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介绍话题】为啥有时大包装单价更高? -- 老马丁

共:💬88 🌺227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送花谢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我试着来回答一下吧

      其实问题并没有诸位想象的那么复杂,这是现实情况很多时候是和书本的理论有偏差的地方。

      一。在工厂的出厂价里面绝对是大包装比小包装每单位价格要便宜的,这是符合经济规律和生产商的利益诉求的。因为确实是包装省了,而最重要的是一次过卖出去的数量volume多了,这对于一个要看市场报告的国际品牌来说尤其重要。

      二。在货架上的最终零售价格来自于供应商和零售商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如果按照供应商标准的建议零售价来制定价格的话,不会出现小包装的单位价格比大包装贵的情况。但是,一个零售的市场是在变化的dynamic,为了吸引客流,为了冲销量,为了和对手竞争(包括零售卖场,或者A品牌和B品牌之间),在目前的零售市场上(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特价和其他各种形式的促销都是络绎不绝的。

      三。具体以南孚电池的例子来说,估计有这样的原因,因为是在沃尔玛里面,从照片上看不到特价的标签,因此估计不是供应商做的特价,但从标签上可以看出2粒装的变价日是5月9日,4粒装的变价日是4月28日,也就是说因为某种原因两粒装降低了零售价。按照以上的分析,供应商(也就是南孚品牌)做特价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没有特价签,而且厂家一般是不愿意做小包装的特价的,因为不是很划算,而且对volume的贡献又小。最有可能的是这是沃尔玛门店自己做的价格(注意,不是特价),最可能的是这家沃尔玛店在附近的某家超市里看到了2粒装的价格有了变动,为了和对手竞争,他们自己把价格调下来了。

      四。其实站在南孚品牌的立场,应该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的,因为是有悖常理的,会对消费者造成迷惑,减低单次购买量。同时应该2粒装是新的包装,因为上面有“每买一节捐一分钱”的字样。

      而4粒装卖7.8元应该是南孚的正常零售价。

      总结一下,因为最终的零售价不是和生产商的建议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在商场里不时可以看到这样和常理背离的情况,这也是零售需要很细致的管理的原因。

      提示一下,大家在中国的卖场里面,如果看到大大的堆头上面堆着大量同一特价的东西,只要是日用快销品的话,基本上可以相信那就是这个品牌在这段时间在这个卖场里面最便宜的东西了。如果你本来就要买的话,那就不用等了,直接往推车里放就是了。

      • 家园 没错,我每周扫荡超市都是先看各个堆头的东西

        最近几年基本上做到了所有购买的商品都是特价,笑。这个理论非常的实用。

        不过需要提起注意的是,

        是这个品牌在这段时间在这个卖场里面最便宜的东西,不等于是同类型商品在本卖场中最便宜的。

        品牌依赖者可能无所谓,像我这种锱铢必较又不太有品牌忠诚度的人向来还是要把一切同类型的特价商品再横向做个比较的。

      • 家园 南非面粉应该不是这个情况

        我提到的那个牌子的面粉,几乎是长期的执行这种定价策略,至少在我关心价格的很少数的时候,看到的情况基本上都是这种定价策略。并且是在不同的超市都如此,虽然在不同超市最终零售价格有所差异,但是这个现象是很普遍的。

        此外其他牌子的面粉,就少有这种情况。其他牌子和这个牌子基本上是放在一起的。

        • 家园 很高兴能和村长探讨问题,呵呵

          先追星一把,村长的非洲系列我可是一集不漏的从头看到尾的。原来以为非洲没有什么好看的故事,但经过村长这么一演绎,纷繁杂乱的事情就有如万花筒一般的精致了。真的很好看,看完之后对这个不熟悉的大陆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如果长期在不同的商场都能看到小包装比大包装便宜的情况,那就是生产商的定价策略就是如此的。(因为长期且不同零售商都这样做,生产商也不进行调整)。

          虽然按一般的思路来说很不正常,那就瞎猜一把吧。

          1. 这个小包装是畅销单品,所谓的hero item,厂家就是靠它来走量的,即使牺牲了大包装而在所不惜。

          2. 这个产品是一个非常快流的低值产品,那么小小的差距不意味着什么。

          3. 在这个地方消费者对价格不是非常敏感,很多人都不看价格标签就拿东西往购物车里扔。

          4. 大家的数学没学好。

          说笑了,说笑了

          在中国,一般不会长期出现这样的情况,毕竟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我每次买东西都需要货比三家,还要仔细计算平均单价的。

          • 家园 我自己是属于第三类的

            这类日常用品,都是需要了就拿,价格完全不关心。反正不会离谱的,差也差不了几块钱。

            一般是拿2.5公斤的包装的。发现这个现象是有一次需要买五公斤的面粉,才去关心五公斤的面粉,偶尔发现价格不对头(咱心算能力还成哈),然后决定拿两个2.5公斤的。随后才开始注意这个现象,现在成了乐趣之一了,看到不同大小的包装无论是什么都会去比较一下。

            照片上的标签不清楚的。其实每一个标签里面,都清楚地写着,每一百克多少钱。也就是说其实如果关心价格的话,不需要心算,也可以比较。

            顺便想一下,在中国,有没有可能偶尔故意这么定价激发人们贪便宜的心理呢?比如觉得商家弄错了快点沾便宜的心理?

            多谢捧场。

            • 家园 村长骨子里真的很中国啊,喜欢心算

              如果在中国需要这样做的话,一般是零售商利用生产商的力量,用DM海报的形式把某一单品的价格在短期内打下来,用来拉动人流量和冲销量。

              但不会长期默默无闻的放在货架上低调的卖,相反,会印在海报上,“特价”“大清仓”等的大卖,家乐福/好又多/大润发等就是这么做的,广大的消费者也习惯了乐享其成了。

              不过,现在情况已经发展到生产商觉得价格太低,对这样的疯狂大特价都爱恨交加。

    • 家园 包装成本呢?

      有可能大包装要求比小包装高.

    • 家园 有时候事情是这个样子的

      有些大包装的货品,它们的回收费用更高,这些厂商也折算在成本里了,所以它们的零售单价也就比较小包装的高一些了。

    • 家园 这句话学习了 花

      研究表明,消费者对某个店的普遍价格印象(这个店东西较便宜,或者较贵)一点不普遍,仅仅建立在数个或十数个他经常够买的商品的价格基础上。

      今天RP爆发啊 :)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我可能找到答案了!

      前两天去帮小女买纸尿片,就发现了这种状况:100片装的,单价比60片装的贵,原因是60片装的在做特价。

      最妙的是,货架上还说明了价格调整的原因:成本下降。

      假设这个原因是真实的,我可以想到的答案是这样的:

      小包装的销售数目比大包装要多,而原材料的成本是波动的,所以小包装的价格调整比大包装的可以更频繁,以贴近市场。于是,有时价格会调整到单价比大包装的更便宜。

      要想反证的话,只要有例子说小包装的单价长期比大包装的便宜,我的答案就错了。

    • 家园 我的想法

      1、成本:对于货物而言成本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数量多了,其包装成本就增加,所以价格高。比如村长的面粉,但是对南乎电池不成立,都是一块塑料和纸

      2、心理:利用视觉的冲击(好大的一包 面粉哦)。

      在超市还是要细心点,不能被天天评价忽悠了

    • 家园 也有这种可能

      定价的员工只是把进价各加了个%就是零售价了,并没有比同规格不同数量包装的差价。

      或者算数太差,看不出来。

    • 家园 今天去超市买洗衣皂。

        俺以前都是买大块的,今天站在货架前想起了这个帖子。

        某个牌子的,126克一块的1.60元,252克一块的3.50元。还有其他规格的,俺心算不来了。

        挑来挑去,选了3(252克一块的透明皂)+1(252克一块的漂白皂)+1(促销另加的一小包30克装皂粉)包装的,价13元,当时按3.50元一块的算了一下便宜一些,回来后与1.60元比较一下,不算那包促销皂粉还亏了。

    • 家园 同意第一个解释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捆绑促销反而比单买合起来还贵

      千万不能想当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