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关于针灸问题的基点说明 -- 虽远必诛

共:💬175 🌺316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谈论中医理论和谈论中国足球一样,

                                    你可以随便展示你的才思,但是像谈足球并不能提高中国的足球水平一样,谈中医也没什么意思。

                                    我只是希望谈论中医长长短短的人是在对中医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空对空的没有什么意义。

                                    • 家园 你完全可以科普啊

                                      或者整理事实,说服像我这样不上道的人。恕我直言,要推广或发扬某些无比美妙无比正确的中医理论,用一句"你不懂,我不跟你谈了"是没用的,回避事实也是没有用的,何况中医还远谈不上和昔日的儒家经典相提并论,其难度也不见得就超过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吧?

                                      抱残守缺,不敢质疑的想法毒害了我们这个民族几百年。殷鉴犹在眼前,故不敢不且疑且苛求耳。

                                      以上说法为表明的是我的个人态度,并非针对脚丫兄而言。我对中医了解不多,或有偏见,见谅。

        • 家园 我是在线为你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呢

          瞧瞧你什么境界?

          不把你搞出精神分裂你是不会满足的。

          真的,你应该学会心平气和

          你不是说你有中医的经历吗?你给人把脉的时候不心平气和行吗?

    • 家园 又见虽远谈中医,一叹

      哎。虽远必诛大夫谈中医,是河里的一个吵架源。其原因,我认为,是虽远故意站在中医的对立面上,这不吵起来就怪了。

      医学我觉得就应该搞“猫论”,中医西医巫医,能治好病人就是好医。注意,这里是“治好”不是“治愈”,我不是专业的,不懂“治愈”的具体定义,行了吧。不能治愈,就改善症状,不能改善症状,那就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特鲁多医生的名言。

      而虽远必诛的搞法呢,是破坏别人去安慰。因为安慰这事情也是需要技术需要氛围的,社会对中医的信赖,医生本人的年资能力,所采用的方法,都是安慰的技术和氛围。人家那边抽出银针凝神静气准备去安慰呢,虽远必诛在一边大喝一声:“不灵的!安慰剂效应!”

      我承认,今天中医中药很多时候就是在发挥安慰剂效应。去看中医的,大抵是西医不让看或者看不好的。这里那里不舒服去找西医看,一堆检查下来,西医说你没病回去歇着吧,这是不让看;病情严重了,西医说这病现在医学发展不充分没辙你就敖着吧,这是看不好。相当多的病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去找中医死马当活马医的,所求其实也就是一个安慰剂效应的充分发挥。但是,虽远必诛大夫就是不愿意让别人有一个充分发挥安慰剂效应的环境,这能不吵起来嘛。

      我认为,中医疗效未能在西医框架下确认,包括打中医幌子骗子的存在,绝不仅仅是中医界的问题,更是西医界的问题。一个使用了两千多年的老工具,居然还没有被淘汰,那只能是“现代医学”里至少有一部分太不好使了嘛。真好使的,淘汰起来很快的。例如抗生素不就把中医里“伤寒”这一类的许多方剂边缘化了么。

      我觉得吧,天下医生是一家,大家是一个战壕里共同对疾病做斗争的。非要说中医这里那里的问题,是门户之见,恰恰是中医糟粕的一部分。人一个手指指着别人的时候,其他手指指着自己呢。

      通宝推:zilla,
      • 家园 虽远大夫谈中医, 也有他的道理.

        您如果完整的看过虽远大夫的中医帖子, 那你就会知道虽远大夫对中医的态度并不是一棍子打死. 至少"辨证"这个中医的根本, 他还是很支持的. 对于中医中明显经不起科学验证的部分, 才是他抨击的最厉害的.

        再一个, 您说"中医中药很多时候就是在发挥安慰剂效应", 那医学上是不是也应该研究一下, 到底哪些情况, 是在发挥安慰剂效应? 毕竟有很多中医药材很贵的, 花那么大价钱去买个安慰剂, 划不来啊, 生理盐水就能代替了么.

      • 家园 主要花这句:

        一个使用了两千多年的老工具,居然还没有被淘汰,那只能是“现代医学”里至少有一部分太不好使了嘛。真好使的,淘汰起来很快的。例如抗生素不就把中医里 “伤寒”这一类的许多方剂边缘化了么。

        另外,不同意中医只是是安慰剂效应。

      • 家园 非常同意

        不能搞成讳医忌疗。

        有些中医粉粉得过头是一回事,但反对过头,反而说服不了人。虽远发了好几个帖子了,有没有说服中医粉回头的?估计一个也没有。达不到效果,说别人白痴也没用。

        国内很多老头老太太相信中医的保健养生的理念,注意日常起居和身体锻炼,他们得病的几率就要小一些。单这一点,化病于未然,中医就善莫大焉。这哪怕是安慰剂效应,也是好事。至于迷信中医,耽误了治病,西医也有同样的问题。俺的一个亲戚,她父亲留学日本的,极端迷信西医,女儿病得奄奄一息,还不愿意看中医。她外公是个著名的老中医,实在看不下去了,把孩子接来一看,药到病除。这不是治愈率的问题,是命的问题。老百姓并不都是白痴。

      • 家园 窃以为根源在于角度的不同,更多从医生还是病人角度

        虽远等人似乎更多的站在大夫的角度,认为“真理”更重要,西医定义的治不好就是治不好,我治不好,也不许你用安慰剂效应。而另外的人(包括在下)则更多的站在病人的角度,你西医治不好也罢,但我不在乎你的真理不真理,我只要治好,管他安慰剂不安慰剂呢?

        对于我来说事实就是,西医治好了我的大多数病,尤其是阑尾炎等急性病,但对我的骨折脱臼等没什么好办法,大部分这类毛病是一位老中医治好的,那老太婆的手法非常高妙,接骨完全没有痛楚,而且药也很灵,更重要的是妙手仁心,对小孩非常和蔼。中医的一大问题可能在于以现在的体制很难产生这样的医生。

      • 家园 医生是一个需要6-7年专业训练才有资格用的头衔

        不能说自己是医生就是的

        • 家园 医生这个职业在你说的这个标准产生之前两千年就有了,

          你知道希波克拉底受过多少年你说的专业训练?

          • 家园 之前没有,但是现在一定要有标准

            没有标准就无法传承,无法工业化

            医学是科学,科学只有一条道,没有中西之分,那么中医那么自己标准化,要么边缘化....没有选择的

            但是争论没有意思,简单的说就是你生病了是去看中医还是西医的问题。

            我的答案是西医...

            • 家园 你对西医的了解也还是太少啊!

              医学是科学

              这个话连西医都不敢说,你却说得这么理直气壮。

              当然,作为医学的消费者,我也希望医学是科学,一切都是明明白白的,多好,可是事实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目前都不能说完全了解了人类疾病的奥秘,西医更是老实承认对50%以上的内科疾病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当然他们一般不直接这么说,但是经常给你宣传在某病上的新进展,要是原来就完美解决了,那还进展什么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