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给弟弟讲新闻-中国政府对付阿里巴巴 -- 脑袋

共:💬468 🌺5867 🌵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32
上页 下页 末页
        • 家园 给娃娃讲历史

          要吸引他们,故事主体还是得人格化,才足够好懂和有趣。只是不能象意识形态战争洗脑法,把国家简单分成好人坏人,然后指出谁是坏人,洗脑收工。我们得把故事几方拟化成不同人,然后分别从各自立场和角度来看这些历史事件。没啥好人坏人,只有一些为自己利益谋划奋斗的聪明人。历史事件就是他们分别做出不同选择的后果集合。这种复杂的叙事法,会非常满足中学阶段的娃娃智识水平。而且还无声地把老师的故事打入童话范围,基本上不需要辩驳就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对娃娃影响力变成负数。

          这其实也是很好的机会对娃娃思考身边的人和事成熟方式的培养。

          老兄的解释的政治经济动因,这些当然当然要提。就像指控一个人行为,要分析他行为的动因一样。关于交朋友,当然也讲,中国在文中就是一会儿与苏联是朋友,一会儿与美国是朋友。国际关系基本上利益一致就是朋友。在任何斗争中抓主要矛盾去斗,然后就尽量站到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地方,而不是对立面,尽量不与主要矛盾外的人冲突,多交这种朋友。

          我确实有意识弱化了帝国主义对落后国家中国的欺负这方面的情感描述。因为我想把自己摆到更高的位置。不想让娃娃觉得,我和他老师一样,带着立场,在妖魔化对方。娃娃对西方世界还是有感情。尖锐指责会把我摆到与他们老师同等地位。我想让自己听起来更中立一些。把中国描述为不是一个纯粹的受害弱者,也是这场游戏一个玩家,也有许多自己的考量和暗手。这么看起来容易被接受。

          另一方面,我也不想把中国描述成一个受害者。这个形象值得同情,但真的不酷。我希望娃娃觉得自己的根上那群人超级酷。那群操着简陋步枪,与飞机坦克拼命,然后转身就和一帮强盗谈交易,交朋友的家伙,酷呆了。我希望娃娃看到的中国是这种气质。不是那种受尽苦难,却一直初心不改对所有人nice ,终于坚持到苦尽甘来的形象。虽然那也值得敬佩,但娃娃会有意识逃避这种形象,会影响他对华人身份的认同。

          通宝推:老惰,acton,empire2007,铁手,strain2,
          • 家园 代入弱者的感觉很糟,更不用说归属了

            对年轻人来说,酷是一切。

            有这么个善解人意的爹,两娃的福气。

            通宝推:脑袋,
          • 家园 看到给娃娃讲历史,倒是想起《那年那兔那些事》了

            动画版做得还挺不错的,兔子这个形象挺深入人心,挺浅显易懂的。

            虽然有些地方有点瑕疵,拿段子当历史了,不过总体质量还是做得挺棒的。

            如果想深入了解抗美援朝的话,河里双石以前写过《开国第一战》,还有《朝鲜战争基本常识问答(修订版)》,以前河里的纪念抗美援朝专辑,我都有电子版。

            推荐一下《功勋》第一篇《能文能武李延年》,这是我看过的目前上映的影视作品中对志愿军刻画最用心的一部。《战火熔炉》和《三八线》虽然也不错,但是剪辑实在是太拉胯了。

            通宝推:脑袋,
          • 家园 谢脑兄详述,也谢铁手兄意见,继续商榷两位的问题

            犹太裔值不值得我们华裔学习?犹太裔不仅向孩子们教育“我们”二战中被种族灭绝,而且实际上是不断教育孩子自己族裔几千年来都被欺负的历史。

            不仅是对自己孩子这么教育历史,还一直牢牢通过知识界、媒体界宣传自己多年被迫害的历史。

            这样的教育,是否发生了脑兄、铁兄担心的问题呢?

            我认为国内那种“爱国”路数:即宣传朝鲜战争中国和美国,都是被苏联、朝鲜“拖下水”。这种说法最终还是会导致孩子相信老师的说法:既然北韩和南韩之战是独裁的“康谬尼斯托”金家和“自由民主”的韩国开战,那么我还真想不出最后孩子为什么不接受老师的观点。

            因此在世界历史的范围内,我比较倾向向犹太裔学习:和孩子说我们族裔多年被欺负、被吸血、被歧视。这样在北美关于弱势群体的政治正确的价值观/思维引导下,逻辑上孩子更容易被说服。

            好像几个月前和某河V交流说如何让孩子接受一些中华历史,他的办法也是通过酷酷的游戏,来吸引孩子一些注意力。脑兄此贴观点或与之有点儿像。只是,我也没有看到过犹太裔对自己的孩子教育采用”孩子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的报道,所以还停留于”学习他们怎么做的“(慎采用他们怎么说的)。

            喜欢把自己讲强,与喜欢把自己讲成挨欺负的,不知印度裔和犹太裔是否可以代表这两个典型?商榷

            通宝推:脑袋,
            • 家园 我也在思考,是否与知耻者后勇有关。

              感觉被欺负后,爆发的反抗力更强。

            • 家园 有好的,就都学习。重点是结合自己的情况。

              个人所见,所想到的,供讨论。

              总体而言,我感觉,无论是犹太裔还是印度裔,在美国都非常抱团。亚裔包括华裔则非常分裂。犹太裔主要在金融方面,印度裔主要在IT,最近也看到很多在医疗领域。他们能抱团,一个主要原因,我认为,是内部价值观基本相同,相互之间认可度比较强。亚裔、华裔价值观四分五裂,相互之间的认可度可能因为政治、宗教、地域等等而完全对立。你在西西河可能也能看到不少因为观点的不同而敌视的现象,在我看来就是一方面是眼界不够开阔,另外一方面也的确表示了世界范围内的华裔并没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比如,大量的中文教材避免价值观,那么,认几个字,对小孩来说,有多大价值?有什么吸引力?倒是日本动漫,以前没怎么看过,现在我还比较能接受一些,毕竟有不少能够体现一些传统的价值观,比如坚韧不拔,社会责任,群体价值,等等。作为美国,从根子上,个人主义(或自私)是主导,这是和它的历史过程有关,和欧洲也不同。但是,你也能看到不少群体意识,因为群体给群体里的个体带来了利益。

              回到你提到的讲强讲弱。犹太的讲弱和别人讲弱不一样。确切的说,别人讲弱,可能根本没人理睬你。他们的讲弱,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是给他们自己的群体的个体一种群体存在的提示,所以团结。

              我觉得,重点可能在于归属感。他们的讲弱,感觉能够加强归属感。中国人讲弱,目前来看似乎很难对归属感有什么正面作用,倒是讲强,似乎作用大些。好比世界首富说我当年曾经吃过这样那样的苦,那大家会拿来作励志故事读。如果是我说曾经吃过同样的苦,别人会关心?未毕,说不定还被当笑话看,比如小说里的祥林嫂。

              如果要讲弱,我觉得可以多讲一些类似勾践卧薪尝胆,或者以前读过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之类的。

              对于某些历史事件,我会更倾向于用学校里常见的霸凌现象作类比。

              通宝推:脑袋,
              • 家园 我有想法

                抱团,是否意味着排外?排外,是否意味着被外排?按平时的印象,犹印这个抱团,并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团结一致向前走,而是团在一起,不管向哪,不管走不走。一个排外和外排的团体,能走到什么高度?

                海外华人华侨思想混乱,我始终觉得跟港澳台的状况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台。总体上主流上看,海外华人华侨在关键时候,重要时候,方向目标能容易达成一致,是否又说明华人华侨主流能做到不和而同?

                至于强弱问题,我的倾向是讲实情,作引导。我们教孩子,天然自带道德、价值、分析等方面的倾向,遮遮掩掩的反而难搞。

                通宝推:脑袋,
                • 家园 我觉得可能有些细微差别

                  抱团首先应该是相互取暖,相互帮忙,相互提携,社会性动物的本能吧。

                  然后再是和其他群体之间的关系。

                  排外/外排和抱团,的确也很难说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多半还是互为因果吧。从这边的现状来看,从初中开始就搞学校间的区别和竞争,高中更明显,大学基本上是搞的相互敌对似的。在这种氛围下,小孩就一直不断有一种需要找团的压力,我觉得对心理状态会有负面影响。如果在文化上或是地方里有比较稳定的社区,这种负面影响会小一些。在这方面犹太人优势似乎要大一些。

                  • 家园 可以用边际效应递减来分析

                    人数增加,个人收益增加就是抱团;人数增加到个人收益降低时就开始排外了

                  • 家园 这样呀

                    可能环境不一样,家庭教育也不一样。

                    我自己的学校经历来看,同班,不同班级,不同学校,竟争,对立,甚至斗殴,都有。因此成仇的倒不多,也有。可能环境问题,到处都是一样的人,一般没什么特别感。

                    我阴暗一下,出去的,是否相当一部分性格本身比较独狼,万一出去后没安全感,甚至不是很如意,所以作风较逼抢围铲。国内相对熟悉点,不熟不吃嘛。至于洋人,不知人深浅,就不敢乱动。还有一个问题,怕同胞把自己的情况传回国内,丢面子。同时还有许多并非大陆出去的华人,导致局面更加复杂。

                    怎么办?我当然不知道,不了解呀。大而化之,就是孩子对谁都一个样,所谓不卑不亢,这样不出问题机率可能会大点。

              • 家园 笑,原来除了玉垒关,铁手兄也陪孩子看日漫,握手 -- 有补充

                特别同意兄这句话:“大量的中文教材避免价值观,那么,认几个字,对小孩来说,有多大价值?有什么吸引力?”和几个河友(如脑兄)交流“海外华裔孩子学习中华历史”,就是起因于觉得“认几个字”对孩子来说太不够了。

                河里的价值观,说起来觉得最有最有体会的,恐怕就是军事历史了。不拔高地说,河里河友在这方面的共识,大概要比自贸易战、疫情以来的国内主要媒体上的认识,超前了十年。

                给我家俩孩儿,我带着读过萨苏、王外马甲、马前卒、陈映客、玉垒关等河友的书和文章。脑兄的“让孩子对中华自信、这是让孩子爱自己”的名句(大意)也是我最近常常和朋友圈说的。

                第二就是完全同意铁手兄说的“有好的,就都学习”,我也从美国高中申请大学备选的SAT/AP美国历史教材,获得了不少启发。

                就犹太裔和印度裔(可能只是部分)的话题,仅是指他们如何给孩子讲自己族裔的历史。对于华裔,似乎更多了一些在给孩子讲的需要(或者说想法)下,自己也可以更深入的理清一些问题,提高一些认识。

                河友多为搞理工(生物)的专业职业。正如在河里过去对军事历史的讨论一样,尽管(几乎)没有军事专业的,但是还是能最大程度达成共识。无疑这和理工的思考方法有关。而现在的孩子基本也都有数理化生物的基础,相信下一代也会形成他们的共识——只要我们引导他们学习中华历史。

                因此才觉得如果华裔家长,要给孩子引导学习本族裔的历史文化,无疑犹太裔是个榜样。讲自己族裔在历史上被“欺负”,才能彰显自近代史中中国被卷入战争的正义、正当、正确。这个应该是可以让孩子更自信。

                脑兄和铁兄的问题,是不是还可以分解为:1、让孩子(长远)在心理上自信;2、让孩子(短期)不吃眼前亏。似乎这两个可以分开、且不矛盾。

                犹太裔无疑已经在金融、IT等很多领域具有全球第一的影响力,但是他们会不会放弃对下一代教育“我们曾经被欺负”?危机教育无疑不是弱化孩子的自信,也不是要影响他们和社会其它人群的孤立。正如华为任正非一贯的对员工的教育那样。

                而印度裔(某些)的特点,与香港青年的问题似乎比较一致:倒是不讲历史上被西方欺负的历史,但是好像他们自己就自我定位是低于白人的种性,同时,这倒不妨碍他们对大陆人等其它非西方族裔保持“自信”和优越感。海外华裔在西方社会长期生活,如果真要学习印度裔,也绕不开教育自己的下一代甘当’吠舍“。不知铁兄、脑兄是否同意?

                脑兄给弟弟讲的这个故事,我觉得即便不讲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也躲不开在政治经济利益冲突中,分辨”谁是正义的,谁是非正义的“这个问题。如果仅讲利益有冲突,不和孩子讨论谁是正义、谁非正义,那么第一次鸦片战争、一直到抗日战争,我们能否”不带情绪“地讲日本”进入中国“”不过“是为了他们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这样讲是否会让孩子产生”可以理解“的可能?

                我理解,西方(包括国内公知、某些‘爱国’V)爱讲”都是利益冲突,源于各自的立场“,其实是有潜台词的:我们是狼,你们是羊,我们吃你们+我们之间打架,就像自然界的动物关系”那么自然“:狼吃羊+狼群争地盘打架,一切都应该”理解“。而我们就该跳出这种话语体系:大家都是人,都是一个物种,这样才有欺负人和被欺负,非正义的战争 VS 正义的战争。

                过去、现在都反对说中国变成了狼、中国应该变成狼。

                通宝推:桥上,大眼,小泽珍珠,脑袋,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光阴荏苒,在加沙大屠杀之际,回顾两年前的讨论,感概颇多 -- 补充帖

                不知哪位河友又给此篇送花,两年过去,彷佛就发生在昨天。

                不知脑兄、铁手兄、审兄等又有何新想法?脑兄是否还坚持“给孩子讲胜利”?在加沙惨剧发生时,怎么讲巴勒斯坦人民最终会“胜利”?(相信脑兄不会随F大师去追随以色列的“胜利”)

                通宝推:脑袋,
              • 见前补充 4940797
                • 家园 有位张姓海外女作家

                  研究南京大屠杀,后来抑郁,后来自杀了。中国近代被欺负历史,太暗黑,太憋屈。鲁迅象刀刻人物的笔力,写出的都是经典,但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带着一种末日彷徨,我不大打算推荐给娃娃,至少小时不建议看。

                  就是看抗日战争片,我也觉得80年代前的老片子适合介绍给娃娃,比如我们一起看过地道战,地雷战。娃娃当喜剧看完。为啥呢?喜欢那种洋溢着自信和积极主动的斗争精神状态。那个状态一个词可以形容:胜利。这是在鲁迅的文字中,看不到的。

                  人都是愿意和胜利者站在一起,也愿意对胜利者认同。不然,世界各国历史中不会每个国家的祖先都那么英明神武。英国人觉得海盗祖先给力,你看英系童话里,儿童卡通形象里,海盗都是些强悍有趣,娃娃愿意扮演的。举个有趣的例子:据说丹麦人私下聊天,就颇自豪抱怨,当年海盗祖先,抢了太多英国女人,把他们皇后都抢了,结果混乱了他们的血统,让丹麦人的日耳曼血不够纯。你看只要是胜利,就算海盗干的,他们也自豪。当然这是西方文化还比较野蛮,没啥礼仪廉耻,咋华夏不屑于这么low。但至少说明了啥对娃娃有吸引力。

                  小时我们玩游戏,没人想当日本人或国民党,都想当八路。我们是因为从小正义感爆棚了吗?其实我们就是想当胜利者。现在全国冒出那么多年轻人精日,穿日军军服,挂日本旗,仅仅是因为没正义感和基本廉耻?是不是一些作品把日本军宣传得太厉害有关?

                  犹太人为啥宣传悲惨受害过去?因为他们在现实中已经占尽便宜和成功。在西方,他们已经不能更成功了,该担心的是被人嫉妒和加害了。所以这种宣传不用担心后辈对身份的不认同,反而能有效降低周围人的嫉妒感。

                  为啥印度需要硬吹强大,其实恰恰是因为现实中太失败了,它又需要凝聚国家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其实我们华人处在两者中间。按事实说,建国那一辈摆世界任何国家,历史任何时段,都是顶尖人杰,干的事就挺让人自豪。这批人之前的中国近代史中那帮人,和印度其实差不多,都让人憋气加恨其丢人。我们幸运的是有了这批人,我们也有了胜利者底气。不用象印度人那么全靠吹。我们现在人设又没犹太人那么成功。甚至一些不孝子孙,看日本人牛逼,成了精日。如果效仿犹太人卖惨,可能得到的是外人笑话和娃娃拒绝认同。因为我们在西方传统的种姓体系,并不是上等种姓。这么提供我们曾经弱爆的事例,只是进一步证实了你低等这件事。

                  可能老兄注意到了,我一直反复纠缠胜利这个概念,不大提正义这个事。老兄你是个观念很正统的人,可能正义这个概念是你评判体系的基石,重中之重。说不定已经在腹诽脑袋这个老右派该批斗。我承认,也许对一些从小就正义感强的娃娃,这非常重要,他们永远先分清正义在哪,然后立马坚定站队。但不得不说,对大部分青春期娃娃,一个正义却受尽苦难的形象,是张好人卡,是他们强烈避免的人设。酷,才是王道。给娃娃讲中国历史,你得让中国酷起来。这就是为啥地雷战也能吸引他们的原因。

                  通宝推:老惰,李夏禾,铁手,小泽珍珠,
                  • 家园 有关鲁迅,还是推荐河里陈郢客过去写鲁迅的那篇文章

                    《精英与底层——从鲁迅先生说开去》

                    https://www.talkcc.net/article/1536898

                    鲁迅的不少文章得放在当年的背景下看才能看懂鲁迅在写啥。

                    她写的的【原创】小杂感·“焚书”·小别的话(6)-(10)还有(30)也推荐看看。

                    我比较推荐看看鲁迅那篇《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

                    最后这段真是经典: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通宝推:ziyun2015,一刻馆皆様,脑袋,
                  • 家园 讲“正义”?还是讲“胜利”?究竟该怎么选择?

                    我与兄商榷的,是两者都要讲;而不是只讲“正义”,脑兄或许误解了。另一个脑兄的误解就是:我说教育下一代“我们族裔历史上被人欺负”(所以才反抗、抵抗、牺牲直到胜利)。而不是教育我们下一代“我们族裔“弱””。

                    如果只讲“胜利”,下一代会迷惑于“凡事跟着美国的都富裕了”。我们这代华裔,据说已经给其它族裔以“不讲道义、只讲利益“的印象了。对于稻公猫论的流行解读,能否让我们的下一代在心里、自信方面适应贸易战+疫情后的世界,是不是值得商榷?

                    我商榷的“以犹太裔为榜样”,也在于他们对于下一代历史学习的重视度、强度。“快乐教育”似乎已经为大家所诟病,而学习本族裔的历史,把“酷”、“喜闻乐见”当作第一位,是不是有可商榷之处?

                    说到老电影,这个也是我拉着孩子看了不少的。如果概括,那就是”正义+胜利“。恰恰现在的影视,还陷于只讲”胜利“以及”卖惨“,《金刚川》算是典型。即使是《功勋》李延年面对逃兵讲道理那段,我看了也不怎样,也是不敢理直气壮讲战争的正义性,只讲与个人的利害。

                    至于那位张作家,是自杀还是被自杀,并不清楚,不能唯一得出脑兄的结论。我也说了要教育孩子不吃眼前亏,防止“被自杀”。这个可另外再谈。

                    通宝推:脑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32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