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那年庐山 (十七 ) 蓄势与回流 -- 史文恭

共:💬114 🌺351 🌵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对您在大周末的还继续关注俺的帖子,

                          俺本想就送个花,谢谢您的关心就是了。后来想,您牺牲了休息时间,写了那么长的帖子,----俺一声不吭的,未免对您不尊重。因此就简略地说几句吧。

                          每个人对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的掌握程度不同,所以认识的深度也不同。这是一个自然的前提。俺从来不介意对俺的批评意见,但如果有些批评者,连庐山会议的基本史料《庐山回忆实录》都没看过,并先入为主地认为因为李锐是一个不可靠的作者,所以不需要看这个资料,---其实,在逻辑上,这种说法是过于奇妙的。---至少,在我们对李锐这本书的价值做出评判前,阅读这本书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对于俺来说,这样的批评者,其实可以花一些时间进行必要的阅读,对于他本人而言,可能会有些益处。

                          而这,是俺可以和网友进行交流的必要前提。----因为好歹,交流者双方至少应该看过必要的资料,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所谈的是一件事。----指出俺“长于记述,短于评论”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批评者连俺所记述的对象都没有基本的了解,那他所认为的俺对于自己记述对象的“短于评论”,又有多少可靠性呢?

                          在一个公共论坛里,我们是在讨论问题,或者是在攻击他人,这也是一种“心理活动”----而如果要“推测”这个“心理活动”的话,其实很简单,看看发言者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对讨论对象的掌握程度,就行了。-----论坛的好处在于基本上我们的言论都是被保存了下来。-----所以,俺的习惯是对于非常执着的

                          “爱护”俺的批评者,通常,俺会翻翻他过去的帖子。-----之后,俺就知道,批评者所批评的原因是在于俺帖子本身,或是其他因素。----一个批评者的力量并不在于他可以用多么“有力”的言语去批评他人,而在于他批评的根据有多“有力”------其实“做批评”也是有职业和业余之分的。

                          拉杂地写了这么多话,是为了谢谢您的周末时间。并谢谢您一直以来对俺的关注。

                          • 家园 你从头就是错的

                            就是错在一句话

                            “历史学家的工作就在于能够依据历史人物的行为来推测他的意图”

                            所以你把你连篇累牍的想象当作历史了。

                            你应该把你写的庐山放到穿越版,如果有的话。

                          • 家园 送花!

                            史兄的话非常在理。

                            讨论的前提就是对事不对人,否则就是人身攻击了。

                            在下以为,九霄环佩的帖子属于后者,而不是前者。

                            请问你有什么根据说毛在庐山的决策是出于维护自己威信?那是你的脑袋里自己琢磨出来的。毛对你掏过心窝子?还是你是毛肚子里的蛔虫?你不叫唯心叫什么?叫唯物?

                            史文恭兄的大段分析文章不看,九霄环佩就直接扣上一顶“唯心”的大帽子,再加上“蛔虫”之类的人身攻击,这实在不是讨论的态度。

                        • 家园 附加一句

                          楼主在那里见过一本历史学研究的著作或者研究材料充满了“心理活动”的?

                      • 家园 说你臆测你还有理了?

                        所有历史学家除非能够“通灵”,否则就没有正解了?

                        有什么证据说什么话。有些东西确实是没有一个正解的,不能为了一个正解强奸历史!哥们,咱不干强奸的事好不?

                        事是人做出来的,人的心理行动是反映到他的行为的,这是一个很基本的常识。----正因为如此,历史学家的工作就在于能够依据历史人物的行为来推测他的意图。----当然,这项工作对于不喜欢看书,没有资料为依据的猜测者们而言,是困难而陌生的。

                        这话说得倒也不错,问题是哥们您研究毛泽东研究多久了?研究中国当代史研究多久了?毛泽东文集看了多少了?档案翻了多少了?论文看了多少了?中央文件看了多少了?这些东西领会了多少了?哥们,敢情您也是历史学家了?您有这个牛逼推测吗?您有足够的证据推测吗?敢情您翻了一下李锐就可以推测毛泽东了?真是蚍蜉撼大树。

                        • 家园 九兄,平和些

                          九兄的评论,多数是有理有据的。不论是否接受九兄的结论,对于九兄的分析和评论,从来都是非常佩服。

                          不过,“说你臆测你还有理了?”这篇帖子,坦率讲,观感不是很好。

                          平平和和地说出自己的分析和结论,宽容对待对方的辩解。

                          如果九兄觉得史兄的文章不够水准,1. 批评,指出不足之处。2.另起炉灶,与民立极。

                          九兄是否同意?

                          • 家园 这一篇自以为也是有理地。

                            证据不足,硬要得出一个结论,这叫什么,这叫霸王硬上弓,这就叫强奸历史!呵呵,话糙理不糙,说得形象点便于大家理解。可惜我讲的东西史文恭大多听不进去,大概以为我在刁难他,我对此毫无兴趣,那个王耀武我还去捧了。你写些次要的人物我就不管你怎么写。你写当代史,对实际和未来影响是很大的。需要慎重再慎重,历史其实是一个相当严肃的学问。可是,正如某牛人所言,不正常的东西有时候竟然就成为常态了。不严肃地对待历史,正是网上许多“历史学家”们很“正常”地干的一件事,批评两句就成了“苛责”了。科学技术上的民科到处有人喊打,历史学方面的呢,就是常态了。

                            这一次,他都有意无意地反面理解我的帖子,断章取义,真是让人不解。

                          • 家园 恐怕九兄的评论,多数“不是”是有理有据的。

                            就这个系列的评论来看。

                  • 家园 我知道我对你的批评让你很不爽,可你还是得静心读懂别人的帖

                    我知道我对你的批评让你很不爽,可你还是得静心读懂别人的帖子再说!

                    面对别人的批评,不爽是正常的,但批评也可以化做有益的东西对自己产生帮助,不要被愤怒蒙了你的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