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东方神起—布韦希王朝的建立与黑衣大食的解体 -- 赫克托尔

共:💬76 🌺43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东方神起—布韦希王朝的建立与黑衣大食的解体

    本文重点叙述940年前后布韦希王朝建立和巩固的过程,地理上以伊朗、伊拉克为主,兼顾埃及、中亚和东罗马帝国。资料来源有:

    英文维基

    伊朗人阿宝斯艾克巴尔奥希梯扬尼的《伊朗通史》中文版

    美国人西提的《阿拉伯通史》中文版

    《剑桥伊朗史》英文版

    在线伊朗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Iranica)

    等等

    通宝推:白玉老虎,mezhan,ljsqt,联储主席,五藤高庆,光年,环宇7504,kiyohide,飒勒青,
    • 家园 对楼主崇拜得五体投地

      对楼主崇拜得五体投地,如此偏的题材都能写好多

    • 家园 【原创】10. 大结局

      穆仪兹-道莱-艾哈迈德兵不血刃进入巴格达,建立大元帅统治,立即成了摩苏尔之王纳绥尔-道莱的敌人,穆仪兹-道莱以朝廷大元帅的身份,要求纳绥尔-道莱缴清对朝廷的欠款,后者当然拒绝。946年下半年,布维希、哈木丹两王朝开战,纳绥尔-道莱初战告捷,占领部分巴格达城,穆仪兹-道莱防守反击,战胜对手,迫使对方媾和,支付摩苏尔历年积欠的税款,并承诺今后每年要敬献贡赋。

      接着穆仪兹-道莱掉头南下,从巴里第家族手中夺取巴士拉,至此,伊拉克三大城市,巴格达、巴士拉尽在掌握,摩苏尔称臣纳贡,至少名义上统一了伊拉克。穆仪兹-道莱以胜利者的身份,去拜谒大哥伊麻德-道莱-阿里,948年春,哥俩在阿拉江相遇,穆仪兹-道莱跪吻大哥面前的地面以示尊敬,并拒绝在大哥面前坐下,伊麻德-道莱以礼相待地把他送回巴格达。

      同年,穆仪兹-道莱与纳绥尔-道莱的战争再起,纳绥尔-道莱不敌而逃,穆仪兹-道莱夺取摩苏尔,这时从东线传来消息,席亚尔王瓦昔木吉儿、中亚萨曼大将曼苏尔本喀喇特勤(Mansur ibn Qara-Tegin)组成联军,前往剌夷讨伐二哥鲁克尼-道莱-哈桑,穆仪兹-道莱便与纳绥尔-道莱媾和,代价是向中央交税,在摩苏尔以哈里发、布益三兄弟的名字念呼图白,因此哈木丹王朝成了布维希朝的藩属。

      伊麻德-道莱-阿里一直无子,去世前将二弟鲁克尼-道莱-哈桑的长子方纳-库思老收为养子,继承自己的地盘法尔斯。949年,大哥阿里去世,终年54岁,养子兼大侄子方纳-库思老接班,号阿杜德-道莱('Adud al-Daula, 936—49~83),意为“国家的胳膊”,布维希联邦主席由老二鲁克尼-道莱-哈桑继任。

      967年,老三穆仪兹-道莱去世,伊拉克由其子艾珠乌-道莱接管。976年,鲁克尼-道莱去世,布益三兄弟的时代结束,鲁克尼-道莱的地盘分给另2个儿子,至此布维希联邦分为4块,阿杜德-道莱先干掉堂弟艾珠乌-道莱,再赶走了一个弟弟,布益家第2代只剩下阿杜德-道莱与另一个弟弟,后者畏惧大哥的权威,完全听命于大哥,实际上是大哥的封臣。在阿杜德-道莱的统治下,布维希王朝达到鼎盛,版图东到印度河,西到现代伊拉克-叙利亚边界,与当年的萨珊帝国相当。哈里发加封阿杜德-道莱为沙汗沙(Shahenshah),意为“王中王”,即萨珊皇帝的正式称号。布韦希王朝是阿拉伯征服以来,波斯人建立的王朝中最大的,也是唯一控制巴格达朝廷的,加上版图、头衔的重合,仿佛萨珊帝国的复兴。但对此不能评价太高,布维希人对波斯文化确实有贡献,却不能断定布维希人有明确的复兴萨珊帝国和波斯文化的企图和动机。王中王头衔与哈里发送给埃及王的伊赫什德类似,伊赫什德是突格只家族所在的费尔干纳的国王专用头衔,王中王则是统治波斯的萨珊皇室头衔,两者等量齐观。

      983年,阿杜德-道莱去世,没明确继承人,5个儿子打作一团,布维希联邦越分越细,1055年,塞尔柱算端突格里勒拿下巴格达,布维希王朝灭亡。

      与之前之后的王朝和国家相比,布维希王朝有如下特点。

      1. 布维希王朝是第一个以什叶派为国教的大国,909年,法蒂玛人在突尼斯建国,但直到969年才征服埃及伊赫什德王朝,945年的法蒂玛朝比布维希王朝小。而且在宗教领域,法蒂玛王朝在埃及没留下太多印迹,萨拉丁灭亡法蒂玛王朝时,甚至没有“两只山羊因此而互相抵触”(two goats locked horns)。布维希王朝却为什叶派在伊朗扎根,做出卓越贡献。

      2. 布维希王朝实行联邦制。935年,马尔道维奇遇刺身亡,三兄弟的老大阿里派二弟哈桑北上,争夺小马哥的遗产,阿里自己轻易不参战。虽然哈桑的本钱来自大哥,但他的文治武功不在大哥之下,我认为他的军事能力比大哥略强,哈桑很快就打出一片江山,在他的北伊朗地盘上,呼图白、钱币只用哈里发和哈桑的名字。老三艾哈迈德最弱,打仗败多胜少,每次失败都靠两位哥哥,尤其是大哥阿里的支持才缓过劲,所以艾哈迈德对大哥的依附性更强,在他的伊拉克地盘上,呼图白中使用哈里发、阿里、自己的名字,在家族内部以阿里的藩臣出现,虽然艾哈迈德的名义上是朝廷的大元帅,名义地位高于俩哥哥。大哥阿里坐镇法尔斯,做弟弟们的坚强后盾,老二哈桑向北向东进取,老三艾哈迈德向西拓展,布益三兄弟密切配合,团结一致,这是王朝兴旺发达的秘诀。

      与布维希联邦相似的是哈木丹王朝,哥哥纳绥尔-道莱坐镇摩苏尔,弟弟赛弗-道莱坐镇阿勒颇。但哈木丹双王貌合神离,几乎从无配合。之后的古尔王朝穆罕默德兄弟,哥哥该牙思丁(Ghiy-ud-din Muhammad bin Sm, 1163~1202)坐镇加兹尼向北发展,弟弟失哈不丁(1202~05)坐镇拉合尔向印度拓展,也是背靠背联邦制。联邦制的坏处是地盘越分越细,陷入宗王内战,最终被更强的后来者扫平。至于联邦制的利弊,由大家评价吧。

      3. 布维希王朝是第一个杀进巴格达,架空哈里发,建立将军幕府的王朝。之前的大元帅,都是朝廷将领出身,即使外来户巴奇卡姆、图宗,也通过投靠老牌军头家族劳亦克家族,将自己洗白成了中央军,他们坐镇巴格达,操控朝廷,相当于晚唐的神策军。布维希人完全不同,一直都是地方实力派,白手起家从外面杀进京城,相当于宣武节度使朱温。布维希政府从一开始就是军政府或将军幕府,首都在设拉子,不在巴格达,巴格达历经战乱,萎缩的厉害,成了囚禁哈里发的监狱。之后的塞尔柱朝是逊尼派,哈里发的处境稍好,塞尔柱朝早期首都是尼沙普尔、伊斯法罕,马立克沙死后,大塞尔柱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诸王混战,首都是哈马丹,东部由老寿星桑伽算端统治,首都木鹿。布维希、塞尔柱与巴格达的关系,等同于日本幕府将军与天皇。

      由于塞尔柱宗王混战,哈里发通过在宗王之间里挑外撅,在1157年算端桑伽去世之后,恢复了对伊拉克的统治,1258年旭烈兀攻入巴格达时,黑衣大食作为伊拉克的地方政权,又延续了100年。事实证明从外地控制朝廷,容易被哈里发钻空子而复辟,因此之后的埃及马木留克算端们,直接将哈里发监禁在首都开罗。1517年,奥斯曼算端赛里木一世(1512~1520)征服埃及,自任哈里发,结束了政教分离的状态。

      最后说说945年前后,罗斯人对外高加索的袭扰。862年,来自瑞典的瓦良格海盗领袖留里克,在圣彼得堡附近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的邀请下,来到东欧北部,建立留里克王朝。这帮人并未在诺夫哥罗德久留,顺第聂伯河而下,882年占领基辅(Kiev),建立基辅罗斯(Kievan Rus)大公国。

      罗斯人是海盗出身,从10世纪起,不断从黑海和里海,劫掠东罗和外高加索。与本文有关的罗斯入侵,是从里海向外高加索的袭扰。大约在913年,一股罗斯人劫掠今阿塞拜疆共和国首府巴库(Baku),统治当地的设里汪(Sharvan)之王阿里(Alī b. al-Haitham)追击正在撤退的罗斯人,惨败,数千穆斯林被杀。

      945年,外高加索最强大的统治者,是前文提到的穆萨菲尔王朝(MOSAFERIDS),得名于创始人、德莱木酋长穆罕默德-本-穆萨菲尔(Muhammad bin Musafir, c916~941)。进入930年代,穆罕默德-本-穆萨菲尔是德莱木酋长中最为强大的,没有之一,军事强人阿斯法尔派小马哥平定他,穆罕默德策反小马哥,杀阿斯法尔,从此穆萨菲尔王朝与席亚尔王朝相处融洽,席亚尔王朝向东向南发展,穆萨菲尔王朝向西北方向扩张。

      穆罕默德-本-穆萨菲尔残暴多疑,居然想对两个儿子马尔兹班(Marzuban b. Muhammad, 941~957)、瓦赫苏堂(Vahsudan b. Muhammad)下手,941年,俩儿子先下手为强,废黜、囚禁了老爹,马尔兹班做了国王,继续向外扩张,征服了外高加索。

      945年春,一股罗斯人从里海进入库拉河(Kura)流域,打败了一支穆萨菲尔军之后,占领巴尔达(Barda'a)。起初,这帮罗斯人对被征服者不错,可是一帮暴徒袭击了罗斯人,并煽动穆斯林进攻罗斯异教徒。罗斯人大怒,屠杀、洗劫当地人。身为当地君主,马尔兹班不能坐视罗斯侵略者生根,召集大军和志愿者讨伐罗斯人,虽然穆斯林军的人数优势巨大,依然屡战屡败。然而来自北方的罗斯人被当地的水果吸引,放开肚皮大吃,导致腹泻等流行病,严重削弱了战斗力。马尔兹班乘机以一个伏击战,消灭700罗斯人及其带头大哥,剩下的罗斯人躲进巴尔达固守。

      听说阿塞拜疆在混战,摩苏尔王纳绥尔-道莱认为这是征服阿塞拜疆的天赐良机,派侄子侯赛因(al-Husain b. Sa‘īd)打着剿灭异教徒的旗号领兵北征。马尔兹班留下少量人马监视罗斯人,亲率主力南下迎战哈木丹人,945-46年冬季,马尔兹班战胜侯赛因。纳绥尔-道莱见征服阿塞拜疆无望,加上945年12月,布维希人穆仪兹-道莱-艾哈迈德不战而下巴格达,便召回侯赛因,对付南方更强大的敌人。罗斯人趁着穆斯林两败俱伤,满载战利品和俘虏上船北归。

      这次罗斯人或俄罗斯人对外高加索的远征,从结果看来并不成功,俄罗斯征服外高加索要等到19世纪初,但给布维希人征服巴格达制造了机会。综上所述,布维希人征服巴格达,很大程度上是撞了狗屎运,一方面是阿巴斯王朝的急剧衰落,加上巴格达内外军阀混战,最后是罗斯人入侵。我脚着吧,古今中外的伟大征服者们,除了自己强,还在于对手弱。如果运气不好,赶上对手强,那对不起了。比如也先、噶尔丹,都是一时人杰,三维不比成吉思汗和帖木儿差多少,赶上对手是于谦、康熙,只好认栽。

      全文完

      通宝推:陈王奋起,五藤高庆,
    • 家园 【原创】9. 目标巴格达

      935年7月(回历323年8月),穆哈默德-本-突格只(Muhammad bin Tughj Al-Ikhshid, 882—935~946)被哈里发拉迪(Ar-Radi, 907—934~940)任命为埃及总督,来到埃及首府弗斯塔特(al-Fustat)—后来成了大开罗的一部分。伊本-突格只既拥有“沙拉特”(政治、军事权)也拥有“卡拉杰”(kharaj, 财政、税收权)。这种一身而兼任双重职责,是违反905年图伦王朝结束以来朝廷一直遵循的做法的,这要归因于埃及和叙利亚的税务稽查官法德尔本哲耳法尔本福拉特(Abu'l-Fath al-Fadl ibn Ja'far ibn Furat. ?—938)的支持,后者曾经当过巴格达大元帅(Amir al-Umara)伊本-劳亦克(Abu Bakr Muhammad ibn Ra'iq, ?—942)的大臣,并与之有姻亲关系;法德尔与伊本突格只也有姻亲关系。在这个时期,伊拉克的文官及包税人家族,同突厥人或波斯人总督或军事首领之间的联姻是很平常的事。

      伊本-突格只(Muhammad bin Tughj Al-Ikhshid, 882—935~946)的祖上是来自费尔干纳的突厥奴隶,祖父是萨马拉时代一位突厥禁卫军。父亲突格只追随艾哈迈德-本-图伦到埃及,做了图伦王朝的叙利亚总督。随着图伦朝垮台,906年,突格只被朝廷处决。然而突格只的儿子穆罕默德-本-突格只,却长袖善舞,与包税人家族福拉特(Banu'l-Furat)家族拉上关系,继而通过福拉特家族与中央的劳亦克家族攀上转折亲。伊本-突格只建立伊赫什德王朝,福拉特家族居功至伟,因此世代担任王朝的维齐尔,直到969年王朝被绿衣大食灭亡。

      首任大元帅穆尼斯连续打退法蒂玛人对埃及的进攻,根子没解决,朝廷需要派个能干的将领镇守埃及,抵御法蒂玛人的进攻,伊本-突格只首先能干,其次在埃及混迹2代人,熟悉埃及军情政情,第三人脉广泛,是大元帅伊本-劳亦克手中最合适的埃及总督人选。伊本-突格只刚上任,一股柏柏尔人便攻入埃及,占领弗斯塔特对面尼罗河中的罗德岛,放火烧了岛上的军火库,伊本-突格只赶走了他们,次年打退另一支法蒂玛军队,这才在埃及站稳了脚跟。

      巩固了地位之后,伊本-突格只将目光转向东北方,无论是远古埃及的法老,还是刚刚灭亡的图伦王朝,都把东北方的叙利亚,视为埃及的一部分。从地缘角度看,埃及的核心尼罗河三角洲在埃及东北角,如果不能掌控叙利亚,那么防御纵深太浅,不足以保证国防安全。

      939年,大元帅伊本-劳亦克(Abu Bakr Muhammad ibn Ra'iq, ?—942)被老部下巴奇卡姆赶出巴格达,来到叙利亚与东罗打圣战,实际上头号敌人是伊本-突格只,经过几场胜负未决的交锋,伊本劳亦克和伊本突格只结成姻亲关系,他们瓜分了这个省份:南部归伊本-突格只,北部和大马士革属前巴格达大元帅。在伊本-突格只的要求下,哈里发拉迪授予伊本突格只“伊赫什德” 称号——波斯语的公仆,按传统这个称号是由费尔干纳君主承受的,伊本突格只祖上来自费尔干纳,正合适做伊赫什德,因此,他的埃及王朝叫伊赫什德王朝。19世纪初,奥斯曼帝国的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帕夏(Muhammad Ali Pasha),自称基尔代夫(Khedive),成了事实上的埃及王,1867年,奥斯曼朝廷正式承认穆罕默德-阿里的后裔为基尔代夫。基尔代夫是波斯文主人/胡大(khoda)的变形,伊赫什德、基尔代夫都是名义上臣服中央,其实自帝一方的埃及王头衔。

      941年4月,第3任大元帅巴奇卡姆意外身亡,巴格达和伊拉克又陷入混乱—为什么总是“又”,巴士拉军阀巴里第、突厥古拉姆苦兰吉赤相继掌权,利用朝廷的权力真空,伊本-劳亦克重返巴格达,第2次就任大元帅,大元帅府能管辖的地盘,只有伊拉克中部和北叙利亚。

      伊本劳亦克害怕巴里第在巴士拉反对自己,便邀请巴里第来巴格达做维齐尔,帮助自己理财。阿布-阿卜杜拉-巴里第不上当,在图宗等突厥人的支持下,派兄弟阿布-侯赛因率领大军进攻巴格达,于942年3月攻占该城。

      伊本劳亦克裹挟傀儡哈里发穆台基(Al-Muttaqi, 908—940~944—68),前往摩苏尔投奔纳绥尔-道莱-哈木丹尼(Nasir al-Dawla, 935~67—68/69)避难,这样哈里发朝廷搬到了摩苏尔。

      图宗早年也在马尔道维奇手下效力,935年初小马哥遇刺,图宗跟着巴奇卡姆投奔伊本劳亦克。941年初,图宗崭露头角,在巴奇卡姆与巴里第的战争中,大破巴里第军,此后他在历史舞台上戏份越来越多,表现越来越活跃。巴奇卡姆死后,伊本劳亦克重返巴格达做大元帅,图宗等突厥人2次投靠伊本劳亦克。可是图宗们叛服无常,勾结巴里第家族反对伊本劳亦克。巴里第家族拿下巴格达之后,封图宗为卫戍司令。图宗也想当大元帅,进攻阿布-侯赛因-巴里第,未能得手,便带着手下北上,投奔摩苏尔的流亡朝廷。

      面对前来避难的哈里发、大元帅、图宗,纳绥尔-道莱(Nasir al-Dawla, 935~67—68/69)表现的很义愤,与大家组成联军向巴格达进军,以图赶走巴里第兄弟们。942年4月,联军南下巴格达的途中,大元帅伊本劳亦克偶然从马背上跌落,纳绥尔-道莱立即将其逮捕、处决,却对哈里发说是劳亦克图谋弑君,故而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穆台基表现出很感动的样子,封这位哈木丹王为第5任大元帅,赐予纳绥尔-道莱称号,赐其弟阿里以赛弗-道莱(Sayf-al-Dawlah)之号—国家之剑。

      巴里第兄弟在统治巴格达期间,对人民进行了名目繁多的剥削和压迫,听说纳绥尔-道莱和哈里发正在逼近巴格达,便逃离该城,联军不战而下巴格达,图宗继续做京城卫戍司令。纳绥尔-道莱以其弟赛弗-道莱为主将,率领图宗等人继续南下追杀巴里第,8月,南北两军在废都泰西封附近激战数日,巴里第的南军大败,北军顺利夺取伊拉克中南部头号重镇瓦西特,哈木丹人的事业似乎情势一片大好。

      943年,当赛弗-道莱意欲征伐巴里第的老巢巴士拉时,近年来的老问题又发作了,就是朝廷财政困难,经常欠饷。5月,图宗们拿不到军饷就哗变了,当然也可能是图宗想做大元帅,借欠饷煽动手下反叛哈木丹人,赛弗-道莱仓皇北逃。6月,突厥人追着哈木丹人的屁股拿下巴格达,图宗(Tüzün, ?—945)取代纳绥尔-道莱做了第6任大元帅。

      图宗虽然做了大元帅,形势绝不比前任们好。北方摩苏尔的哈木丹人,南方巴士拉的巴里第人,东面伊朗的布维希人,将巴格达团团围住。当图宗裹挟傀儡哈里发穆台基北征摩苏尔时,南方的巴里第兄弟邀请东方的艾哈迈德-本-布益进军伊拉克,当艾哈迈德顺迪亚拉河而下进入两河平原时,巴里第兄弟却没有如约提供援助,图宗听说老窝被抄,赶紧从北方前线返回,打退布维希人。同年,巴里第家族发生内讧,阿布-阿卜杜拉-巴里第在杀死自己的兄弟后去世,从此巴里第家族退出伊拉克霸权之争。图宗的威望随之暴涨,不可一世,发展到穆台基哈里发慑于大元帅的势力,逃到摩苏尔的纳绥尔-道莱处避难。

      图宗当然不能坐视哈里发落入敌人手里,率军北上,在萨拉丁、萨达姆侯赛因的老家提克里特,大破赛弗-道莱率领的哈木丹军,乘胜拿下摩苏尔,哈里发向西北逃往叙利亚的拉卡(al-Raqqah)避难。

      944年5月,图宗与哈木丹朝媾和,图宗承认哈木丹人领有哲齐赖、北叙利亚,由赛弗-道莱担任北叙利亚名城阿勒颇总督,纳绥尔道莱将哈里发送还给图宗,承认图宗为大元帅,对朝廷称臣,每年支付360万第尔汗银币。哈里发穆台基是最不满合约的人,知道回到巴格达等于自投虎口,有去无回。看到哈里发不愿意回巴格达,埃及王伊本突格只像之前的伊本图伦一样,邀请哈里发到弗斯塔特居住。几经犹豫,哈里发认为,即使巴格达是龙潭,弗斯塔特也是虎穴,去哪都是傀儡,在得到图宗的安全保证后,返回老家巴格达。

      穆台基回巴格达的次日,图宗就凶相毕露,刺瞎穆台基的双眼,赶到大街上做乞丐,让他与10年前被废、刺瞎的叔叔嘎希尔一道,沿街乞讨,由穆台基的堂兄、穆克台菲(Al-Muktafi, 877/78—902~908)之子穆斯台克菲(Al-Mustakfi, 905—944~946)做第23任哈里发。

      图宗的大元帅统治,只持续了2年,945年8月,图宗去世,我估计是愁死的,因为他的地盘实在太小,不足以维持他的军队。图宗的部将阿布-哲耳法尔担任下任大元帅,此时巴格达被一大堆敌对政权和王朝包围,金钱、粮食、百货都无法运入,历经长期混战的巴格达百业凋零,市民衣食无着,只能以死猫死狗垃圾为食,乱兵、匪帮和暴民公然抢劫市场、商店和百姓,堂堂帝都巴格达一副人间地狱的悲惨场景。

      哲耳法尔远没有两位前辈巴奇卡姆、图宗的本事,面对困局毫无办法,环顾周围强敌,决定主动将巴格达和大元帅头衔送给摩苏尔王纳绥尔-道莱。然而哈木丹双王各有各的事,哥哥纳绥尔-道莱的注意力在北方的阿塞拜疆,当时一群来自北方的罗斯人,从伏尔加河进入里海,再溯库拉河而上,袭扰阿塞拜疆。阿勒颇王赛弗道莱忙于对付埃及王伊本-突格只-伊赫什德,争夺叙利亚。

      眼见巴格达陷入权力真空,在瓦西特土王的邀请下,艾哈迈德-本-布益进军巴格达。哲耳法尔、哈里发不战而逃,945年12月19日,艾哈迈德带着一个什叶派之栽德派领袖,不战而下巴格达。得到人身安全保证后,哈里发穆斯台克菲出来迎接艾哈迈德,按之前的惯例,封艾哈迈德为大元帅,赐荣誉锦袍,赐号穆仪兹-道莱(Mu'izz al-Dawlah)—意为“国之干臣”。艾哈迈德的2个哥哥也有封赏,大哥阿里得“伊麻德-道莱”(Imad al-Dawla Ali ibn Buya, 891c—949)的封号,二哥哈桑(al-Hassan, 935~76)为“鲁克尼道莱”(Rukn al-Daula),意思都是国家的柱子(pillar)。根据之前的惯例,艾哈迈德的名字紧挨着哈里发,出现在呼图白祝词和钱币上。

      946年,埃及王伊本-突格只去世,布维希朝、哈木丹朝都少了个强大的敌人。1月,穆仪兹-道莱-艾哈迈德派2个德莱木军官,用缠头巾勒着哈里发穆斯台克菲的脖子,将他从宫里一直拖到大元帅府,惨遭罢黜和刺瞎双眼。穆斯台克菲的堂弟和继承人穆帖仪(Al-Muti, 914—946~974),绝对服从穆仪兹-道莱。大元帅不许哈里发任命维齐尔,在钱财方面也只给很少一点以维持他日常生活。

      穆仪兹-道莱想要废掉阿巴斯哈里发,改由阿里的后裔做哈里发,但是一些好心者劝说他此非上策,因为什叶派认为阿巴斯统治者均系篡权而当上哈里发的,我们布维希人只要认为有必要,随时可以废黜乃至处死黜哈里发,但是对于阿里后裔就是另一回事了。根据什叶派的观念,阿里家族出现的哈里发均系合法,废、杀他们行不通。

      尽管保留了逊尼派阿巴斯哈里发,穆仪兹道莱还是规定要纪念什叶派的各种节日,特别是两大节日,一个是侯赛因的忌日(回历一月初十日)的公开哀悼,另一个是先知在盖迪尔-胡木任命阿里为继任者的节日。哈里发帝国此时经历着一个最屈辱的时期,信士们的长官不过是异端大元帅手中的傀儡。布益的后裔中有几个继位者袭用了大元帅的尊号,虽然这个尊号已变成空洞的只能表示光荣的虚构。

      这个世纪(945~1055年)是布韦希人称霸的世纪,期间他们自由地废立哈里发。伊拉克作为一个省区,由法尔斯的设拉子统治,设拉子是布韦希王朝的首都。他们在巴格达拥有几座壮丽辉煌的公馆,总的名称是dār al-mamlakah(王国官邸)。巴格达不再是穆斯林世界的中枢,因为不仅设拉子,还有加兹尼、开罗和科尔多巴,现在都在和巴格达分享其先前的国际地位了。

      下面是908年到946年间哈里发们的世系图,数字表明第几任哈里发。

      10穆台瓦基勒(847-61)—>大将军王穆瓦法格—>16穆耳台迪德(892-902)—>17穆克台菲(902-08)—>22穆斯台克菲(Al-Mustakfi, 944-46)

      10穆台瓦基勒(847-61)—>大将军王穆瓦法格—>16穆耳台迪德(892-902)—>18穆格台迪尔(908-32)

      10穆台瓦基勒(847-61)—>13穆耳台兹(866-69)—>阿卜杜拉-本-穆尔台兹(908)一天哈历法

      10穆台瓦基勒(847-61)—>大将军王穆瓦法格—>16穆耳台迪德(892-902)—>19嘎希尔(Al-Qahir, 932-934)

      10穆台瓦基勒(847-61)—>大将军王穆瓦法格—>16穆耳台迪德(892-902)—>18穆格台迪尔(908-32)—>20拉迪(934-40)

      10穆台瓦基勒(847-61)—>大将军王穆瓦法格—>16穆耳台迪德(892-902)—>18穆格台迪尔(908-32)—>21穆台基(940-44)

      10穆台瓦基勒(847-61)—>大将军王穆瓦法格—>16穆耳台迪德(892-902)—>18穆格台迪尔(908-32)—>23穆帖仪(Al-Muti, 946-74)

      穆克台菲之后的6位哈里发中,穆格台迪尔、伊本-穆尔台兹被杀,嘎希尔、穆台基、穆斯台克菲被废、刺瞎,巴格达城呈现这样的奇观:在伊斯兰教世界一度担任最高官职的三位人物,现在被废黜了,被挖掉眼睛,变成了公众布施的对象。

      通宝推:赵沐浴,五藤高庆,
      • 家园 感觉巴格达就是个死地

        谁进去了就玩完。

        伊本劳亦克太傻了,本来好好的做着土皇帝,进去就废了。好容易又成了总督,还不明白,终于把自己弄死了。

        感觉,还得弟兄多才行,比如桓温跑到朝廷做大司马,荆州有桓豁打理才能放心,不然就跟桓冲一样,一听到桓豁死了,立刻跑回荆州。

        大食这帮人,还是不够聪明。

      • 家园 那这么看来,布维希朝进了巴格达,也不算什么呀

        反正各家都已经进出过很多次了,为啥布维希进去就算巴格达哈里发彻底废了沦为傀儡了呢?这早就是各路的傀儡了啊?

        • 家园 前面有铺垫,布维希人信什叶派之栽德派

          艾哈默德进京,随军带着一个栽德派传人,一副废了阿巴斯哈里发,换成栽德传人的架势。废了穆斯台克菲,是换法统的前奏,可是好心人提醒艾哈迈德,阿巴斯人不合法,恰好可以任意废立,换成栽德人就管不了了,艾哈迈德这才放弃了换法统的打算。

          相比之前的大元帅们,布维希人有两大特点,第一他们是什叶派,对哈里发极为蔑视,甚至有意虐待。之前的大元帅们,对哈里发还保留着一点尊敬,只要哈里发听话,就会留着他们,被废、杀的哈里发,都是有点野心不乖的。

          第二,之前的大元帅,都是朝廷将领出身,即使外来户巴奇卡姆、图宗,也通过投靠老牌军头家族劳亦克家族,将自己洗白成了中央军,大元帅们坐镇巴格达,操控朝廷,相当于晚唐的神策军。布维希人完全不同,一直都是地方实力派,白手起家从外面杀进京城的,相当于宣武节度使朱温。布维希人的首都在设拉子,不在巴格达,巴格达历经战乱,萎缩的厉害,成了囚禁哈里发的监狱。

          塞尔柱朝是逊尼派,哈里发的处境稍好,但没有根本性改变,塞尔柱朝早期首都是伊斯法罕,马立克沙死后,大塞尔柱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诸王混战,首都是哈马丹,东部由老寿星桑伽算端统治,首都木鹿。布维希、塞尔柱与巴格达的关系,等同于日本幕府将军与天皇。

          老三艾哈迈德是布维希三兄弟中最弱的一个,打仗输多赢少,他的支系在他死后不久也绝了。我脚着吧,那些伟大的征服者,除了自己强,还在于对手弱。如果运气不好,赶上对手强,那对不起了。比如也先、噶尔丹,都是一时人杰,三维不比成吉思汗和帖木儿差多少,赶上对手是于谦、康熙,只好认栽。

          • 家园 这个我想到了,可是看这架势

            哈里发像走马灯一样换,什么继承理论都不顾了。首都搬迁了,就算搬回来也是废城,哈里发连自家大门外的事情都管不了。老百姓饿得半死,吃死猫烂狗。这法统还有什么体统可言。而且关键的是,中国换法统是轻易不敢换的。要换呢,前朝子弟得走形式献礼,还要各种带头劝进,“顺天应人”这才完成。就是朱元璋上来,也得做样子说前朝人跳海了,没办法。这么说法统还是有继承的样式的。而中东这是公开就在理论上允许换法统。换那个派随便。那么我看布维希朝就算换了栽德派上来也没啥大不了的啊。

            而且我看着很奇怪的一点,这些王朝打来打去的时候呢。似乎没有欠人薪饷的问题,可是一进京,立即欠薪。结果都在“恶意讨薪”上面载了跟头。这是怎么回事呢?

            • 家园 另外,阿拉伯历史记录中的数字...无语

              《阿拉伯通史》里,希提写道 “曼苏尔以四年功夫,建成他的新都,花费约四百八十八万三千第尔汗,雇用建筑师、技工和小工十万左右”(第十版266页)

              问题是这些钱其实只够十万人两到四个月的工资

              同样写《阿拉伯通史》,中国学者纳忠写道:“为了建设新都城,从叙利亚、埃及.....各地招来大批工匠,每天出工五千人,历时四年多,在766年建成;耗资1800万第纳尔

              第纳尔是金币,至少值12个第尔汗;纳忠的数字是希提的44倍之多,如果考虑到当时第尔汗还贬值了,可能还要多

              天知道,他们都是参考的啥原始资料(希提是有注的,好像参考了Tabari塔巴里和Yaqut雅库特,但是希提的数字八成有问题,那点儿钱似乎只够在巴格达城内修座大清真寺的)

            • 家园 各路军阀上洛之后就破产,有多方面原因

              我觉得至少以下几个因素必须考虑:

              1 阿拉伯帝国的传统是发货币工资的-具体操作前面殿下在介绍欧麦尔的底万制度和萨法尔王朝发薪的时都说过了。

              阿拉伯帝国时期领取年金的贵族和领取工资的士兵,消耗了大量的国家收入。倭马亚中期,首都大马士革领取年金的阿拉伯人多达四万五千。仅士兵的军饷常费,每年即高达6000万迪尔罕银币-到倭马亚后期,叶济德三世上台之后,已经无法维持,不得不削减年金10%,结果得到“裁减者”的恶性绰号。

              阿拔斯家族上台之后,此项支出也未能有效减少(那个使得阿布-阿拔斯得到屠夫绰号的演讲,原文其实是:“库法人啊,你们爱戴我,我将为你们每人增加100迪尔罕的年金,我是赛法哈”,赛法哈-原意流出,流出的更多的是金钱,而不是血),尽管后期大部分阿拉伯人的年金停发了,但其缺额是突厥和德莱木军人补上了。

              因为以上原因,阿拉伯帝国早期的政府其实和北宋一样,必须在京师筹措极大量的金钱和物资,以养活拱卫京师的士兵,而巴格达高级贵族的奢侈生活,更使乡巴佬进城的突厥士兵们把巴格达看成金窟——无数传说中,巴格达的皇室、贵族的宅邸下面,都堆满了金币(被抄家的巴尔麦克家族,据说动产、就是财物就价值三千零六十七万六千第纳尔金币),不止一个故事里提到富裕的哈里发哈伦和其子艾敏时代,有名歌手一次就获得十万迪尔汗的赏赐,此数超过同时期拜占庭安纳托利亚将军(拜占庭最高军职)的年薪。但就我个人的看法,后期的阿拔斯政府其实和北宋一样,看着钱多,其实已经是空壳子啦

              2 帝国到底有多少钱,其实只有出身文官世家的那些波斯人知道,但是这帮家伙似乎吹牛上瘾,反正从流传下来的各种轶事来看,大部分文人就象不识数一样——这些人可是君主的侍从文官的主要来源。

              3 其实大部分古代军队都欠薪......只要你能给当兵的希望,至少保证衣食,就能拉起很大的队伍,但是希望终有兑现的那一天...一般军阀上洛成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就是还账的时间,所以他们大部分都破产了.....因为他们拿下的巴格达,根本没有传说之中堆积如山的财富,只有残垣断壁、满城饿殍

              尽管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天子的控制十分重要,但是军头的幕府设在天子身边的并不多....日本三个幕府,两个稳定的都设在关东,离日本京都很远。曹操晚年,长期呆在邺城,以至于引发了耿纪的叛乱。YSL世界的幕府,通常也不设置在巴格达,自然有他们的道理.....尤其是巴格达那种各类思潮的本营.....

              通宝推:五藤高庆,
            • 家园 关于哈里发朝廷的财政,我抄一段。

              德国人卡尔-布罗克尔曼的《伊斯兰教各民族与国家史》如是说

              穆格台迪尔执政期内,哈里发只是在伊拉克、胡泽斯坦、波斯、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仍被公认为实际上的君主,在阿曼、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被公认为直接的宗主。在土地税、航运税、饮水消费税、通行税以及市场税等方面,伊拉克上缴一百五十四万七千七百三十四第纳尔(当时每一个第纳尔包含十六个以上银迪尔汉);东部各省上缴六百二十万三千二百八十三第纳尔;埃及和叙利亚上缴四百七十四万六千四百九十二第纳尔;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一起只上缴二十二万六千三百七十第纳尔这样一笔总数,哈里发也无可奈何。另外还有一笔土地所有权和宗教基金的收入一百七十六万八千零十五第纳尔。用这些收入所充的开支包括维持麦加和麦地那这两个圣城,朝觐公路,边疆要塞,法官、市场警长的薪俸,上诉法院以及各省邮驿站。但是最大的支出是哈里发宫廷的费用和军饷,尽管如此,哈里发和他的亲属还常能攒积相当巨大款项。当穆格台迪尔开始执政时,他前任的财库内有一千五百万第纳尔,其中九百万是穆耳台迪德搜括的。但是预算在决算时常出现赤字,因为当时不可能象在一个现代国家一样用贷款来弥补赤字,所以必需的款项是以罚金的形式向有钱的人,通常是向得过肥缺宦囊累累的官吏们强征而来。由于经常施用这种办法,因此就将它订为制度。914年,穆格台迪尔曾经没收过一个珠宝商的价值在四百万第纳尔的财产;罚金五万到十万第纳尔更是屡见不鲜的事。

              哈里发及其朝廷,需要大笔钱财维持。除了这些常规话费,朝廷还要维持体面,【维持麦加和麦地那这两个圣城,朝觐公路,边疆要塞】等等。地方官进京上洛做大元帅,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面子,既然要面子,就得支付面子钱。随着经济的恶化,包税人、商人的日子越发难过,靠罚没创收是涸泽而渔,到了930、940年代,也维持不下去了。

    • 家园 【原创】8. 鸡毛继续飞

      与2位前任一样,哈里发拉迪(Ar-Radi, 907—934~940)软弱无力,维齐尔伊本-木格莱(Abu 'Ali Muhammad ibn 'Ali ibn Muqla, 885/6~940)最头疼的问题是政令不出巴格达,地头蛇们不向中央交税,朝廷囊空如洗,无法向军队和政府支付军饷和薪水。

      环顾四周,伊本-木格莱认为北方军阀,摩苏尔王纳绥尔-道莱最容易对付,便出兵北征,战果不明显,936年春,维齐尔南下对付巴士拉军阀伊本-劳亦克,惨遭失败。无奈之下,哈里发免去伊本-木格莱的维齐尔职务,以后又几度撤换维齐尔。最后认为只能把伊本-劳亦克召到巴格达来任维齐尔,把所有事务都交由他统管,才能解决困局。936年10或11月,伊本-劳亦克率部抵达巴格达,由哈里发任命为大元帅。

      除了兵权之外,伊本-劳亦克还拥有财权、行政权,维齐尔是他的下属,他拥有自己的旗帜和袍服,有权开府建牙,在礼拜五呼图白中,大元帅的名字紧跟着哈里发。933年,首任大元帅大太监穆尼斯死后,Tarif al-Subkari做大元帅,但受制于维齐尔伊本-木格莱,权势远不如穆尼斯,伊本-劳亦克不仅是穆尼斯之后,帝国第2任货真价实的大元帅,权力之大之广泛,都远超穆尼斯,为日后布韦希王朝掌控中央政权,提供了体制性先例和框架。

      在930年前后,巴士拉兴起了一个巴里第家族(Baridi),该家族世代在巴士拉、阿瓦士等两河下游做包税人和文官。伊本-木格莱任维齐尔期间,更是飞黄腾达,深得伊本-木格莱宠信。928年,阿布-阿卜杜拉-艾哈迈德-巴里第(Abu Abdallah al-Baridi),用2万第纳尔贿赂维齐尔,获取阿瓦士地区包税人的职务。渐渐地,他伙同两个兄弟大胆放肆和有恃无恐的欺诈行为获取了大量钱财。虽然哈里发嘎希尔罢黜伊本-木格莱,但是没把巴里第兄弟怎么样,让巴里第兄弟继续为自己聚敛钱财。嘎希尔倒台、失去双眼之后,伊本-木格莱再度上台,巴里第兄弟继续做包税人,势力有增无减。

      当初伊本-劳亦克作为地方军阀,拒绝向巴格达支付税金的时候,阿布-阿卜杜拉-巴里第作为阿瓦士的包税人,也拒绝向哈里发支付阿瓦士的税金。等到伊本-劳亦克来到巴格达,担任大元帅,伊本-劳亦克摇身一变,从地方军阀,变异成朝廷的代表,同样面临着向地方收税的问题。大元帅为支付军饷和行政开支需要钱财,向阿瓦士索要税款,巴里第家族还是地方势力,继续拒绝向中央交税。因此,大元帅派手下的突厥将领巴奇卡姆(Abū al-Husayn Bajkam al-Mākānī),前往阿瓦士镇压阿布-阿卜杜拉-巴里第。

      巴奇卡姆本名阿布-侯赛因(Abū al-Husayn),巴奇卡姆是外号,意为马尾巴或牦牛尾巴,按突厥习俗,马尾巴是兵权的标志。在奥斯曼帝国,算端使用装饰7条马尾的旗帜,维齐尔通常只能享用4条马尾,算端特许伊斯坦布尔的东正教普世大牧首使用3条马尾等等。巴奇卡姆早年在德莱木强人毛康手下,接受教育和训练,因此名字中包含毛康尼(al-Mākānī),意为“毛康的”,相当于他的姓,这是常见的奴隶起名方式。再如埃及算端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Baybars al-Bunduqdari, 1260—1277),最初被一位弩炮队长(bunduqdār)买做奴隶,因此以奔杜格达里为姓。

      由于主子毛康总打不过小马哥,巴奇卡姆与布益三兄弟一样,投靠了小马哥。935年1月,小马哥被手下的突厥奴隶刺杀,巴奇卡姆很可能是策划者。小马哥死后,巴奇卡姆与老战友图宗等人,投奔哈里发朝廷。巴奇卡姆最初的投奔对象,是哈里发的表兄弟哈伦-本-嘎里卜,打算加入禁卫军或神策军,但神策军眼高于顶,拒绝接纳他们,巴奇卡姆才投奔了大将伊本-劳亦克,按新主子的名字改名为巴奇卡姆-劳亦吉(Bajkam Ra'iqi)。大概正是因为这段波折,巴奇卡姆深恨巴格达的神策军。

      936年底,伊本-劳亦克做了大元帅,借助巴奇卡姆的突厥古拉姆之力,血洗巴格达神策军,彻底消灭了朝廷的中央军。作为酬劳,巴奇卡姆做了巴格达卫戍司令(sahib al-shurta),直译为警视厅长,9世纪塔希尔人强盛时,塔希尔人世代担任做卫戍司令。

      巴奇卡姆奉大元帅的指令,讨伐巴里第,顺利夺取胡泽斯坦首府阿瓦士,巴里第向东投奔法尔斯之王阿里-本-布益。恰好,布益三兄弟的老三艾哈迈德—未来的穆仪兹-道莱,刚刚结束不甚成功的克尔曼战役,正在寻找软柿子捏,既然巴里第主动跑来做带路党,大哥阿里就派三弟带兵出征阿瓦士。刚刚拿下阿瓦士的巴奇卡姆率军来到阿拉江(Arrajan),抵御布韦希军西进。巴奇卡姆与布益兄弟都曾经在毛康手下效力,此次重逢,依然不是对手,战败、失去阿瓦士乃至整个胡泽斯坦,巴奇卡姆向西撤退到两河中下游的重镇瓦西特(Wasit),向主公大元帅求援。

      瓦西特(Wasit)是倭马亚朝著名伊拉克总督总督哈查只(al-Hajjaj bin Yusuf, 661—714)所建,瓦西特意为“中间”,因为它在当时伊拉克两大重镇库法、巴士拉之间,正好适合震慑判服无常的伊拉克人。哈里发曼苏尔建立巴格达之后,两河中游的库法不可救药的衰落下去,瓦西特成了巴格达、巴士拉之间的最重要城市。

      巴里第本来打算依靠布维希人夺回阿瓦士,却发现引狼入室,自己一无所获,便离开艾哈迈德-布维希,前往瓦西特投靠巴奇卡姆,煽动后者夺取阿瓦士,两伙人兵合一处,果然将艾哈迈德赶出阿瓦士,但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关键时刻,大哥阿里从法尔斯出兵帮助小弟,再度夺取阿瓦士。巴奇卡姆逃往瓦西特,巴里第逃往老家巴士拉。至此,朝廷势力退出整个伊朗,布维希人从伊朗高原居高临下,俯瞰两河平原,虎视眈眈自相残杀的伊拉克。

      正在巴格达开府做大元帅的穆罕默德-本-劳亦克,对布维希人的崛起极为不安,为了赶走艾哈迈德-本-布益,派人到瓦西特,以将阿瓦士封给巴奇卡姆为诱饵,鼓励巴奇卡姆再度去与艾哈迈德-本-布益作战。然而巴奇卡姆却产生了异志,既然伊本-劳亦克能做大元帅,我为什么不能呢?在野心的驱使下,巴奇卡姆公开反叛大元帅。大元帅则联络在巴奇卡姆南方的巴士拉的巴里第,大元帅承诺,只要巴里第灭了巴奇卡姆,就把瓦西特送给巴里第,反复无常的巴里第欣然同意。大元帅、巴奇卡姆、巴里第三人中,巴奇卡姆身经百战,军事经验和能力远非另两人能比,在巴士拉附近轻而易举的战胜巴里第。巴奇卡姆的目标是杀进巴格达做大元帅,因此不但没难为巴里第,反而向巴里第道歉、媾和,两人约定,巴里第支持巴奇卡姆进京夺权,巴奇卡姆成功后,将手中的瓦西特送给巴里第。

      此时巴格达同样暗流涌动,哈里发拉迪早已愤恨大元帅的专横跋扈。被大元帅打压的前维齐尔伊本-木格莱,同样在寻找机会推翻大元帅,暗中邀请瓦西特总督巴奇卡姆、席亚尔王瓦昔木吉儿来巴格达,推翻大元帅。哈里发拉迪得知此事后,认为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向大元帅告发伊本-木格莱,大元帅大怒,逮捕伊本-木格莱之后,砍掉伊本-木格莱的右手,因为伊本-木格莱是著名阿拉伯文书法家。后来大元帅憎恨伊本-木格莱播弄是非,割掉后者的舌头投入监狱,伊本-劳亦克倒台之后,伊本-木格莱的命运也没改善,940年7月死于狱中。

      就在巴格达君臣互相残杀之际,938年9月,巴奇卡姆的大军从瓦西特北上。大元帅伊本-劳亦克无力阻止这位老部下进军,居然掘开巴格达附近的奈海赖旺运河(Nahrawan Canal),企图用洪水阻止敌人进军。奈海赖旺运河在伊斯兰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659年,穆斯林第一次内战期间,一些原来支持阿里与穆阿维叶打内战的穆斯林,退出阿里阵营,是为“退出派”(Khawarij),音译为哈列哲派。阿里不能容忍变生肘腋,率部突袭驻扎于奈海赖旺运河岸上的哈列哲营房,几乎全歼哈列哲派,然而哈列哲余党的报复更加凶猛,661年1月,刺杀了阿里,结束了30年正统哈里发时代(632—661)。大元帅掘开奈海赖旺运河,严重破坏了伊拉克的灌溉系统,70年前两河下游的黑奴起义,破坏了两河下游,这次破坏两河中游,又给两河流域的衰落填了一把柴。

      尽管如此,滔滔洪水依然未能阻止敌人进军,大元帅见势不妙,匆匆逃离巴格达躲藏起来。巴奇卡姆的百战雄师不战而下帝都。哈里发拉迪,是穆格台迪尔以来6位哈里发中,唯一获得善终的,以头脑灵活,善于见风使舵著称,赶忙将大元帅头衔转送给巴奇卡姆,君臣二人相处甚欢。

      巴奇卡姆身为第3任大元帅,面临着前任伊本-劳亦克相同的问题,就是领土日削,入不敷出。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巴奇卡姆还得找身边最软的柿子捏,同年10或11月,裹挟哈里发向北,进攻摩苏尔王纳绥尔-道莱。纳绥尔-道莱同样不是巴奇卡姆的对手,脚下抹油—开溜。就在巴奇卡姆君臣追杀纳绥尔-道莱之际,伊本-劳亦克在盖尔麦兑派(Carmathian)乱党支持下,以胜利者的姿态重返巴格达。939年2月,巴奇卡姆君臣赶紧撤军救老窝,伊本-劳亦克自知不是对手,双方握手言和,哈里发任命伊本-劳亦克为与东罗接壤的叙利亚总督,负责对东罗的圣战,伊本-劳亦克离京上任,巴奇卡姆君臣重返巴格达,逃出摩苏尔的纳绥尔-道莱回到摩苏尔继续做土皇帝。

      送走伊本-劳亦克这尊瘟神后,巴奇卡姆根据先前与巴里第的约定,将瓦西特送给后者,还娶了巴里第的女儿,任命巴里第为维齐尔,毕竟自己是武将,领兵打仗在行,理政收税是巴里第的专长,眼下朝廷财政极度困难,也只能请巴里第帮忙。同时,在巴奇卡姆、巴里第翁婿看来,眼下最大的敌人是风头正劲的布益兄弟,布维希人占据了底格里斯河两大支流—卡伦河、迪亚拉河上游,随时可以向两河流域进军。翁婿俩盘算着,分别从巴格达、巴士拉进军,夺回波斯的伊拉克(西伊朗)和胡泽斯坦。

      940年,巴奇卡姆、巴里第齐头并进,巴奇卡姆向克尔曼沙赫进军,巴里第向阿瓦士推进。巴奇卡姆初战告捷,但被布益兄弟的老二哈桑打垮,那边巴里第心怀鬼胎,盘算着趁巴奇卡姆新败,夺取女婿的大元帅头衔。8月,巴奇卡姆抢先罢免巴里第的维齐尔职务,并从他手中夺回了瓦西特城,巴里第逃往巴士拉以图东山再起,向女婿复仇雪耻。

      12月,长袖善舞的哈里发拉迪去世,巴奇卡姆拥立其弟穆台基(Al-Muttaqi, 908—940~944—68)为哈里发,有了废立之功,巴奇卡姆更不可一世,派人到皇宫,索取一大批皇室珠宝,更有甚者,带走死去的哈里发拉迪的3个女奴,因为之前巴奇卡姆在宫里听过她们唱歌,巴奇卡姆俨然成了阿拉伯版董卓。

      941年春,巴里第从巴士拉出兵北上,进攻瓦西特,巴奇卡姆领兵迎战,虽然略有波折,依然轻松战胜岳父。4月,志得意满的大元帅外出打猎,被一伙库尔德匪帮杀死,结束了3年大元帅生涯。巴奇卡姆的部众群龙无首,刚刚吃了败仗的巴里第趁机用金钱收买他们,于是巴里第因祸得福,平白得到一支大军,顺利拿下瓦西特和巴格达,维齐尔乃至大元帅,似乎已是囊中之物。可是巴里第同样面临着财政崩溃的难题,无法履行重赏巴奇卡姆旧部的承诺,为了活命,匆匆逃离巴格达,回到老家继续做草头王。7月1日,巴奇卡姆旧部组建军政府,拥立苦兰吉赤(Kurankij)为第4任大元帅。此时,身在叙利亚,心在巴格达的前大元帅伊本-劳亦克,见有机可乘,回到巴格达做了还乡团,罢免、囚禁苦兰吉赤,第2次担任大元帅。

      通宝推:看得真过瘾,
    • 家园 【原创】7. 伊拉克的一地鸡毛

      讲述布韦希王朝征服伊拉克和巴格达之前,我们先看看朝廷的形势和发展。如前所述,836年,第8任哈里发穆耳台绥木(Al-Mu'tasim, 796—833~842)迁都萨马拉,861年12月,第10任哈里发穆台瓦基勒(847-61)被杀,孟台绥尔继位,开启了10年动荡期(861—870),连换4个短命哈里发,从中央到地方都乱成一锅粥。870年,第15任哈里发穆耳台米德(870-92)继位,由哥哥、大将军王穆瓦法格摄政,891年大将军王去世,次年穆耳台米德也死了,由战功卓著的大将军王之子穆耳台迪德(Al-Mu'tadid, 857—892~902)继任为第16任哈里发。

      穆耳台迪德早年跟着老爹南征北战,平定两河下游的黑人起义,战胜不可一世的铜匠叶耳孤卜。继位之后,897/98年消灭盘踞波斯的伊拉克的道拉夫王朝,900年靠挑动萨法尔朝与萨曼朝互斗,俘获、杀死萨法尔王阿慕尔,让摇摇欲坠的阿巴斯朝起死回生,因此他是阿巴斯朝最能干的哈里发之一,也是纳绥尔(Al-Nasir, 1158—1179~1225年)之前,最后一位有权、有力的哈里发。

      穆耳台迪德在位只有10年,穆耳台迪德的儿子,第17哈里发穆克台菲(Al-Muktafi, 877/78—902~908)在位只有6年,还能勉强维持局面,最大成是利用图伦王朝内乱,于905年收复埃及。随着穆克台菲的死,黑衣大食的38年小阳春(870—908)就此结束。

      阿巴斯朝的继承制度继续混乱,几乎每个哈里发去世,都要引发一番动荡,穆克台菲死后,阿巴斯朝陷入第二动荡期(908—945)。维齐尔拥立穆克台菲的弟弟为第18任哈里发,号穆格台迪尔-比劳(Al-Muqtadir Billah, 895—908~932),意为神佑强力者(Mighty in God)或刚毅者。

      穆格台迪尔继位时年仅13岁,是继位年龄最小的哈里发,许多人不满这一继承安排,图谋通过废立哈里发干预朝政。最积极的是北方军阀侯赛因-本-哈木丹(Husayn ibn Hamdan ibn Hamdun ibn al-Harith al-Taghlibi, 895~916—918c)。前面说过,10年动荡期间(861-70),伊拉克北部哲齐赖(Jazirah)发生哈列哲派起义,当地地头蛇哈木丹(Hamdan)趁乱举事,割据哲齐赖及其首府摩苏尔。穆耳台米德哈里发朝,大将军王擒获哈木丹,然而哈木丹的儿子侯赛因又是大将军王手下悍将,因此在大将军王的保护下,哈木丹家族不但没有被铲除,反而强化了在哲齐赖的地位。从890年代后期开始,侯赛因-本-哈木丹为朝廷南征北战,参加消灭中西伊朗的道拉夫王朝,904-905年,参加收复埃及的战事,侯赛因在朝廷做官,侯赛因的弟弟阿卜杜拉做老家摩苏尔总督。908年穆格台迪尔继位时,侯赛因兄弟成了距离巴格达最近的地方实力派,地位相当于晚唐的凤翔军阀岐王李茂贞,奠定了哈木丹王朝的基础。

      在侯赛因-本-哈木丹的支持下,908年12月7日,维齐尔废黜穆格台迪尔,拥立著名的学者、诗人、修辞学家,第13哈里发穆耳台兹之子阿卜杜拉-本-穆尔台兹(Abdullah ibn al-Mu'tazz)为哈里发,此人是穆格台迪尔的堂叔,穆格台迪尔、阿卜杜拉-本-穆尔台兹的世系如下,数字是第几任:

      10穆台瓦基勒(847-61)—>13穆耳台兹(866-69)—>阿卜杜拉-本-穆尔台兹(908)

      10穆台瓦基勒(847-61)—>大将军王穆瓦法格—>16穆耳台迪德(892-902)—>18穆格台迪尔(908-32)

      新哈里发刚继位的次日,侯赛因-本-哈木丹离开巴格达,回到老巢摩苏尔。侯赛因刚走,娃娃哈里发穆格台迪尔的支持者们,尤其是穆尼斯-郝迪姆(Mu'nis al-Khadim, 845/6—933)与许多军人一起,再次把穆格台迪尔推上哈里发的宝座,逮捕伊本-穆耳台兹,在囚禁两天之后把他处死,阿卜杜拉-本-穆尔台兹在位只有1天,这位“一天哈里发”算不算哈里发有争议,因此阿巴斯朝的哈里发数量有37, 38两种说法。

      尽管侯赛因-本-哈木丹站错了队,毕竟手握重兵,是哈里发抵抗日益强大的东罗马其顿王朝的盾牌,娃娃哈里发朝廷不能把他怎么样,不仅不能追究他的罪责,反而颁赐荣誉赐袍(Khalat)安慰他。

      侯赛因-本-哈木丹是地头蛇,在巴格达中央,最有权势的有2个人,穆尼斯-郝迪姆(Mu'nis al-Khadim, 845/6—933)、可萨(Khazar)古拉姆出身的宿将(Rā'iq al-Khazarī)。郝迪姆(Khadim)是阿拉伯语的宦官,穆尼斯-郝迪姆早年跟着武士哈里发穆耳台迪德南征北战,现在废立穆格台迪尔的风波中站对了队,加上他是太监,深得小哈里发的母后宠信,行情一路看涨,随后又在对东罗、萨法尔朝的战役中屡立战功,成了朝廷首席将领。

      909年,自称阿里与法蒂玛后裔的欧贝杜拉-马赫迪(Imām ‘Ubaydullāh al-Mahdi, 873—909~934),在马格里布的突尼斯获得巨大成功,推翻享国百年(800—909)的艾格莱卜王朝,建立什叶派的法蒂玛王朝—史称绿衣大食。与之前的各路反贼和军阀不同,欧贝杜拉自称哈里发,公然与巴格达朝廷分庭抗礼。914年,欧贝杜拉在突尼斯站稳脚跟,便派其子、未来的第2任绿衣大食哈里发嘎义木(Abū l-Qāsim Muhammad al-Qā'im bi-Amr Allāh, 893—934~946),东征刚刚被朝廷收复的埃及,拿下亚历山大,哈里发派穆尼斯-郝迪姆去埃及,打退了这个强劲的挑战者,哈里发授予穆尼斯称号穆扎法尔(Muzaffar)—意为胜利者。

      915年,侯赛因-本-哈木丹再度反叛哈里发穆格台迪尔,穆格台迪尔派遣古拉姆宿将劳亦克(Ra'iq)前去讨伐,劳亦克败阵,穆尼斯-郝迪姆出征,战胜、擒获侯赛因,3年后侯赛因死于巴格达。但穆尼斯没有铲除哈木丹王朝,侯赛因-本-哈木丹的兄弟阿卜杜拉-本-哈木丹(Abdallah Abu'l-Hayja ibn Hamdan, ?—929)继续做摩苏尔总督,作为自己的外援。

      920-22年,穆尼斯再次打退法蒂玛王朝对埃及的进攻,因外胜法蒂玛,内平哈木丹,功高震主的穆尼斯让哈里发如芒在背,923年,哈里发将其打发到东罗马前线打圣战,穆尼斯凯旋而归,权势更加煊赫。927年,哈里发穆格台迪尔又一次派穆尼斯前去叙利亚前线,这次穆尼斯借口尚未收到军饷而拒绝接受命令,穆尼斯军中出现了反叛迹象,最终哈里发还是设法说服这位大太监去前线,暂时缓解矛盾。

      928年,在巴格达发生争执和残杀,一方是哈里发的表兄弟、名将哈伦-本-嘎里布(Harun ibn Gharib)及其支持者;另一方以巴格达的卫戍司令为首。哈伦杀了卫戍部队的许多人,权势大增、盛传哈里发任命哈伦为大元帅(Amir al-Umara),直译为“异密中的异密”,与奥斯曼帝国的贝勒贝(Beylebey)—“贝伊中的贝伊”相当。

      消息传到当时正在叙利亚的大太监穆尼斯耳中,他即刻启程返回巴格达。在巴格达卫戍司令以及摩苏尔王阿卜杜拉-本-哈木丹的协助下,穆尼斯打算武力夺取巴格达。穆格台迪尔大为惊恐,为安抚穆尼斯,将哈伦-本-嘎里布外放到叙利亚前线,封穆尼斯为大元帅,因此穆尼斯是帝国第一位货真价实的大元帅,也有学者认为哈伦-本-嘎里布是首任大元帅,无论谁是首任,从穆尼斯之后,大元帅都成了首席权臣的必备头衔,相当于中国魏晋时期的丞相加九锡。

      然而穆尼斯和阿卜杜拉-本-哈木丹没有就范,率军于929年2月进驻巴格达,第2次废黜穆格台迪尔,拥立穆格台迪尔的异母弟弟为哈里发,号嘎希尔-贝劳(Al-Qahir, 899—932~934)。

      穆格台迪尔(Al-Muqtadir Billah, 895—908~932)的第2次被废只持续了2天,巴格达市民起来反抗,杀阿卜杜拉-本-哈木丹、巴格达城的卫戍司令和穆尼斯的同党,第3次将穆格台迪尔(Al-Muqtadir Billah, 895—908~932)扶上哈里发的宝座。大元帅穆尼斯与起义者和解,保住了性命。穆格台迪尔重登哈里发宝座后,为了牵制穆尼斯,把巴格达的卫戍司令之职交给前已提及的劳亦克的儿子,即穆罕默德-本-劳亦克(Abu Bakr Muhammad ibn Ra'iq, ?—942)及其兄弟易卜拉欣。哲齐赖和摩苏尔城的统治权,由被杀的阿卜杜拉-本-哈木丹的儿子哈桑(Abu Muhammad al-Hasan ibn Abu'l-Hayja 'Abdallah ibn Hamdan al-Taghlibi)继承,后来哈桑获得封号纳绥尔-道莱(Nasir al-Dawla),意为国家的捍卫者,在纳绥尔-道莱及其弟弟赛弗(Sayf al-Dawla)-道莱—国家之剑—的统治下,哈木丹王朝的达到鼎盛。

      巴格达的混乱,加上法蒂玛人自称哈里发的榜样作用,西班牙的后倭马亚王阿卜杜-拉赫曼三世,也自称哈里发,这样穆斯林世界出现3个哈里发并立的局面。

      931年,大元帅穆尼斯和哈里发再次反目,因为哈里发解除劳亦克兄弟担任的巴格达卫戍司令职务,将劳亦克兄弟外放到两河下游的巴士拉,由与穆尼斯不和的穆罕默德-本-亚库特(Muhammad b. Yaqut)担任巴格达卫戍司令。亚库特(Yaqut)意为红宝石,当时奴隶常以珠宝命名,如刺杀哈里发欧麦尔的基督徒奴隶阿布-路路(Lu’lu’)—路路意为珍珠,为法蒂玛王朝征服埃及的西西里奴隶昭海尔(Jawhar)—意为宝石。从名字就能看出,亚库特是突厥古拉姆出身。

      在穆尼斯的威胁下,哈里发解除了穆罕默德-本-亚库特的卫戍司令之职,也免去其父亚库特的后宫总管之职,把这两个职务交给了劳亦克兄弟。亚库特被派往法尔斯和克尔曼,其子穆扎法尔派往伊斯法罕,另一子穆罕默德-本-亚库特派往锡斯坦,因为这个人事安排,来到伊朗的亚库特父子成了马尔道维奇、布益兄弟的主要敌人。

      虽然哈里发对大元帅做了重大让步,君臣之间的敌意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更为严重。932年初,哈里发邀请摩苏尔王纳绥尔-道莱南下,打算灭了太监大元帅,穆尼斯率领大批军队北上抗敌,大破哈木丹军,夺取摩苏尔,接着掉头南下巴格达,在巴格达附近战胜哈里发的军队,932年末,哈里发穆格台迪尔被叛变的柏柏尔亲兵杀死,人头送给大元帅,嘎希尔第2次登上哈里发宝座。

      930年前后的哈里发朝廷,已成为权贵们明争暗斗的舞台。哈里发们只能做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打发日子,不几天便撤换维齐尔,处罚和没收诸大臣或行省长官的家财等,即便这些事情也得听命于宫廷或军队中的权贵们。

      新哈里发嘎希尔,极为忌惮大元帅穆尼斯,拉拢大元帅的宿敌亚库特家族。大元帅则与维齐尔阿布-阿里-本-木格莱(Abu 'Ali Muhammad ibn 'Ali ibn Muqla, 885/6~940)结党,伊本-木格莱是著名的书法家。933年8月,嘎希尔策反了大元帅的一些部队,请穆尼斯及其主要党羽入宫,将这位90岁的大太监和党羽一网打尽。穆尼斯之死,虽然铲除了哈里发的心头大患,却也让仅存的中央军丧失战斗力,从此,哈里发从中央神策军的傀儡,变成边将和地方军阀的傀儡。

      大太监的同党维齐尔伊本-木格莱,躲了起来,等待时机反攻倒算。934年,在穆罕默德-本-劳亦克的支持下,伊本-木格莱废黜了这位1年零7个月的哈里发,挖掉其双眼,嘎希尔沦为乞丐沿街乞讨,活到950年。嘎希尔的后台穆罕默德-本-亚库特被捕,瘐死狱中,亚库特家族灰飞烟灭。伊本-木格莱与伊本-劳亦克拥立穆格台迪尔的儿子为哈里发,号拉迪-贝劳(Ar-Radi, 907—934~940),伊本-木格莱出任维齐尔。

      前面说过,931年,哈里发穆格台迪尔将劳亦克兄弟外放到两河下游的巴士拉,渐渐的他们在当地势力日增。到了嘎希尔朝(932~34),劳亦克家族的势力扩展到胡泽斯坦首府阿瓦士。进入934年拉迪朝,布益三兄弟的大哥阿里(Imad al-Dawla Ali ibn Buya),将触角伸向胡泽斯坦,只是阿里自知还不足与对抗中央,才退出胡泽斯坦返回法尔斯。席亚尔王朝的建立者小马哥马尔道维奇,一度征服胡泽斯坦及其首府阿瓦士,阿里将二弟哈桑送给小马哥做人质,就羁押在阿瓦士。

      935年1月,小马哥在伊斯法罕被手下的古拉姆刺杀,席亚尔王朝陷入混乱和衰退,哈桑-本-布益趁乱逃回法尔斯投奔大哥阿里,阿里顺势夺取部分胡泽斯坦。大部分胡泽斯坦,包括首府阿瓦士,重归穆罕默德-本-劳亦克(Abu Bakr Muhammad ibn Ra'iq, ?—942)。那些刺杀小马哥的突厥古拉姆,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投靠阿里-本-布益,另一部分由巴奇卡姆(Abū al-Husayn Bajkam al-Mākānī, ?—941)、图宗(Tüzün, ?—945)率领,前往阿瓦士投靠穆罕默德-本-劳亦克。

      巴奇卡姆等突厥精锐来投,令穆罕默德-本-劳亦克如虎添翼,正式拒绝向巴格达支付税赋,声称自己需要这些钱支付军费。

      还是在935年,费尔干纳突厥古拉姆的儿子,穆罕默德-本-突格只(Muhammad bin Tughj Al-Ikhshid, 882—935~946)出任埃及总督,建立埃及伊赫什德王朝。至此,巴格达周围出现了4个强大地方王朝,东方是法尔斯阿里-本-布益的布韦希王朝,西面是埃及穆罕默德-本-突格只的伊赫什德王朝,北方摩苏尔的纳绥尔-道莱的哈木丹王朝,南方巴士拉的穆罕默德-本-劳亦克,哈里发朝廷只剩下首都巴格达,穷得叮当响。

      通宝推:五藤高庆,环宇7504,
    • 家园 【原创】6. 挡不住的好运

      拿下法尔斯及其首府设拉子,阿里获得可靠的根据地,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不过此时阿里立足未稳,必先固本培元,为此他急忙派人到巴格达,抢在小马哥之前向朝廷清封。此时巴格达朝廷乱成一锅粥,没工夫搭理法尔斯,何况由土王治理地方在伊斯兰国家稀松平常,只要向按时足额称臣纳贡,朝廷并不很在意谁做总督,于是在934年9或10月,朝廷承认阿里为法尔斯总督,授予官方徽章,代价是阿里向巴格达缴纳贡金。阿里以眼下百废待兴,财政困难为名,请求朝廷宽限2年,将来全部还清,就这样,朝廷的使臣留在设拉子,一呆就是2年,直到死在设拉子,贡金还是一分钱也没给朝廷。这件事很能体现布韦希王朝对朝廷的态度,就是实用主义,阳奉阴违。

      布益兄弟的家乡德莱木,经过什叶派之栽德派的传教士的努力,普遍信仰栽德派(Zaidiyyah)—以第4伊玛目之子、第3伊玛目侯赛因之孙栽德(Zayd b. ‘Alī b. Husayn, 695—740)命名,布益兄弟信栽德派,因此进入法尔斯之初,与当地栽德派领袖栽德(Zaid b. ‘Alī al-Naubandaganī)合作,现在为了获得朝廷的承认,便放弃了手头的栽德,此人在历史记载中消失,很可能被阿里干掉了。大约10年后,阿里的小弟弟艾哈迈德-穆仪兹-道莱向巴格达进军时,另有个栽德派领袖随军,一副进了巴格达就推翻阿巴斯哈里发,换成栽德派传人的架势,随着艾哈迈德改了主意,这位栽德人离开巴格达回到塔巴里斯坦。

      小马哥追着阿里南下,却没有直接进攻法尔斯,而是从哈里发手里,抢走法尔斯西面的胡泽斯坦(Khuzistan)—现代伊朗的最西南角,从侧翼包围了法尔斯,也阻断了阿里从法尔斯向西进入两河流域/阿拉伯的伊拉克的道路。阿里反而成了哈里发、小马哥之间的调停者,请两家息兵停战,马尔道维奇欣然接受这个建议,条件是阿里承认马尔道维奇是他的宗主,在呼图白中提及他的名字。阿里服从,并把二弟哈桑—未来的鲁克尼-道莱(Rukn al-Dawla al-Hassan, 935~76),做为人质并带上许多珍贵礼品派往马尔道维奇处,布韦希王朝、席亚尔王朝、哈里发三家的纷争,暂时告一段落。

      马尔道维奇与老主公阿斯法尔一样,要么根本就不是穆斯林,要么只是假装信伊斯兰,实际信祆教、遵守古波斯的风俗习惯,对阿巴斯哈里发和伊斯兰教均深为反感。小马哥一直在谋求推翻哈里发王朝,恢复灭亡300年的萨珊帝国,摧毁巴格达城,重建泰西封。小马哥竭力恢复伊朗民族传统,按照最伟大的萨珊皇帝阿努细尔旺-库萨和一世(Khosrau I Anooshiravan, 531~79)的皇冠样子,制作了一顶镶有宝石的皇冠供自己戴用,登上金制御座就坐。935年1月,欣逢祆教传统节日纵火节(Sadeh),节日前夕,小马哥下令在伊斯法罕的母亲河扎因代河(Zayandeh River)两岸堆集起许多柴堆,按萨珊皇家习俗和古代庆祝此节日的盛况,点燃起各种灯火和这些柴堆,以示隆重庆祝。马尔道维奇于庆典前一天抵达伊斯法罕,巡视准备工作,认为与设想相差甚远,气派不够,过于简单,故而十分恼怒,决定惩治承办人。将领们害怕这位残暴成性的屠夫,为自己的生命担忧,因此想在马尔道维奇动手前干掉他。

      这次未遂叛乱被平息之后,马尔道维奇深感手下的突厥古拉姆不可靠,挑唆一贯仇视突厥人的德莱木人屠杀突厥人。前面说过,德莱木是山区,盛产优秀重步兵,为了弥补骑兵短板,德莱木强人们购买突厥奴隶做骑兵。德莱木自由人步兵与突厥奴隶骑兵互相看不上,除了民族、兵种、身份不同之外,还在于德莱木人普遍信什叶派,突厥人则是虔诚的逊尼派信徒。

      突厥古拉姆们为活命,决心奋力一搏,干掉马尔道维奇。1月的一天,当小马哥前去沐浴时,突厥古拉姆向浴室发起突然袭击,当场杀死小马哥,洗劫他的宫殿和财货之后,因怕德莱木军的报复而逃离伊斯法罕。这帮逃亡突厥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向南投奔法尔斯之主阿里,另一部分在巴奇卡姆(Abū al-Husayn Bajkam al-Mākānī, ?—941)、图宗(Tüzün, ?—945)的率领下,向西投奔朝廷的巴士拉总督穆罕默德-本-劳亦克(Abu Bakr Muhammad ibn Ra'iq, ?—942),巴奇卡姆、图宗后来都在朝廷中身居高位,搞的中央政府鸡飞狗跳,为布韦希王朝征服巴格达打开了方便之门。

      许多人乐见小马哥的横死,头一个当属宿敌阿里-本-布益,不仅阿里摆脱了这个名义上的主子,他放在小马哥处的人质,二弟哈桑也趁乱买通了看守,从胡泽斯坦首府阿瓦士逃回设拉子,令大哥阿里都对他刮目相看。从此布韦希王朝彻底与席亚尔王朝一刀两断,阿里派哈桑向北进军,从小马哥的继承者、弟弟瓦昔木吉儿(Vushmgir b. Ziyar)手里,抢夺中、北伊朗。

      老二鲁克尼-道莱-哈桑(Rukn al-Dawla al-Hassan, 935~76)的军事能力,似乎比大哥阿里更强些,顺利拿下伊斯法罕,从此哈桑也有了自己的地盘或根据地,虽然名义上听命于阿里,实际上自行其是,在他的地盘上发行的钱币上,只有哈里发和哈桑的名字,没有阿里。阿里本人则向西发展,抢走之前小马哥占据的胡泽斯坦北部,可叹小马哥英雄一世,都是为布益兄弟做嫁妆。

      拿下伊斯法罕之后,哈桑继续扩张,踏上征服哈马丹、剌夷、加兹温、库姆和卡尚之途。席亚尔新王瓦昔木吉儿,远不如哥哥马尔道维奇善战,被鲁克尼-道莱-哈桑打的走投无路,便想起了哥哥的老对手毛康,希望借毛康的手对付哈桑。

      另一个从小马哥之死受益的人,便是932年被小马哥赶走的这位毛康,他向东跑,投奔萨曼王奈斯尔二世,后者让他征服伊朗东南部的克尔曼,做了克尔曼总督。935年年初,得知马尔道维奇遇刺的消息,一心想夺回老家塔巴里斯坦的毛康,马上离开克尔曼,以萨曼朝戈尔甘总督的身份,进攻小马哥的继承者、弟弟瓦昔木吉儿(Vushmgir b. Ziyar),企图夺回塔巴里斯坦,但他不仅没能得逞,连戈尔甘也丢了。只是瓦昔木吉儿与布益兄弟的战争愈演愈烈,小瓦再次割让戈尔甘给萨曼朝求和,由毛康继续做戈尔甘总督。

      936年,布益兄弟的老幺艾哈迈德—后来的穆仪兹-道莱成年了,为使他亦有疆域进行独立统治,两位哥哥为他准备好大军,让他向东出征伊朗东南部的克尔曼。艾哈迈德在克尔曼的吉鲁弗特(JIROFT)地区与俾路支人作战时,左手严重受伤,致使失去肘部以下部分,右手亦失去1个手指,但他还是取胜了。然而总的来说,艾哈迈德的克尔曼战役并不成功,在俾路支人的顽强抵抗下,大哥阿里满足于克尔曼的名义称臣就让弟弟撤军了。

      原来此时两河下游的实际统治者巴里第家族(Barīdīs),正与巴格达朝廷打的一地鸡毛,担心被中央灭了,不惜引狼入室,邀请布韦希王军队入境。阿里意识到,这是西进两河流域的天赐良机,必须牢牢抓住,因此派艾哈迈德西进胡泽斯坦,经过数年的征战,艾哈默德-穆仪兹-道莱于945年不战而下巴格达。关于艾哈迈德的西线攻略,留待下文,这里继续说伊朗中北部。

      毛康在戈尔甘混迹多年,几经磨难终于故地重游,有了用武之地。在毛康的支持下,938年,席亚尔王瓦昔木吉儿从哈桑-鲁克尼-道莱手中夺回伊斯法罕,后者退兵到法尔斯的伊斯塔赫尔(Estakhr)—萨珊帝国的故都,在大哥阿里的力挺下,重整旗鼓。

      939年,毛康自认为羽翼丰满,与宗主萨曼朝决裂,割据戈尔甘独立了。这样,伊朗分为两大阵营,中亚萨曼朝与南伊朗布韦希王朝为一方,中北伊朗的毛康与席亚尔王瓦昔木吉儿为一方。正处于鼎盛的萨曼朝,派名将、石汗那土王阿布-阿里-艾哈迈德-石汗尼(Abu 'Ali Ahmad Chaghani, ?—955)去攻打毛康,经过7个月的围城,萨曼军夺回戈尔甘,毛康向西逃往剌夷。与此同时,哈桑-鲁克尼-道莱从法尔斯北上,从席亚尔朝手中再夺伊斯法罕。

      毛康西逃,萨曼军穷追不舍。940年12月25日圣诞节,萨曼军与毛康在剌夷城外决战,虽然毛康英勇奋战,还是被一箭射死,人头砍下送到布哈拉,献给萨曼王奈斯尔二世。至此,老一代德莱木强人,阿斯法尔、小马哥、毛康相继殒命,无一善终,只剩下毛康的堂兄弟哈桑-本-费如尚(Al-Hasan ibn al-Fairuzan),以及朝气蓬勃的新生代布益兄弟。

      萨曼大将艾哈迈德-石汗尼继续乘胜西进,推进到卡兹文、哈马丹一线,版图达到历史最大。942年,席亚尔王瓦昔木吉儿无奈之下,向萨曼朝求和、称臣,送上一个儿子做人质,艾哈迈德-石汗尼撤军回呼罗珊,途中传来萨曼王奈斯尔二世驾崩的消息,其子努哈(Nuh I, 943~954)继位,与前代一样,新王继位,又一轮内讧开始,萨曼王朝从此走了下坡路。席亚尔王朝趁机收复厄尔布尔士山脉南麓的城市,包括剌夷,一直在等机会的哈桑-鲁克尼-道莱率兵北上,一举夺取剌夷,将席亚尔王朝赶到厄尔布尔士山脉以北,沦为地方性小王朝,东、北伊朗的主旋律变成哈桑-鲁克尼-道莱与江河日下的萨曼朝之争。

      967年,席亚尔王瓦昔木吉儿与萨曼朝组成规模空前的联军,向剌夷进军,此时布益三兄弟只剩下老二哈桑,以布维希联邦主席的身份,召集布韦希诸侯们前往迎战,包括亲儿子法尔斯之王阿杜德-道莱('Adud al-Daula, 936—49~83),侄子伊拉克之王艾珠乌-道莱('Izz al-Daula)—老三艾哈迈德之子,争夺伊朗霸权的大决战似乎不可避免。但是,在两军对阵前几天,967年12月7日,瓦昔木吉儿在在一次狩猎野猪时从马背上摔下,神志不清,很快死去,席亚尔、萨曼联军失去领袖,不战而退,布韦希王朝由此而转危为安。之后席亚尔王朝、萨曼王朝更加衰落,不再具备争霸伊朗的能力和野心。

      布益三兄弟中,老二哈桑盘踞中、北伊朗,对抗东线的萨曼朝和席亚尔王朝。老三艾哈迈德从930年代开始,被大哥阿里派到西线,征服西伊朗和伊拉克,最终在945年拿下巴格达,我们先看看945年前的几十年,伊拉克发生了什么。

      通宝推:阿四,五藤高庆,环宇7504,
    • 家园 【原创】5. 兄弟们久等,布韦希王朝终于来了

      灭亡阿拉维王朝的阿斯法尔-本-希鲁耶(Asfar b. Shiruyeh),是个德莱木波斯人。他爹希鲁耶(Shiruyeh, Sīrūya),是波斯文的小狮子,萨珊皇帝居和多二世(Kavadh II, 628—628)外号就是希鲁耶。波斯语的成年狮子叫狮儿(shir),我怀疑中文的狮子来自波斯语的音译。阿斯法尔在中波斯文写作aswār,意思是骑马者,引申为骑兵、骑士。阿斯法尔根本不是穆斯林,其他德莱木将领要么不是穆斯林,要么刚刚皈依不久,或者假装信。

      917年聋子哈桑去世到928年阿拉维王朝灭亡的11年间,阿拉维王朝不断内战和内讧,冲突各方都引入或雇佣德莱木人打仗,阿斯法尔趁机扩大影响和势力,成了举足轻重的军事强人,头号对手是另一强人毛康-本-考基(Makan ibn Kaki, ?—940)。

      920年代后期,阿斯法尔被毛康赶出塔巴里斯坦,于是他投靠了萨曼王朝,名义上是萨曼朝的将领和地方官,带领萨曼军队与阿拉维王朝为敌。928年,阿斯法尔的大将马尔道维奇-本-席亚尔(Mardavij b. Ziyar, 890c—928~935)击杀阿拉维伊玛目,灭了阿拉维王朝,从此阿斯法尔成了塔巴里斯坦之王。

      之后几年,阿斯法尔继续向南向西扩张,征服厄尔布尔士山南麓的剌夷、加兹文(Qazvīn)等城市。随着实力壮大,阿斯法尔渐渐显露不臣之心,宣布独立,萨曼王奈斯尔二世打算灭了他,最终双方和解,阿斯法尔继续向萨曼朝廷称臣纳贡。

      阿斯法尔极端仇视伊斯兰教,曾将召唤穆斯林礼拜的穆安津(muezzin)从宣礼塔上扔下来,禁止穆斯林礼拜,拆毁清真寺等等。还向穆斯林征收歧视性的人头税,此前只有穆斯林政府向非穆征收人头税的份,现在阿斯法尔倒了过来。

      930年,阿斯法尔派一个弟弟和大将马尔道维奇,去德莱木山区征服土王穆罕默德-本-穆萨菲尔(Muhammad bin Musafir, c916~941)。

      穆罕默德的爹穆萨菲尔,本名阿斯法尔,阿拉伯化为穆萨菲尔,穆罕默德本名Salar或Sallar,波斯文意为王子、领导,穆罕默德是他的王朝建立者,因此叫穆萨菲尔王朝(MOSAFERIDS)或萨拉尔王朝(Sallarid)。该家族世代做德莱木酋长,首都塔罗姆(Tarom),力量比朱思坦王朝(Justanids)弱一些。前面说过,朱思坦王朝一直是阿拉维王朝的忠实拥趸,每次阿拉维人被敌人打得无家可归,总是朱思坦人收留他们。大约在910年,朱思坦王朱思坦三世(Justan b. Vahsudan)被兄弟阿里谋杀,阿里因此获得朝廷的青睐,做了哈里发的剌夷总督,朱思坦王由朱思坦三世的另一兄弟库萨和-卑露斯(Khusrau Fīruz)继任。919年,朱思坦三世的女婿穆罕默德-本-穆萨菲尔刺杀阿里,又在战场上战胜、杀死库萨和-卑露斯,此后朱思坦王朝一蹶不振,逐渐在历史中消失,穆罕默德-本-穆萨菲尔取代朱思坦王朝,成了最强大的德莱木国王,后来向西征服了阿塞拜疆,与从里海入侵的罗斯人对抗,在布韦希王朝崛起过程中,穆萨菲尔王朝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

      眼下穆罕默德-本-穆萨菲尔的实力还有限,被阿斯法尔军围困在老巢塔罗姆,穷途末路之际,穆罕默德写信给马尔道维奇,建议后者灭了残暴的阿斯法尔,他和阿斯法尔的老对手毛康都会提供帮助。就这样,马尔道维奇突袭并杀掉阿斯法尔的兄弟和一大批忠于阿斯法尔的将领。当马尔道维奇的军队逼近时,阿斯法尔的军队叛离,眼看形势不妙,阿斯法尔向东跑,投奔宗主萨曼朝。本来已经摆脱了追捕的阿斯法尔,贪恋留在阿剌模忒(ALAMUT, 后来暗杀派的老巢)的财宝,又掉头来取,在卡兹文附近被马尔道维奇堵个正着,兵败身死,马尔道维奇与毛康以尔布尔士山为界,瓜分了阿斯法尔的地盘,山南的剌夷等地归马尔道维奇,山北的塔巴里斯坦归毛康,以马尔道维奇的父亲席亚尔命名的席亚尔王朝正式建立。

      马尔道维奇本名阿布-哈查只(Abu Hajjaj),马尔道维奇是外号,意为能与他人打成一片者。

      小马哥马尔道维奇与毛康的蜜月很快结束,932年将毛康赶出塔巴里斯坦,马尔道维奇接管了阿斯法尔的全部地盘,毛康则投奔萨曼王朝避难。在南线,马尔道维奇占领哈里发的哈马丹、伊斯法罕,深入伊朗中部。哈里发穆格台迪尔(Al-Muqtadir, 895—908~932),派大元帅(Amir al-Umara)、表兄弟哈伦本嘎里布(Harun ibn Gharib)讨伐马尔道维奇,还是失败。席亚尔王朝达到鼎盛,北到里海,南到伊斯法罕以南,版图远比阿拉维王朝大。

      既然叫做极盛,就说明小马哥的好运到头了。毛康手下有3位兄弟—阿里、哈桑、艾哈迈德,都是俗而又俗的名字。哥仨的祖父是方纳-库萨和(Fannā Kosrow),父亲是渔夫布益(Buya),11世纪的著名学者比鲁尼(Biruni, 973—after1050),提供了一份几乎肯定是伪造的家谱,证明布益家族是萨珊皇室的后裔。著名历史学家伊本-阿西尔(Ibn al-Athīr)记载道,有个占星家告诉布益,你的3个儿子就像一棵树上的3个萌芽,每个都将繁盛起来。

      阿里死于949年,终年57岁,应该生于891/92年,《伊朗百科全书》说他生于894/95,不知来历。阿里早年给萨曼王奈斯尔二世做过侍从。不知是自己决定的还是奈斯尔二世的推荐,阿里加入毛康的队伍,跟着毛康南征北战多年,混成了高级军官,又将2个弟弟哈桑、艾哈迈德带入毛康军中。现在主公混不出头,他们决定下船,大哥阿里对毛康说:一段时期以来,我们以及我们的属下一直成为你的累赘包袱。现在最好还是让我们离开,待到你的情况有所好转后,我们再来报效你。从此,布益兄弟脱离毛康,投奔小马哥。

      阿里兄弟与死去的阿斯法尔、小马哥、毛康都是老战友,彼此很熟,小马哥知道阿里的才华,对他来投奔,颇有韩信归汉的喜悦。既然人家来了,就得给个官做,小马哥封他为卡拉季(Karaj)总督。这个卡拉季不是现在德黑兰附近的卡拉季,而是哈马丹东南方96公里处的同名城市,位于从北方剌夷到南方阿瓦士、西部哈马丹到中部伊斯法罕,两条大路的交汇点。

      拉希德-哈伦哈里发在世时(786—809),封阿布-道拉夫-嘎西木(Abū Dolaf Qāsem b. ‘Isā)为波斯的伊拉克总督,从此道拉夫家族以卡拉季为首都,世代统治西北伊朗,直到897/98年,才被好战的哈里发穆耳台迪德消灭。但是朝廷始终无法安定西伊朗,卡拉季周围的山区,盘踞着一帮半伊斯兰什叶派、半祆教马兹达克派的胡拉米教(Khurramites)教徒,当地一直动荡不安。

      阿里带着2个弟弟出发前往卡拉季不久,小马哥就后悔了,觉得不该把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人杰阿里,赶忙派人到剌夷,向弟弟瓦昔木吉儿(Vushmgir b. Ziyar)送密信,让弟弟滞留阿里。小马哥的信先到了宰相侯赛因-阿米德(Husayn Amid)手里,此人素与阿里相厚,立即让阿里连夜出发去卡拉季。次日天明,侯赛因-阿米德才把小马哥的书信给瓦昔木吉儿看,瓦昔木吉儿正要派人追回阿里,侯赛因-阿米德劝阻说,即使阿里被截住,恐怕也不会返回,甚至会逼反阿里,不如将错就错假装没这回事,大家还能继续相处。

      到了卡拉季,阿里一面广施恩惠招兵买马,一面向外扩张,征剿胡拉米教徒,既掠夺财物,又锻炼、扩大队伍,正是龙游大海,虎入深山,不复为池中之物,让小马哥追悔莫及。小马哥东面是萨曼王朝、西面是哈里发朝廷,都不好惹,为了不战而灭阿里,小马哥煽动阿里的手下推翻阿里,阿里具有天生的领导魅力,小马哥的计划流产不说,更让两人的矛盾公开化。933年,小马哥与萨曼朝和解,将戈尔甘送给萨曼朝,换取东方的安全,集中力量南下镇压阿里—未来的伊麻德-道莱。

      阿里也没闲着,知道小马哥肯定会来对付自己,现在手头力量不足,小马哥征战多年,绝非易与之辈。阿里的对策是离开卡拉季,带领900精兵东征属于哈里发朝廷的中伊朗名城伊斯法罕(ISFAHAN),伊斯法罕总督亚库特(Yakut)带领1万中央军迎战,两军人数比例悬殊,高达11:1。然而开战前却发生了戏剧性一幕,亚库特的中央军中的德莱木人集体叛逃,兴高采烈的投奔阿里,于是阿里几乎兵不血刃的占领伊斯法罕。

      阿里轻易征服伊斯法罕让哈里发和马尔道维奇都大吃一惊,尤其是小马哥,想通过两个途经来翦灭阿里,一方面软硬兼施地召回他,另一方面则派弟弟瓦昔木吉儿率大军南下伊斯法罕。阿里在获取伊斯法罕后,虽说兵力、财力大为增强,依然没有把握战胜席亚尔军队,便离开伊斯法罕,向南偏西7点钟方向进发,奔向法尔斯西部的阿拉江(ARRAJN),当地军队与伊斯法罕守军一样,投奔了阿里。阿里前脚离开伊斯法罕,追踪他的瓦昔木吉儿便占领了伊斯法罕。但在哈里发强严厉的信函逼迫下,瓦昔木吉儿将伊斯法罕还给朝廷的总督亚库特,这样,伊斯法罕的亚库特隔断了席亚尔王朝与阿里,阿里暂时不用考虑席亚尔朝的威胁了。

      阿里在阿拉江渡过932年冬季,933年开春向东方的法尔斯攻略。法尔斯地区有个影响很大的什叶派领袖—栽德(Zaid b. ‘Alī al-Naubandaganī),很可能是阿里的后裔。栽德知道阿里是什叶派信徒,因此联系阿里,希望借助阿里的军力与哈里发分庭抗礼。有土著做带路党,阿里的事业突飞猛进,在一场决定性战役战胜亚库特之后,阿里扫清了征服法尔斯的道路,934年5或6月,阿里进入法尔斯首府设拉子(Shiraz)—著名的玫瑰、蔷薇与夜莺之城,布韦希王朝正式建立。从此一直到1062年,设拉子一直在布韦希王朝手中。

      通宝推:五藤高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