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长安牢狱中走出的天子:汉宣帝刘询登基始末 -- 青色水

共:💬43 🌺6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十二、不学无术(5) 作者:天涯社区 青史评论版菜鸟飞飞888

班固在《汉书•霍光金日磾传》的赞语中盛赞金日磾“以笃敬寤主,忠信自著,勒功上将,传国后嗣,世名忠孝,七世内侍,何其盛也!”其实自金日磾传至金汤、金融,也只五世而以。班固此处虽有笔误,却也和孟子所说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君子的美德给家族带来的恩惠,要传承五代才会断绝。谓其恩泽绵长)”的意思相合。或许班固想要表达的,就是这一饱含赞美、褒奖的意思。

  相比之下,班固对于在儿子辈就惨遭灭门之祸的霍光的评价,就打了不少折扣。他虽然称赞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当庙堂,拥幼君,摧燕王,仆上官,因权制敌,以成其忠。处废置之际(即废昌邑王刘贺,立宣帝刘询之时),临大节而不可夺,遂匡国家,安社稷。”,并盛称“光为师保,虽周公、阿衡(即伊尹,阿衡是伊尹的小字),何以加此!(即使周公、伊尹也不过如此)”,但也批评“然光不学亡(无)术,闇(暗)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溺淫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财(才)三年,宗族诛夷,哀哉!”他还调侃说,当年周武王灭商后分封诸侯,将六弟姬处(依其封地,习称为“霍叔处”)分封在晋地为侯(实际上是封在河东的霍国。霍叔曾参与管叔鲜、蔡叔度勾结纣王的儿子武庚发动的“三监之乱”,但因系年幼而被胁从,故只被周公废为庶人,没有象管叔被诛、蔡叔遭流放那样受到严厉处置。周成王亲政后,念及霍叔有德,又是自己的长辈,于是恢复了霍叔的封地,只将爵位由侯降为伯。后来传至霍哀公姬求,为晋献公所灭,霍国遂并入晋国),晋地就是河东,霍光哪里是霍叔的苗裔呢?意思是讽刺霍光“不学无术”,不配做“有德长者”霍叔的后人。

  班固在给霍光下评语时用的四个字“不学亡术”,就是成语“不学无术”的出处。它本意是指霍光读书不多,因而学识欠缺,因此所行多不合于正道至理(就读书不多、学识欠缺这一点来看,霍光跟刀笔吏出身的宋初名相、自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很象)。霍光要废昌邑王刘贺,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就暗地里召来自己的亲信、时任大司农的田延年询问:“古代有(废君)这样的先例吗?”田延年就援引商朝时伊尹放太甲于桐宫的例子来比拟,霍光心里才有了底。后来解释成语“不学无术”本意的人,常常引用《汉书•霍光传》里的这个例子来说明霍光的确是学识欠缺,尤其是对于古代的典故所知甚少。看来霍光是属于赵普那种从基层实干起家的技术型官僚,他的才能是来自于日常工作中磨练出来的经验,跟那些饱读诗书、说话每每要引经据典的儒生完全不一样。

  然而班固对霍光所下“不学无术”的评语,其含义并不只是批评霍光粗通文墨、文化水平不高这么简单。其深层的含义,当是批评霍光为人跋扈专横,贪恋权势,又放纵家人仗势为恶,全然不识进退保身的为人臣子之道,终于种下灭门的祸根。这样评价,多少有些说霍家之败是咎由自取的味道。

  班固说霍光是“因权制敌,以成其忠”,居于庙堂之上,扶持幼弱的君主,挫败燕王,使上官桀臣服,是依靠采取不同的策略,以达成其对汉室的效忠。这里的“因权”两个字,“因”是“依、顺应”的意思,“权”则是“变通、不循常规”,因此“因权”就是“依靠变通、采取不同策略”的意思,但这个“变通”也未必不能理解为是耍弄权术。“权臣”正是霍光执政的特征。《汉书•霍光传》说上官桀与霍光结怨的原因时有一句话是“皇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顾专制朝事,繇(由)是与光争权”,“专制”一词可谓霍光权臣形象最恰当的注脚。则霍光因权而兴,霍家又因权势过盛,不思检点而亡,亦是绝佳的讽刺。

  其实说到权臣,中国人受演义小说(特别是清代毛宗岗修订过的罗贯中原著《三国演义》)的影响,潜意识里总是把权臣和奸臣、恶人划等号,这种认识十分偏颇。并不是所有的权臣都是奸臣(当然更不是恶人),只不过是其打击政敌的手段太过酷烈,引起对手强烈的反弹,而刻意将其丑化为大奸大恶之徒。有些人之所以成为权臣,除了主观上有强烈的权力欲外,也受客观环境的压迫,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不得不采取极端的高压手段以求生存,霍光在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中逐步变成权臣,就是源于此种情形。汉武帝希望他做汉朝的周公,但以他的强势作为,不象周公,只象伊尹,更象后来的曹操。虽然霍光的儿子霍禹后来确实想谋反称帝,但霍光到底与曹操不同,没有着意为儿子经营自家的势力以谋取刘家的天下,也就是说,他始终怀着对汉朝的忠心。霍光后来为什么没有成为曹操或者王莽?这恐怕主要还是由于他谨慎的性格所致。当时的天下形势,还没有象东汉建安年间那样崩坏到“人心不思汉”的地步,客观上不会允许存在霍家篡位的条件,这一点霍光自然掂量得出来。因此他虽然“不学无术”,却颇有自知之明,比贪慕天子虚名的王莽强多了。

  后世的权臣中跟霍光最象的,是明朝的张居正。两个人都是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于社稷都有挽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的再造延纪之功,却都在身后遭到清算。只不过张居正的下场更惨,如果不是万历皇帝念及师恩手下留情,他恐怕难逃开棺戮尸的厄运。

  《宋史•寇准传》载: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张咏曾两度出知益州,把向来号称难治的蜀中治理得井井有条。张咏从成都离任返京,路过陕州的时候,恰逢寇准出知陕州。寇准在任所设帐,大摆宴席,热情款待张咏。临别的时候,寇准送张咏到郊外,问张咏:“张公有什么可以教给我的?”张咏徐徐答日:“《霍光传》不可不读。”寇准不知所云,大惑不解,回家取来《汉书》翻阅,读到传尾赞语“不学无术”一句,恍然大悟,笑道:“这是张公在说我呀!”寇准为人不拘小节,最后也吃亏在这上面,被丁谓、王钦若等人在真宗面前进谗,贬出京城。因此他对号入座,以为是张咏批评他为人孟浪,没有从古人身上汲取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训,所以也应该算作是“不学无术”。其实只是当初张咏在成都时,听说寇准拜相,就对左右僚属说:“寇公是当今的奇材,只可惜学术不足而已。”

  霍光一个人开创了两项纪录。汉朝中央政权的权力分配和运作的模式,从前期的“母后政治”转移到后期的“权臣政治”和“外戚政治”,都是从霍光开始的。他也是两汉出现外戚权臣干政局面的始作俑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