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浅议当前国内流行泛滥的几个观点 -- 中三浪

共:💬83 🌺409 🌵3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茅于轼这位老先生有时很天真,而大多数人想法很复杂,

      所以就拧了。

      就拿买粮食这事来说,茅光从经济学角度看,不问政治。偏偏很多中国人喜欢谈政治。于是茅就悲催了。

      • 家园 中国人买粮食不用谈政治

        我就跟你讲经济,14亿人口万一遇到粮食短缺,卖主要抬价你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你可千万别说“友邦们”看到14亿中国人挨饿不会涨价哦,就算有极个别真铁杆无偿支援我们,那也是杯水车薪啊。有空你关注下国际粮食期货价格,个别小国家动荡都会造成巨大波动,要是摊上中国这个头,想想都恐怖。还有一个供应量的问题,都不用说涨价,我就问个简单问题,全世界每年多出来交易的粮食能喂饱14亿人么?到时候就只有一条路了,打仗去抢粮食。

        记住哦,不是你们家买大米,哪怕价格翻几倍,饿肚子的时候你咬咬牙也就买了,现在的单位是14亿啊,朋友。

      • 家园 他天真?有这样想法的你才天真
      • 家园 从经济学角度也是不可行的

        全世界每年的粮食贸易量才中国粮食产量的一半,我们进口10%的粮食就会让世界粮价涨个300%

        通宝推:普鲁托,
        • 家园 您是在事言事的人,河里已经很多人不这样了。

          茅于轼老先生的粮食问题是从经济学角度考虑的,行或不行,可以讨论。

          有的人非要从政治角度考虑,风马牛不相及嘛。有的人一上来就气不打一处来,不知道他那儿被惹毛了。

          我知道茅于轼在河里不受待见,但不受待见的方式却也不怎么高明。

          ----------下面我具体说说那个“18亿亩”红线,不感兴趣就飘过---

          我记得国家曾组织农业专家论证过,按中国人口发展,粮食安全的边界线是19亿亩耕地,只不过当时已经被突破,所以只好定下18亿的红线。

          茅于轼认为,粮食是可以从国外购买的,所以不必死守18亿亩的红线,而释放出来的土地可以产生其他更大的经济效益。显然他的观点只是纯粹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问题。

          如果反对他的结论,应该从经济学上进行论证才对。偏偏很多人要从政治上上手。

          很多人认为如果粮食过度依赖进口,很容易被人(美国?)拿捏住命脉。

          这个政治观点现在正确,但将来不一定正确。

          比如,乐观的看,按中国现在的发展二、三十年,每大洋都有中国的航母在游弋,那时谁又会不卖粮食给中国、谁又能卡住中国的粮道?

          所以,茅从经济学角度的结论(正确与否再说)是有较长期的意义的,而那些政治角度的结论会很快随着政治基础的改变而变得没意义。

          • 家园 看来你不了解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

            首先,现在的粮食生产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看天吃饭,除非能源供应有突破的发展,能近乎无限量地供应廉价能源。

            其次,现在有潜力大规模出口粮食的国家只有一个,美国。你觉得什么情况下中国可以逼的美国不得不卖你粮食呢?

            总之以目前的技术条件,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只能靠自己来保障的粮食。

            老矛连这些最最基本的东西都不管就说可以减少耕地,这就真的可以诛心了。

          • 家园 这位茅爷经济学也不怎么合格吧

            粮食属于刚性需求,价格的高低对需求的影响比较小。对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国家来说,如果粮食出现问题,那就是天大的问题。第一是价格高的问题,还有就是根本买不到的问题:粮食不是价格高别人就可以多出来卖给你;你出的价格再高,难道别人还会饿肚子卖给你他自己的粮食?

            茅老头说得好听点,就是个市场经济的原教旨主义者,根本无视实际情况。在他看来,爱国和卖国也是能够市场化买卖的,如果价格足够高,卖国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 家园 【转】从民间到“主流”、逆向的经济学家

              转自百度百科的一段话:

              茅于轼是争议极大的经济学家,1993年,创办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是茅于轼人生的分水岭。这是一家民间经济研究所,在美国人眼里,只要是民间的,就会是公允的;只要是民间的,政治就是正确的。美国福特基金会带有偏见地看中了茅于轼和他的研究所,开始资助他的研究项目,这个信号传递给某些“经济学家们”,这些“经济学家”第一反应就是,既然是福特基金资助,那一定“经济成了家”。于是,一改以前对茅于轼冷漠的态度,接纳了他。茅于轼成“家”而暴得大名,是一个从民间到“主流”的逆向过程。

              茅于轼没在有影响的经济学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就硬指标而言,茅于轼不合格。茅于轼缺席了中国最初每一次的重大经济变革,而他极力鼓吹的“教育产业化”、“高校学费涨价”,实践证明,是一次彻底的失败。在实际操作中,茅于轼也就不合格。唯一能说明茅于轼“经济学家”身份的,是1985年出版的《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一书。然而,同样内容的书,早在1939年就已经在前苏联面世,作者康托洛维奇凭此书获得了197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时间都早于茅于轼成书时间十四年之久。这不能叫学术成果,倒与学术腐败、抄袭论文是一般面目。而《谁妨碍了我们致富》这类畅销书,只是经济学爱好者的作文,尽管不乏阅读趣味,但与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关系不大。

              天则经济研究所和传知行经济研究所得到资助“就包括福特、CATO Institute、企业基金会(AEI)、遗产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亚当斯密社 Adam Smith Institute、开放基金会(索罗斯的那个)、国家民主基金会(NED,直接或间接),大部分都是右翼社团或者特殊使命社团”。他们也许不会有明确的指令,但一定会通过有选择的交流和有目的的探讨来推销对他们有利的理论。至少他们要对得起基金会的股东。

            • 家园 茅火车司机出身算什么经济学家?
          • 家园 开玩笑,是老茅先说买不到粮就说明政府不好

            自己先搅合政治,就不能怪人家用政治来批评了。

          • 家园 其实18亿亩是个数学问题,老茅经济学家捞过线了
          • 家园 俺脚着老兄厚道,但可能窄了。

            原本就事论事应该是我们最基本的原则,可在这里论纯粹经济学是不合适的。老马著述政治经济学即便只是一家之言也是很有道理的,政治、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俺觉得在斗争明显对立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很难说什么纯粹不纯粹。

            大国之间,只要一方意识强烈,相互激烈斗争基本就在所难免,经济领域的争夺导致政治领域的对抗,而这种对抗又必须用各种手段去解决,其中经济和外交手段一样成本较小,肯定会被优先考虑,苏联不就主要败在经济仗上了吗?不用多说,茅某也肯定知道粮食问题还不同于其它经济问题,无粮缺粮则慌则乱,历史上有多少次这样的教训,一支大军被人小部队就断了粮道,结果军心涣散,没怎么打就一溃千里。赵括手里四十万大军那么不稀松?如果出了事,象檀道济被逼无奈黑更半夜量沙子,这样侥幸的事成功率又有几何?殷鉴不远,谁敢拍胸脯说粮食问题再不会让人拿来做文章?油价从七十年代几美元涨到一百多,需求量增加了多少、产量增加多少、价格又增加了多少?谁在收益,谁垮了,没有操纵吗?小民无知,他大经济学家总不能也说不懂吧。紧自己一口气给别人造劫材?

            至于18亿亩一说,俺不懂,不知道是不是一个相对精确的数字。但建议从文化习惯上考虑这样一个思路,地方竞争非常激烈,吏治又如此不堪,上面口风稍松一松,下面就能巨漏吞舟,所以它的侧重点不光是18,更在"红线"。现在是尽量再争取点时间,这当然也是老兄说的暂时的政治正确,可暂时都没有何谈将来!

            说到将来,俺的希望和老兄高度一致,二十年内控制相关水道。但有一点要慎重,时间点的计算应该比这个还要再长一些。控制了水道人家照样也能在那些海外农区搞动乱,那儿的农田水利、交通运输、各阶层利益整合要花多少年?别说这个,打个不恰当的比方,A国对B国进行了军事占领或经济占领,历史上看这B国能一直服从配合A国吗?谁愿意永远甘居产业链末端?

            俺的看法是,即便是将来能够"殖民",本土也必须确保基本粮食安全,国家大规模补贴也在所不惜。茅某的结论不但是错误的而且影响恶劣,作为一个大学问家,他负责任的研究方向不应该是18亿,而应该是认真分析城乡非农土地存量的现有利用效率,如何产业升级,如何提高使用价值;应该是采用什么方法加快未利用土地的整治,如何增加供给,如何合理布局、土地置换。

          • 家园 在美国终止以美元剥削全球劳动力以造福美国2亿人口——更进

            一步是造富西方垄断资本以及他们的子子孙孙前,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否则,放开粮食,只能给美国多一些制约中国、多吸中国人民血汗的筹码。只有到了美国和西方垄断资本放弃或被迫金融掠夺之后,粮食不再成为战略要挟武器之后,全球可真正实现无阻碍分工大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才可以放松对粮食生产的底线控制,从而释放土地,使之更有利于中国发展。但这个时间,目前来看,遥遥无期啊,看不到希望。

            ——比核武更厉害的战略武器是思想观念,也即三观。

            ——比三观更厉害的战略武器是粮食,民以食为天。知道管仲的人就知道管仲如何不出一兵一卒而肖小之国皆臣服。

      • 家园 认为他天真的人其实是自己天真了。

        真要是一个天真的老头,不会总朝一个有利于米国而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天真,也就不会因此被人怀疑屁股。天真的方向应该是随机分布的才对,他可从来不说不利于米国的天真话。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