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求证:关于氢存储和二氧化碳变汽油技术 -- 鹿萌

共:💬76 🌺4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种PPT我太熟悉了

          国内的新能源会议的PPT,大部分都是这种,大概自己知道货色怎样,开会时还不让拷。

          流到网上的都不少,花了不少功夫才下载下来,一看全是这种垃圾,骂XXXX

        • 家园 这样的技术还是大方一点留给GM吧

          画个饼骗钱而已

        • 家园 基本不用理会

          CO2和H2O一样

          可以说是能源领域常见反应的两大终级产品

          用这俩去搞能源

          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也就是说

          需要从别的能量来源处引进大量的能量

          比如煤,比如油

          或者不靠谱地用太阳能,风能

          不过有了这些

          你还折腾CO2干嘛?

        • 家园 看有没有公开文献发表吧

          至少二氧化碳的问题,还不如我去做呢。我这里有工程经验,各个环节都做过。手下一个博士生的论文直接相关。

          吸附氢的问题,最好找人重复一下。要么是重大突破,要么是实验错误。

          一年100万美元,解决工程问题少了点。

          你在科技部工作?我最近也经常和科技部打交道,刚拿了一个国际合作的课题。

          • 家园 100万美刀呢
            • 家园 不够建装置的

              真正的计划,应该是分几步走,实验室多少钱,小试多少钱,中试多少钱,示范多少钱。每年都要这个数字,这家伙肯定没做过工程。

              一套小试装置差不多就是这个费用。建中试的话,要多几十倍。工程问题是需要一定的规模才可以看得出来,进而解决的。只在实验室里面是不行的。

              这都是烧钱的营生,虽然没冰岛人烧得壮观。

              • 家园 村长还是老实人啊

                人家多半拿了钱就没想建什么装置,参加几次国际会议,买个车,买点贵得离谱的设备吃吃回扣,最后写几篇糊里糊涂的论文交个帐。

          • 家园 居然被我百度到了他的专利。

            本发明公开了采用等离子体协助实现气体存贮的方法和设备。在一个设备内,采用电晕放电方法,从分子气体中产生非平衡负离子,使之吸附在具有活化极性的可渗吸物质,如超级活性炭微粒中,实现气体存贮。当把已吸附的负电性气体的可渗吸物质加热至适当温度,并加诸辅助紫外光照射,负电性气体将被释放。

            麻烦村长再给看下。

            • 家园 忽悠人用的专利罢了

              这个MIT教授也可疑得很。

              现在国内这样忽悠科研经费和国家的各种基金什么的太多了。

              • 家园 你说对了。

                他的课件上、名片上都没有一直挂在嘴边的MIT,而是HCE(HyChar Energy),头衔是HCE总裁、HCE中国分公司总裁。看上去像唬人的。

                对了,由于那家汽车企业没有表示合作意向,他抱怨到:中国的体制呀,肯花这多钱扩建研究院,不舍得花一点钱投资我的课题。无语。

                • 家园 放狗搜了一下,MIT 的教授是不可能啦。

                  读博期间他老板与MIT化工系某教授合作,发了一篇文章而已。他没有MIT的学位,也没在MIT做过博后。现在回国忽悠的太多,牌子越大,假的越多。还好你们很警惕。

                  • 家园 花谢。我觉得他忽悠到钱可能性蛮小的。

                    我个人的体会是:

                    留交办的态度:我们的扶持条件是非常优厚的,但不管你来头如何都必须走程序,一切等专家评审通过再说。你想和企业合作就介绍企业给你。

                    企业的态度:拿出样品再谈。

                    那真正起劲的是什么人呢,中间牵线的,也就是村长所说的“关系”。过程应该是这样的:他首先找到自己一个“旧相识”(该“旧相识”没什么实权,但是本地很受媒体关注和青睐的一个所谓“民意代表”),说自己的技术是世界领先的,而且全都是很成熟的可以直接应用的,似乎还许诺如果谈成将对其委以重任;“旧相识”便通过关系找到留交办,大力引荐;留交办邀请了几家相关单位一起听他的推介,之后就把皮球踢给了上面所说的企业。

                    整个过程中,非专业人员似乎都不大关心真假与否。我主要是一方面对这些技术好奇,另一方面觉得他做派不像真正搞研究的。

            • 家园 可能突破不了吸附极限

              单纯碳材料储氢,一个碳原子可以储存一个氢原子,不可能再多了。记得有篇文献专门说过这个事情。这样,最多可以储存的氢的质量比例就是1/12=8.3%。不在材料上做文章,不可能突破这个限制。宣称的9%高度值得怀疑。

              另外专利不是同行评议的,不能作为是否可靠的参考。要找同行评议的文章,还要看发表以后其他研究者的反应,是否重复等等。

              • 家园 明白了。

                最新消息是那家汽车企业的研究院同意和他见面谈,到时这个问题应该是无法回避的。

                • 家园 不是专门做这个领域的

                  可能不知道这个极限呢。

                  我要不是正好认识当年在科学或者自然上面报道碳材料储氢超过10%那个组的学生,也不会知道这么多。那个教授后来被提前退休了,没处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