性,人类的惰性,成功路径的依赖性。

          所以,只要是顺着中国古代的历史逻辑前进,无论是什么王朝,只要迎面碰上近现代文明,下场都不会太好。

          朱由检,李自成,张献忠,皇太极,无论选谁,结局都一样。

          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满人也不错,至少可以用民族问题让满人来背锅,进而塑造初步的民族国家认同。当然,这样一来,虽然答案简单了,但是遮蔽了更重要的问题,探索的道路会有一些曲折。

          通宝推:天空不空,陈王奋起,任爱杰,方平,
          • 家园 请问,更重要的问题指的是什么?

            你的观点我大体认同。

            农业文明的根子太厚,想转变很难。没有强大的外部冲击力,很难转到工业文明上去。

            唯一的变数可能是,把满清换下来,换上一个学习能力更强的政权会不会效果更好?但历史不会假设,所以我们没法判断不同的历史线索会有什么结果?

            你在后面跟帖里面提到了第一段很重要,但我认为最后一段更重要。如果这个政权学习能力更强,会不会导致后面的变化变得更困难呢?这样,就让我们更难够建立一个像现在这个样子,具有更强社会组织能力的国家呢?

            我觉得是的。

            老子说的祸兮福所依。

            • 家园 地主阶级

              另外,按照封建专制社会的标准,清朝的学习能力已经很不错了。支持统治阶级的精英团队,无论是学习的自觉性还是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果,都还可以。

              至于说,不让汉人学习的说法,只能说是无稽之谈。

              通宝推:任爱杰,
          • 家园 我不大认同各种问题以文明论来描述

            简单粗暴的说法,就是960万不是充话费送的。近代中国被吊打,概是一个偶然性的东西,也是有其必然性,这个必然性不是由于文明,而是由于偶然性。

            我国有史以来,是一个以河南为中心,西北向,北向不断被打击,东向南向不断扩张。周时梦国自称还自周南蛮不服周,秦朝时已通通过灵渠进入岭南,疆域去到交趾。秦时南越不牢,百越还没有效统治,汉代云南还有夜郎自大。累世以来,虽有反复,南向总体上是稳步扩张。但是北向则一直在长城附近不断拉据,有杀出长城封狼居胥,杀得北面妇女无颜色六畜不蕃息,也层安西四镇力量直达阿富汗。另一方面,也曾五胡乱华,儿皇帝,蒙元满清。张骞二出西域,唐玄策单骑灭国,郑和七西西洋。上面种种,其中一个意思,就是说中华民族一直以来,不能说是一个固步守成的民族,中华文明并不是一个疆化不前的文明。

            为什么北方祸患一直不断?俗话说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中南海保镖》还是哪部电影有句台词:杀手可以失败很多次,成功一次就够了;保镖成功多少次都好,失败一次就完了。我国北方祸患的民族变化很多。一直寇边,总有机会会成功的。当时的生产力(以及人口数量),从军事力量的角度来看,汉胡之间没有代差,中央政权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实据北方广袤平坦而苦寒之地,导致北方出现权力空缺,无法彻底解决北患。至于南方,则由于地形复杂,难攻易守,则可以一步步扩张。

            北祸不断,会有什么问题?会导致中华文明核心区域黄河流域的陕晋豫鲁会受到毀灭性打击。衣冠虽南渡,但工匠被虏,器具文档秩失,至使中华科技周期性死机重启。

            以上,是不认同文明论,认为是生产力问题的原因。

            近代中国被西方吊打,是由于机缘巧合之下,西方科技兴起之时,正是中华科技断层低潮之际,正负之下,战争技术上,形成代差。更巧的是,西方殖民侵略顶峰之时,正是中国皇朝衰败腐朽之际。从火器的角度看,宋蒙之战时期,东方以代差领先西方。所谓必然性是由于偶然性,是由于这个偶然导致中国必然会被战争科技以代差领先的西方欺凌。

            没有系统研究过这个问题,感觉如此,所以说得不严谨,大概意思就是如此。相信随着中国的强盛,很多现有的定论,会被推翻和颠覆。我们应该还能见到。

            • 家园 南方山地多,难形成大规模军事集团

              北方草原容易形成大规模的军事集团。

              这就是我们国家的威胁一直来自于北方的原因。

              所以在工业革命前,你的判断非常正确。和技术没有必然的关系。

              工业技术提高了航海能力。于是增加了我国来自东南沿海的威胁。

              工业革命以后的威胁,是技术带来的。

              但也不能因此说你的判断是错的。因为技术只有拉开技术代差,才有威力。

              之所以拉开技术代差,就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满清政府缺乏学习能力。自己不学习,也不让汉人学习。我们这里说的学习是可以改变局面的,系统的大规模学习。可不是研究西洋闹钟,搞一个圆明园的大水法那么简单。

              满清政府有朝以来防范汉人措施太多了,导致学习能力下降,于是拉开了和西方的技术代差。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你说的,有技术因素,但不是纯粹技术问题。

              通宝推:阴霾信仰,
            • 家园 怎么说呢

              恕我直言啊,你这个想法是典型的“中国式”想法。

              就是说你虽然回避“文明”“文化”的提法,但是你这套话,恰恰是“中华文明”的思维模式。

              “文明”“文化”本身包含很多变种,我们说中华文明是内卷型文明,并不表示没有扩张的时期,但是这种扩张,也是一种内卷型扩张。

              中国的疆域确实不是恒定的,但是你应该注意到一点:就是中国的疆域大小和中央政权的控制能力息息相关。

              中央的能力大,执政者的意愿强烈,疆域就大一点。

              反之,中央的能力小,执政者的意愿保守,疆域就小一点。

              但是,无论大还是小,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这些疆域,中央必须要能进行有效管辖。

              怎么理解这一点呢?我们来看一个政权形态,就是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相隔英国中央政府万里之外的殖民地。

              如果在中国,你认为会出现这种政权形态吗?如果中国古代在美洲建立郡县,你觉得中国该怎么治理?

              这就是什么个问题呢?马克思分析得很有道理,资本主义是从封建社会中产生的。但是,中国呢,恰恰没有封建,所以马克思后来称中国为东方专制社会,小亚细亚生产方式,认为自己的理论模型不适合中国,还说了一句话,如果这么做,就是给了我过多的荣誉,也给了我更多的耻辱。

              • 家园 代差是关键

                西班牙的美洲帝国不也就独立了吗?英国对印度等殖民地有代差,而且在印度无法形成体系。英国对美国也无法真正长期治理。

                • 家园 代差是一个必要条件

                  如你所说,是能不能的问题。

                  但是,我这里讨论的是有没有,愿意不愿意的问题。

                  你认为中国古代的君主,会容忍自己的臣子,在脱离中央管控的状态下,拥有政权吗?

                  • 家园 和故国不紧邻的殖民地,只有必须依赖故国时才能维持附属关系。

                    应该考虑到不只是一个国家在争夺殖民地。

                    所以,一是要有代差,在殖民地无法发展起来和故国在一个层次上的经济和军事力量。

                    二是外有强敌。

                    美国就是反例。

                    关键是这点西方和中国不会有太大差别。西方历史上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只能靠假设

              • 家园 中国式想法好呀

                中国的疆域确实不是恒定的,但是你应该注意到一点:就是中国的疆域大小和中央政权的控制能力息息相关。

                中央的能力大,执政者的意愿强烈,疆域就大一点。

                反之,中央的能力小,执政者的意愿保守,疆域就小一点。

                但是,无论大还是小,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这些疆域,中央必须要能进行有效管辖。

                这一段可否理解为你支持生产力的说法?

                至于封建制,中国不是严格的马克思笔下的封建制国家,这个很多人谈过。同时,朝贡制,蕃属制,也是可以视为一种封建制,英皇任命总督,皇帝任命藩王,形式上可以说是一样的。

                • 家园 谈不上好和不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任何文明文化,离不开其产生的环境。无所谓好坏,适合而已。

                  至于说总督和藩王……这里的区别怎么说呢?汽车和自行车都有个车字,如果你坚持认为是一回事,那就是一回事吧。

                  • 家园 瘟疫会不会是封建割据的一个原因呢?
                  • 家园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本身也就是生产力问题吧?

                    周的诸侯,明清的土司制,本身不就是地方政权么?君王允许不允许,无非就是当时生产力状况能不能直接掌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