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霍光废立昌邑王是私心自用吗?-兼与曹仲德商榷 -- 温相

共:💬22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霍光废立昌邑王是私心自用吗?-兼与曹仲德商榷

    曹仲德是我网上结识的好友之一,我喜欢他文章中的立意、论辩以及平和探讨问题的风格,不过,最近,抽时间看了一下仲德的霍光废立昌邑王一文,却觉得有些必要同曹二哥掰一掰腕子、较较真。当然,这也是我的一家之言,如果有什么浅陋的地方,还要请曹二哥和其他弟兄们一并指出才是。

    曹文的关键在于说霍光废立昌邑王有很大的阴谋在其中,凭证之一就是那番“当断不断”的绝望的呼喊。自然,还有其他佐证,不过,我以为并不能因此就断定霍光是私心自用或者别有他谋。

    中国封建史上最讲究的就是纲常二字,它的重要性就如同肛肠之于人体一样。虽说它们是同音不同义的两个词组。(1989年经国家卫生部备案,省级卫生厅批准,全国有十五家省级人民医院的肛肠科可以分离出来单独设立肛肠医院,九十年代以后,出于经济角度考虑,牙科等才陆续分离出来,从此可以看出来肛肠疾病治疗的重要性,此为题外话)

    君主在中国封建时代是至高无上的象征,他不仅被神化同时也被具体化,凡是对抗君主的行为都被称作天字第一号的罪行,凡是企图夺取君主既得地位的不要说臣子就是皇族主要成员也一律会遭到“千秋万代”的唾弃。即便是那些取得成功的皇帝也是始终逃脱不了这样的谴责,自己也对这段历史讳莫如深。例如明成祖朱棣。中国古代修史在隋唐的时候还能够对前代君主做一定的批评与揭露,然则到了明清时期,出于封建正统思想的加强,奉旨修撰的前代史已经不能对前朝君王的某些行为直接提出批评,皇帝这个字眼被空前的抬高到一切伦理道德之上,不论他是前朝皇帝还是现在皇帝。明史作者对于明英宗这种直接导致明朝中衰的昏庸之主,非但没有任何责难,反而说什么“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可是,对明成祖朱棣尽管也极尽赞扬称颂之能事,但还是指出“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用倒行逆施这类比较重的字眼的评价在明帝本纪中是不多见的,而其理由自然和明成祖得位不正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明史破天荒的不惜花费笔墨大肆记录反抗朱棣靖难战争的人们,其目的也是昭然若揭的。不独后来史家,就是在当时,刘基的儿子刘?Z作为朱棣曾经的密友当面就对已经做了皇帝的朱棣说:“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刘?Z称呼朱棣不叫陛下,而仍旧称呼殿下,可见封建正统思想在明初就已经深入人心,更不要说以禁锢人们思想著称的明史了。

    而在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比如魏武帝曹操,因为他生前有过挟持天子的丑陋的记录,所以,后代史家一直不原谅他,不仅史家不原谅他,包括封建皇帝也亲自出面对曹操父子大加挞伐。唐太宗李世民在做亲王的时候曾经对曹操赞美有加,一旦政变上台以后马上指出曹操的缺点,随着他统治的日益巩固,对曹操的指责也逐渐升级,尽管如此,李世民对曹操还算是比较尊敬的,他一直称呼曹操为魏太祖武皇帝。到了两宋时期,除了宋真宗对曹操加以赞美外,其他皇帝对曹操的印象都很泛泛,特别是到了南宋时期,曹操几乎成了一个过街老鼠人人可以喊打了。封建正统史家司马温公虽以曹魏为三国的正统但是对于曹氏父子却没有什么具体的赞赏,在他给宋神宗上表中对于曹操是大加贬斥。等到了满清统治中国时,正统观念已经达到顶峰阶段,一向蔑视群臣为奴仆的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因为看到北宋学者穆修写了一篇称赞曹操的《魏武帝帐庙记》而且被《四库全书》的编者给予收录,立刻“龙颜大怒”,乾隆大骂穆修是“贻玷汗青”同时命人把此文永远删除,不得留有任何痕迹。也是这位爱新觉罗?弘历还亲自出面追封胜国逊帝朱允?晌?惠皇帝,(明清一向是誓不两立的)为什么对曹操这么大的脾气呢?这也很简单,这就是因为曹操虽也是一代帝王,但是,因为做了有违封建正统思想主题精神的事情,所以,即便是贵为皇帝也不能给予丝毫的宽假。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武则天,武则天的能力应该远在唐高宗及其儿子之上,如果真的以能力来论,她无疑是唐太宗最好的政治继承人之一,可是,历代对她的评价都不高,除了固有男尊女卑的观念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武则天篡了唐代的皇位。所以,她的能力也好,眼光也罢都将在这一错误行为下被压缩起来。

    总而言之,在封建史上,举凡是皇帝,他的任何缺点天大的毛病都会小而化之;相反,他的哪怕一丝一毫的优点都会被大肆宣扬。作为臣子呢?他的一切优点都将在皇权的阴影下给予笼罩,而一丝一毫的缺点都立刻被检举出来。

    然而,就在这种封建正统思想越来越得到强化的时候,还有几个人是幸免于难的,其中就有霍光。

    (未完待续)

    元宝推荐:香山居士,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再补充一段张敞的奏章

      (一)张敞的奏章:

      会昌邑王征即位,动作不由法度,敞上书谏曰:“孝昭皇帝蚤崩无嗣,大臣忧惧,选贤圣承宗庙,东迎之日,唯恐属车之行迟。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倾耳,观化听风。国辅大臣未褒,而昌邑小辇先迁,此过之大者也。”后十余日王贺废,敞以切谏显名,擢为豫州刺史。

      班固说张敞是因为刘贺动作不由法度上的奏章劝谏,但奏章中那有这方面并进而劝刘贺进德修业呢,这奏章的中心是这句“国辅大臣未褒,而昌邑小辇先迁,此过之大者也”。这也说得很清楚了嘛,“过之大者”不是什么动作无节淫乱不孝,而是亲近昌邑故臣,疏远“国辅大臣”,所谓“国辅大臣”,说白了也就是霍光罢。

      这和龚遂劝刘贺驱逐昌邑群臣进先帝大臣子弟于左右何其相似

    • 家园 曹二哥仲德 呵呵 他有这么老吗

      这小子这回有资本吹嘘了

      以后签名档里可以写上一句

      著名网络作家 xxx曾称欧为二哥仲德

    • 家园 【原创】霍光废立昌邑王是私心自用吗?(续)

      前面我们说过,在唐宋以后的王朝中,封建正统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唐太宗以千古一帝的身份仍旧因为玄武门之变而成为他的圣德之累,明成祖尽管开疆拓土,毕竟还要给加诸倒行逆施的字眼。假如霍光在废立昌邑王这件大事上诚如曹文所说的那样私心自用的话,他的历史地位与历史评价早就摇摇欲坠了,不但汉宣帝不会把头等功臣的称号留给霍光(当然只说是霍氏,但是,官衔都是霍光的),而且,后代帝王也没有义务一再宣扬什么伊霍故事了。霍光再大的权柄也不会遥控他死后人们特别是封建帝王将相们对他的评价吧?

      霍光所立的昌邑王刘贺此人是不是像曹文中所说的那样,他的那些罪名或者秽行是霍光等人强加给他的呢?考诸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刘贺这个人是典型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纨绔子弟。资治通鉴作者司马温公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汉武帝病故以后,身为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居然“武帝之丧,贺游猎不止。尝游方与,不半日驰二百里。”中尉琅邪王吉不得不上书建言。在刘贺身边工作的亲随人员眼中,刘贺又是什么样呢?王吉说刘贺是“不好书术而乐逸游”,对于王吉的建言,因为其中一部分确实是为了刘贺的身体健康着想,而且全文义正词严、无可辩驳,所以,刘贺嘉奖了王吉,可是,刘贺并没有听从王吉的建议,仍旧“其后复放纵自若”。当若干年以后,汉宣帝掌权,对刘贺不太放心,让张敞监视他,并且许以特命,可以便宜行事,但是,张敞报告宣帝说此人确实能力低下,汉宣这才放心了事。从这一个侧面来看,刘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低能儿。

      霍光在汉昭帝死后,与大臣们商量的本意是立广陵王,这是按照封建宗法来议立的,因为广陵王是汉武唯一的一个在世的儿子,但是,“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广陵王本人早就失宠于汉武帝,所以,不能作为武帝、昭帝的接班人出现。其后这才选定昌邑王,之所以选择昌邑王也是因为血缘的关系,昌邑王刘贺的父亲是武帝的爱子,为李夫人所出,以后李广利密谋与丞相议立此人,事泄昌邑王本人并没有受到什么牵连,说明汉武帝对他是比较喜爱的。所以,霍光等人决定推立他为皇帝,刘贺同时也是汉昭帝的亲侄子,下昭帝一辈,所以,继承昭帝的皇位也是顺理成章的。

      关键是这位刘贺实在是个扶不起来的天子,历史上记载,此人到了东都门,身边人告诉他这是长安的东门,应该按照礼法哭泣才行,可是,这位少爷居然说:“我嗌痛,不能哭。”到了长安的城门口,身边人继续用礼法来告诫他,他还是坚决不哭,直到了未央宫前才装模做样的哭泣起来,皇帝是封建礼法的维护者,况且刘贺以外藩即立,更应该注意对先帝的礼仪,但是,刘贺居然连这种原则是非都不顾,后代说他“天资喜由乱亡,终不见仁义。”是有一定道理的。

      刘贺即位以后,糊涂事荒唐事接二连三的冒出来,资治通鉴和汉书上已经有了记载,此不赘。有人提出当刘贺被废时,有司列举了他在短短二十七天中做了1000多件荒谬的事是当权者对刘贺的侮蔑,这其实也好理解,比如前秦的苻生,老皇帝苻健刚死,他就把老爹留下的辅政大臣杀了若干,南齐的萧宝卷在父亲齐明帝的葬礼上居然拿大臣的秃头开心取乐,凡此种种,在对照一下刘贺做帝王之前的所作所为,就会知道此人之被废实在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的。

      汉书上记载的那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话,不为资治通鉴所取,这句话从刘贺的身边人的角度非常容易理解,这些助纣为虐的人最大的忌惮就是霍光,如果剪除了霍光,再就没有人可以对刘贺做出直接的批评了。霍光是权臣不假,但是,如果说霍光仅仅出于私人的考虑就废除了刘贺,单凭无头的话来断定是难以成立的,如果霍光真的是一个权欲熏心的人,那么他倒宁可选择这么一个荒淫无道的君主做皇帝,宁可选择这么一个外藩地位的人来名义上的统治天下。古往今来怀有贰心的权臣们有主动选择自己的主上是英明神武之辈的吗?

      当刘贺已经被废很久以后,(汉宣帝执政后期,霍家已经被灭)有人对他说“前见废时,何不坚守毋出宫,斩大将军,而听人夺玺绶乎?”刘贺居然认真的回答道:“然。失之。”一个糊涂虫的形象活脱脱的跃然纸上了。刘贺身边的近臣龚遂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似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王说其谄谀,常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这个刘贺直到生命最后的关头也没有把龚遂的这番直言听进去。

      霍光废了刘贺以后,扶持汉宣,仍旧出于严格的遵守封建礼法,没有丝毫逾越。汉宣是戾太子刘据的孙子,也是刘贺的子侄辈,按照统绪是完全成立的。此后,在议及戾太子死后的政治待遇时,霍光仍旧坚持武帝时期的版本,等到汉宣自己执政以后,仍旧没有因为已经族灭霍氏而改动对自己祖父、父亲的评价,这从侧面也说明霍光一直是坚持站在封建正统思想这一边的,惟其如此,后代尽管对他执政的最后几年中走向专擅和他的家族因为犯上而受到族灭抱有微词,然而依旧肯定霍光为“任汉室之寄,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

      司马温公在论述霍光的一生时也指出:“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同时也指出霍光家族之所以有那样的下场,汉宣帝本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向使孝宣专以禄秩赏赐富其子孙,使之食大县,奉朝请,亦足以报盛德矣;乃复任之以政,授之以兵,及事丛衅积,更加裁夺,遂至怨惧以生邪谋,岂徒霍氏之自祸哉?亦孝宣酝酿以成之也。”温公还批评汉宣“夫以显、禹、云、山之罪,虽应夷灭,而光之忠勋不可不祀;遂使家无噍类,孝宣亦少恩哉!”对比楚庄王处理斗越椒事件反观汉宣,汉宣帝确实做的不如前人。

      综上所述,把霍光废立昌邑王一事曲解为霍光私心自用甚至提升到阴谋一类,我以为不能令人信服。

      • 家园 另外

        “不好书术而乐逸游”这个,我认为是可信的,这也不算太大的毛病,就说汉武帝也常常爱偷偷跑出宫去玩嘛

        不过司马光把这个和不孝联系起来,说汉武帝死的时候他还“游猎不止。尝游方与,不半日驰二百里”,不知道这是从哪找来的材料,我大致算算,汉武帝死的时候刘贺最多才八九岁吧……

        • 另外
          家园 《汉书?王吉本传》中记载这么一段:

          而王好游猎,驱驰国中,动作亡节。

          这一段也说明刘贺还在昌邑王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王吉因此而上书,上书内容和资治通鉴中所载类同。

          至于你举了汉武的例子同刘贺相提并论,我以为不然,汉武还不是一个“不好书术而乐逸游”的皇帝吧,虽说他也有冶游的经历,但是,和刘贺的荒唐还是有区别的。

          • 家园 《汉书?王吉本传》里面没有武帝死的时候他还游猎不止这个

            不喜欢读书喜欢游猎,也算正常的少年心性吧,虽然对于讲究仪态雍容的皇帝来说,可以算是一个缺点,但我觉得还不能构成仅当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废掉的原因

            • 家园 从王吉、龚遂两个人给刘贺的上书情况看:

              刘贺确已闹到了不像话的地步,王吉、龚遂二人以后在汉宣时也以敢言著称,也以能员闻名,他们应该不是那种博取令名的人,他们一再上书告诫刘贺停止胡闹,应该说明一些问题的。

              而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来就是护国者应该首先遵从的,二十七日废除刘贺除了说明刘贺的昏乱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外,似乎还没有有力证据说霍光是恐惧刘贺不易摆弄吧?而你文中核心观点则是说刘贺构成霍光揽权的最大威胁,从而引发所谓的废立阴谋,我以为未免武断了。

              • 家园 王吉和龚遂两个人要分开看

                就汉宣帝一朝来说看,王吉是以直言闻名的,但史书记载的他在昌邑给刘贺的上书就看不出“闹到了不像话”的内容,他的劝谏就两次,一次是说游猎国中有废农时,另一次说应该委政霍光自己不要管事。

                比较有内容的是龚遂的奏章,说刘贺亲近小人,社稷将危云云都是他的奏章里面的,〈五行志〉里面列举的神异内容也是和他相关的,而且语言非常激烈

                但我们看龚遂恰好就不是一个太能直言无隐的人,汉宣帝时代他没留下任何直言记载,倒是有相反的东西,他给汉宣帝讲怎么把渤海治理好的,说了什么呢,就一句马屁:“皆圣主之德,非小臣之力也”。对比赵充国类似局面下的反应,有愧多也(所善浩星赐迎说充国,曰:“……将军即见,宜归功于二将军出击,非愚臣所及。如此,将军计未失也。”充国曰:“吾年老矣,爵位已极,岂嫌伐一时事以欺明主哉!兵势,国之大事,当为后法。老臣不以余命一为陛下明言兵之利害,卒死,谁当复言之者?”卒以其意对。)

                龚遂在昌邑的事迹有多少是后来补进去的,我觉得是个问题。仔细观察一下的话,就会发现〈汉书〉中揭露刘贺罪状细节如在路上采女,推说嗓子痛不哭云云的部分几乎全部是涉及到龚遂的。

                对了,龚遂的这些还都不是有据可稽的奏章,全是当面对刘贺说的话,应该是龚遂自己的回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