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西晋春秋 司马懿时代 下 239 -- 陈不到底

共:💬32 🌺4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西晋春秋 司马懿时代 下 239

仔细算了算,按照现在的进度,写到318(或者316)近80年的历史,得到明年底才能完成~~~,本想放弃,可是不甘心,就这样往下磨吧,别拖到奥运会

西晋春秋

第一部 司马懿时代 上

魏曹丕 220年

魏曹丕 221年

魏曹丕 222年

魏曹丕 223年

魏曹丕 224年

魏曹丕 225年

魏曹丕 226年 上

魏曹睿 226年 下

魏曹睿 227年

魏曹睿 228年 上

魏曹睿 228年 中

魏曹睿 228年 下

魏曹睿 229年

魏曹睿 230年 上

魏曹睿 230年 下

魏曹睿 231年 上

魏曹睿 231年 中

魏曹睿 231年 下

魏曹睿 232年 上

魏曹睿 232年 下

魏曹睿 233年

魏曹睿 234年

魏曹睿 235年

魏曹睿 236年

魏曹睿 237年

魏曹睿 238年 上

魏曹睿 238年 中

魏曹睿 238年 下

西晋春秋 司马懿时代 下部 239—251

239年

正月初一,8岁的曹芳成为魏的第三个皇帝,尊郭后为太后。

皇帝年幼,郭太后也不能参政,所以当前的政事由两位辅政大臣:大将军曹爽(将近30岁?)与太尉司马懿(61岁)共同决定。

二位辅臣俱加侍中,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赐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各领三千禁军轮流宿卫宫殿以内。

曹芳登基第一件事就是以遗诏名义罢除曹睿在位时的各种工程建设,并且将官奴婢六十已上的免为普通户籍。这样的决定肯定不是孩子做出,而是两位大臣商议的结果,刚刚登上如此权位的曹爽面对老太尉,一脸谦恭,“常父事之,每事咨访,不敢专行”。而司马懿对这位小朋友也是“以爽魏之肺腑,每推先之”。曹魏政坛一幅尊老爱幼的场景,似乎欣欣向荣。

曹爽手握大权,马上把当年浮华案被搁置的几位哥重新起用(参见前文230年)。何晏、丁谧、毕轨、邓飏等人又聚集在曹爽身边,众人认为重权不可委与旁人(司马懿?)。丁谧出主意说,请司马懿由太尉转为太傅,这样使司马懿名位更加尊贵,同时政务由尚书启奏时,先由曹爽决定其轻重,再行裁决。

于是在二月,皇帝下诏司马懿为太傅,同时曹爽的弟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侍讲,其馀诸弟皆以列侯侍从。司马懿长子司马师(32岁)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为列侯,四人为骑都尉——司马懿把子弟的官爵辞让了。次子司马昭(31岁)早有爵位,但官职——洛阳典农中郎将——是第二年才上任的。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60岁)(可能)在此时由度支尚书转为尚书右仆射。

新皇帝继任要拔升重要大臣,首要的两人,曹爽已是擢升,司马懿的太尉再往上是大司马(*注四十),曹爽等人上书时先把老太尉的功勋夸了一遍,又说前两位大司马—曹休、曹真都卒于任上,司马懿再接任大司马好像不大吉利,所以就以天子之傅尊之。

这是对司马懿的明升暗降吗?名分上可以这么说,谁都明白老师跟老将是两回事,但司马懿还有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的权利,从这方面来说,曹爽不能也不敢搞明升暗降的名堂。

为了在中央政事上使自己的话语权更重,除了兄弟几个遍及禁军和侍中省;丁谧、邓飏为尚书,并且将吏部尚书卢毓升为尚书仆射,由已是侍中的何晏兼任吏部尚书;之前的并州刺史毕轨,因为蒋济上疏指其对鲜卑步度根部落反叛负有责任(参见前文233年)回到洛阳,此时出任司隶校尉。

关系在曹爽小集团之外,但也算同派系的诸葛诞不久以后也官复原职——御史中丞尚书。

夏侯玄(玄母为曹爽的姑姑)不久迁任散骑常侍兼任中护军。

中书令中书监孙资、刘放二人因“决定大谋”,各增封户,子弟均赐官爵。中领军蒋济升为领军将军;司徒卫臻、司空崔林如旧。三月,头年就因年老回到京师的前征东将军满宠升为太尉。

曹爽对曹睿给他指派的大将军司马孙礼很不满意,孙礼的个性太过耿直,曹爽就把他请出京师,任为扬州刺史,加伏波将军。(曹睿的一片苦心算是白搭了)

曹爽等人忙前忙后,边境的大员们还要再考察一番才能逐渐确认。

曹爽等人在安排亲信,司马懿也有自己的一套班子,只是此时比较低调。除去兄弟司马孚,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两人。

之前曹睿曾有一个治书侍御史(负责掌察疑狱)王观因为不阿意奉迎,被司马懿看重请为自己的幕府参谋,此时为尚书。

故尚书令荀彧的第六个儿子荀顗,任中郎,司马懿“见顗奇之”,感慨说这是荀令君之子啊。当年荀彧曾推荐过司马懿,此时司马懿则推荐荀顗为散骑侍郎。

河东闻喜人裴潜,历任太守、刺史、典农中郎将,到曹睿时出任尚书,转为太尉司马懿军师,后来又成为尚书令,因为父丧去官。裴家是河东大姓,裴潜之前作荆州刺史时就是司马懿的老部下,推荐过南阳人州泰,司马懿把州泰提拔为新城太守,后历任兗、豫州刺史。

裴潜阳寿将近,再也没机会回到官场,但因为和司马懿的关系亲密给儿子裴秀留下一条后路。裴秀本年16岁,就被当世之人评价说名声还要超过叔父裴徽(冀州刺史),称之为“后进领袖有裴秀”。年轻的裴秀和贾充(23岁的贾充早就任尚书郎在吏部和度支两曹工作)都有过跟错阵营的阶段,后话了。

和当初在荆州做上报工作的州泰一样,此时的石苞、邓艾只是小角色(其实两人都年已40)。

石苞,字仲容,冀州渤海人,虽然只是个在襄阳的屯田小吏,但因为容仪伟丽,不拘小节而被人称赞“石仲容,姣无双”。一次很偶然的机会,石苞与邓艾给郭玄信驾车,走出十余里,郭玄信说,你们两个将来必定会位至卿相。石苞嘴上谦虚,恐怕心里也很高兴,后来石苞在邺城、洛阳都被人称赞说能位至公卿,渐渐有了些小名气。石苞在洛阳后投奔司马懿,后来司马懿因为石苞“好色薄行”把他转给司马师做幕僚,司马师很不满意这样名声的人在自己手下,司马懿评价石苞说,“苞虽细行不足,却有经国才略。”跟着太傅恐怕会影响名声,但跟着小一辈的人只会有所帮助。

邓艾,字士载,荆州义阳人,少孤有学识,因口吃的毛病只能做稻田守丛草吏,却依然志向远大,后来做上计吏(郡县每年派遣汇报工作的属吏)见到司马懿(可能就是这一年239初),司马懿深为邓艾学识惊奇,就让他留下来做幕僚,不久转为尚书郎,这时邓艾42岁。

说到邓艾,似乎就要说钟会,这位钟太傅的小儿子不过16岁,就已经身兼才数技艺,博学而精练名理,已是闻名遐迩的人物了。只是现在小朋友一心要在学术上出头,对政治还不太感兴趣,或者说现在的政治局势还不太明朗,谁知道将来是哪一位辅臣更持久呢?

秋天七月,8岁的曹芳第一次出现在朝堂之上,听众公卿呈报政事。(小孩子装模做样的表示“帝始亲临朝”)

曹魏换了皇帝,蜀这边并没太大的反应,头年进驻汉中的蒋琬只是指派38岁的姜维率小股部队在陇西游移,蜀汉的这位新首辅正在考虑一套新的北伐战略,还不想贸然出击。

吴国,零陵太守殷礼向孙权建议趁曹芳刚继位进行北伐,殷礼说,“‘今天弃曹氏,丧诛累见,虎争之际而幼童莅事’,曹睿真是晕了头,在这鼎足之势下居然遗命一个孩子继位,这是老天爷要亡魏。现在只要联系蜀地,他们从陇右进攻长安(雍州方向);诸葛瑾、硃然攻襄阳(荆州方向);陆逊、硃桓攻寿春(扬州方向);陛下亲攻淮阳(徐州方向)。那时曹魏要分兵四顾,一旦一方面有败绩,魏国就完了,其他三路乘胜北进,华夏可定矣!”

孙权并没有马上接受这个庞大的建议。头年辽东败亡的太快,孙权派出的军队并没有捞到好处——不管是对魏,还是辽东。在三、四月间,孙权又派军队跨海袭击已是曹魏名下的辽东,小胜一合,掳掠不少民众返回。

冬天,耿直的潘濬病逝,孙权指定79岁的吕岱(尚有17年精力的寿星老)接替,与陆逊共掌荆州(吴)事务。恰在这时,吴将廖式在荆州南部反叛,自称平南将军,有众数万,零陵、桂阳等地受到攻击,荆州南部、交州一带受到威胁。

老将吕岱亲自请缨,孙权遂使吕岱、唐咨(225年跨海叛逃的魏将)等人讨伐,用了将近一年时间才予平定。

因为内部这么一乱,孙权根本没有心思去考虑殷礼的庞大计划。

十二月,本来按照先前曹睿的安排,应该过新年才对。但朝廷下诏说,“明皇帝以正月弃背天下”,我们要永远沉痛的哀悼,正月由建丑改为建寅。(见前文237年)

*注四十

曹魏时候的统兵将领真正的军权是假节、督中外军事或督某地,在这些实权上加官职依次为:

四平——四安——四镇——四征——骠骑、车骑、卫将军——太尉、大将军——大司马

关键词(Tags): #西晋春秋元宝推荐:海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