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谁在支持乌克兰 -- 燕人

共:💬1272 🌺6145 🌵14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辨品真的不行

智商和逻辑也不行,脾气还大。

到现在为止,你还是没正面回答我的问题:

请问英国美国是哪个时间点成为霸主的?中国是什么时候?是不是在这个时间点之前,文化传播发展一点都没有,之后就“哧溜”到处都是了?

以及,你造谣的事情,下面再说。

1. 这个帖子的争论缘起,是因为谈到到如何对俄的问题,然后说到中国的外交战略,我提出中国目前的文化统合力不行,单纯靠堆物质条件不能确保胜利。你认为文化一点用没有,只要静静苟实力等到达标的那一天即可,决不能动一点主动发展文化传播文化的心思。

其实,稍微熟悉点西方哲学的人就知道,我的立场接近于能动的辩证唯物论(更偏中式),你是典型的机械决定论。

2. 关于商品的文化属性。

依附于商品本身的文化属性是什么,是能来回变的 ?一台录像机,用来看娱乐电影,用来看学习教材,用来看黄色录像,用来做恐怖炸弹,这几者文化属性是一样还是不一样 ?

对呀,你才明白?你觉得文化属性完全是物质的机械反映,所以你理解不了文化属性的多样性复杂性,不能认识到商品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对象和使用条件下所产生的文化属性是不同的。比如我举的那个缝纫机的例子,晚清民国的缝纫机一度是上流女士阶层身份的象征,一会又是新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同时也能做为抗日救亡的生产工具和女性力量的象征,不同的人、不同环境下意义不同,这就是文化属性复杂性的体现啊,这有啥矛盾?

3. 关于缝纫机和高压锅

你这一堆“叭叭叭”的机枪扫射,看的我又笑拉了,我甚至能感觉到你显示屏上飞溅的吐沫星子。

我早就声明了,我并不认为所有的商品都有文化属性,而你之前咬死我说“所有商品都有文化属性”是你在造谣。

你要明白,你的立场是认为综合国力在商品行销中拥有唯一决定性的地位,而我承认综合国力的作用,也认为文化和其他因素也有作用,事实上你自己之前提到价廉物美(性价比)的时候就已经自己抽了自己的脸,我指出后你又当什么没发生过继续追问文化的事,所以你自己打脸自己忘了?

然后,你说

~~~~~~~~~~~~~~~~~~~~~~~~~~~~~~~~~

跟着又用下面的

你谈文化,当然先谈带文化属性的,你举出个缝纫机高压锅能证明什么呢?

然后你又举出缝纫机高压锅的例子,试图证明没有文化属性的产品也可以畅销世界

打自己的“完全没有文化属性的很少”的脸;

~~~~~~~~~~~~~~~~~~~~~~~~~~~~~~~~~

这有什么很难理解的?我说的“没有”,是指有一条基准线,低于这条线等于没有,我说的“完全没有”跟你理解的“一丁点没有”是一个意思。打个比方,我问你“有钱么?”你说“有钱。”我说“多少?”你说“五毛钱。”我说“五毛那算有钱吗?”懂了没?

中国的家用缝纫机市场早已萎缩,现在出口海外的基本都是工业缝纫机,这个我认为可以算没有文化属性。高压锅我没有研究过,我认为文化属性有也只有一点,可以认为没有,这个很难理解么?至于那么喋喋不休的抠字眼么?

我问的缝纫机和高压锅的文化属性后面的含义,是问你这两个销售到了外国,是如何体现中国商品上的中国文化属性的,好么 ?

我早已承认了这两个没有,就是说出口啊,但是你一再一再的问,你似乎不明白,你要论证的是没有一个商品有一丁点的文化属性,无论国内国外,而我只要举出一样商品有文化属性的例子就够了,你的论证任务是远比我要繁重的,所以即便你否认了现在出口的缝纫机和高压锅有文化属性也依然完成不了你的论证。

所以我转而论证历史上的缝纫机是有文化属性的,不过那时候是美国出口中国(即胜家缝纫机),我引用的文章既包含你说的综合国力体现的商品的高端属性对应上流社会生活方式的作用,也有具体情境中针对不同阶层、不同应用场景所体现的复杂文化属性,完美印证了我所说的商品行销是由综合国力、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你死缠烂打针对的文化因素不仅没被否认,还被你自己举的例子给反驳了,这有啥逻辑矛盾?

至于高压锅,我不知道国外应用的例子,就算现在没有吧,但是按照那张图,一个广东企业完全可以把高压锅卖到旧金山唐人街去,然后用高压锅做出“湛江风味煲汤”,这就是在国外实现了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可以增设一个“专职煲汤师”的岗位,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所以文化属性可以小,可以大,没有也可以创造,可以转移,就是这么灵活的,为什么你理解的文化总是那么僵硬呢?

4. Sony

Sony的事情,我花了那么大时间精力,专门把一本专著中所有关于Sony随身听与文化的关系的段落全都摘录出来,并黑字标注,结果你全都当没看见,这。。。

包括你这之前关于缝纫机和高压锅的例子,我已经认可了你在这两件商品上部分是对的(不是全部),你还是抓着反复问,你想要怎样?从这里也看出你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不领情,别人的好心当驴肝肺,还反过来嘲笑别人,这也是辩品的一部分体现。

Sony的事情是你提出来的,你把Sony和血疑对立起来,即把Sony当纯粹硬实力的代表,把血疑当文化代表,我才提醒你Sony本身就是一个做文化产品相关的企业,Sony 的成长中本身就包含大量文化的因素,因此本身就反映了文化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能动的推动作用。

至于随身听和随身听里的歌的文化属性,这个很简单,具体时空里的听歌行为反应的是具体的文化属性,比如你听英文歌反应英语文化属性,听粤语歌反应粤语文化属性。而所有听歌行为的总体反应抽象的文化属性,即随身听代表的小巧、精致而不打扰他人的个人化体验、流行时尚的代言者,以及用它听中文、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等等等所有音乐叠加在一起形成的“全球化”属性(所有在地化加在一起就体现了全球化),以及随身听作为产品体现的日本企业文化(以sony为代表)的属性。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全球化,从1980年代随身听发明并流行,到2000年左右,以其为代表的日本电子消费产业成为时尚的代名词,因此这二十年基本的流行文化时尚风向标在日本手里。

之后,美国苹果接过了接力棒,以ipod,iphone,ipad,MacAir,Macbook,Apple watch等一系列产品成为新的时尚文化的代言人,也接过了全球化文化的接力棒。

而今天,以tiktok为代表的新一代年轻人正在逐渐形成新的全球化文化属性,正好差不多二十年一代,所以我认为这个时代应该是中国来努力引领。逻辑很清晰。

我用日本的放映机放美国电影,这个时候,体现的是什么文化属性 ? 是“从整个使用群体而言,主要体现日本文化和全球化属性” 么???我用dell的电脑主要用来学习“学习强国”,这个时候,我感受到的是美国的文化属性体现 ???

你这儿是不是气糊涂了,中间是“整个群体”,前后举的都是个人的例子,这是想说啥?个体和群体分不清楚?你这才是逻辑心态崩了吧。

5.Tiktok

tiktok是你提出来的文化同化功能的一个正面的表现事例,我追问了这么久,就问出了这么个同化功能 ?或者说,这就是你推崇的“同化” ?

那中国各种各类的商品在世界的销售,难道不是数据 ?这不是“所以利用这些数据可以让自己更了解世界,以及更好的改造世界啊,这就是中国人的贡献啊”类的同化 ?那你还来回提电影干什么 ?

我提电影是告诉你这个事情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还大有可为,不是像你想的那样靠综合国力“哧溜”一下满街走。你说你知道电影,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了?难道不还是一窍不通吗,那你还这么傲娇干什么?

Tiktok可以依据这些数据改造世界,在你看来“改造世界”这个事好像一点震撼都没有,那扎克伯格为什么要用自己的影响力试图让美国国会把tiktok按死呢,他这么恐惧干什么?

6.

哦,美国电影院要是用日本放映机放中国电影,那岂不是“从整个使用群体而言,主要体现日本文化和全球化属性” 么 。。。

那你还来回提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干什么 ?帮着日本做同化么 ?

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不说放映机,就说摄影机吧,包括相机,镜头,cmos芯片等光影设备,日本厂商如Sony、佳能、富士等确实非常强,有些领域基本是垄断水平。这是他们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看家本领。

所以要努力奋斗的可以啊,比如镜头,日本厂商在这方面的实力不是一般的强。但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你不能总是指望一蹴而就啊。

再说,全球化的分工本来就是常事(我举的Sony的例子里有过讲述),过于在意“全自主可控”也是一种偏执,不是之前前总理曾经提出一个圆珠笔尖钢没法造结果微博一片破防么?然后中国企业用几年造出来了,结果把原来造这个的日本瑞士小厂整垮了。

其实很多事,在愿不愿为,不在能不能为,就像笔尖钢这事儿,虽说圆珠笔芯一年用量很大,但笔尖钢这点用量加起来几个小厂足够应付了,利润空间也不高,你自己非要卷进来满足一下民族自豪感,也行,全当情绪价值了,但算经济利益其实是不划算的。

包括这些光学电子类设备也一样,就像单反相机、微单,就那么几个日本厂商生产,全球加起来就那么一点市场,因为用相机拍照的人越来越少,都用手机了,用相机的基本是发烧友,所以这些是别人垄断吗?是。但这个垄断也大不过天去,没必要过于纠结。像最顶尖的IMAX摄影机,甚至只租不卖,你就算挤进去低价把别人卷死了,全球一年也就那些个大导大厂有意愿用你的机器,就那么大市场,你垄断了又能怎样?

所以更多的附加值还是在内容上,而内容是复杂的,并不是说一部中国电影就一定只是中国气质中国味道,外国的东西就一点都没有,比如流浪地球我就说它是中皮+美骨+苏心,对于大多数影迷而言,他们只能看到中皮这一层,所以对他们来说倒也足够了,但对于做深度诠释的来讲就不够了。比如第一部人人夸的集体英雄主义,那是在地上,天上的刘培强不就是个人英雄主义么?而这算给美国文化做广告么?只能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学习、借鉴、模仿、超越是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其实整体下来,我已经数次说了,什么叫中国的,什么叫外国的,很难用一句话分个明明白白,是要具体辨析的事情,但关于你我的区别倒可以说一说。

整体上,你是更接近西方的,比如机械决定论,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不领情(畏威而不怀德)等,都是西方人典型特征。所以你的“一根筋”倒也可以理解。

但跟你的辩论体验实在太差了:

我最重要的提问,你始终不回答;

我认可了的,你喋喋不休replay;

我反驳了的,你换个对象继续问;

我说不是我的观点,你置若罔闻;

不领情,

还造谣,

脾气又大;

所以,

要你有何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