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记事】高速公路两侧的狼烟! -- 老老狐狸

共:💬28 🌺28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举双手赞成

        虽然烧秸杆会造成很多危害,其实楼主没有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如果秸杆有用,自然就没人烧了。如果没有农机把秸杆粉碎翻到土里,也么有沼气池的话,把秸杆烧掉应该是最简单省力的解决办法吧。

        不打不相识兄说的解决办法就很好,管理层应该多从这些方面考虑。

        • 家园 这句不太同意

          其实楼主没有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
          如果楼主真没有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问题,他就不会说下面这段话了
          一方面看,小家独户碎田零块的经营模式导致秸秆综合利用的收益微不足道而成本畸高,另一方面,现在农村基层组织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实在是不容乐观!

          不打不相识的提高农机补贴也不是很现实,怎么个补贴?是家家都补?家家都补家家买会造成设备过剩;有买有不买,不买的拿补贴雇佣买的来干,和土改初期分到大牲口的一样问题就出来了。这样补贴还不如重设农机站。

          • 家园 本地农机站应该要比每年千里转战的机收队综合能耗要低一些!
          • 家园 【讨论】长尾理论在农机方面的应用

            《2010年农机补贴目录》中可知,各省农机补贴上限均为30%,以“东方红4LZ-200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幅为2米,比较实用,价格约5000元,补贴15000元,实际要支出35000元。

            浙江省补贴标准摘要:

              中央资金实行定额补贴,补贴额度原则上按30%确定,单机补贴额不超过5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挤奶机械、烘干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2万元;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额可提高到20万元。

              本省籍拖拉机报废更新购买《目录》内12马力以上拖拉机的追加10%补贴(单机追加补贴最高限额1万元)。

            关于补贴对象,各省官僚精得跟鳖一样,他们考虑得远比我们多,制定的措施漏洞较少,农机补贴不是人人补,对象有严格限制。具体规定很详细,就是流程复杂点。

            我说提高补贴是因为根据本人观察,凡是购买农机的,都不是从农业积累的资金,而是经商或做工积累的资金。要想让农业提高效率或实现环保要求,靠农业本身积累远远不够,必须反哺。因为农机服务是个自由进入自由退出的新型市场,农民很聪明,或许会过剩,市场会调节他们的行为。不过购买农机后转让,有的省限制2年以后,大概是怕有人倒卖吧。自发组织农机站,政府没理由禁止,可以肯定各乡镇官员不会去开办农机站,公家买卖很难经营好。

            改革开放后,农业机械化应用的确大大倒退,很多农业机械厂倒闭,农机价格也变的高不可攀。现在的农机补贴政策,相当于人为降低农机的“临界价格”,让一部分农户买的起,农机的产量上升,有利润就会有资金进入农机生产市场,价格会进一步下降,更多农户购买农机,残酷的竞争会让农机质量上升到“临界质量”淘汰旧产品,经营差的农机企业会倒闭,经营好的农机企业不是降价就是提供附加服务。市场培育好了,国家可以停止补贴。农机市场会变的像家电市场一样,基本不用担心市场失效。这时的农业、农机服务业、农机制造业都会获益,从农业中还会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当然得有行业吸收才行)。如果这个过程自然发生会非常漫长,或许得以世纪论,补贴政策会大大加速这一过程。不过我没有调查过,纯属分析。依据: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kzMjUzNjAw/v.swf[/FLASH]

            在我老家,释放出来的农业人口是有行业吸收的。现在建筑工地上用的小型装载机、挖掘机有相当一部分是我老家的小机械厂生产的。小伙子们只要愿意吃苦,焊工、机床工、玻璃工、安装工都可以干,还可以全国跑建立据点干销售,销售提成很丰厚,扩张很快,销售员们感慨现在中国已经找不到一个可以独家经营的县城了。如果有资金也可以自己开机械厂,所以小机械厂遍地都是。因为这个行业的兴起,直接推高了劳动力价格,每天少于60元的工作,谁都不愿意干。青年农民他们当然愿意支付农机服务费用,在他们看来农业不过某种保险,保证有粮食吃而已。从农业中也很难再榨取更多的价值了,所以我反对所谓规模经营,小型农机的应用比规模经营差不了多少。如果我老家的小型机械厂大规模倒闭,那简直是早晚的事儿,至少有个退路,这种释放农业人口的过程稳健而可控,比强制赶农民进城要好的多。

            关键词(Tags): #长尾理论#农业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言有未尽之处,补上

              在我老家,释放出来的农业人口是有行业吸收的。现在建筑工地上用的小型装载机、挖掘机有相当一部分是我老家的小机械厂生产的。小伙子们只要愿意吃苦,焊工、机床工、玻璃工、安装工都可以干,还可以全国跑建立据点干销售,销售提成很丰厚,扩张很快,销售员们感慨现在中国已经找不到一个可以独家经营的县城了。如果有资金也可以自己开机械厂,所以小机械厂遍地都是。因为这个行业的兴起,直接推高了劳动力价格,每天少于60元的工作,谁都不愿意干。青年农民他们当然愿意支付农机服务费用,在他们看来农业不过某种保险,保证有粮食吃而已。从农业中也很难再榨取更多的价值了,所以我反对所谓规模经营,小型农机的应用比规模经营差不了多少。如果我老家的小型机械厂大规模倒闭,那简直是早晚的事儿,至少有个退路,这种释放农业人口的过程稳健而可控,比强制赶农民进城要好的多。

              我就始终觉得这不是出路,也是改开以来一个很大的错误之处,就是农业从业人员是否真正转入工业,事实上改开以来是吸纳了大量农业从业人员进入工业的,但是却没有把他们真正转入工业体系,没有在社保和住房方面给他们下功夫解决导致他们不能完全彻底进入工业领域,还要在农村继续占据一块承包地。如此一来,由于人均耕地太少限制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出现三农问题、农民购买力不足是自然的,同时也就压缩了对工业产品的需求。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这是农民自动自发形成的就业格局

                我所描述的就业模式未必是某种“先进”模式,它是自然形成的,敏锐、生机勃勃,农民和下岗工人建立的农机车队、运输车队、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形成一个个微型经济增长点。我们作为观察者并不知道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在哪里,高高在上的官僚机构更无从得知。国家也没有拿出一分钱,从吸纳劳动力角度看,“国退民进”。您说的让农民完全彻底的转入工业企业,而且有社保和住房,当然很美,农民肯定很高兴。由谁出资?国家、集体还是私人?建成的企业能有良好的效益,支付得起住房和社保吗?农民的文化、业务素质能适应这种企业吗?

                只要能有高回报的产业,人均耕地少的限制并不严重。在民间早就存在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没有劳动力或者选择了利润更高的就业途径的农民把土地经营权转给邻居、亲戚。我们该警惕那种打着各种诱人旗号行博得农民土地之实的做法。

                改革开放以后,山东寿光种菜、崂山种茶、烟台产大樱桃、青岛开发“马家沟芹菜”渐渐已经成了品牌,那里都有土地经营权的集中,是民间自发没有政府强制。在有些地方,开始探索“用土地换住房”、“用土地换社保”,如果农民自愿交换,虽然长远看未必好,那是他自己的选择,风险自担。

                山东庄稼收获期,大批农机转战千里并不增加能耗,您和老老狐狸兄可能没有看到过那种场景,庄稼一片一片割倒,这家收获完了接着到下相邻的地块,并没有空行程。能耗并不比当地农机站差,农民真的不傻,会算经济账。再者说农机站由谁来建也是个问题。

                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关于农机补贴您开始似乎认为是补个各个农户的,

                那么假定对各家各户的补贴金额完全合理完全合乎规定的话,这笔补贴发下去会出现什么后果?肯定是有的农民买了有农民的没买。

                我猜测“您可能理解错了”或许令您不快,但我无意冒犯您,我是想在做价值判断前应该先在事实判断方面取得一致。您说“我看我没有误解”。这是强辩了,这是我的弱项,不敢与您争锋。

                • 家园 确实是自发的,也只能自发了,政策导向变了嘛。

                  从吸纳劳动力角度看,“国退民进”。您说的让农民完全彻底的转入工业企业,而且有社保和住房,当然很美,农民肯定很高兴。由谁出资?国家、集体还是私人?建成的企业能有良好的效益,支付得起住房和社保吗?
                  不管国企民企还是外资合资企业,他都应该担负起社保,即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也是一样。否则要它干什么,不行你就倒地方给别人干。
                  农民的文化、业务素质能适应这种企业吗
                  工人都是从农民来的,谁也不是一来就合格,要说他们适应不了,已经在工厂里工作十年以上的农民工多了,不适应怎么还有人用呢,大不了从低到高一步步来。
                  人均耕地少并没有限制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在民间早就存在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没有劳动力或者选择了利润更高的就业途径的农民把土地经营权转给邻居、亲戚。
                  经营权的转包不是免费的吧?经营者要从自己的收益里支付一部分给转让者是不是?事实上转让者享受了“地租效应”,是不是这样? 是这样的话他们应该感谢农村土地集体化,否则直接就是失地农民出现。

                  另外,是否有类似于过去的互助组,初级社之类的萌芽组织?

                  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关于农机补贴您开始似乎认为是补个各个农户的,
                  这个你确实理解错了,我觉得你没有注意到我后面所说的
                  实际上劳动设备也是有所谓“地租效应”的(此处借用这个概念一下)
                  不要说是你贴出来的现行补贴方法,即便是我假定的每户都得到合理的补贴金额的补贴方式,都无法保证农机的“地租效应”是每个农民都能享受到的。私人款项你愿意给谁就给谁,国家补贴那可不是私人款项啊。

            • 家园 国家补贴自然是好事,能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只怕就是两难了

              国家对同一人群的同一问题进行补贴,那就应当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来进行,俗话说就是如果俺两家情况相同,那补你10块就得也补我10块,你不能补我8块半,是吧?

              那么假定对各家各户的补贴金额完全合理完全合乎规定的话,这笔补贴发下去会出现什么后果?

              肯定是有的农民买了有农民的没买。

              实际上劳动设备也是有所谓“地租效应”的(此处借用这个概念一下)。那么,买了农机的就等于搞了棵摇钱树回来(这是生产投资啊);没买的就等于一堆死钱,花了就完,没有后续收益。 那你看,补贴的结果实际上是不一样的了

              那么我们能否说“给你补贴了你不买农机是你傻,你傻不能怨社会呢?” 他奶奶的这话又说不得——就中国农民的人均耕地承包面积来看,家家都买农机的话,必然设备过剩,到时候金娃娃变死娃娃,还得搭上丧葬费。都买农机那就是重复投资了是吧?

              • 家园 纹石兄或许理解有误

                农机补贴不是人人都补,类似家电下乡,农民购买农机才享受补贴,不买是没有补贴的。您看看浙江省的实施方案,是不是还担心呢?

                浙江省2010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

                五、操作程序

                  1.申购。购机者须通过所在地乡镇农机管理部门向县级农机主管部门提出购机申请,填写购机申请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审核。县级农机主管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根据补贴对象和优先补贴条件进行审核,确定购机者名单和机型、数量,在购机者所在地乡镇张榜公示一周无异议后,与购机者签订购机补贴协议。

                  3.购机。购机者须到农机生产企业推荐、省农业厅公布的经销商处购机,才能享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

                  4.付款。用户购机时向经销商提交购机补贴协议,按扣除中央补贴金额后的机具差价交款提货,经销商出具购机发票。

                  5.结算。生产企业提供中央资金申请结算资料,报县级农机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后,定期向省农业厅提出中央补贴资金的结算申请。经省农业厅审核和省财政厅复核无误后,与生产企业结算。

                  6.上报。县级农机主管部门将补贴购机情况、相关材料汇总后报省农机局和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并于2010年10月底前以农业局、财政局联合行文形式上报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审核确定后,由省财政将省级财政补贴资金拨付有关市、县(市、区)。

                • 家园 我看我没有误解,按你说的补贴法情况更不公,也不科学

                  农机补贴不是人人都补,类似家电下乡,农民购买农机才享受补贴,不买是没有补贴的。您看看浙江省的实施方案,是不是还担心呢?

                  只有买的才给补贴,这不是越富越补、越穷越没人理嘛?

                  还有,农机的配备数量我觉得应该参考大型超市选点的做法才更科学一些。这样个人自主购买,必然造成各区域范围内农机配备的不平均(不是指台数的不平均,是指农机作业能力与作业面积的不匹配造成的不平均)。你文中提到的那个在山东境内由南向北长途转战的机耕队,其个体利益没问题,但是长途转战那也是要烧油、增加机器损耗的,从整体来看不一定是经济的,也不见得利于减排。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